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se Studio
Feb 7, 2024

【沈廣隆劍鋪】品味古老傳承的龍泉寶劍工藝、探索中華老字號天下第一劍的故鄉!【龍泉青瓷博物館】揭開宋朝民窯巨擘之美、品味優雅精湛工藝!【甌江綠道】徜徉於自然與歷史交織的美景之間!【龍泉靈芝】「仙草」美譽

【沈廣隆劍鋪】品味古老傳承的龍泉寶劍工藝、探索中華老字號天下第一劍的故鄉!【龍泉青瓷博物館】揭開宋朝民窯巨擘之美、品味優雅精湛工藝!【甌江綠道】徜徉於自然與歷史交織的美景之間!【龍泉靈芝】「仙草」美譽
【沈廣隆劍鋪】品味古老傳承的龍泉寶劍工藝、探索中華老字號天下第一劍的故鄉!【龍泉青瓷博物館】揭開宋朝民窯巨擘之美、品味優雅精湛工藝!【甌江綠道】徜徉於自然與歷史交織的美景之間!【龍泉靈芝】「仙草」美譽

❃龍泉市

是歷史悠久、人文璀璨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世界聞名的青瓷之都和寶劍之邦。

位於長三角之巔、三江之源,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生態第一市。

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生態條件,使龍泉市成為「中國生態旅遊最具魅力城市」。

如今,以長三角最高峰「龍泉山」為龍頭的山水生態遊、「龍泉窯」為核心的劍瓷文化遊、「龍泉靈芝」等菌菇為特色的養生度假遊,享譽長三角。

❃龍泉寶劍

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是首批「國家非遺」,因其「堅韌鋒利、剛柔並寓、寒光逼人、紋飾巧致」四大特色,被讚為「劍中之魁」。

龍泉劍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沈廣隆劍鋪

相傳春秋末期,越國鑄劍師歐冶子在龍泉秦溪山鑄成龍淵、泰阿、工布三把名劍。

並以龍淵為鄉名。

後因避唐高祖李淵諱,改稱龍泉。

唐乾元二年設龍泉縣。

從此,龍泉就成為劍的寶名,譽滿天下。

沈廣隆一世始祖漳彪,宋侍郎,廿三代子沈廷泉(又廷璋),繼父業鐵鋪為生,頗具名氣。

光緒十八年風華正茂,(1882年),廷泉公毅然遷居龍泉創業,在衙前掛牌開創《沈廣隆劍鋪》壬字號。

沈廷泉,生性聰穎過人,悉心向五子(煥文、煥武、煥周、煥清、煥全)傳藝,適逢龍泉劍業興隆之運,技業與日俱增。

《龍泉縣誌》載:民國三年(1914)秋,縣知事楊毓奇主持劍業精英大比武,壬字號沈廷璋之劍以一劍洞穿三枚銅板,並將另家參賽之劍斬為二截而奪得「劍魁」,知縣揮毫《沈廣隆劍鋪》橫匾,鄉紳李觀養贊「論劍楊知縣,奪魁沈廷璋」。

民國四年(1915),在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又獲取獎章。

從此《沈廣隆劍鋪》名聲大振。

《沈廣隆劍鋪》位於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市,是當地唯一一家「子承父業」,一脈相承的中華老字號寶劍生產企業,並以「天下第一劍」聞名海內外。

❃龍泉青瓷

始於三國、兩晉時期,是世界陶瓷類中唯一的「人類非遺」。

因其「清澈如秋空、寧靜似深海」,被譽為「瓷都明珠」。

它曾以主角身分參與開拓了漫長的「海上絲綢之路」。

龍泉青瓷是以中國浙江省龍泉市古代窯址為核心、分支廣佈週邊、影響遍及華東、中南及西南的瓷窯系統。

龍泉青瓷的燒製始於1700多年前,一般認為龍泉窯的鼎盛時期在南宋。

由於融合南北技術優點,提高燒製溫度,成品瓷化程度高,在技術層面達到了現代學術認定的瓷器要求;同時改進釉料配方,創制出被譽為「宋朝民窯巨擘」之粉青、梅子青等前所未見的品種,被歷來藏家激賞,列入宋代名窯。

此後龍泉窯幾經興衰,不絕如縷,延續至今。

其產品以青瓷為主,歷代依據當時的資源條件和市場需求,發揮青瓷多變的特性,衍生出眾多品種,相互之間差別很大,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青瓷產地。

現代龍泉青瓷主流為厚釉、無開片、翠青色產品,胎體澄淨,紫骨鐵足,包括日常器皿和仿古陳設器。

南宋初處州府龍泉縣琉田市建立的瓷窯,其中章生一在龍泉琉田創建的瓷窯叫哥窯,這種胎質細密潔白,釉色以粉青、梅子青為代表,花紋裝飾上出現了堆塑和貼花;一般稱龍泉窯皆指此。

章生一的弟弟,章生二在龍泉琉田創建的瓷窯叫弟窯,也稱為章龍泉窯、章窯。

元代龍泉青瓷大量運銷海外,瓷窯範圍擴大至麗水、永嘉等地;明代仍然繼續燒造,清代中期以後衰落。

龍泉青瓷,浙江省龍泉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是中國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燒製年代最長、窯址分佈最廣、產品質量要求最高、生產規模和外銷範圍最大的青瓷歷史名窯之一。

龍泉器物胎質堅硬灰白,釉層薄而透明,以「青翠欲滴、溫潤如玉」而著稱。

2003年02月1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龍泉青瓷」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龍泉青瓷傳統上分「哥窯」與「弟窯」。

哥、弟窯之説來自明代記載:「宋處州龍泉縣人章氏兄弟均善治瓷器。章生二所陶名章龍泉,又名弟窯。章生一之哥窯其兄也。」

是否真有兄弟二人,已無可考,但説明了兩種不同的龍泉青瓷產品:一種是白胎和硃砂胎青瓷,稱「弟窯」或「龍泉窯」,另一種是釉面開片的黑胎青瓷,稱「哥窯」。

「哥窯」出現於南宋中晚期,與著名的官、汝、定、鈞並稱為宋代五大名窯,特點是「胎薄如紙,釉厚如玉,釉面佈滿紋片,紫口鐵足,胎色灰黑」。

「哥窯」以瑰麗、古樸的紋片為裝飾手段,如冰裂紋、龜裂紋、蟹爪紋、牛毛紋、流水紋、魚子紋、淺黃魚子紋、鱔血紋、金絲鐵線、百圾碎、網形紋、梅花紋、細碎紋等加之其釉層飽滿、瑩潔,與釉面紋片相映,更顯古樸典雅。

此類產品以造型、釉色及釉面開片取勝,因開片難以人為控制,裂紋無意而自然,天工造就,更符合自然樸實、古色古香的審美。

「弟窯」胎白釉青,釉色以粉青、梅子青為最,豆青次之,被譽為「宋朝民窯巨擘」。

弟窯青瓷釉層豐潤,釉色青碧,光澤柔和,晶瑩滋潤,勝似翡翠。

青翠的釉色,配以橙紅底足或露胎圖形,產生賞心悦目的視覺效果。

南宋中晚期起,尤其是在元代,運用露胎的作品大量出現,人物塑像的臉、手、足等,盤類器物內底的雲、龍、花卉等,裝飾獨具神韻。

現代的龍泉青瓷忠實地繼承了中國傳統的藝術風格,在繼承和仿古的基礎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紫銅色釉、高温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葉未色釉、烏金釉和天青釉等。

✯哥窯、弟窯

傳説古代時在龍泉曾有兄弟二人燒窯。

哥哥的燒造技術比弟弟高明,招致弟弟的忌恨。

為破壞哥哥的聲譽,弟弟就偷偷地在哥哥配好的釉料中添加了許多草木灰,而哥哥全無察覺。

燒好後開窯一看,瓷器釉全裂開了,裂得很有趣味,有的像冰裂紋,有的像魚仔紋,還有的像蟹爪紋。

心地善良的哥哥見此情景驚呆了,怎麼辦呢?

只好拿到市場去處理,沒想到一到市場,人們對這種帶有裂紋的青釉瓷產生極大興趣,一搶而空,於是哥窯便由此而聞名天下。

而弟弟仍燒造青釉瓷器,質量總是略遜於哥哥一籌,人們稱其為弟窯。

✯祭碗窯

有一個善良、美麗的姑娘叫葉青姬,她的父親葉老大帶領窯工們正為窯主燒製一批宮廷祭用瓷: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燒了一窯又一窯,盡是些歪頭劈腦的廢品。

眼看工期將到,窯主發怒,宮廷派來的監工更是惱羞成怒,揚言這最後一窯再不成功,就要把葉老大一家和所有窯工全部問斬。

善良、剛毅的葉青姬,為了拯救父親、家人和相濡以沫的窯工們,縱身祭窯。

失去女兒的葉老大,強忍悲痛,對燒窯更加謹慎了。

終於,葉老大燒出了温潤如玉、清脆韻致、明滑透亮的青瓷。

大家都説,這是葉青姬的化身,所以才燒出如此精品。

為了紀念葉青姬,窯工們稱她為「九天玄女」,世世代代供奉在自己的窯場裏。

同時,將貢品瓷器以龍泉方言稱作「青瓷」,諧音「青姬」。

❃龍泉青瓷博物館

龍泉青瓷博物館老博物館坐落在龍泉市九姑山公園,1989年建成,現改為龍泉寶劍專業博物館。

以龍泉青瓷入選世界「人類非遺」為動力,努力將龍泉青瓷博物館新館,成為集精品展示、專業交流、收藏鑑賞為一體的青瓷文化研究交流中心,成為展示龍泉青瓷文化元素、展現龍泉青瓷藝術成就的重要窗口、力求將其建成富有特色的世界頂尖專業博物館。

龍泉青瓷博物館新館為浙江省重點建設項目、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龍泉青瓷的展覽地、國內最大的青瓷專業博物館。

建設地點位於龍泉市劍川大道李家山地塊,建築層數為二、三層,地下一層,外牆採用清水混凝土工藝施工,為國內首例大面積雙曲面清水混凝土工程。

龍文化創意基地是世界「人類非遺」龍泉青瓷傳統燒製技藝的最大傳承基地。

按計劃龍泉青瓷創意園一期工程,規劃中主要有龍泉青瓷博物館、青瓷大師園、國際陶藝村三大功能區。

建築風格如同在考古發掘的窯址當中將層疊的瓷片破土而出,建築通體模仿青瓷的質感。

❃龍泉靈芝

靈芝,是中國中醫藥寶庫中的珍品,素有「仙草」之譽。

北宋徽宗時期龍泉籍宰相何執中在詩中寫道:「槎上斗牛看近景,芝山臨水漫詩歸。」

此詩生動呈現了龍泉靈芝文化在宋代的繁榮景象。

根據《龍泉縣志》記載,「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己酉冬十一月芝產前太常少卿季陵居屋。」

季陵,龍泉城南宏山人,政和二年進士,建炎初從宋高宗至揚州任太常少卿。

連家中都能生產靈芝,可知當年靈芝栽培已相當普遍。

據史料記載,元末年間,道家在龍泉寶溪天師山(今披雲山)種芝煉丹,修煉長生不老之術。

且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處州出赤芝,可食可藥也,出處州無真芝,唯可食,不可藥也。」

龍泉古建築和繪畫中也大量展現了龍泉悠久的靈芝文化。

歷代龍泉文人墨客管監,如楊載、李溥等都有讚美龍泉靈芝的詩章,出土的宋代龍泉青瓷有靈芝紋瓶、靈芝耳瓶、靈芝紋盤,祠廟古剎有靈芝楹聯,民居古建築 有靈芝窗雕,龍泉靈芝文化歷史悠久。

歷代龍泉青瓷、龍泉寶劍常以靈芝圖形、寓意作為裝飾,製作了大量巧奪天工的青瓷寶劍作品,如北宋青瓷靈芝盤、靈芝耳瓶、靈芝四方盅、寶劍護手柄等。

這些藝術作品沿海上絲路銷往世界各地,進一步擴大了龍泉靈芝的海外知名度。

浙江龍泉,位於亞熱帶季節氣候區,九山半水半分田,山為長三角之巔,水為三江之源,森林覆蓋率高達84.4%。

境內森林資源豐富,優質的生態環境加上山地垂直差異明顯,晝夜溫差大,土壤以紅壤和黃壤佔多,十分適宜靈芝的生長。

好山好水好氣候造就了龍泉靈芝實體朵形圓整、波紋精美、結構緻密、孢子飽滿、比重大、底色好,具有較好的商品性。

有效成份高,三帖類含量高於其它地方所產靈芝,總糖含量比一般靈芝高22.2%。

龍泉靈芝採用段木種植,種植技術始於宋代,通過家庭、師帶徒、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至今,已有千年歷史。

1996年1月,中國國務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經濟研究所,授予龍泉市「中華靈芝第一鄉」的榮譽稱號。

2006年,龍泉靈芝當選為「浙江十大名菇」。

2010年5月2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對「龍泉靈芝」實施地理標示產品保護。

❃甌江綠道

自2018年以來,龍泉市以「生態為基、文化為魂、民生為本」理念,依託境內甌江流域現有沿江道路和已建堤防,融入當地山、水、林、田、湖等景色中,充分依託生態自然禀賦及歷史文化資源,聚點成線、一帶串珠、因地制宜建設具有龍泉特色的甌江綠道,打造出金村溯源綠道、小梅集鎮綠道、查田集鎮綠道、蘭巨宏山休閒綠道、城區兩岸濱江綠道等五大綠道閉環,建構成「一江貫全城、大環通小環、連景又連村」的甌江綠道格局。

一是打造秀麗山水,展現綠道「全新」盛景。

透過碧水映村、美麗河湖、六邊三化三美等創建工作,大力提升綠道週邊環境,開展城區河道清潔工作,日均安排2名人員,年均清理水面、堤防、綠道各類垃圾;年均進行堤防標準化巡查,完成河道清淤,形成「城水相依、人水和諧、水清景美、生態健康」綠道生態環境體系。

同時進行實施武潭至武梅垟綠道週邊綠化提升工程,精緻精細18.5公里的綠廊打造及綠植選種,提升綠道沿線風景。

對甌江綠道全線標示標牌進行設計規劃,統一綠道建設標示牌。

二是融創文化賦能,彰顯綠道「新」特色。

精準定位「溯源青瓷之路、再現海絲盛景」,為龍泉甌江綠道文化主題,把野味、趣味、人味、文味融入綠道建設,展現沿線各地人文風情和文化意境。

依照「留住山水、留住記憶、留住文化」要求,同時將綠道沿線的古鎮、古渡、古堰、古城牆、古村落等文化資源充分挖掘和傳承,強化秀麗河的特色,再現獨具魅力的人文歷史和自然生態美景。

2018年-2020年,完成39個驛站建設,其中二級驛站5個,綜合驛站34個,透過驛站建設展示不同風貌的甌江綠道。

第三是推動產業融合,爭取綠道「新」優勢。

充分發揮綠道沿線鄉鎮特色產業的主戰場作用,推動一批綠道產業項目發展。

透過綠道集聚人氣,沿線產業秉持著「一綠道一產業一特色」原則,規劃農旅、文旅、漫遊、小吃、茶藝、文創等特色業態。

根據沿線地域的人文地理特色,串聯起9個鄉鎮街道,43個村莊,6個A以上景區,54家民宿(農家樂),惠及人口12.8萬人,並吸引了大量優秀青年返鄉創業,真正實現了「建一條綠道、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