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吃一口分別善惡的果子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

Kevin Chin-wen Feng
3 min readDec 20, 2018

講到西方思想脫離不了三個東西:神學、科學與人文主義。

神學就是講基督教、耶穌和上帝,人只是受造之物。

科學講自然定律,物理、化學、生物……,人只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

人文主義談「經驗」,從經驗中了解人、神、自然之間的關係,這個模式的起源來自於文藝復興時期。

課本教的文藝復興很簡單,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就被日耳曼蠻族入侵,從此進入黑暗愚昧的中世紀,大家都好迷信好野蠻,就這樣過了一千年的中世紀。

後來鄂圖曼土耳其把基督教文明堡壘君士坦丁堡攻陷了,東方的知識難民、藝術、文學、哲學、科學等素材,都從拜占庭和穆斯林世界藉由地中海貿易送入歐洲,加上教會權威已經越來越沒人在信,北義大利開始有一批人玩復古愛好古希臘羅馬風,以人文主義批評當時的神學世界,邁向嶄新的篇章。

不過人文主義這個時候的地位,其實並不如我們印象中的那麼主流,它既不是學科、也不是政治運動,反而像是流行文化,藝術家、國王、學者、教會等不同領域都有被影響。

這個文化只流行於一些有錢有勢城市精英,這個文化圈人數不過幾百到幾千,抱著發現新大陸的心態研究一千年前的古文和藝術,誰也沒有料到這一小群人的時尚會對往後數百年歷史造成重大影響。

文藝復興這個詞,是十九世紀史學家儒勒·米什萊提出的,當時繼承人文主義傳統的啟蒙思想在歐洲蔚為主流,這個時期才被視為中世紀的結束。

事實上,研究希臘羅馬人文學並不是人文主義者的專利,教廷自己就是說拉丁文的,更不用說是羅馬帝國的機構,自然不會放過這些古人的學術傳統。

可是這種經院哲學,只從古代經典中擷取自己需要的部份,然後詮釋為基督教神學的一部份,而非作為一個獨立的思想體系看待。

一直到人文主義之父佩脫拉克,開啟了類似考據學和歷史考古學的研究方法,把古典希臘羅馬從基督教神學中獨立出來,還原希臘羅馬時代背景,來作原典的研究和詮釋。

佩脫拉克批判教會主導的經院哲學提倡待修道院、個人內修、不參與世俗事務的傳統,認為上帝的奧秘人類根本無法理解,不如把力氣花在自己的經驗和財富。

另外,為了挽救被專制米蘭威脅的佛羅倫斯共和國,人文主義者用古希臘的公民人文主義,呼籲城市貴族階級積極參與世俗政治和經濟事務。

由於公民是共和國的統治階層,為了培養一個合格公民來承擔這個重責大任,人文主義者擷取古希臘哲學的信仰,相信藉由教育解放人的潛力和本性,讓人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而非由天命定。

為了維護崇高的公民美德,甚至出現像馬基維利這種提倡不擇手段的政治哲學,嚴重牴觸基督教提倡的道德觀點。

基於人類潛力解放需要,個人的意識和個性開始被重視,保障人的自由和受教育的權利,皮科‧德拉‧米蘭多拉就強調「人的尊嚴(hominis dignitate)」,相信每個人基於生俱來的能力,都值得被尊重,現在人權的概念就是這樣的前提衍生而來的。

自此,人文主義三大傳統被確立:

  1. 在知識論上採取經驗論,注重歷史和思想分析,批評純形上與抽象的經院哲學與教條主義,相信只有從人的經驗才能釐清人和世界的關係與道德判斷。
  2. 基於對經驗的重視和古希臘公民人文主義的傳統,積極參與今生、世俗事務,而非來生的救贖和內心修煉。
  3. 相信人的尊嚴,透過教育發展潛力和個性,最終會讓人的能力獲得解放,藉此掌控自身的命運。

--

--

Kevin Chin-wen Feng

Common humanism only loves human’s virtues, but mine is to love human’s vices, and to think in depth about how to use these vices to make the world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