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透過Sketch提高設計工作效率(上)

核心功能、操作觀念、實用技巧、資源小補帖

Simon Lin
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
17 min readDec 23, 2016

--

前言

早期製作界面能選擇的工具不多,普遍使用 Photoshop 或 illustrator 來製作介面,而隨著越來越多人投入UI設計領域,現在也開始出現許多很棒的工具,例如:FigmaAdobe XD,以及已經在Kickstater集資成功的Subform都持續且快速的在成長當中。

由左至右分別為 Figma / Subform / Adobe XD

而目前相對主流的UI設計軟體還是發展更為成熟的Sketch,不管是各種插件及協作平台的支援度,或是原型工具的串接上都更為方便,唯一的缺點就是Mac Only,我和一些朋友介紹時他們的反應常常都是都倒退三步(只好改勸敗Mac先)⋯

我相信已經有不少人在自己的工作流程中使用 Sketch 作為主力工具,我自己也非常愛用,幾乎已經把 illustrator 和 Photoshop 丟到一邊了😂。

Sketch 是一款學習曲線較低的軟體,非常輕量、上手快速,但我最近發現有許多初學者在學習或使用 Sketch 時並沒有活用裡頭的功能,所以還無法完全解開 Sketch 的封印,只是當作一般的繪圖工具來使用,這樣其實就會有點可惜,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如何透過 Sketch 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本篇分為上下兩篇,下篇在這裡

本篇適合服用對象:初學者

高手大大們歡迎留言交流一下自己的小訣竅吧!

Sketch將給各位帶來滿滿的⋯大~平~台

不要看 Sketch 的介面看起來簡單清爽,其實裡面藏了非常多的功能,但有幾個重點是我覺得大家可以善加運用,以便發揮的 Sketch 的最大價值:

1.標誌 (Symbol)

Symbol 可說是 Sketch 的重點功能之一,它可以有效幫助我們去管理UI元件以及做批次同步處理,尤其在在 Sketch 更新了41版本之後,新增了巢狀標誌(Nested-Symbol)的功能,這可以讓我們更快速的更改元件的狀態、替換Symbol的內容物,省去相當多頁面切換的時間。

什麼地方適合使用Symbol呢?🤔🤔🤔

大致上來說,我認為只要會「重複使用兩次」以上的元件,就應該要被製作成 Symbol,原因很簡單:同樣的工作能一次搞定就不要做兩次,而且Symbol 配合 Resizing 的功能(後面會提到)也可以運用在多種版面編排上,在這個原則之下,版面上建議是以模組(Moduler)的思維來規劃,而不是散落各處有著各種樣式的元件。

把每個元素都視為一個物件(Object),版面是由許多物件所組成

我的版面幾乎都是由各種 Symbol 所組成,所以基本上如果你有好好管理元件,你的圖層結構大概會像這樣:

是不是乾淨且容易閱讀呢?(強迫症發作)

語意化的命名原則

那 Symbol 到底要如何管理才方便呢?尤其是命名上該如何操作呢?我的原則是「語意化命名」,也就是說每個字都是要有意義且容易看懂的,盡量不要出現123或是abc這類無法一眼看出功能的名字,加上 Sketch 在命名上如果有用一個斜線(/)分隔(Ex:btn/primary/hover),它會自動幫你創建子層資料夾,所以這樣我們就可以很方便的將我們的 Symbol 做分類囉!

而我的命名方式大概是像這樣子:

元件類型(Component-Type)/性質(property)/狀態(State)

不過這只是個大方向,你也可以分得更細,甚至是顏色或大小來分都可以,重點是方便好找,命名越精準其實對後續的程式開發也會有所幫助。

Note:最初始的狀態應該是什麼效果都沒有,通常我會使用Default來做命名

巢狀標誌(Nested-Symbol)

正如字面上來看,「巢狀」這兩個字表示它是一層一層往內的結構(像洋蔥一樣),以往我們在編輯 Symbol 的時候,必須進入 Symbol 裡面去編輯,如果遇到 Symbol 裡面又有 Symbol,就要進進出出圖層好多次,有時候都差點要迷路了,而現在我們只需要把Symbol裡面的結構建立好,接著跳到最外層使用 Overrides 就能輕鬆替換裡面的元件,真是有夠方便!

巢狀 Symbol 目前也常常被應用在以下幾個地方:

  • 替換 Tab-bar 裡頭 icon 的選取/未選取狀態
  • 表單欄位(Form)文字內容的調整、各種點擊與事件狀態
  • 列表(Cells)與選單(Menu)的內容物替換等等

2.智能縮放 (Resizing)

Resizing是在Sketch39版本釋出的功能之一(只有在群組或是Symbol的狀態可以使用),它提供四種不同的縮放模式,分別是 Stretch(伸展)、Pin to Corner(固定角落)、Resize Object(元件縮放)、Float in place(浮動),這使得每個元件的彈性變得更大,元件佈局調整更加的快速,簡單來說,就是群組在縮放時能讓組內的物件乖乖定位在它該定位的位置不會亂跑。

我們簡單的來看一下 Resizing 設定的特色:

那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屬性適合用在哪些地方吧!

Stretch (預設)

最傳統的縮放方式,也是預設的縮放方式,群組縮放時內容物會跟著變形,元件定位也會跑掉,一般不太建議使用這個設定。

Pin to Corner (快速鍵: ^+2)

這算是相當常用的一個設定,元件大小在縮放的過程不會改變,而位置則會保持這個元件距離該群組的邊距(以越靠近的那邊為準),也就是緊緊黏在角落囉,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這個物體距離兩邊是相等的話,縮放的過程則會置中

適合用在表單、文字區塊、按鈕等各種等等需要貼齊邊緣的地方

Resize Object (快速鍵: ^+3)

這個設定當群組縮放時,該物件與周邊物體的距離不會改變,而本體的寬度與高度則會隨之縮放,不過有個例外,當組內物件的三個邊都貼齊群組的時候,縮放時高度將不會改變。

適合用在置中的按鈕與文字區塊

Float in place (快速鍵: ^+4)

這個設定的話在縮放時群組內元件本身大小不會縮放,元件的位置間距會做等比例縮放。

適合用在底部導航(Tabbar),或是多欄位的控件(Segment Control)、響應式表單(Table)等等

使用Symbol製作不同狀態的元件

好的,說了那麼多嘴角全泡沫,既然 Symbol 那麼好用,那我們馬上用它來示範一個簡單的範例,假設我們今天要做一個待辦清單或記帳之類的東西,我們可以想一下大概會類似像這樣:

我們可以看到有一些內部內容應該是要可被替換的(例如選取框、選取狀態時的背景、hover 時的背景),所以這些可替換的元件都要做成 Symbol,接著把這些最基本元件的組合起來,再製作成一個 Symbol,而 Sketch 會自動偵測相同尺寸的 Symbol 作為替換元件:

所以我們看利用右邊面板的 Overrides 區域就可以做文字的更改和 Symbol 的替換,如果不想顯示文字的話,只要再輸入欄中按下空白鍵文字就不會顯示囉!

所以我們只需要一個 Symbol 就能做出不同的狀態了,是不是很方便呢?

Note:我習慣把需要被更改的文字圖層命名與排序,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到Overrides的順序和可辨性

Tips及一些小觀念

  • 善用巢狀 Symbol,有時候我們會一時迷失,為了同一種類型的元件做好幾個Symbol,認真思考一下,其實只需要一個大 Symbol 搭配巢狀結構去替換裡面的子 Symbol 就可以了。
  • Symbol裡面通常不需要再另外有群組(Group),一方面是能夠保持圖層結構的乾淨與易辨性,另一方面Symbol本身就是一個群組的概念,不過有些小例外,像是為了讓幾個距離較遠的物件一起使用Pin To Corner做縮放,這時才有群組的必要。
  • Symbol裡面的文字寬度可以設定為固定寬度(Fixed),然後在Resizing設定為 Resize Object,這樣你的文字一來在縮放的過程中會隨著寬度縮放,二來如果有多個文字排列可以保持文字間的留白(Padding)距離。
  • Symbol時常需要更改的文字,盡量放在圖層(Layer)的最上層,這樣在畫板最外層按下Enter(進入Symbol)之後,再按一次 Enter 就可以立馬編輯文字了。
  • 如果已經確定不會變動的圖層可以把它鎖定(⌘+Shift+L),這樣該物件就不會顯示在Overrides上,可以減少視覺干擾(感謝Will Huang補充)
  • 圖層的順序很重要,當這個 Symbol 變得很肥大之後(Symbol裡面有Symbol的裡面又有Symbol😨),在最外層要編輯的時候就會跑出一長串 Overrides 的選項,眼睛可能會花掉,所以這邊我的習慣是:把可替換的Symbol 名稱取名為小寫字母,可替換的文字圖層名稱用大寫字母,以方便識別。

這個Part打了好多Symbol,如果我可以把Symbol這個單字做成Symbol就好了⋯

4.共享樣式 (Share Style)

元件樣式

我們可以透過右方檢查器(inspector)來設定,這邊紀錄下所有關於這個元件的「樣式」,包含顏色、陰影、透明度、混合模式等等,當我們今天使用了某個我們設定的樣式,之後若要調整其他套用相同樣式的元件,只要把要修改的部分調整好,樣式表右方就會出現一個同步(sync)的符號,按下去,其他元件也會一起同步做修改。

這邊要注意一下,只有樣式會被紀錄,所以元件的大小、圓角等設定都是需要分別調整的,所以我的習慣是把樣式設定好,就建立成Symbol,這樣以後只要進入Symbol做調整就OK囉!

一般來說,不管是做什麼產品,都不太建議太多花花綠綠的顏色,挑一兩種主色,加上輔色與強調色等等,除了可以有更鮮明的產品形象,管理起來也會容易許多。(當然如果你本來就是要做很Fancy的網站之類的就不在此限XD)

當然了,最好建立一個容易看懂的命名規則,不過每個人的習慣不一樣,我大概會分這幾種:

Primary 主色 / Secondary 次要色 / Accent 強調色 / Support 輔助色

或者我們也可以參考一下 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 的顏色等級來命名:

顏色類型 - 顏色等級 - 色號 - (輔助說明)

例如: Primary 500 #FF5722 Solid 或者是 Black 800 Outline

不過這都看個人習慣和團隊怎麼溝通一致的方式,也許不需要這麼複雜,只要方便看得懂就行了~

文字樣式(Text Style)

文字樣式的部分則是要將我們整個專案需要用到的文字先建立一套規範,從大標題(H1-H6)、小標題(Title)、內文(Body)、備註(Caption)等等,每種文字都要另外設定不同的層級(預設、次等、無法選取、主色),以便應用在不同的地方呈現,我的習慣是透過調整透明度的方式來設定,因為這樣不管在什麼背景色上看起來都會比較自然。

整理好大概會像這個樣子:

另外需要注意一下文字的行高(Line-height),如果沒有特別設定,也就是在Default 的狀態下, Sketch 的預設值會是1.2倍的行高(會捨去小數點),我建議是習慣自己手動去輸入,這樣除了可以比較精準的控制每個文字段落,也可以避免掉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5.快速鍵 (ShortCut)

我用滑鼠點習慣了,為什麼要使用快速鍵呢?

理由很很簡單,滑鼠游標是一個朝單點指向的動作,儘管你的視力有2.0,但在一個介面中要快速尋找到你的目標物還是需要一點點的時間,而用鍵盤快速鍵的話連指都不用指,直接命中紅心

https://designcode.io/sketch-keyboard

所以每個軟體都有快速鍵,目的不外乎增加使用效率,但許多人剛開始接觸一個軟體時,對於快速鍵都有一點逃避的心理,覺得背那些代號相當的痛苦,或是不願意去調整自己的使用習慣。不過我認為,快速鍵用習慣了就跟喝水一樣簡單,而且可以有效地加速自己的工作效率。如果身邊有工程師朋友的話,可以去看一下他們使用鍵盤寫Code的方式,就會知道行雲流水是什麼感覺了XD。

能用鍵盤搞定就不要用滑鼠,能一次解決的事情就不要做兩次。

比較基本的快捷鍵我就暫時不介紹,基本上畫面左上角 Insert 裡面的工具都是滿常用的,這個網站也提供了大部分的快速鍵列表,大家可以慢慢的去熟悉這些快速鍵,這邊主要提一下我經常使用的快速鍵:

我常用的快速鍵

進出/切換頁面

畫板(Artboard)間切換                                      Fn+左右方向鍵頁面(Pages)間切換                                         Fn+上下方向鍵選取畫板                                      選取畫板中任一元件+按下Esc選取全部畫板                                                 ⌘+Shift+ASketch不同檔案(Tab)間切換                                        ⌃+Tab顯示所有畫板                                                       ⌃+1顯示實際尺寸                                                       ⌃+0放大至選取對象位置                                                  ⌃+2進入Symbol模式                                        選取Symbol+Enter跳出Symbol模式                                                  ⌘+ESC簡報模式(展示頁面時按一下滿帥的)                                      ⌘+.滿版視窗(Full Screen)                                           ⌘+⌃+F

選取/調整元件

編輯文字                                             按下文字後按Enter建立遮罩(Mask)                                                 ⌘+⌃+M原地複製圖層                                                      ⌘+D旋轉物件                                                    ⌘+Shift+R縮放物件                                                          ⌘+K複製圖層樣式                                                ⌘+option+C貼上圖層樣式                                                ⌘+option+V顏色滴管工具                                                       ⌃+C

關於圖層

重新命名圖層                                                       ⌘+R往上/下移動圖層                                      ⌘+option+上下方向鍵將圖層移至最上或最下                                 ⌘+option+⌃上下方向鍵向下切換圖層                                                       Tab向上切換圖層                                                 Shift+Tab群組圖層                                                          ⌘+G解散群組                                                    ⌘+Shift+G展開圖層中所有子圖層                          按住option+滑鼠點擊圖層▾符號

當然你也可以自訂快速鍵

我們可以透過電腦的系統偏好設定→鍵盤→快速鍵→App快速鍵→新增Sketch快速鍵來做新增,我也提供的自訂快速鍵給大家參考:

注意:名稱要和Sketch選單中的名稱一樣才能設定成功

6.Sketch小撇步

  • 盡量減少「滑鼠點兩下」的情境,例如編輯文字:選取文字後後直接按Enter、進入 Symbol 也是按下 Enter 直接進入。
  • 選取物件之後按鍵盤上的數字鍵可以調整透明度(1=10%,0=100%),快速按下兩個數字(ex:15=15%)可以更精準的指定到該透明度。
  • 按住⌘可以直接選取群組內的元件。
  • 選取物件後按 Command+方向鍵,可以調整寬度與高度,加上Shift可以一次以10為單位做調整。
  • 若使用右上角檢查器調整元件的寬度與高度,按住 Option 可以以0.1為單位微調。
  • 按住Option拖曳複製一個物件後,再次按下⌘+D將會以等距離複製一個相同的物件。
  • 縮放物件時建議使用⌘+K(Scale)來縮放因為比較不容易因為手動拖移而產生奇怪的小數點。
  • 右上方檢查器(inspector)有計算機功能,可以再輸入的數值後使用加減乘除來做數學運算,超方便的!

感謝你/妳花時間讀這篇文章,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寫得不錯或是有幫助到你,希望你能給我一點拍手鼓勵、也順便讓我知道你的想法,我會多加點油寫出更多內容的!

拍「1–5下」:感謝你喜歡這篇文章!
拍「5–15下」:代表你喜歡這類的文章,希望未來我可以寫更多相關主題。
拍「15–50下」:非常喜歡這篇文章,甚至會想要分享給朋友!

Hi, 我是Simon,一名UI/UX產品設計師,目前正在東京工作。我熱愛分享,正試著從小事開始創造價值,興趣很多、話也不少,如果有合作/交流機會或任何想聊的事情,都不用客氣透過我的 E-mail (a97210230@gmail.com) 或直接用 Facebook 聯絡我,期待與你的相見 :)

AAPD是 As A Product Designer 的簡寫我們希望提供成為一名產品設計師所需要的各種資訊,並且致力在平台上創造更多的交流與互動。我們關注於UI設計、UX設計、設計師的個人成長、設計趨勢與產業動態等並分享這些資訊,期望降低每位設計師成長的過程中所遇到的阻礙,我們期待這裡成為一個設計知識的媒介,讓每一位來到這裡的人都可以得到滿滿的收穫,並且讓每一位身為產品設計師的人都能為自己正在創造的事物感到驕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