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常見的黑體字型

JT Foundry
13 min readMay 7, 2019

--

2019.07.05 更新:②分類新增本團隊基於思源黑體之新製品「台北黑體」。

寫在前面

字型的取得途徑列於文末。

字體、字型、字形將在本文中頻繁出現。它們的意義在台灣的語境中非常不同,相關討論也存在著不同定義。本文中:

  • 字體(typefaces)指的是文字樣式的種類。如黑體、明體是常見的中文字體種類(typeface genres)。
  • 字型(fonts)指的是文字樣式的產品。如常見的 Helvetica、華康××體、文鼎××體屬於字型產品(font products)。
  • 字形(glyphs/character forms)指的是文字的筆畫寫法。如舊字形「靑」在新字形裡是「青」。

為什麼我強調台灣的語境呢?因為光是「字體」這個詞在中國、日本就分別指涉與台灣不一樣的事物。[1]

正文開始

繁體中文僅在台灣、香港、澳門具備官方文字地位,總人口介於 3,100 至 3,200 萬

黑體是漢字的一種字體風格。有別於書法字、楷體、明(宋)體粗細多變的筆畫,黑體字的筆畫厚度均勻,與拉丁字母(歐文)的無襯線體(sans-serif)屬於同一類型。

繁體中文常見的印刷字型。前兩者對應歐文的襯線體(serif);後兩者對應無襯線體(sans-serif)。此種分類也適用於其餘東亞字型

戰後日本及中國訂定了各自的漢字寫法標準 [2],兩國國內字型產品的漢字寫法趨於一致。其中,中國更規範字型產品必須符合國家標準才能出品。

但在繁體中文流通的台灣、香港、澳門,儘管教育部門為漢字訂定了標準 [3],但實際上這對於字型廠商並非強制性的設計規範。此外,繁體中文承載著漢字數千年的歷史,字型的字面設計更是風格各異,反映了設計者的偏好及不同時代的特色。

東亞常見的漢字寫法舉例。為方便比較,例字不取日本、中國簡化後的漢字

繁體中文世界的黑體類別

如同前述,繁體中文的發展脈絡使得字型的設計有著多樣的面貌。我將這些面貌分為 4 類,並以黑體為例。此分類也適用於其餘印刷字型,如明體、圓體等。

印刷風格、舊字形

本文中,「舊字形」[4] 指的是在東亞各國進行漢字改革、規範化 [2] [3] 之前所流通的字形。舊字形在二戰之前廣泛流通於中國、日本,以及仍屬於殖民地的台灣、朝鮮半島、香港、澳門。當時日本的排版印刷設備為區域內的主流,因此各地的印刷體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差異

台灣日治時期《台灣日日新報》的字形屬於印刷風格、舊字形。圖中,「者」、「餘」、「廟」、「雞」(鷄)、「評」與當代主流習慣有所差異(圖片來源

如果你喜歡最傳統的印刷風格黑體,這類字型很適合你。

而你或許也發現,這類字型部分漢字的寫法與你的手寫習慣或在學校學到的很不一樣。它們是漢字最傳統的模樣,就如同拉丁字母雙層結構的 a、g,儘管我們手寫上習慣寫作 ɑ、ɡ,但它們在印刷上可具有長遠的歷史。大部分台灣的道路指標都還是用此風格的黑體喔!

而且你也不會因為字長得有點不一樣就認不得它們了吧⋯⋯(笑)

印刷體風格、舊字形寫法之字型舉例

② 印刷風格、新舊字形混合

隨著台灣、香港在 1970 至 80 年代規範化了教學用漢字的字形,民間的手寫習慣也隨著學校教育而逐漸變得一致。部分寫法多樣的漢字也逐漸被統一為教學上的正字(如爲→為;眞→真)。這樣的演變使得字型廠商或多或少呼應了民間的習慣,讓字型在保留印刷風格之餘也融入當代的習慣寫法

此類字型最大的特色分 2 類:

字形特色

  1. 部首偏旁大多採舊字形(如糸、⻍、言)。
  2. 其餘部件則大多以新字形為主。例如非獨體的「小」部件通常變為「⺌」(如下圖「銷」);獨體部件「青」、「直」跟隨當代寫法(如下圖)。

筆畫特色

  1. 點大多採豎點(如下圖中的「文」、「衣」的「亠」)。
  2. 楷書中常有壓筆筆觸的「𠄌」部件也多有「露芒」[5],視覺上為 2 畫(如下圖「鄉」、「衣」)。
新舊字形比較

此類字型同時也大量被應用於各式出版物、多媒體平台及素材。

日前熱門的「韓流發威助攻產生器」採用的是台灣各大新聞台廣泛使用的華康黑體。這套黑體屬於印刷風格、新舊字形混合類別(圖片來源
台北捷運指標大多採用文鼎黑體。這套黑體屬於印刷風格、新舊字形混合類別(圖片來源

如果你喜歡傳統印刷風格的黑體,但覺得部分文字寫法不符合當代習慣,也不喜歡「國字標準字體」,這類字型很適合你。(感覺毛很多 😂)

印刷風格、新舊字形寫法混合之字型舉例

③ 楷化風格、新字形

「楷化」是中文字型設計中較特別的現象。楷化在此指的是字型設計融合了或多或少的手寫習慣。字面少了點印刷體剛直的風味,有時反而多了點硬筆字的柔和。武斷一點地說,這類型的黑體融合了楷書運筆的「氣韻」,但仍保留著黑體的骨架。

此類字型亦大量出現於於各式出版物、多媒體平台及素材。

台灣高鐵指標採用蒙納黑(如圖)及文鼎新黑體。蒙納黑屬於楷化風格、新字形類別(圖片來源

新字形則是順應手寫習慣的漢字字形。在繁體中文世界裡,新字形不等於教育用的標準。教育用的標準只是新字形的其中一項子分類。

近年出品的繁體中文字型多以此風格為主(雖然我不知道原因為何)。

如果你喜歡趨近當代手寫習慣的黑體,這類字型很適合你。

楷化風格、新字形寫法之字型舉例

④ 楷化風格、教育標準字形

在日本,印刷體與手寫體有著區別。政府強調漢字在兩者間的差異,正規教育也涵蓋此一差異的區辨。日文的手寫風格字型以「教科書體」(教科書体,kyōkashotai)為主,其多為硬筆字風格,以手寫習慣呈現文字寫法

日文漢字印刷及手寫的區別

在台灣、香港,政府並沒有特別指出印刷體與手寫體差異,官方的漢字字表也以書法楷書作為標準。在台灣,教育部還將這套標準套用於明體及黑體,出品了教育部標準楷書、教育部標準宋體、國字標準字體方體母稿。這使得當代部分印刷用的字體(如黑體、明體)也採用了教育用的標準。在香港,教育局(原教育署)則提出《常用字字形表》作為香港漢字教學的標準。

儘管這類規範沒有強制性,但若字型設計者(尤其非本國、本地設計者)需參考官方的字表作為依據,此類字形便會成為標準。

管它好不好看?有標準,用就對了。(設計對白)

這也是為何當今手機、電腦作業系統的繁體中文介面多採用台灣的教育部標準 [6],以及為何新出品的字型也愈來愈多此類型產品 [7]。

如此的做法也形成了爭議。許多人認為台灣教育部的標準悖離了漢字結構的美學,將適用於手寫的筆畫風格套用於印刷用文字,使得漢字結構顯得歪扭、失去平衡或出現缺口(下圖的根本就像站三七步)。

套用台灣教育部標準的明體(新細明體)及黑體(微軟正黑體)容易使部分文字結構雜亂;傳統印刷字體則大多講求結構均勻、對稱

不過,如果你的電腦、手機就只有內建字型,你真的沒打算、沒預算購入字型,或你真的覺得這類的字型比較好看⋯⋯這裡也有很多選擇任君挑選!

楷化風格、教育標準寫法之字型舉例

其中,我認為蘋方的設計比思源黑體來得優異不少。從蘋方的字面設計,我看得見設計者努力調和國字標準字體的結構問題,然而國字標準字體的先天劣勢仍使得設計師難以突破其漢字結構的限制。

小小總結

繁體中文漢字的歷史源遠流長,至今它被賦予了「繁體」之名正是因為東亞在戰後出現了不同的漢字變體,「繁體」(或部分人士強調的「正體」)才成為相對於其他變體的描述。

繁體中文在戰後也同樣歷經不同程度的改革,雖然這稱不上「簡化」,也不是強制性的規範化,但這對於今人的漢字使用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正因如此,繁體中文世界的字型才會風格、寫法各異,也充滿著數不盡的爭辯。

文內 4 種類型能以下圖作為總結,由左到右分別是:
① 印刷風格、舊字形
② 印刷風格、新舊字形混合

③ 楷化風格、新字形

④ 楷化風格、教育標準字形
(以台灣教育部標準字體為例)。

基本上,我們可以將②、③視作①、④的過渡風格。

如果你對於「最傳統的漢字寫法」及「最嚴格的台灣教育部標準字體」有疑慮,那麼②、③會是你的好選擇

②仍保持印刷體的骨架,但字面設計往當代手寫習慣靠攏;③同樣維持印刷體的骨架,比前者融入更多當代手寫習慣,因而排除了一些印刷體的元素。

不過,很不幸地,②、③絕大多屬於版權字型——使用者付費囉!

最後,大家最在意的還是哪裡可以取得這些字型吧。我能寫出這篇文章,當然也有賴於合法授權免費開源的字型。相關資訊請見「同場加映」。

囉嗦後記

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探討不同字形的筆畫是否符合字源,而是希望透過分類來讓繁體中文的使用者能更清楚了解生活中常見、常用的字型有著如何的特徵與脈絡。

繁體中文世界裡還有一個常見的現象:取用日文及簡體中文字型。或許這是使用者在繁體中文數量有限的字型的情況下不得已的做法,但這兩種語言底下的漢字(日本「常用漢字」、「表外漢字」及中國「國標」的繁體字)或多或少都與台灣或港澳的使用習慣不同。我個人建議應儘量避免使用日文及簡體中文的字型

接下來的寫作應該會涵蓋及繁體中文其他字體的相關討論,也可能會觸及東亞不同漢字變體的比較。如果心有餘力,或許我也會寫一些關於生活中常見的字型應用。

最後,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同場加映:如何取得本篇提及的字型

① 印刷風格、舊字形

  • 源樣黑體源石黑體是基於思源黑體開放原始碼,由台灣 But Ko 改作而成的中文字型。這兩套字型免費且不限於個人或商業使用。相關條款及字型檔案請見(該網站中亦包含其他基於思源字型的改作)。

② 印刷風格、新舊字形混合

免費、開源:

此類字型多由版權字型廠商提供。近年來廠商多以租賃形式來提供字型產品。相關資訊位於廠商官方網站:

其中,文鼎提供學生方案,價格比起一般方案來得划算許多;華康則提供單套字型下載(購買)方案及其他租賃方案。不論選擇租賃或購買,使用者都必須詳細閱讀授權條款。

③ 楷化風格、新字形

關於版權字型資訊,同樣請參考廠商官方網站:

Mac 使用者則可於內建字型找到(沒白花錢買 Mac 吧 😂):

  • 黑體-繁
    2 個字重(俗稱的粗細)
  • 儷黑 Pro、蘋果儷中黑(雖有些微差異,但基本上可被視為同款)
    1 個字重,約等同版權字型的「華康儷黑 W5」或「華康儷中黑」
  • 蘭亭黑-繁(個人覺得筆畫接合的設計不甚美觀)
    3 個字重

蒙納黑除了可透過購買版權字型取得外,也可透過 Adobe 軟體選擇字符(glyphs)的方式,將繁體中文的寫法自 Arial Unicode MS 提取出來。相關說明請見

④ 楷化風格、教育標準字形

  • 思源黑體(Source Han Sans)
    自行 Google(最新版為 2.001,內含符合香港《常用字字形表》標準之思源黑體)
  • 微軟正黑體(Microsoft JhengHei)
    Windows 內建字型(Windows 8.1 之後的微軟正黑體含 light、regular、bold 3 個字重,符合台灣教育部標準)
  • 蘋方(PingFang)
    Mac 內建字型(含 3 個版本〔TC 版遵循台灣教育部標準;HK 版遵循香港常用字字形表;SC 版遵循中國國家標準〕、6 個字重)

[1] 相關用詞在中國、日本的用法如下:

  • 中國語境裡,「字体」就是「字型」。「字形」的用法同台灣。
  • 日本語境裡,
    ⑴ 「字体」是「字形」,舊字形在日文叫「旧字体」;
    ⑵ 「フォント」(fonts)是「字型」;
    ⑶ 「書体」是「字體」;
    ⑷ 「字形」是文字經由設計後所呈現的視覺樣貌。如日文「邊」字擁有眾多不同的「字形」,相同部件的「辶」就有一點一折、兩點一折、一點兩折等的不同視覺差異。
日文相關用語的用法(圖片來源

[2] 日本於 1946 年公布「當用漢字」(当用漢字,tōyō kanji)作為戰後漢字的使用依據。1981 年則另公布「常用漢字」(常用漢字,jōyō kanji)以取代當用漢字。關於日本目前的漢字使用,請見維基百科〈常用漢字〉。

中國於 1956 年公布《簡化字總表》(简化字总表),作為中國簡化漢字的開端。關於後續發展,詳見維基百科〈簡化字總表〉。

[3] 台灣教育部於 1979 年確立「國字標準字體」(《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作為漢字教學的字形規範。內建於 Windows 系統的「標楷體」是最為人熟知的「國字標準字體」字型,廣泛用於國民小學教科書及政府公文。相關發展請見維基百科〈國字標準字體〉。

香港教育署(今教育局)則於 1986 年訂定《常用字字形表》作為漢字教學的依據。相關發展請見維基百科〈常用字字形表〉。

澳門則無自行訂立漢字教學的標準。

台灣及香港的規範對於民間設計字型都不具強制性。

[4] 亦有人稱其為「傳承字形」。日文中稱為「旧字体」(kyūjitai)。

[5] 漢字筆畫描述參考自內木一郎(2018),《傳承字形部件檢校表》。

[6] 如微軟(Windows)採用微軟正黑體;蘋果(MacOS、iOS)採用蘋方;Google(Android)採用思源黑體(或 Noto Sans CJK)。中國手機品牌華為近期也為繁體中文製作符合台灣教育部標準字體的系統字型。

[7] 如日本森澤(Morisawa)的 UD 黑體繁體字亦採用台灣教育部標準字體。

--

--

JT Foundry

A Taiwanese independent type studio in pursuit of diversified typeface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