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陳耀昌的混血迷思

葉高華
Jul 18, 2024

--

2024年7月14日,陳耀昌醫師在臉書寫道:「現在台灣已經有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具有1949血緣。」周婉窈教授在底下回應:「陳醫師,要不要科學一點,請算給大家看為何是三分之一?」於是陳醫師拿出他的算式如下:

1945年臺灣人口600萬,其中男性300萬。1949年來臺150~200萬,其中男性以120萬計。120/(300+120)=28%,經婚配後有加乘作用,故以30~35%計之。

周教授回應:「你的數字完全錯誤……。要談這些問題,要注意最新根據檔案的研究,這不是寫小說,不是自己想了算。其實小說也不是可以任意虛構,尤其關於原住民的文化。」於是陳醫師將三分之一改成四分之一。周教授又回應:「科學一點好不好,你在貼文中寫至少三分之一,一經質問就改為四分之一。……真的像菜市場喊價,一點也不負責任。」陳醫師辯解:「因為沒有完整統計數字可以分析。」

我的見解如下。如果陳醫師想表達的理念是「很難再區分本省、外省」,根本不必計算血緣幾分之幾。我也覺得現在這個時間點算這個沒啥意思。不過既然陳醫師想要計算,那就好好計算,不能推託「沒有完整統計數字可以分析。」怎麼會沒有呢?

首先,一個比較小的錯誤是,外省籍並非都是1949年來臺。根據戰後首次(1956年)人口普查,1949年來臺者占外省籍人口47%。如果陳醫師只是因為不想再用「外省」這個當年官方定義的字眼,因此拿來臺最多的年分代稱,那好,暫時擱置這個問題。

透過解密檔案的補充,1956年時外省籍(含在營軍人、在臺出生者)計131.5萬人,占人口13.3%。往後歷次人口普查大抵維持在13%左右。直到1990年普查最後一次統計外省籍人口,依然占人口13%。

經由跨群體通婚,當然可以使外省籍淵源外溢。但是,要從13%翻倍成四分之一,只能在下列條件下辦到:所有外省男性都婚配臺籍女性、所有外省女性都婚配臺籍男性。實際情況當然遠離這種極端條件。

我的建議是:直接刪掉關於「血緣」的數字。只要說現在年輕人談戀愛根本沒在管上幾代是什麼人,不就得了?

2024年7月15日,陳醫師宣稱他反對血統論,並將我封鎖。

陳醫師說他反對血統論。但上網搜尋,卻可發現他最愛講血統。像是到處說自己有荷蘭人、西拉雅人血統;請記者摘下口罩後,看一眼便說對方有西拉雅人血統,簡直是相命師;或者隔空診斷周杰倫有白人血統……族繁不及備載。

從實際言論來看,陳醫師反對的是「純血論」。他大力宣揚大家都混血,所以要和解。沒有錯,所有人都是混血,但是把混血連結到社會關係,本質上仍是血統論。真正的反血統論,是無論純血、混血,都與社群凝聚無關。

陳醫師在打破大眾的「純血迷思」方面,確實有所貢獻。但同時,卻也陷入「混血迷思」。第一個問題是,為了訴求族群和解,往往過度誇大混血。像是為了提倡原漢和解,就說漢人大多已經混了原住民的血;為了化解省籍矛盾,就說三分之一臺灣人已經有外省血緣。但是這些關於混血比例的說法,缺乏科學根據。正如周婉窈教授所言:像是菜市場喊價。

第二個問題是,他把血緣當成和解、凝聚的條件,這明顯背離事實。傳統社會在沒有外患時,最激烈的衝突正是發生在血親之間。也不用講得太傳統,看看現在的家族企業,兄弟們是如何互撕的啊?如果血親之間關係和諧,肥皂劇大概少了八成題材。

第三個問題更嚴重了。如果宣稱混血就沒有了社會裡一切的不平等、壓迫,對弱勢群體來說簡直是多踩了一腳。試想,一個在漢人社會中失去主體性的原住民,不但承受漢人嘲弄:「靠加分啊?」現在還要聽嘲弄者說:「我沒有歧視,其實我也有原住民的血。」真是情何以堪。對原住民來說,「以前漢人搶我們的土地,現在還搶我們的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