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富邦銀行 暑期實習心得(中)

金妮葳 Nicky Jin
8 min readSep 6, 2019

--

接續面試經驗分享(連結如下),這篇是彙整實習期間的職務&學習點。

實習狀況概覽:條列式概述實習計畫

預防針:前情提要現在數位金融發展

實習專案內容分享:總提→信用卡專案→投資商品專案

實習狀況概覽:

  1. 實習單位:北富銀數位金融處,輪調3個科別--數位平台科/網行銀科及數位客群科。

2. 實習時間:7,8月,每兩周輪調一個單位(但平台科是1個月),平均來說每一周都會有一個專案進行。有另一位大學生與我一起在這個部門實習,但我們的專案內容都不一樣,算是分別進行,但有相似的部分會討論

3. 實習Schedule:第一天有團隊建立、教育訓練課程,整個實習過程中有兩次半天抽空去上課(ex:投資商品介紹),還有2天帶營隊(小富翁理財營)及特色分行參訪等小活動。但平日主要都還是在單位上做自己的專案~~

(左)教育訓練、(中)小富翁理財營、(右)城東分行參訪

預防針-金融業UI UX就是改APP/Web介面嗎?

雖然上一篇標題是「UI UX實習」,但就名詞的定義我們跟企業總是有著認知不同,(也同步代表我的職務並非嚴謹定義的乙方顧問實習…)。

在銀行業很重視以<Money濾鏡-商機、成本效益>來衡量,Photo by Icons8 team on Unsplash

看到這邊,猜想你可能會汗顏:「啊又是一個混用UI UX名詞的公司了」 ,但在2個月仔細思索與觀察組織後,我想只是大公司的UX成熟度不同,就如同上一篇講座中提到的(請見下方),你要先了解利害關係人現在的狀態,才有辦法發揮研究員-開啟對話的功能!

回到正題,金融+UI UX的範圍不僅限於數位服務的層面,例如各個結合創新技術的體驗分行設施、更保障交易安全的VTM等皆算在內,但的確直覺上這麼認為也是對的,我的實習專案也有許多服務載具是數位銀行的東西:像是線上辦卡平台、網銀行銀、數位存款帳戶等,而這也是銀行在進行Bank 3.0所做的服務,並且會更進階的往4.0前進(台灣相對步伐緩慢…這中間有太多政治與法規因素,就不在此贅述)。

整理表來源: https://reurl.cc/Rd4jXx

而關於改動介面這件事,不只是美觀、易用即可,組織龐大背後的流程串接、部門業務協調、維運/後續更新等等都要考慮在內。所以我的想法是,雖然我沒辦法把學校的方法都套進來完整實作,在企業端很多時候在時間壓力下會省略掉使用者訪談,直接地從量化、數據面來分析,畢竟數位化時代誰先搶得先機才是重點。

但是這項實習可以讓我更了解透徹一個平台背後的協作者有誰,(體會背後的辛酸血淚史),從而建立更清晰的picture,在往後提案上可以更細心審視內部資源在何處找誰要,該怎麼運用。

實習專案內容分享:

因為輪調的關係,被分配到的專案就會是短期能執行的,不是可以馬上看到活動上線者;這應該說是輪調的壞處之一吧,沒辦法完全從0到1做完一件事,可是相對地可以多元接觸到各科業務,能快速了解組織。

整體來說,我在兩個月內完成6項專案,用商品別分類是:(1) 信用卡線上申辦平台優化以及(2) 投資理財產品優化、內容經營(各平台都要提案)

礙於競業,我不能全全交代細節,但仍會分享困難點、解法還有其他軟性的建議(厚黑學??嗯??),希望對同樣有意朝數金發展的人有參考價值!

困難點-缺乏想像,須學習在框架中找契機

這兩樣專案對我來說都蠻吃力,一來是自己對「投資人」的輪廓沒有概念,中間夾雜太多的產品特性及銀行業內專有名詞,像是基金/ETF投資人跟出國前買賣外匯的入門款絕對有不同需求,且基金是套餐式的投資組合,複雜度直接爆棚@@,所以前期須花很多時間在理解產品及通路。這種狀態下,學生小白的我沒卡也沒經驗,真的很難完全「同理」。

二來是對操作流程改動的前因後果(血淚史)沒有了解透徹,有些專案本來就有固定的操作規則,例如:你覺得辦卡平台要填答的內容區塊落落長,想要多分幾段、調整目前的段落順序,但其實平台本身會演變成現在你看到的狀態,背後是有法規依循,畢竟銀行在交易事項中仍有限定要露出的內容。當然,這在首次提案而神采奕奕的我是不會知道的…。

說到這裡,這也是我推測金融業UI UX職位之所以困難的原因,這樣的人才必須兼顧金融知識+法規法尊+設計力,三者都有所涉略後才能有效溝通,通常最快培養的做法就是inhouse 團隊建立。關於銀行業內的UX,可以參閱這篇DBS Bank的設計團隊分享,從分工到執掌都有清楚交代:

解法-蒐集內部聲音,從既有資料推測出脈絡,獨立提案

當然除了自學,瘋狂爬文看投資老師blog(跟小說很像有套起手式:我遇到__(財務)__困難,覺得人生要提前規劃,於是我開始投資了!?),還有打擾財經系同事/mentor/身邊好友,一直邊聊邊小訪談輔助我思考,算是某種程度補足無法做訪談、丟問卷的research階段,至少都還有內部人員的聲音可參考。這裡也點出一個金融業容易遇到的綁手綁腳問題;

投資理財是一件高隱私性的事情,訪談者願不願意透露個資是一回事,實習生可否代表公司本身去發問卷蒐集資料也是踩在模糊地帶上的。

「在公司很多時候你必須獨當一面。」這句話成立在前期發想階段,從上面有點卡關的資料蒐集步驟之後,除了要先冷靜的分類這些資料內容,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人力物力有限的腦力激盪part。

這兩大專案是目前台灣金融業市面上還沒上線的服務,國外或許有發展,但不同國家有各自特色,只能稍稍參考,所以就會需要自我發想- 邊緣 の腦力激盪,產出很主觀的結果,但總要先提出才有後續的取得共識階段(修改再修改階段…),正所謂UX是發起組織裡面的對話功能阿!

建議-主管要聽的是What,點出問題後務必給解方

這不是廢話!是自己覺得我還可以改進的地方,這也是MA分享他們帶人最容易高血壓的Moment,關於簡報這件事情,可大可小,不管甲乙方都會有表達想法的場合,想順順度過實習人生+留好印象就稍微看看吧!

  1. 「你不用解釋那麼多,我要聽的是what,所以你要我做什麼? 」

當時的我試圖解釋同業的介面細節,但是講沒五分鐘,就被處室boss指出我沒有告訴他我們要做優化的動機與目的, 是因為看到了哪些事實

事後檢討,我發現自己在說明介面時形容詞用的較多,有主觀意味。有時候我們會想要呈現使用者的聲音,所以口語化的表達,但這樣的方式並非每個決策者都能吸收、接受,所以呼籲大家在present前調整措辭。主管們雖說想聽你的想法,但是是建立在你對客觀事實的解讀而非形容~~

2. 「這個應該不是UX在做的? 」

難免都有非百趴認同的CASE,所謂雜事。通常主管都會很精簡的交代:

這個你研究體驗一下,然後5天後說看看哪裡要改,可以嗎 ?

很顯然的事實沒有擺在眼前,你要繼續鑽研理出問題,再發想並給出幾種建議,最後討論未來方向。如果只是指出問題,通常都會被主管反問一句「然後呢?」,然後空氣就會突然安靜……QQ

職場語錄系列,SOURC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isCkxU544chttps://reurl.cc/oDLQb3

最後的最後,先感謝看到這邊的各位,礙於競業,我只能很淺顯的描繪我到底都做了什麼,也盡量提點能讓其他人要進數金的有一點依據;之後會再發一篇寫我這兩個月瘋狂看文章的歷程&心得。最後的實習建議是個人反省,想說紀錄一下,沒辦法大人的世界總是有點複雜阿(?!)

希望大家給小妹一點掌聲,我會邊感恩邊繼續努力產出的: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