DICOM格式介紹(一)
從電腦斷層掃描(CT)或核磁共振(MRI)中擷取出來原始圖像,其圖像儲存的格式為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為目前世界上所制定的醫療圖像儲存、交換及傳輸的一套標準。
DICOM3.0的檔案格式為(圖 1),主要可分為兩個部分:檔頭(Header)和資料集(Data Set)。檔頭包含128Bytes的Preamble和4bytes的Prefix,其中Preamble是記錄著此DICOM檔案的摘要,可以幫助解讀檔案中的資料。Prefix中若是記錄“DICOM”四個字元,就可辨識此檔是否為DICOM檔案。
資料集是由許多資料元件組成,其結構可分為元件標籤(Data Element Tag)、資料型態(Values Representations;VR)、值長度(Value Length)和值欄位(Value Field)其典型結構如(圖 2)。
1–2 DICOM檔案內容
DICOM檔案內容主要包含五個部分,如圖 3、DICOM 檔案內容所示,有關的說明如下:
(1) Patient Information
這個部分包含病人的基本資料,例如:姓名、病例號碼、生日…等,這些資訊可從醫院的HIS系統或是掛號時填寫的病歷資料中取得,然後由技術人員輸入至診斷儀中。這類資訊對於同一個病人來說是不會更改的,所以病人的基本資料可以當作DICOM系統與其他系統連接時的比對關鍵。
(2) Study Information
此部分記錄病患的檢查資料,例如:身高、體重、檢查日期、檢查時間、醫師姓名…等,主要是由技術人員按照檢查報告輸入診斷儀中。這部分的資料會隨著每次看診而改變。
(3) Series Information
此記載著照射圖像時診斷儀所使用的參數,例如:圖像視窗大小、射線強度、管球電壓、管球照射時間…等。部分資訊原為固定數值,若要改變參數設定,則需操作員輸入修改資訊。
(4)Equipment Information
這裡是記錄一些診斷儀的資訊,如儀器製造廠商、型號…等。
(5) Image Information
此部分是DICOM檔案的主體,記錄了擷像設備與圖像間的資訊,例如:擷取圖像設備的設定參數值…等。還有圖像本身的資訊,例如:圖像型態、圖像解析度、圖像深度和圖像本身的數值資料…等。這些資訊的來源可由擷像設備本身的設定或是依照當時的診斷狀況而有所調整。
Reference: https://www.hea.com.tw/infoDetail.asp?id=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