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TED學說故事,感動全世界:好故事是你最強大的人生資產》閱讀心得

KK
Feb 19, 2023
《跟TED學說故事,感動全世界:好故事是你最強大的人生資產》閱讀心得

原文書名:The Storyteller’s Secret: From TED Speakers to Business Legends, Why Some Ideas Catch On and Others Don’t
中文書名:跟TED學說故事,感動全世界:好故事是你最強大的人生資產
金句摘錄:書本金句
推薦分數:★★★★☆
引發思考:★★★★☆
實務應用:★★★☆☆

書本簡介:

這本書透過解析特定 TED 演講者的演講風格,讓人理解有哪幾種吸引人的演講技巧、故事鋪陳的方式。

作者是誰:

Carmine Gallo 是暢銷書作家與知名講師,暢銷書包含《Talk Like TED》、《The Presentation Secrets of Steve Jobs》、《The Apple Experience》和《The Storyteller’s Secret》等。

今晚,就在剛剛,我花了2個小時半打完這本書的金句。當坐在床上、進展到一半但腰痠背痛時,腦中突然持續迴響:「還有幾句?還要打多久?」直到剩下最後十幾句時,我看看時間,邊打金句邊開始思考:「等等要寫什麼心得?比以往的數量都還龐大的金句,我該怎麼挑選出有感覺的幾個?每個都讓我太有感覺了!」剎那間,我腦中有關 prioritize 的自動化機制說話了:「每個都重要,就代表每個都不重要,別寫!」,接著,這個神奇的腦,又接續說:「要不要…說說最近發生的那件讓人不太愉快的事?」

頓時,我那些正在趕工不停歇的狂亂手指停住了,就像飆車時緊急煞住一樣的立即停了下來,接著認真思考三秒鐘,隨即做出重大的決定:「好!我就來說說這個故事,把這本書教我的技巧,應用到這本書的閱讀心得上。學了,就要用!」

我們要懂得「選擇」,自己「需要」關注的事情

很久以前,我就十分偏好與人和平相處及友善溝通,也偏好關注在自己有興趣的事上,所以每一天都過著如此舒適的看看書、看看電視的愉快好日子。

直到有一天,認識了 A 前輩,我這項一如既往的偏好開始產生劇烈變化。

與 A 前輩認識沒多久,對方就開始跟我主動提及一些讓我不太愉快的事情,比如:跟我不熟的 B 前輩私下到處攻擊我之類的種種耳語。

由於當下聽到時,心中十分震驚。

其一原因是,我與 B 前輩可以說是完全不熟,不僅日常生活沒交集,工作上也沒有任何交集,當下滿頭問號的不理解為何自己會成為 A 前輩口中那個被攻擊的對象。那時的感受與最近很紅的「劉文正詐死」案的藝人甄妮回覆夏玉順提到她的回應「躺著也中槍」非常相像。

其二原因是,我一直秉持相信人的信念,因此「選擇」相信那位充滿熱情、頻頻對我釋出善意、提醒要我多加留意 B 前輩攻擊的我 A 前輩。當下我選擇相信對方是出於善意。

由於那件事,我開啟了一陣子懷疑人生、懷疑自己的生活。這段時間不算短,大概維持了 8 個月。

在那陣子,我持續聽到來自 A 前輩的各式各樣的耳語。一下 C、一下 D、一下 E。但聽來聽去,全都在指責別人的不是,藉此膨脹自己的仁慈與良善。

某天,我突然看到了這其中的運作模式。

推測 A 前輩可能經由這樣的模式,從中得到許多自己想要的。因此反覆實踐這個的模式在其他人身上,尤其更傾向於套用在個性態度均較柔軟的我身上,I am the chosen one。

於是,我頓悟了。

我不僅看到了這位我迄今仍不熟的 A 前輩,持續在過自己人生無法通過的難關,還看到了自己能跳脫這牢籠的路。

直到最近,這位 A 前輩仍主動聯繫我,提到某位我更不熟悉的 F 前輩對我的專業的質疑。當下我聽到不太愉快,但沒多久,就跳脫了這個情緒。

若是以前的我,有 9 成機率會傾向找 F 前輩詢問,詢問對方為什麼會這樣說,會想了解原因。但現在的我,「選擇」不做這種事,而是「選擇」先思考:

  1. 為什麼 A 前輩又再度有這樣的模式?
  2. 那位跟我更不熟的 F 前輩,真的有說過這些話?
  3. 我現在做什麼,能對自己有幫助?

朋友曾開玩笑地對我說:「你的體質怎麼老是吸引一些妖魔鬼怪。」當下我很想輕敲對方的頭,但卻也隨即大笑出來。的確,朋友說的是事實,同時我的星盤宮位也告訴我,「我就是會遇到這類人」。

一個人出生的星盤宮位無法更改,但我可以「選擇」要不要在意這些事。

所以,我「選擇」走另一條路,繼續專注在看這本書、繼續著手記錄這本書的金句,以幫助我分享在 blog 上,分享給有需要這些金句的任何人。而非繼續選擇走那條走了千遍萬遍都不曾通過的回頭路。

頭髮炸得很可愛的 Albert Einstein 曾說過:「持續重複做一樣的事,卻期待有不同的結果,那是瘋狂/精神錯亂。(Insanity: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expecting different results.)」

現在的我,只想專注在「對自己而言,當下最重要的事」上,而非讓自己精神錯亂,所以,我選擇了走另一條以前未曾走過的路;所以,我完成了這本書的金句發佈(包含貼心的找到大部分金句來源的英文原名,因為這本書只使用中譯名,看不出原本的名字,比如:我經常關注的 Gary Vee,就無法從書中看到,只能看到蓋瑞.范納洽之名)

你也曾經遇到這樣的狀況嗎?你是否發現自己正在走同樣的路,卻期待有不一樣的結果嗎?

你可以做出「選擇」。選擇那個對你會有幫助的事情。無論這個幫助,是對當下,或是對未來的你。

若你喜歡這篇文,歡迎「拍手」支持我,或「Follow」我,我會開心的產出更多優質好文章給你。

--

--

KK

我是 KK,為發展人的教育類NPO「臺灣產品人學會(POA)」理事長。我期待透過持續分享學習,鼓勵人們持續成長,並進入利他的自我實現階段,成為為了他人而領導自己的領導者,在有限的人生中,替彼此創造最大的人生價值。歡迎追蹤我和加入安心、安全且能匿名的LINE社群:https://ppt.cc/f6y4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