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鼓勵轉職仔新手寫部落格?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作文都拿幾分?

Johnny Fang
Oct 22, 2023

最後更新時間:2023–10–22

要選圖時第一時間想到這張通常會搭配各種白爛文字的梗圖,沒找到出處,如果你知道來源歡迎跟我說 | 圖片來源:網路迷因

前言

曾在這邊提過之前參加 ALPHA Camp 撰文活動時寫過一些東西,包含了今日主題,修改後來這裡分享,接下來有幾篇文章主題也會是從那邊來並稍作調整再與各位分享。跟你說 2 個秘密,第 1 個,這段前言是我直接複製貼上之前某篇文章的前言(而且那個前言也是複製貼上更之前某篇文章的前言,一個前言的前言的前言的概念),第 2 個,關於 AC 那次活動用的主題還剩最後 1 個可以拿來用,預計下一篇就會用到。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作文都拿幾分?

印象裡國中國小寫的作文還算單純,國小最常碰到的就是我的夢想或日記類,例如暑假作業就會有一項是叫你寫日記(某種程度上算作文吧),然後國小屁孩如我就都寫些流水帳廢話,所以每次看到櫻桃小丸子暑假作業寫日記都在寫廢話我也是心有戚戚焉,而國中就稍微比較正經點,雖然會寫作文但不是課程重點,因為升學不考。但是到了高中就不一樣了,考大學國文科需要考作文(以前考高中不需要寫作文只有考大學要,但現在似乎連考高中也要?),既然會影響升學那便須嚴陣以待,但是,就是這個但是,突然發現自己不太會寫作文!當時最大痛點是,真的不知道要怎麼把文章湊到規定字數,沒太多想法能抒寫,你可能想說「欸靠,你不是文組的嗎,不會寫文章還選文組!?」關於讓高中生選文理組這件事我曾在這邊分享個人看法,總之,我選文組是因為想讀商,而商管科系在台灣被歸類在文組,所以我選文組跟文科程度相關性很低就是了。

後來回想這件事,我認為當初作文寫不好是閱讀量太低以及對事情想法太少,而且還有個因素,我發現如果自己是因為某些很市儈的原因而被迫做一些事,通常做得不怎麼好,像我以前歷史科其實也沒學好,對,讀文組不僅不太會寫作文而且歷史又很爛,我最擅長的科目是數學跟英文,但詭異的是,我滿喜歡歷史的,咦?那怎麼會沒學好?我認為是動機與脈絡性,動機若單純為了考試實在提不起興趣(或許對數學與英文的天生興趣就高於歷史,所以即使動機仍為了考試但還是喜歡英數,而這並不代表不喜歡歷史)。再來是脈絡性,其實歷史是相當有邏輯的學科而不只有背誦,因為這些事都是真實發生的事(先假設目前史書與考古發現皆為真),既然真實發生就代表有前因後果,但高中歷史學得很痛苦是因為課程邏輯我連不起來,常常都是碎片化知識,例如我就是要背 1453 年東羅馬帝國滅亡,可是針對這件事我就有無數疑問,例如,既然有東那就有西,那為何羅馬帝國要分成東跟西?東羅馬帝國滅亡是因為被鄂圖曼攻陷君士坦丁堡,那為什麼鄂圖曼要打他們?而與此同時西方、遠東、美洲正在發生什麼事?諸如此類啦,即使課程前後有帶到但就是很碎片化,不過也不能怪老師,畢竟升學制度就是這樣,國英數為主科,尤其像我這種目標就是考商科的,歷史分數採計權重較低甚至不看,權衡之下歷史課本來時間就比主科少,而且歷史內容超多,廣度深度不好界定,你要歷史老師在短時間內把所有脈絡講清楚也是強人所難,所以我後來也是直接放飛歷史科XD

因此,以前寫作文是沒想法就要有輸出,自然寫不好,但隨著歷練與閱讀量增加,發現自己其實滿會寫東西的(發廢文),而且也真心喜歡。那這跟寫技術部落格的關係是什麼?我認為情況是倒過來,新手通常是有輸入卻輸出不足,輸入指的是學習程式的教材、其他網路資源、文章影片等,輸出通常就只有寫程式,但我認為不夠,因為要增加輸入輸出循環才能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如果只是單純看過、寫出會動的程式不代表真的理解,然而當你需要講解給別人聽時就要自身深入理解並且用白話表達才能讓對方聽懂,而這個輸出的過程就很重要,也因此我個人是相當推薦大家寫文章的。這邊再摘要一下小時候寫作文跟新手寫技術文章的比較:

  • 小時候作文:沒輸入卻要有輸出
  • 轉職仔新手:有輸入卻沒有輸出

So?

我寫部落格的起因很簡單,身為轉職仔能拿出來跟別人拚搏的武器本來就不多,所以打從一開始我就努力把握自己能做的事,部落格便是其一。寫著寫著發現沒有半途而廢大概跟 3 個目的有關,老實說要想還能想更多,但 3 個差不多了:

1️⃣ 提升知識輸入輸出循環

也就是上面段落提到的,強化理解與加深印象,經實測有效。例如,一開始學 slice() 跟 splice() 就覺得這兩個字也太像,超容易搞混,於是自己寫了篇 slice() 與 splice() 聰明分得清楚,幫自己釐清觀念,又例如陣列操作方法很常見的 map()、filter() 就都寫一篇,分別是 JS 陣列方法 map()JS 陣列方法 filter(),印象確實更深刻。每次說到那篇 filter() 文章我都忍不住想說一下,該文是本部落格觀看數最高的文章,有可能是因為 Medium 推薦這篇文章到使用者的閱讀列表裡?其實到現在還是不太懂為什麼,那篇說實在也沒啥特別就只是文章長了點、範例寫得算仔細,如此而已,如果你想嘗試解釋為何那篇文觸及率較高,非常歡迎你留言。

2️⃣ 留下學習軌跡

學習過程記錄下來以後還能當作筆記翻閱。事實上我還真的滿常翻之前寫的文章,你知道我最常點進去的文章是哪篇嗎?是 Medium 文章列表 哈哈哈,因為只要想到某某觀念在部落格寫過,直接去這篇找最快,一個入口的概念。不過這是用標題找的方式,如果要用文章內容去找還是會用 Notion,我的文章都是先在 Notion 打好再貼過來,因為 Medium 寫文章的功能不太穩定,一開始寫的時候發生過全部打好結果無法儲存,嚇得我趕緊將內容全部先貼到其他地方,所以現在都在 Notion 先打好再貼過來微調。總之,留下學習軌跡除了造福後人自己也能受益,我覺得可以。

3️⃣ 證明對軟體開發的熱情

「要怎麼說服公司我真的喜歡寫程式?」這件事從我去年加入課程就開始想了,其實有不少方法,最直接的就是準備作品集做出很厲害很好用的作品,因為一個稍微完整的作品其實會花不少時間,這可以讓面試官感受到你的熱情,另外,參與開源專案、社群活動等等其實都行,而寫技術部落格是一開始 ALPHA Camp 就很推薦的方式,網路上也可以看到很多前輩推薦新手寫文章,經評估後認為這個方式很適合自己,因為我本來就喜歡寫東西,再加上這個方案的嘗試成本很低,失敗了也不會覺得已耗費大量心血中斷很可惜之類,畢竟寫個幾篇文章也沒什麼,基本上可以直接開始,但如果作品都規劃好開始做結果做到一半放棄那前面那些時間就相當惋惜。另外,對於沒有熱情的事很少人能夠額外花時間持續地做,尤其當你闖入一個全新領域且有進度壓力的情況下,願意每週花至少 4–5 小時以上進行寫文章這種不一定能立竿見影的事的人非常少,根據不負責任觀察,與我同屆的 AC 畢業生中(60 人以上),從入學到畢業能夠堅持 9 個月以平均每週 1 篇文章的頻率穩定產出的人應該只有我 1 個(文章若只寫幾句話不算,至少閱讀時間 3 分鐘以上的篇幅吧),更遑論畢業後我還持續地寫,目前大概 1 年了。如果你跟我同屆而且符合上述條件,歡迎你聯繫我,我會幫你把部落格連結更新在本文,並且與你握個手恭喜我們都做到了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結尾

真心鼓勵大家寫文章,如果有人看當然很好,但有沒有人看不是現階段的重點,我們又沒有要靠寫文章吃飯,只要想清楚目的(也就是希望透過寫文章帶來什麼好處,你可以有自己的動機,即使跟本文上述那 3 點無關也完全 ok),持之以恆去做就對了。

AC 有篇文章就在談寫部落格的好處以及怎麼寫,裡面也有其他參考文章,非常推薦大家閱讀:
技術寫作六步驟 讓工程師撰寫流暢的技術部落格

該篇文章裡面也附上許多參考連結,例如 我為什麼鼓勵工程師寫 blog,以及 Huli 寫的:我為什麼寫部落格,以及部落格帶給我的影響等等,都可以讀一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

Johnny Fang

把 Medium 當 Notion 用,寫一下 coding 學習筆記 | email: johnny781222@gmail.com | LinkedIn: www.linkedin.com/in/johnny-fang-9356b2156 | Discord 使用者名稱:johnny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