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研究不是你的安全網

Lex Wang
4 min readSep 6, 2017

--

原文來自:強納森・考特尼,現職一家位於柏林,近年屢獲商業獎項、主張運用 Google Sprint 從事數位產品設計公司 AJ&Smart 的共同創辦人與產品設計總監。

英文原文:https://goo.gl/fZ2qAv (原標題:為什麼設計師這麼害怕相信他們的直覺?)

「使用者研究是重要的 — 但當助行器(拐杖)用就不對了」

由於放下了商業決策的責任,執行前端的使用者研究往往令人感覺很好。當要做一個很困難的決策時,設計師與產品經理可以很簡易地引用數月前的一個調查(大多數都是跟決策不相關的)。這時,使用者研究就變成一張安全網了。

求成效還是求安全?

如果產品或主要功能在推出後反應不好,責任便不在團隊成員身上,因為他們只是單純地依據研究而做決定罷了。但研究可能會給予團隊一種虛假的安全感 — 一種不是他們在做決策,而是研究就已經幫他們預先決定了未來會發生的事情。

狀況是這樣:在世界最厲害的數家公司中,他們打造的產品幾乎每個人都在用,大量的「創新」則是來自建立許多假設、動手打造個什麼出來、做測試,然後基於真實的使用者回饋,重複這個循環。

那你覺得 Slack 是透過一個需長時間探索的階段過後產出來的嗎?Google Hangouts, Gmail 或 Kindle 呢?

Amazon Prime 呢?(可參考這篇報導 https://goo.gl/aHh1A8

Amazon Prime 的方案簡易說明

Brad Stone 在《什麼都能賣!:貝佐斯如何締造亞馬遜傳奇》中寫到:

「從很多方面來看,Amazon Prime的推出,是來自於一個信念,也就是說Amazon 對這到底會如何影響訂單或顧客會不會看其他品類,也只有一點清晰的想法…

…但是當時貝佐斯是靠著直覺與經驗往前推進的。」

這些公司都有設計師、產品經理、產品策略規劃師,有時(運氣好的話),比起剖析顧客塑像或鑽研使用者日記,執行長還更傾向順著直覺。當然,良好的直覺力是來自於經驗,所以當你正閱讀這篇文章並且開始覺得有點生氣時,請理解這篇文章是寫給已經(應要)有足夠經驗順著直覺的設計師們看的。

所以我是在談公司應該要直接推出產品,不用做任何研究嗎?

當然不是!透過真實的使用者來測試你的假設,是推出任何東西 — 尤其是非常新的東西前,絕對必要的!當我每次開始要設計一個新產品,我知道我的團隊跟我都在建立假設。不論我們自認為有多確信我們在做什麼,我們永遠都準備好面對我們的設計原型,在測試過後至少有一半部分會被消滅掉。

覺得這張圖滿切合主題的:查核並不是測試

但是這個創造與摧毀假設的過程都是發生在一到兩週之內。而不是六個星期(這似乎是標準的研究顧問的基本服務套裝時間長度),更不是六個月(有些顧問公司是這樣服務與教導大型與較具歷史的公司的)。

最棒的產品人不但要能解決問題,也要能夠快速下決定。我認識的最棒的產品人是對可能失敗的事項已準備好扛下責任的 — 你永遠不會聽到他們歸咎於「研究」。

最棒的產品人順著他們的直覺做決策的頻率,比你想像的還多。

如果你聚焦於不要丟掉工作那無所謂,把研究當個助行器就好。

— -正文亂翻譯完 — -

一點感想:儘管作者在這篇的語調偏強烈,但論點與譬喻很切實際,也很值得反思,也是因為最近開始感覺到在「以使用者為導向的設計」的氣氛中,其實設計者自身也是應該要注重的,這一點看來這幾年都被忽略了,或許我該試試看這能否融入未來的教學之中。

#你的看法或經驗是什麼呢

PS: 我幹嘛翻譯?其實是我常常會逼自己翻譯看到的英文文章或文獻,一方面能藉著翻譯的過程來仔細反思並練習寫作敘事,而我知道自己離專業翻譯者大概有漫威宇宙級的距離,讀者可能要忍耐一下,原文感受更明確但中文比較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