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消費者的一課:別真的把我們當笨蛋

Jeffrey Hung
2 min readMar 2, 2019

--

在一個漫長而且凝重的公司內部會議之後,我跟公司的資深技術總監走到公司外頭,聊一聊各自在工作上的想法。

他有30年以上的工作經歷,這一輩子都在同一間大企業裡上班。因為足夠深的資歷,公司指派他去過海外派駐,協助當地的子企業公司發展產品,並擔任技術顧問的角色。

使用者研究的盲點

我們聊到了消費者研究這件事。他跟我分享了一個曾經在公司推出產品的一則趣聞。因公司多年的經營,該公司總的來說在台灣的市佔是第一名。他們有足夠的自信相信自己能打造出一款最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新產品,讓消費者不用再四處尋求升級的套件、配備來改裝。經過好幾個月得打磨,產品終於上市了。然而他們卻驚訝地發現,這款新產品的銷量比起以往的產品都要差上非常多。

他們再一次地詢問消費者們,這款新產品明明就綜合了所有調研銷售經驗中哪些好的元素,明明應該是一款眾所期盼的產品,為何反而不受大家喜歡呢?

消費者們的回答讓技術總監,以及他當時的團隊都上了一課。消費者說,各個部分分別來看確實很棒。但這樣一款應有竟有的產品出現卻讓我們喪失了改裝的樂趣,這樣的產品不再能反映我們每個人獨特的性格。

消失的獨特性 vs 不完美的產品設計

這件事同時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身為一個PM,同時也是一個產品的設計者,使用者如果要在我的產品上加上外來的套件或裝備,我會認為那是因為我的產品並沒有真正貼近消費者的需求。在互聯網的產品設計中有一個概念是這樣的:要得到最好的產品易用性,首先得先把你的使用者當笨蛋。

在聊天的最後,技術總監看著前方的車水馬龍並笑著說:千萬別真的把他們當笨蛋。我們默默地往前走。我心想:也對,至少當我們自己作爲一個消費者的時候,好的產品應該要讓我們用起來像是個聰明人,而不是發現自己是個傻瓜。

畢竟再怎麼樣我們也是絕對不會承認(自己是)的。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您可以提供 1-10 個claps
要是您覺得想多看到這類型的文章,您可以提供 11-20 個claps
要是您想要與我以及大家一起交流,歡迎您再底下留言!

相似類型文章

--

--

Jeffrey Hung

思考著如何設計的產品經理。曾任職於數位媒體、金融科技、車聯網、私募基金,以及設計諮詢產業。LinkedIn:www.linkedin.com/in/jeffrey-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