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日常,重生 — 《海街日記》

Limerence
5 min readApr 12, 2020

--

By Hazy

相信提到是枝裕和,大家除了想起《小偷家族》外,也會想起《海街日記》。相較兩部電影,同樣以家庭為故事發展的核心,《海街日記》帶給觀眾的則是淡雅而澄澈、溫暖而哀傷的調性,看似平淡日常的景象,卻在無意中推移、堆疊著故事的起伏。透過綾瀨遙、長澤雅美、夏帆、廣瀨鈴四位實力女演員的詮釋,我們能從每個角色的身上看到自身的投射,那些平凡、瑣碎的對話都成為生命最真實的印證,過往的黑暗也讓新來的每一天重生。

人與人之間的聚焦

《海街日記》是一部聚焦在「人」的作品,他以最日常的方式細膩刻劃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和親暱,具象化了情感的拉扯。其中最為明顯的便是小妹淺野鈴融入三姊妹的過程。三姊妹中,大姊幸個性沉穩,背負著照顧妹妹們的責任感,總是給人堅毅的印象;二姊佳乃爽朗外向,總是大咧咧地展露自己的想法;三姊千佳個性鬼靈精怪,為家中注入生氣;而鈴是姊姊們同父異母的妹妹,年紀小但個性成熟,因為自己的母親是姊姊們父親外遇的對象,因此背負著屬於自己的傷口和壓力,儘管沉默寡言,卻都在默默的關心姊姊。新舊的交替,家庭的重生,是鈴送給姊姊們最珍貴的禮物。

華爾滋般的進退拉扯

在筆者的觀察中,電影中的角色在關係上有多次的「進」與「退」,猶如一支舞般耐人尋味,充滿藝術感。

三姊妹中,幸在她們與妹妹首次見面時,首先遞出了善意,詢問鈴:「有時間嗎?這個城市中你最喜歡的地方是哪裡?能帶我們去嗎?」鈴便二話不說地帶著姊姊們前往一座能眺望城鎮的山頭,而這便是她們第一次的靠近和交流。接著,姊姊們臨走之前,邀請鈴放下一切,到鎌倉與姊姊們同住,而鈴也很快就答應了,這是她們第二次的靠近。

返家後,三姊妹們繼續日常的爭吵,爭著洗澡的順序、吵著誰又偷穿了誰的衣服,打鬧的畫面背後則是蜷縮著膝蓋的妹妹鈴,姊姊們的嘻笑彷彿是一部生動的喜劇電影,如此真實卻又難以觸碰,這是她們第一次的疏離。一天,佳乃晚起了,趕著搭車上班,鈴也拎著大包小包跟著趕去上學,兩人在大街上奔跑著,一路上鈴都喚姊姊「佳乃小姐」,而到了月台後佳乃告訴鈴,直接叫她「佳乃」就好,這便又是一次靠近。

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親近,便是三姊妹釀梅酒的環節。採梅、釀梅本是三姊妹的每年例行公事,在鈴進入她們的生活後,這項活動變得更有趣,更有儀式感。或許是長久的孤獨,讓鈴得知這項家庭活動時顯得如此雀躍,急著也想釀一瓶與姊姊們的梅酒。鈴蹦蹦跳跳的在樹上摘著梅子,與姊姊們在梅子上戳洞、裝瓶,一幕幕皆讓人欣慰且會心一笑;她們開懷大笑、舉杯共飲的那刻,鈴已經無違和地生活在這個家了。之後,幸也替鈴在家中記錄三姊妹身高的柱子上劃記上鈴的身高,此時此刻,鈴在意象上也真正「融入」了三姊妹,塑造了新的家庭。

照鏡子般的體驗

一次一次的遞進,拉遠又迫近,我們從每一個微小的日常體會到鈴的無奈與壓抑,對比著姊姊們多年來累積的自在奔放,鈴這個角色如鏡子般映照出人在面對群體、面對新生活時的迫切與苦楚。正如我們踏進新班級、步入職場、鼓起勇氣想加入一群朋友的過程,那份生疏是如此赤裸,害怕傷疤被揭露,或是害怕再慘跌一跤。在觀影的同時,我們都成了鈴,也許《海街日記》就是要喚醒我們塵封已久、抑或是正在經歷的,那些開啟自我和試圖與他人產生連結的過程,回過頭反思個體的成長和變化,也看到歷經劫難後的重生。

那些電影中的食物

電影中曾提及多項食物,像是媽媽的海鮮料理、外婆的魚糕咖哩、爸爸的沙丁魚蓋飯,它們多被簡短帶過,然而卻都代表著家族的傳承和共同記憶,即使是從未謀面的鈴,也能因著爸爸的沙丁魚蓋飯和姊姊們產生特殊的連結。這也令筆者想起李安《飲食男女》中父親的各道佳餚,蘊藏的不僅是愛,更是記憶的傳承,儘管《飲食男女》中的菜餚有更多的含意,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食物確實是許多電影中重要的象徵。你的心中是否也有那道銘記在心的家常菜?

電影的最後,大姊幸在海邊與兩個妹妹一起看著在沙灘上奔跑的小妹鈴,幸說:「爸爸雖然不靠譜,但還是個很溫柔的人吧。」

兩個妹妹問:「問什麼呢」,大姊說: 「畢竟爸爸最後留下了一個這麼可愛的妹妹給我們呢。」

我想,導演是枝裕和肯定也是個溫柔的人吧,才能留給觀眾如此細膩又溫暖的《海街日記》。

--

--

Limerence

我們是Limerence,癡迷藝文的社群。Limerence意為羅曼蒂克的感情,代表我們對文學、電影的熱衷,以及想和各位分享的渴望。我們經營FB、IG以及Medium專欄,今後每周會陸續發布藝評文章,歡迎大家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