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20mm f1.8G使用心得…

kblover’s photography
6 min readFeb 10, 2017

這是抱怨&前言…..

不廢話直接來吐槽吧!!

眾所皆知截至目前2017年為止,老尼的廣角鏡可說一路被Canon壓著打….

歐,我說的是變焦鏡,你看看你看看,人家16–35 f2.8 L都出到第三代

你老尼居然還只有16–35 F4 VR (對手也有,畫質還比你好超多…..)

規格相近的17–35 F2.8居然還是一顆有光圈環的D鏡十幾年不更新….. (畫質輸人家也就別提了,大家自己知道就好……)

以前老尼家超廣角到是有顆14–24可以說嘴了好一陣子,雖然最近網路評價也被副廠的湯姆龍15–30 f2.8 VC壓的一面倒,可說不勝唏噓…..

以下才是正文…..

雖然老尼的變焦鏡實在很不爭氣,大三元從廣角鏡到標準變焦在網路上一片罵聲連連,被Canon比下去,還被各家副廠電畫質、價錢,雖然嚴格來講大概也都是ptt在罵比較多,不過輸就是輸倒也不用不服氣就是… (呃,說好的停止抱怨,結果忍不住還是又念一串….)

但這幾年老尼還是有出一些不錯的高cp好物,也就是網路上一片好評的1.8G戰隊,本篇要寫的20mm f1.8G正是這戰隊中的其中一員大將!

這個時候要先來提一提為什麼我買這顆好了。如前面所言,大名鼎鼎的金廣角17–35 F2.8D、16–35 F4G VR這幾顆我其實都用過了,最後也都全數賣掉

至於定焦鏡我也用過老20mm f2.8D。在20mm f1.8G出現之前,其實隨身我最久最久的風景用廣角鏡是更古老的Nikon 20–35 f2.8D,名氣更響亮鑽石廣角是也

以前看過來自祖(強)國的文章,看他們講金廣銀廣論畫質都比不上鑽廣,小時後還不太相信,買回來才知道還真有這麼回事

論銳利與變形來說,20–35比起17–35或16–35都還要更好,星芒更是大勝中的大勝。買20–35,看上的當然不會是他悲慘的50cm最近對焦距離,也不會是悲慘的放大倍率,更不會是有些人會覺得20mm完全不夠廣、抗耀光還很差這類負面言論….而且論發色,其實後兩者都比鑽廣還要更鮮豔一點

不過鑽廣還是有他的魅力存在,直接看照片demo最快

新店交流道
大屯山芒花季
九份茶樓
大屯山

郎客官阿!!!看這耀眼的星芒,看這浪漫的光斑!說實話,雖然這麼大顆的光斑肯定是光學上的缺陷無誤(底片時代的老鏡頭,可以原諒)

連耀光都這麼好看,這就是屬於鑽廣的浪漫與魅力(迷弟上身)

不過講了這麼多廢話,為什麼要換呢?

這其實有點歷史故事….其實我是先從20–35換成17–35的

換的理由是,20–35無法近拍,不適合旅遊,光斑也太大顆,有時候算困擾

結果當時一換,小弟是個星芒控,金廣角星芒輸也就算了在遇期內,但最困擾我的事情其實是我當時很明顯的發現17–35畫質好軟,無法接受

這個時候想法當然很簡單了,要換回20–35,還是乾脆買14–24,還是試試看新定焦鏡呢?

思考了一下,14–24太貴,星芒又超醜,只好不考慮,那就買買20mm f1.8G,反正又很輕巧,定焦也沒有畫質疑慮,查了一下星芒也算是很難得一件的佼佼者了

買回來才發現這顆鏡頭實在太讚,不誇張,我大概有九成的風景照片都是這顆拍的…..

而且經過這幾年來的磨練,以前我最喜歡的焦段是跟手機一樣的28mm,現在有時候我甚至能用20mm再裁切,拍出我心目中那個28的感覺

那麼以下就簡單demo幾張解毒照,讓大家參考參考

大安森林公園捷運站,標準試鏡照 XD
中正紀念堂,還是標準試鏡照 XD
自由廣場
龜吼
依然是龜吼
台東烏石鼻
六十石山
大觀峰
四柱神社
名古屋城
立山黑部,地獄谷
頂石棹

目前為止,20mm f1.8G陪我上山下海,工作都非常穩定

承襲了20–35的優點,更棒的畫質,也不錯漂亮的星芒;此外最近對焦距離才25cm,放大倍率也好,必要時也能做一些誇張透視感的特寫照片,你怎麼能不愛這顆鏡頭呢?

另外根據我自己的觀察,20mm的發色非常漂亮,尤其是拍深藍色的時候,顏色特別濃艷,我非常喜歡這點

以上是簡單的心得介紹,老尼超廣角,要找星芒+畫質,這顆就對了

Nikon的1.8G戰隊到目前為止,我用過20、28、35、50、85,好像也齊全了

其他顆鏡頭就等哪天有空再介紹吧!

另外上面的圖由於我還是Medium這個介面的菜鳥,賞原圖,請先去我的flickr吧….

以後再看看怎麼把連結直接嵌上好了

我的flickr相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