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預測》Part1:你的預測可能失誤

June Chou
3 min readSep 7, 2017

精準預測這本書網路上很多人談過,尤其可見他是一本精彩有內容的書,作者身為多次準確預測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的預測奇才,作者在書中強調的卻是重視預測的雜訊,預測常常可能失誤,這點倒是令我有些意外。

預測者的人格

精準的預測者性格描述是像狐狸一樣,必須擁有很多跨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狐狸型預測者認知預測的限制,承認自己所知有限,簡單說就是比較不會過度自信。

“過度自信”是一個極簡單的術語,然而為什麼過度自信仍然是一個極度普遍的現象?(相信看到這裡,你也會自我辯駁:我應該不是那種過度自信的人吧?) 然而事實是,自信的人容易取得世界的話語權,這個世界生存其實是訓練我們朝過度自信的方向走去。 我們深受過去包袱所影響,而越是包袱越深的人(如專家),越不容易擺拖這樣的陷阱。

雜訊&過度擬合

還有另一個原因造成過度自信: 雜訊。擁有越多資訊的人,不一定能做出最完善的推論,因為大部份的資訊裡其實都是不必要,甚至會擾亂判斷的資訊。在統計上來說,“過度擬合”(over-fitting)就是雜訊擾亂真實資訊的展現,當資料有雜訊但預測者不自知時,容易用現有的東西畫出複雜輪廓,統計檢定上看似完美,但這個輪廓比起真實世界實在是相差甚遠。

地震預測是書中提到精彩描述過度擬合的例子。

在東北大地震發生以前,當地已經有45年左右沒發生過8以上的地震,然而這些罕見事情發生就是起點,古騰堡-芮克法則推斷這個地區大約每30年才會發生一次8級以上的地震,要在45年完全沒發生過並不難….同時在日本有不少7.5~7.9的地震,這樣的地區在世界上別的國家幾乎都表示有可能出現更大的地震,有什麼可以認為東北是特例呢?

因為45年沒發生過8級以上的地震,因此預測不會再發生地震,就是一種過度擬合; 地震比我們所知的還要更深不可測,但我們卻以為我們的預測方法已經可以掌握,就是一種過度自信。

我的思考

某種層面來說,過度自信與雜訊其實一體兩面,都是在“不知道自己有所不知”的情況下做出預測,這也是風險(黑天鵝)最容易產生的情況,其相對應損失也會最大。

身為預測者,說要做到不過度自信是困難的,如果預測是一個必須交付的工作,那麼會包裝“自信”交付給客戶是必要的,誰想要聽自己花錢買來的“預測”有可能不準確呢? 我個人倒是認為,在適當的時機裡,適度利用過度自信的心態並無不當,只是必須提醒自己,這個世界之大之奧妙,很多事情並非人類可以完全參透,如果說我們手上有掌握什麼預測,不過是以管窺天而已。

模型是種工具,幫助我們了解宇宙的複雜,但永遠無法取代宇宙本身。如果我們想做出更好的預測,必須更了解我們自己,以及我們自己用什麼方式詮釋接受到的訊息。

--

--

June Chou

從事金融業信用風險分析,業餘愛好是讀書旅行,因為在書中看更多世界,在世界走跳能反思更多書中道理。 想知道更多關於我個人專業,可以參考我的個人部落格「書寫觀點.tw」:https://notebookpage1005.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