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即是新的競爭力”
在這篇文章中,我探討了AI藝術 Claire Silver 提出的
“品味即是新的競爭力”。
然而英文的taste有多種深度的含義,品味、口味都是taste。因為taste涉及個人藝術家的願景和使命,現在在 web3 中也是如此。 透過重新審視基礎總體經濟學,進而一步為我們提供作為集體社會、整個市場以及我們將共同實現的美學進步的線索, 藝術家對藝術的美學追求永遠不會存在於真空中。 因此,研究美學的產值對於我們經濟體系的影響非常重要。
國內美學總產值GDAP-是一種衡量國民美感價值或生態狀況的指標,用於審核每個人實現自我能力的衡量。 傳統GDP 有許多替代指標來校準其中的一些缺陷,以及從 GDP 得出不同的平等指標。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依據總體經濟學,以便我們可以從定義和推導中找到見解:國內美學總產值、美學落差,以及如何縮小這種差距。 尋找自我實現是每個人的權利,而不僅僅是透過閱讀暢銷自助書籍或加入精神的崇拜。 在這裡,藝術品被廣泛地用於美學活動的產出。 透過GDAP進一步檢視美學公平和平等,以討論需要採取的行動與計劃。
GDP的一些基礎知識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評論我們如何試圖從總體經濟學的角度來衡量國內美學產值。 以下所有非斜體文本都是直接來自維基百科的定義和解釋。
什麼是國內生產毛額 (GDP)?
國內生產毛額(GDP)是指特定時期內一國境內生產的所有製成品和服務的總貨幣價值或市場價值。 作為衡量國內生產毛額的廣泛指標,它可以作為特定國家經濟發展的現況。
我感興趣的是美學方面的生產、支出和收入。 美學,最簡單地說,可以直接根據市場將其歸類為藝術的生產和消費來衡量。 藝術的應用,即設計,也具有美的涓滴效應,直到了大眾消費主義同質化而稀釋。 這並不是賦予美術的高傲的地位,或是對什麼是藝術進行學術判斷和批評。 我文章中藝術的定義是尋找並實踐難以捉摸的自我。 儘管有人可能會說冥想符合上述定義,但冥想並沒有產出。 市場將不會冥想有任何交易。
生產(輸出)方法
也稱為增值法,它計算每個生產階段貢獻了多少價值。 這種方法反映了 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所給出的定義:
- 估算多種經濟活動的國內產出總價值; 產出價值 =i) 商品和服務的總銷售價值加上 ii) 庫存變動的價值。
- 未售出的庫存假定由生產商購買。 當一家公司預期銷售額將足夠高且現有庫存水準可能不足時,就會出現預期庫存投資的正向流動 — — 也許是因為在客戶購買時間存在非常短期的波動的情況下,當客戶有需求時,暫時無法供應產品的風險。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該公司有意增加庫存 — — 也就是說,透過故意生產超過預期銷售的產品來進行積極的庫存投資。 經濟學家將這種積極的庫存投資視為一種支出形式 — — 實際上,公司正在從自己那裡購買庫存。
- 當客戶在特定時間內購買的公司產品數量與公司預期數量不同時,就會出現正數或負數的意外庫存投資。 如果客戶的購買量低於預期,庫存就會意外增加,而意外的庫存投資就會變成正值。 如果客戶購買的數量超過預期,庫存就會意外下降,意外的庫存投資就會變成負值。
- 正值或負值的預期庫存投資可以與正值或負值的非預期庫存投資同時發生。 它們是獨立的、不相關的事件:一個是基於調整庫存庫存的有意行為,而另一個是由於對客戶需求的錯誤預測而導致的。
- 確定中間消耗額,即用於生產最終產品或服務的材料、供應品和服務的成本。
- 從總價值中扣除中間消耗額,即可得到總增加價值。
總增加值=總產值+預計庫存-未使用庫存-中間消耗值。
藝術品和服務的總銷售額可以簡單地衡量,但是藝術家的創作和收藏庫存的變化應該是大概的估計,市場有效假設在這一部分不太適用。 我假設不同類型的庫存,即預期庫存,被認為是理性投資支出的一種形式,因此應被視為生產產出。 未售出的意外庫存被簡化為無需求的生產(零現值)。 這不屬於中間消耗價值的一部分,它是負的無預期計劃庫存,即是負輸出。
獨立藝術家並不擅長記帳,因此透過美術原料供應商或公司來衡量藝術家的中間消費也許更好。 雖然公認的手工藝和藝術之間有很多區別,但我認為衡量手工藝的價值,即中間消耗是相對容易的。 中間消耗可以遞歸地回歸至生產製程用品所需的原始工業材料。 預期庫存中保留的中間審美消耗價值的盈餘N_{I}^{a}。 即是已付費但尚未使用。
引理1:即使假設庫存的市場有效假設,藝術品(美學)的總價值也增加了GVA^a,並且如果我們能夠完美地分離出所有手工藝的中間消耗。 GVA^a 建立在支持藝術家創作作品的工藝基礎設施之上。 在極端情況下,如果增量庫存可以忽略不計或被抵消,並且沒有產生太多藝術家產出的總價值,則 GVA^a 可能為負。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作為藝術家使用的材料超過了我們的市場需求,那麼我們作為一個藝術團體將提供負的總附加價值。 這要么是不可能的,要么是不可持續的。
引理2:正如強人工智慧與弱人工智慧一樣,如果我們把對工匠精神的追求放在馬斯洛需求金字塔稍低的位置來看,那麼弱美學就是對工匠精神產業的肯定支持。 對於工藝的追求也可以說是自我實現的一條路。
上面的公式表述中可能會失去隱藏的(弱的)美感。 也就是說,中間消耗的工藝本身就是一種美學價值,並亦有其相應的中間消耗,在標準GDP生產方法下被遞歸取消,直到在消費階段n-m沒有任何美學產出的可能。
如果各個階段的總產值及其所對應有中間消耗階段都抵消的話,GDAP就準確地變成了GDP,即相當於n=1和m=1的計算。 然而,如果我們接受各種工藝是美學活動,那麼每個階段都會對GVA^a產生殘留影響,即多重非淨零核算同時添加到總產出的總價值和中間消耗中,並且n 階段過程的截止中間消耗在第n-m 階段。
忽略美學部分,創新在定義上可以透過某一階段總產值和下一階段的中間消耗的差異的總和來捕捉。即生產和銷售價值中的破壞式創新。 在創新時代,傳統工藝往往會被顛覆,然而創新會隨著時間老化並成為傳統工藝。 看待文化一樣,工藝需要進行記錄和傳承。 今天記錄的工藝就是昨天創新演變的紀錄。
引理 3:說到創新,在軟體吞噬世界的情況下,程式碼和技術成為藝術家表達藝術主張的媒介。 由於科技本質上總是通貨緊縮的,網路社會也為藝術家提供了增加絕對產出甚至價值的機會和需求。 因此,在一個創新不被抑制的社會中,在不斷減少中間消耗同時增加產出的情況下,隧道盡頭有希望,GVA^a 將隨著創新而增加。 也就是說,除了製程或技術階段外,正剩餘價值比赤字剩餘價值的可能性更大,中間消耗總是會隨著技術進步而減少。 根據基本經濟原理,具有 GVA^a 赤字或淨赤字殘留的美學活動是不可行的。
推論69:
觀察到有趣的極平衡。 手工藝的保存和技術創新都可以比擬成熵,也就是相對於時間的熵,值得保存、保存和實踐的創新就是工藝。 在中國哲學中,熵是陰陽物質。 這就是我的太極美學理論,在我們追求自我實現的過程中,某些東西必須是相對受限的。 在經過時間檢驗的框架下,藝術不會是死的,在靜態(陰)的工藝媒介中進行創作,藝術家需要在動態(陽)中尋找突破,並及時表達自己的觀點。 另一方面,在快速創新時代的藝術創作過程中,藝術家要求相反的狀態,即處於陰的狀態,靜止、沉默,內省地理解過去的創新。 以上就是俗稱的陰中之陽和陽中之陰。在兩個極端中,陽中之陽,即宇宙熵走向混亂; 而陰中之陰,可能是人類時間的懷舊,文明時間的考古,或者大爆炸前的寂靜是宇宙時間。 藝術,在美學上追求的是平衡,人與環境之間,陰陽之間的過渡狀態。
陽中之陽 即是 萬物 entropy 邁向 chaos, 陰中之陰 是懷念 甚至回到大爆炸之前的寧靜,藝術不過是人類在陰陽之間遊走。
然後將所有部門的產出值相加,得到以要素成本計算的產出總值。 從總產值中減去每個部門的中間消耗,得出以要素成本計算的 GVA (=GDP)。 間接稅減去補貼加上以要素成本計算的 GVA (GDP),得出「以生產者價格計算的 GVA (GDP)」。
為了從以要素成本計算的國內生產毛額轉變為以生產者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毛額,需要增加(間接)稅收並減去補貼。 在自由貿易(即無稅)的情況下,分析變得簡單,藝術價值也沒有額外的變性。 負稅率是補貼的一種形式。 補貼、負稅是預算重新分配、價值扭曲的一種形式,首先根據定義,它不會增加 GVA^a 生產者價格,而是會帶走價值。 因此,傳統凱因斯主義的 GVA^a 方法充其量只是對資金的疏忽使用,最糟糕的情況是某種政治議程、腐敗或宣傳。
生產方式總結
1. 綜上所述,要從生產方式增加 GDAP,藝術家必須生產由市場決定的價值,而非中心化決定的價值。
2. 根據架構的定義,資料可以去中心化,但價值卻不能。 美感價值不需要以理想化的去中心化結構為目標,而是著重於包容性、多元性、流動性的概念。 因為市場價值可以看作是加權的共識,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審美財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累積和增加的價值。
3. GVA^a 形式的 GDAP 還需要仔細考慮對中間消費(手工藝或創新)的錯綜複雜的關係和影響。
收入法
第二種估算GDP的方法是使用「常住生產者單位主要收入分配的總和」。
如果 GDP 以這種方式計算,有時稱為國內總收入 (GDI) 或 GDP (I)。 GDI應提供與後面所述的支出方法相同的金額。 根據定義,GDI 等於 GDP。 但實際上,國家統計機構報告時,測量誤差會使這兩個數字略有偏差。
這種方法透過增加企業向家庭支付的僱用生產要素的收入來衡量GDP — — 勞動力工資、資本利息、土地租金和創業利潤。 這些收入組成部分合計為以要素成本計算的國內淨收入。 要獲得 GDP 必須進行兩項調整:
- 加上生產稅和進口稅減去補貼,即可將要素成本轉化為市場價格。
- 添加折舊(或資本消耗津貼CCA)以將國內生產淨額轉換為國內生產毛額。
總收入可以根據不同的方法進行細分,從而產生各種採用收入法衡量的GDP的公式。 常見的一種是:
GDP = COE+COS+GMI+TP&M-SP&M+CCA
1. 員工報酬 (COE) 衡量員工完成工作的總報酬,包括工資和薪水,以及雇主出的勞保和其他此類的費用。
2. 營業盈餘總額 (GOS) 是屬於法人企業所有者的盈餘。 通常稱為利潤,但計算 GOS 時只從總產出中減去商品成本。
3. 混合總收入 (GMI) 與 GOS 的衡量標準相同,但適用於非法人企業。 這通常包括大多數小型企業。
4. COE、GOS和GMI之和稱為全要素收入; 它是社會所有生產要素的收入。 它以要素價格衡量產品的價值。 然後將 CCA 從淨產值中加入成為總產值。 基本價格和最終價格(用於支出計算的價格)之間的差額是政府對該產品徵收或支付的稅收和補貼總額。 因此,對生產和進口增加稅收減去補貼,可以將按要素成本計算的 GDP(I) 轉換為以最終價格計算的 GDP(I)。
對藝術美學的追求從來不存在於真空中,它在狹義上是一種產業,在我們的時代上是多種產業。 正如所討論的藝術家對工藝用品的使用,以及各種市場基礎設施,這些都構成了GDP的一部分。 從基於收入的方法中,我們可以觀察到美學可能發生的多種產出「溢出」情況。
圍繞美學的活動並不是二元分類。 最接近的是美術產業,但即便如此,也並非所有的產值都是美學,正如使用美學總附加價值 GVA^a 的方法所見。 因此,嘗試使用收入法來核算 GDAP別有洞悉。 首先COE,理論上可以對所做的工作進行模糊分類,但純粹按照職業或職位進行分類是無意義的。 畢竟,本文中的美學被定義為對自我實現的追求以及在此過程中產生的“作品”。 這是必要條件但並不是充分條件。 在科學的追求與其產物分開也是一種路徑。 一個例子是優雅的數學證明。 美學的充分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理論上的紛爭。 所以這裡我們只有非充分條件可以探討。
如果你沒有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那麼你就是被他人會僱用為他們的夢想而工作。 因此,根據定義,任何 COE 最多只能是對藝術家內在美學輸出的局部產值貢獻。 就藝術團體而言,員工可能追求著一種集體美學。 如果我們假設總人口有一個審美貢獻矩陣,就業的審美貢獻是審美貢獻矩陣和就業補償的內積,我們將其定義為GDAP的聚合審美貢獻COE^{a}。
COE^{a}= 1^T (A_e p_e),
其中 1 是 單位矩陣,轉置以求 (A_e p_e) 的列向量總和,A_e 是美學貢獻矩陣。 也就是說,在(A_e p_e)中,假設的歐幾里德空間中的theta是複雜作品中不屬於美學,即是美學自我實現的不充分性。
為簡單起見,我假設混合收入總額和營業盈餘總額相同,忽略公司是否正式設立。 總營業盈餘是總產出減去商品成本,同樣,GOS^{a}(對於所有者)的計算被簡化為生產方法 GVA^{a}(對於「所有者」)。 在生產方法我沒有特別闡述這一點。 根據美學貢獻矩陣符號,總美感運營盈餘為:
GOS^{a}=1^T(A_o*p_o)。
資本消耗補貼(CCA),有時也稱為折舊,是一個國家每年為維持目前的經濟生產水準而必須花費的金額。 它也可以被視為一個國家資本存量價值的下降。 資本消耗補貼可計算為總投資與淨投資I_{G}-I_{N}之間的差額。
所以 COE^{a}+GOS^{a}+CCA=GDAP 以要素價格計算,
其中CCA=I_{G}-I_{N};
GDAP 可從要素價格轉換為最終價格,加上稅收減去美學生產和美學進口的補貼,並以總投資減去淨投資取代 CCA:
在弱美學假設中,員工的收入可以用正美學矩陣來看待,也就是正(美學)附加價值。 然而,在強美學假設中,員工的收入除了已經從審美營業剩餘總額中扣除的商品成本之外,還屬於中間消費。 在強美學假設下最終價格的真實 GDP 為:
但GOS^a=GVA^a-COE,即營業總美學剩餘是美學增加值總額減去僱員報酬總額,因此大型美學機構的僱用對GDAP在固定GDP的情況下有負面影響。 因此,在美學產值的討論中,任何以就業人數或薪資的衡量標準都需要謹慎,因為總人數和總額並不能保證GDAP的成長,實際上可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引理5:強美學假設與弱美學假設的用法,是一個形上學的問題,即真正的自我實現甚至自我超越的美學是否可以真正的存在集體性的可能,以及在什麼條件下集體才是真正的集體性,這將導致強審假設遞歸地減少,並藉而允許弱審美假設為真。 因此,總而言之,強烈的美學被定義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藝術家,追求自我實現。 相對弱審美假設允許連結性,但根據自我實現的定義,連結必須是近乎無硬性結構的、網絡化的。 因此,弱審美假設下 GD(a)P 的真實反映允許自我實現鬆散耦合的關聯性,否則自我會在哪裡? 證據實際上支持了真正的弱美學假設,包括藝術運動和反運動、集體運動的事件,而這些運動幾乎從來不是個人在真空中獨立完成的。 但這種組織結構幾乎從來就不是以市場效率最佳化的結構。 它們是邏輯外化的情感創新,也是時間上的必然。 對於真正的自我實現集體來說,思想的流動性和言論自由或有時是壓抑是必要的。 沒有了流動性和自由性,弱審美假設又變成了強烈審美假設。 弱審美所支持的邏輯推論是多元網絡。 集體網絡的多樣性或不同網絡的集體。反應比局部優化更為重要。 因為優化是偶然機會的敵人。 有些人可能認為這是自我超越的必要條件。 也就是說,如果員工更像是合作夥伴、合作者、導師和受訓者。 藝術自我實現的「美學」貢獻矩陣,與戰爭的矩陣要求是對立相反,有著嚴格的指揮鏈。 戰爭是一場為了贏得勝利而進行的遊戲,而藝術總是為了繼續而進行。
無論的美學假設為何,基於 GDAP 的通用公式(最終價格)將變為:
其中向量 GI 是每個人的總收入。 GI 是 COE 和 COS 通用的組合。 假定營業盈餘總額相應地分配給整個人口,因為獎金和股票股息已包含在 COE 中,但資本份額並未包含在內。 因此,GI 既考慮了勞動賺取、抵押資本、投資等,也考慮了基於人口中分配的生產的收入。 GI 是可以量化的,不需要美感判斷,只需要會計原理。 衡量每個人的基本財務和/或美學福利也很重要。 我將在平等的部分再次討論這一點。
若美感變換矩陣是單位矩陣GDAP,則要以要素價格折算回GDP,即A=I:
引理6:美感貢獻的折扣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中間消費,一種是非自我實現。 這在美學貢獻矩陣中呈現。 美感網路矩陣有兩個重要的功能。 首先它給了美感貢獻的權重,也就是計算美學產物的收入。 其次,它有關於集體或網絡結構甚至組織結構的資訊。 美感貢獻矩陣的乘積(一個網路圖)產出了一個向量,其行表示每個人的因美感所收益。 矩陣對角線的權重代表個體主角。 映射矩陣 A_{a} 中的其他元素對集體和網路化的美學活動進行編碼,並在考慮 GDPAP 或 GVA^a 時的收入分配。 映射矩陣A _{a}是相對稀疏的,即使在六度分離的現像中,高度分離的關係也會化為矩陣A_{a}的權重遞減。 因此,可以研究A_{a}內的少數人的集體 。
收入方法摘要
1.基於追求自我實現或自我超越的定義,持有弱美學假設的立場或許是反直覺的。 但至今的證據都支持集體運動的弱美學假設。
2. 錯綜複雜的相互連結可以透過主觀美學貢獻矩陣來呈現,該矩陣本質上是一個網絡圖。 並以個人總收入的客觀向量, 乘以美感貢獻矩陣而獲得個人美感對 GDAP 的貢獻。
支出法
估算GDP的第三種方法的計算以最終購買者價格(商品和服務)(除中間消費之外的所有使用)的總和。
生產的市場商品由某人購買。 在商品已生產但未出售的情況下,標準會計慣例是生產者從自己那裡購買了該商品。 因此,衡量購買物品的總支出是衡量生產的一種方式。 這稱為計算GDP的支出法。
按支出劃分的 GDP 組成變數為:
GDP (Y) 是消費 (C)、投資 (I)、政府支出 (G) 和淨出口 (X — M) 的總和。
Y = C + I + G + (X − M)
以下是 GDP 各個變數的描述:
C(消費)通常是經濟中最大的 GDP 組成部分,由經濟中的私人支出(家庭最終消費支出)組成。 這些個人支出屬於以下類別之一: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務。 例如食物、租金、珠寶、汽油和醫療費用,但不包括購買新房屋。
I(投資)包括例如設備的商業投資,但不包括現有資產的交換。 例如,建造新礦場、購買軟體或為工廠購買機械和設備。 家庭(而非政府)購買新房的支出也包含在投資中。 與其通俗意義相反,GDP 的「投資」並不意味著購買金融產品。 購買金融產品被歸類為“儲蓄”,而不是投資。 這就避免了重複計算:如果一個人買了一家公司的股票,而該公司用收到的錢購買廠房、設備等,那麼當公司把錢花在這些東西上時,這筆錢就計入GDP ; 如果將其交給公司,則將其計算為僅對應於一組產品的金額會重覆計算。 購買債券或公司股權是一種契約交換,是對未來生產的索取權的轉移,而不是直接用於產品支出; 購買現有建築物將涉及買方的正投資和賣方的負投資,整體投資為零。
G(政府支出)是政府最終產品和服務支出的總和。 它包括公務員的薪水、軍隊購買的武器以及政府的任何投資支出。 它不包括任何轉移支付,例如社會安全或失業救濟金。 美國以外的分析通常將政府投資視為投資的一部分,而不是政府支出。
X(出口)代表出口總額。 GDP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生產量,包括為其他國家消費而生產的商品和服務,因此增加了出口。
M(進口)代表進口總額。 由於進口貨物將包含在 G、I 或 C 項中,因此必須扣除進口額,以避免將外國供應計為國內供應。
C、I 和 G 是最終產品和服務的支出; 中間產品和服務的支出不算。 (中間商品和服務是企業在會計年度內用於生產其他商品和服務的商品和服務。)因此,例如,如果汽車製造商購買汽車零件、組裝汽車並銷售它,則只有最終銷售的汽車才計入GDP 。 同時,如果一個人購買替換汽車零件並將其安裝在自己的汽車上,這些零件就會計入 GDP。
藝術的消費直覺視為消費。 例如展覽門票價格、課程、研討會、衍生性商品等。在此分析中,政府支出被同視為投資。 就藝術品交易而言,新作品的主要銷售將是私人或政府投資。 二級銷售既是非淨零投資,又是非淨零消費,但佣金、拍賣行費用本身並不屬於美學產出。 X_a和M_a是美學的淨輸出。 這裡有兩個投資值得關注,即每年支出的投資和投資組合。 在傳統投資中,每年支出投資的 Ia 以及新藝術品出口減去進口 (X_a-M_a)。 然而,在累積投資 Delta Io 和未實現帳面上的回報 Delta Io 的,購買了 Ia 和 Ma 的藝術品(在之前的所有年份)。 這將被稱為某某人的收藏。 因此,以支出計算的 GDAP 為:
可以看出,隨著市場交易活動的增多,美感活動支出的增加,GDAP增加。但這裡必須注意的是 delta I_{o},會隨著時間而改變許多,供需的原理,市場或機構共識的偉大作品會增值的。
從美學角度和GDP的交響
需求、供給與價值
美學上的需求和美學供給必須相等,因此 GDAP 支出等於 GVA^a 的生產。 如果我們假設預期和意外的庫存被記錄在其生命週期內,隨著不同所有者之間移動,我們會得到以下結果:
我可以將方程式重新排列為已實現的交易在左側,未實現的交易在右側,我們得到以下結果:
可見,如果沒有跨年度會計,支出法GDP與生產法標準計算所收集的資料應該為零。 如果逐年追蹤庫存和投資,累積的預期庫存的估計價值恰好等於藝術品收藏的未實現投資回報。 這裡的關鍵在於預期和意外庫存之間的區別,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預期庫存的都被當作投資購買,因此美學上預期的庫存變成了收藏。 有趣的是,如果我們回收、升級再造或將正的意外庫存重新調整為負的意外庫存 N_{U},並且 GDAP 支出與 GDAP 生產之間的淨差仍然相等,則:
我們未實現的投資回報隨著「永續性」的觀念而增加。
你就是你所買的東西!
行銷的目的就是銷售,無論有沒有意識。 行銷和消費主義機制如何遵循馬斯洛的需求層次,有很多因素,從價格必要性、功能性溝通(外行看熱鬧)、品牌知名度和珍重、投資和/或投機、深入知識(內行看門道),從簡單的品味到難以捉摸口味。 如果我們將每年的美學支出和收入等同起來:
如果我進一步將產品和進口的稅收和補貼納入定義成廣義收入分配為 GI_[S-T]。 並將本期未實現投資明確寫為上年未實現投資加當年的淨投資:
我定義廣義支出GE_[T-S],這包括消費和投資、個人淨支出(以及未實現的投資回報)。同樣,這是完全客觀和可衡量的。 另外,對於收入的美學貢獻矩陣 A ,對應的美感支出矩陣 E,作為審美生產支出的主觀定義。 然後我們得到以下結果:
為了進一步分析矩陣之間的關係,刪除了求和單位矩陣:
現在如果我們玩一點線性代數,
當 A 和 E 都是單位矩陣時,(個人的)總收入向量等於總支出向量,也就是每個人只花他們所生產的東西。 所以這個方程式在最簡單的情況下是一致的。
第二種範例的方式是 E^{-1}A= J_n,一矩陣。 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的個人美學支出是整個人口中個人美學收入的權重平均值。 第三個範例A^{-1}E=J_n,是每個人的美感收入是整個人口支出的權重平均值。
然而,矩陣 E^{-1}A 或 A^{-1}E (應該)是滿射非單射函數。 也就是說,即使符合第二個和第三個的簡單範例,矩陣 E^{-1}A 或 A^{-1}E也有無數不同的A 和 E 解決方案。
然而,在現實中根據圖論研究這些矩陣 A、E 時,將矩陣視為發生率以及美學收入矩陣和美感支出矩陣的圖會很有趣。 由於關聯矩陣包含到頂點的加權邊。 頂點是個體,邊是收入或支出的加權關係。
如同前面所討論的,不同的藝術運動更有可能發生在較小的集體或個人的收入基礎上,但支出情況卻並非如此。 例如 美學上可能存在許多負收入,特別是對於明顯與美學無關的行業中資源充足的顧客來說。 但在我的理論中,未實現的收款回報可以將以上的情境收入平衡回正值。 或者在流行文化的現代消費主義中存在不同的情況,個人或小集體可觀的收入是從大眾的支出中獲得,例如。 披頭四及其粉絲、蘋果、史蒂夫賈伯斯、喬納森艾夫斯以及許多人的 iPhone。 但你會看到這些案例在弱與強的美學假設之間搖擺不定。 而前一個例子更有可能出現在「美術」市場。 美學淨收入是兩個向量的差:
註釋中省略了稅收和補貼。 如果GI等於GE,其中收入向量中的儲蓄和非美學債務是未來的消費,則方程式簡化為:
支出範圍與個人收入率(即過去未實現的投資)脫鉤。 這裡可以用勞動謬誤來進行類比。 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他們的美學支出也變得更加多元。 在分析美感支出矩陣和美學收入矩陣時,有一些有趣的屬性最終與投資(即收藏)相關。 與標準 GDAP 相比,預期消費比例會較低,因為隨著更多基於體驗的藝術品的出現,直接消費才開始增加。
可以使用該框架來分析各個藝術部門、生態系統或不同區域等,無論美學矩陣 A 和 E 的網絡圖屬性如何定義。
做你喜歡的工作,你一生中不需做一天的工
當個人生產得過程比生產目的對你來說更重要時,我們可以以相對維持相同的生活品質、幸福感或動力,甚至在較少的絕對收入中,在大眾市場為我們編寫的劇本中感受還是能感到生命力。 無論一個人累積了多少物質財富,迷失的靈魂都會迷失。 當總產量應等於總收入:
讓我們忽略稅收和補貼。 回到美學上的總附加價值,這是等式的左側。 與之前類似,我們撤消求和矩陣,查看個體向量。 設P為生產向量,它是客觀可測量的。 V為美感附加價值貢獻向量。 然後我們得到:
取美感生產的反矩陣:
在 V^(-1)A 是單位矩陣的平凡情況下,這是一個公正的公平世界。 人們賺取他們所創造的東西 完美的選賢舉能。 另一個極端,在美學產出完同等的世界中僅管個人收入不同是,V^(-1)A 是 J_n 的一矩陣,這個是沒有美的世界。倒過來看 A^(-1)V 是 J_n 的一矩陣,儘管他們的作品美觀,但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收入。 完美的選賢舉能就像文明發展的存在一樣難以捉摸。 現代人追求完全平等的嘗試也都注定失敗。
GDAP 基尼係數
基尼係數衡量頻率分佈值(例如收入水準)之間的不平等。 基尼係數為0 反映了完全平等,即所有收入或財富值都相同,而基尼係數為1(或100%)則反映了價值觀之間的最大不平等,即一個人擁有所有收入而其他人擁有所有收入的情況沒有任何。
基尼係數廣泛應用於社會學、經濟、健康科學、生態學、工程和農業等領域。 例如,在社會科學和經濟學中,除了收入基尼係數外,學者們還公佈了教育基尼係數和機會基尼係數。
在這裡,我們示範了一種計算美感生產基尼係數的方法。
例:兩個收入水平
極端情況是最平等的社會,其中每個人獲得相同的收入(G = 0),以及最不平等的社會(有N個人),其中一個人獲得總收入的100%,其餘的N − 1 人一無所獲(G = 1 − 1/N)。
一個簡單的案例只假設兩個收入水準:低收入和高收入。 若高所得群體佔人口的比例為 u,其所得佔總所得的比例為 f,則基尼係數為 f − u。 具有相同值 u 和 f 的分級分佈將始終具有比 f − u 更高的基尼係數。
例如,如果最富有的人口 u = 20%,其收入 f = 80%(參見帕累托原則),則收入基尼係數至少為 60%。 再舉個例子,[26]如果u=1%的世界人口擁有f=50%的財富,那麼財富基尼係數至少為49%。
使用 G>f-u 的近似值,我們在 xtz 中得到 G> 40.2%,在 usd 中得到非常相似的 G > 39.6%。
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應用此方程式來計算基尼係數,而無需直接參考洛倫茲曲線。 例如,(以y表示個人或家庭的收入或財富):
對於由 n 個具有以下值的個體組成的群體:
這可以簡化為:
而基尼係數審美生產(貢獻)計算從xtz得到43.9%的和從usd得到49.5%。
概括:
我希望在製定GDPAP時,提供一個框架,以便我們能夠獲得洞察力,能夠衡量、評估、計劃或組織活動,以追求作為一個集體社會的美學,實現我們人民的福祉、財富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