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斜槓青年實踐版》看見為什麼會找不到人生方向?

其實你想要的是「幸福的感覺」

Levana Li
Aug 22, 2022

前言

在遇見《 斜槓青年實踐版》前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尋找「人生的意義」,很想要手上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意義的、都是能夠讓我連結到未來想要的生活,也非常著重在物質的生活上,但是卻在過程中逐漸迷失,夜深人靜時總是在想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所謂的人生意義真的可以被「找到」嗎?

直到看了《 斜槓青年實踐版》我才知道自己正在尋找的,其實是「幸福的感覺」。而這篇文章會用科學的角度分享我讀了這本書第一個章節的讀書筆記,以及我自己理解和應用在生活上的心得。

文章架構ㄧ、幸福的本質
二、為什麼需要承受痛苦才能獲得幸福?
三、我的讀後體會和轉變

然而幸福的感覺並非透過「尋找」就能找到,而是必須「歷經痛苦」才能獲得。

一、幸福的本質

先說說幸福到底是什麼?

《斜槓青年實踐版 》的作者指出,科學家研究「幸福」的本質是大腦的一種感受,而只要是「感受」它就來自於大腦內的化學反應,如果想要獲得幸福的人生,則腦內產生的 4 種化學物質需要達到「平衡」的狀態才能夠擁有。

✦ 其分別是血清素、腦內啡、催產素、多巴胺
但這 4 種化學物質只有腦內啡可以透過「外在刺激」獲得。

所謂的外在刺激包含食物、遊戲、娛樂等等,相較另外 3 種化學物質是較輕易取得的,而這些外在刺激經常是大部分人感到焦慮時,第一時間用來逃避現實的方式,雖然這種快樂可以帶來一時的快感,但只單靠外在刺激來獲得快樂,久而久之就會感到空虛、找不到意義

而其他 3 種化學物質都必須透過「承受痛苦」才能獲得

二、為什麼需要承受痛苦才能獲得幸福?

先說說另外 3 種化學物質是什麼樣的感受:

1. 血清素:當感覺自己被尊重、得到認同時,血清素就會增加,缺少認同時就會感到自我懷疑。

2. 催產素:與他人有很深的情感連結,感覺到被關愛、被信任。

3. 多巴胺:釋放時可以產生動力、希望、成就感,而多巴胺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都能體會到。

至於為什麼要透過「承受痛苦」才能獲得,作者提出 4 個例子:

➊ 想要擁有自信,就需要先學會自我接納和尊重自己,在離想要的目標還有差距時給自己安慰和鼓勵

➋ 想要擁有自己喜歡的人生方式,就必須勇敢嘗試、勇敢走錯路、面對不確定性

️➌ 想要擁有成就,就必須習慣困難和挑戰,習慣於鍥而不捨的努力,習慣於長時間默默投入和積累而不被關注,沒有鮮花和掌聲的日子

➍ 想要有和諧的關係,就要做好犧牲和妥協的準備,而不能隨心所欲地只考慮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在遇到衝突的時候,你得願意去理解對方,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尋求共贏。

我自己的體會是如果沒有先「接納」自己的現況、鼓勵自己,就無法「站在起點」讓自己相信自己可以起跑,假設沒有起跑就連階段性的里程碑也看不見了。

我的理解

我自己對於上面這 4 個例子其實一開始覺得非常抽象,甚至覺得無法理解和體會這跟痛苦有什麼樣的關聯?但在我開始製作 Podcast 內容後才真正體會到這是什麼感覺:

因為在製作內容時,在完成前我是無法知道製作後的結果是什麼、過程中又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和困難、自己到底能不能夠完成、我真的適合做這件事嗎?有非常多數不清又非常不舒服的聲音冒出來

而我開始學著在自己還沒有任何成果時先試著給自己安慰、自我鼓勵,不斷地去接受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加上心底也有個聲音告訴我:如果我沒有嘗試、沒有試著走看看又怎麼知道這條路到底是不是我要的答案呢?就算錯了,也不過是替自己的人生重新篩選一遍而已,但,萬一對了呢?

有一句話說「一個人最大的遺憾不是他差點輸了,而是他差點贏了」,沒有嘗試看看又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差點贏了呢?

說到底也是我自己對於未知抱有一個不想留下遺憾的期待吧,即使知道可能會受傷、可能會感到痛苦,但我想如果是 「10 年後的我」來跟「現在的我」對話,大概還是會鼓勵我再勇敢一次吧!

我能做的,就是努力地在每一次跌倒時溫柔地接住自己,這就是我給我自己能夠再勇敢一次的理由。

三、我的讀後體會和轉變

其實我讀到關於這本書從科學的角度講「幸福」的時候,大約是一年前正處在人生最為黑暗、最找不到人生方向的時期,那時候不管透過吃喜歡的東西或是看喜歡的劇和電影,通通都讓我沒有任何感覺,試了各式各樣外在刺激的方法也都感覺不到快樂,甚至完全忘了「快樂」是什麼感覺、每天都覺得很空虛。

所以看到作者提出的 4 種化學物質概念,完全解答到我的疑惑,也讓我自己更理解自己怎麼了、知道自己還有救哈。

更重要的是,讀完的感覺是讓我開始試著「接納」自己那時候的處境,理解現在的感受都是非常合理的,而不是自己真的有什麼問題,才讓我有了動力和自信去思考,有哪些除了外在刺激以外的方式可以讓我獲得另外 3 種化學物質,讓我的人生可以平衡回來?

我的轉變

開始讓自己靜下心來接納自己現階段的不足,告訴自己即使不完美我仍然是值得被自己疼愛的,再以發自內心的使命感出發,從害怕表達自己想法的我、不敢再畫畫的我、不敢再付出真心交朋友的我,透過錄製 Podcast、書寫文字、重新提筆畫畫、教會活動去獲得其他 3 種化學物質,也一次次踏出舒適圈去嘗試、去試錯,甚至後來在工作上覺得扛不住的壓力也漸漸能夠適應和上手。

當然過程中不斷伴隨著汗水和淚水,因為每一次的付出都必須讓自己做出和以往不同的選擇、面對更多的不確定性和害怕、不停的失敗和犯錯、不停在接受理想和現實的不一致,再從這些不一致當中自我安慰後重新出發。

但在這些不舒服的背後換來的是有聽眾和朋友告訴我,Podcast 的內容對他們很有幫助甚至聽完覺得很療癒也更好入睡,這樣的回饋也讓我感受到心靈和精神層面的快樂,也開始覺得人生似乎有了意義,雖然不敢說自己已經完全平衡,但我可以肯定地說這樣的嘗試是我想前進的軌道。

所以綜合來看,非常符合作者說的概念:

「並不是自己想要獲得怎麼樣的『快樂』,而是願意為了這些快樂承受怎麼樣的『痛苦』」。

最後,送給你我很認同的一段話:

當你看清楚了幸福背後隱藏的「附加條件」之後,你只會為自己「喜歡的事情」承受痛苦,即便是真的辛苦,那也是幸福的、有意義的。

Cheers,
Levana

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別忘了拍個手👏🏻 讓我更有動力寫出更好的文章!

對這篇文章有任何建議、想法也歡迎你在下方留言或是透過 Instagram 聯繫我!

💜 也歡迎收聽我的 Podcast 節目「那些挫折教會我的事」,陪你渡過低潮的療心室

--

--

Levana Li

UI/UX 設計 / 插畫 / Podcaster ,節目名稱:「那些挫折教會我的事」💜 IG:Levana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