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cation design,中文一般稱為傳意設計,又稱平面設計、視覺傳意。但不同院校的傳意設計的課程學所學習的其實可以相去甚遠,理念亦可能不盡相同。有傳意設計師以擺弄視覺元素為中心、亦有設計師視之為訊息傳遞的基礎。有設計師視傳意設計為一門技術,有些認為它是學術研究領域。傳意設計師對自身的領域有著多種不同的演繹。本文探討傳意設計教育的四種不同觀點,從信念、價值觀和實際行動上表現出來的文化差異。 在這裡我將傳意設計教學歸納為四種不同的觀點或思想流派。這四種流派是從我對文字設計教育的思考引伸到傳意設計領域的。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我不斷遊走於這四種觀點之間,在不同時期或情況下有不同程度的著重。以下我逐一闡述: 視覺概念:求新 概念的視覺表現在藝術學院裡往往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視覺傳意為的是將概念視覺化、營造格調、觸及特定受眾、從競爭對手中以視覺突圍而出、或者說服受眾去進行某些行為。平面造型上的視覺表現力和情感衝擊是首要考慮,把內容或信息以視覺表現伸延。設計師的美學修為和品味至為關鍵。這流派廣為平面設計師、品牌設計師和廣告人所採納。「求新」是這流派的使命,而師徒制是傳授技法的手法,鼓勵反覆實驗以求創造出最新穎的視覺表現,推陳出新。設計師通常比較注重個性發展和內在的推動力。在這種實踐模式下的設計師以其藝術天賦和個性見稱,以獲獎肯定其成就,而獎項都是表揚最新、最入時的創意,是設計潮流的指標。

傳意設計教育的四種思想流派
傳意設計教育的四種思想流派

轉載自〈對話: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譚智恒)〉《Design 360°》2014年6月第51期「字語」,頁26–33(英文版本在此) Design 360°: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喬遷至新落成的馬會創新大樓,可喜可賀。整座建築的外觀氣勢非凡,我很想知道建築內部的導視系統是怎樣的。既然說到了您的專長,想聽聽您內行的角度。 譚智恒:謝謝!入駐扎哈·哈迪德設計的標誌性建築的確讓人精神振奮。相信新大樓也會為學院注入新想法,打造新風貌。相比之前的學院樓,現在所有學科的師生都能安居在同一個屋簷下,無疑是件幸事。 說到新大樓的導視系統,由我們信息設計研究室承接,目前仍在進行中。我們的團隊已經開展了原型設計和多項測試,確保系統達到我們的預期。我們預想了使用者的尋路路線,針對關鍵點設置相關信息,以防迷路。我們設計了一套清晰易懂的思維模型,便於使用者一目了然大樓內不同機構和活動。這個項目的關鍵詞是「系統」,因為我們設計的不是單個的設計品,而是一整套連貫統一的導視規則,儘可能地將其簡明化。既然大樓本身已經是一個標誌性存在了,我們決定收斂導視的鋒芒。我們不希望出來的效果太過張揚,這容易和整體的建築語言相衝撞。新大樓標新立異,沒有哪兩層是一模一樣的,它迴避了建築樣式上的節奏重複,變得不可預知。對此我們的思考是導視標識應避免給人突兀或喧賓奪主的感覺,而應一目了然。

Design 360° 訪談
Design 360° 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