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學測|個人申請】自傳、活動經歷怎麼寫?備審97分學姊告訴你!

𝑳𝒊 𝒁𝒉𝒆𝒏 🦆
12 min readApr 21, 2022

--

大家好👋 我是的Li Zhen,曾經的110學測生,畢業自台北的社區高中,現在南漂到台南讀書。當年很享受個人申請的過程,加上當時覺得既有資源不適合自己,於是想和你們分享一些觀點😳💬

這篇文章適合有以下疑惑的你:

📍 不知道怎麼備審自傳怎麼寫?
📍 課外活動、非本科經歷能不能放?
📍 教授想到看什麼?怎麼把備審寫得有亮點?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閱讀這篇文章前,一起來確認幾點吧!
1. 詳閱過申請校系的備審指引了
2. 知道自己的申請動機(大方向也可)
3. 哪些內容要對應到哪個備審項目,問學校老師會更保險
▍目錄
一、備審自傳怎麼寫?
二、課外活動、非本科經歷怎麼處理?
三、怎麼寫得有亮點?

我的個人申請經歷:

跨學群選系:歷史學系、日本語文學系、金融國企系(皆正取)
製作經歷多元:指定表格、限制字數、無限制的都製作過
✅ 書審資料最高97分,團體面試討論型88分、搶答型89分

💡本文內容比較適合文組科系,並非完全適用於所有校系,
僅依據我的個人經驗+詢問教授的心得,請大家斟酌參考囉!

一、備審自傳怎麼寫?

自傳內容主要是以各校系的備審指引為主,自主學習、活動經歷、申請動機也需要依照各系備審指引寫進自傳裡。

如果沒特別指定,大致可分為:個人特質、生活或學習經驗、結尾強調。

這些內容要緊扣科系所需的學生性質,為了讓教授了解你、告訴教授「你是適合就讀這個系的學生」,不知道怎麼找這些資訊可以去系網、CollegoIOH找找,或是問該科系學長姊。

個人特質?能吃嗎?

在了解怎麼找個人特質之前,先來分清楚個人特質跟能力的定義吧:

📍 個人特質 (personality traits):指天生具有或後天型塑的個性,讓你在跟外界互動時,保有特定的行為傾向,如活潑外向、有同理心、細心嚴謹。

📍 能力 (ability):一個人透過工作跟學習得來的知識、技能,幫助你應付特定情境,如團隊合作、問題解決能力、學習能力。

💡很抽象吧QQ 告訴你一個分辨技巧:「個人特質是形容詞,能力是名詞」

以前的我對個人特質很不以為意,認為這不足以成為教授選擇自己的標準,後來詢問教授才知道:

人文學科有時候更看重個人特質,而未必是專業,畢竟大家都是初學者

無論是個人特質還是專業能力,都能幫助學生跟書審/面試委員的溝通;另外,「對周遭人群的相處與觀察」也會影響教授對你的印象喔!如果能結合個人特質、放在自傳裡,或許可以發揮一定的加分效果!

不知道怎麼找自己的特質,不妨參考以下幾個方法:

✅ 詢問熟識的親友、師長認為自己是個怎麼樣的人,盡量先取正面敘述,負面敘述加以反省、轉化後,可以作為面試攻防的材料備著
✅ 思考自己待人處事的方式,來認識自我,不一定是普遍性的特質,可以說自己在學OO的時候,特別投入、認真等等
✅ 參考網路文章,透過別人整理的方法來引導思考,如「16種MBTI人格測驗」「24種人格特質優點,你擁有幾個?|風傳媒」、「個人特質描述總表|好好生活家

人格特質建議不要寫太多點,大概3~5點就夠了,用列點式加以說明或用簡易圖表呈現。

生活經驗要怎麼寫?

生活經驗的意思是「你的現在、過去跟科系有什麼連結」,通常會是課外接觸的事物,而且會成為你申請這個科系的潛在因素,建議寫具體一些,像很多人會寫的「從小閱讀OO書籍」、「生活中有時會去嘗試OO」。

經歷時間越長,加分效果越大,但切記以誠為貴

舉例而言,我平時喜歡閱讀日本文學、聽日文流行音樂,也會利用暑假的空檔,透過日劇、Youtube頻道來了解日本歷史、順便練日文,這些生活經歷成為我申請日文系的利器。

不過,興趣能從小堅持到大、甚至申請相關的人其實沒那麼多(在108課綱的環境下會有所不同就是了)。如果以往沒什麼接觸過跟科系相關的事物,建議可以從現在開始了解,同時當作準備面試。在申請金融國企系之前,我對商業、金融、企業管理也沒什麼知識基礎,在面試之前,才回去翻公民課本、透過Youtube頻道學習股票跟Fintech、閱讀商業周刊的文章,來彌補一些概念,也很幸運那場的面試官問的大多不是專業題。

💡如果自主學習、活動經歷需要寫進自傳的話,可以排在生活經驗後面,因為他們都是可以透過實例引導教授了解你的內容。記得挑跟科系最相關、對你影響最大的經歷寫即可。

可是,大家不是都寫家世背景嗎?

大部分學生不知道自傳怎麼開頭,就會寫自己出自小康家庭、父母開明、有幾個兄弟姊妹,就算不完全是真實情況大概也會這麼寫,但我認為:

家世背景難以塑造你跟他人之間的差異化

自傳不只是寫自己的故事,最終目的是要讓教授有效了解你這個人、幫助他篩選學生。不過,如果家庭背景真的是讓你申請這個科系的動力,那還是可以簡單交代,切記不要寫成流水帳。

結尾來幫教授畫重點 !

經過個人特質、生活經歷的鋪陳後,在最後用列點式整理出3個你認為最能夠打動教授的重點,並且說明他們可以如何運用於科系所學。

你的特質、經歷與生活如何跟科系結合,是教授在乎的地方

以申請法律系為例:一、細心謹慎的「個性」,使我對法條的理解更加仔細且明確;二、「經常關注」社會議題與法庭判決,增加我對法律功能與運作機制的探究心;三、從知識媒體吸收法律相關知識的「習慣」,可以幫助我未來學習法條時,能夠結合實例、融會貫通,並實踐自主學習。

學姊怎麼寫:其實我寫得很不自傳

上面是給大家的通常性建議,大原則我也是遵照著這個寫。但當時的我想脫離主流寫法(講故事落落長的敘事性自傳),所以就直接暴力地列點提出我的能力、經歷,並強調經歷興趣、專業的結合。以我申請歷史系的備審內容為例:

自傳|為什麼喜歡歷史👉從兩個歷史專題、知識型媒體與劇情遊戲中發掘興趣
   我的特質與能力👉分別說明在專題、社團、課外學習中學到什麼,但都是寫能力
   對人文的興趣 👉備審指引要求的,寫自己在專題培訓的過程跟心得
   對科學的興趣 👉備審指引要求的,在理科家庭生長所培養的思維有助學習歷史
剩下就是讀書計畫(含申請動機)、作品集(小論文跟專題作品)

這種列點式的寫法適合幾種人:

📍 不知道怎麼將多個資訊,有系統地整理成一篇短文
📍 想將資訊整理得更明確、一目瞭然,規劃內容時也不容易錯亂
📍 擅長美編、排版設計,同時有利於指定表格的撰寫

無論是不是用指定表格,都建議善用粗體列點來輔助閱讀!

二、課外活動、非本科經歷怎麼處理?

高中社團玩滿兩年、學測前一個月競賽專題才結束的我,一路走過來最感謝的就是這些經歷,他們成為我進入大學後,嘗試各種事物的資本跟勇氣。

你投入時間最多的事,無論他看起來有助學業與否,經過適當的轉化,都可以成為你的武器。(雖然成績還是最現實的門檻)

多元表現發揮效用的程度,會依照每個科系跟你的經歷而有不同變化,可能成為特色、也可能不被教授看在眼裡,這些內容就是當參考啦🥺再複習一次備審資料的意義就是「幫助教授了解你、衡量你、記住你」!

先來思考幾件事:

✅ 就讀這個科系需要什麼樣的能力、特質(會跟你有一定程度的關聯)
✅ 自己在過去經歷中學到什麼(怎麼把經驗變得有價值)
✅ 兩者有沒有可以結合的地方(好聽一點叫洞察,難聽一點叫瞎掰)

先依照我在高中校刊社擔任社長的經歷,可以延伸出哪些收穫:

身為校刊社:專欄書寫、資料搜查、版面設計、人物訪談、社會關懷
職位軟實力:領導力、合作溝通、抗壓性、組織規劃、口語表達、問題解決
️職位硬實力:
刊物編輯、長文撰寫、活動企劃、社群經營、策展、美編設計 → 嘗試各種工作代表具有自我挑戰精神、學習能力強

再來對照以上幾點,是否符合申請科系所要求的專業、性向或備審指引:

📍歷史學系:專欄書寫、資料搜查、人物訪談 → 符合專業|社會關懷 → 符合性向
📍日文系:社會關懷 → 符合性向|合作溝通、問題解決、樂於自我挑戰 → 符合備審指引
📍金融企管:領導力、合作溝通、問題解決 → 符合專業|社會關懷 → 符合備審指引

大家可以依循這套思路,來分析你的社團經歷能如何結合科系吧!

這些經歷能放嗎?

❔因為疫情沒有成發:可以,即使沒有結果,還是能將籌備過程的所學、所感寫出來,附上照片或相關證明的話可以加強說服力,基本上教授會理解的。重點仍然是你能不能從自己的經驗中,挖掘出可以跟科系連結的能力,尤其是軟實力

❔非本科經歷:可以,不過會相對弱勢,盡量先放本科相關的經歷。只要你在其中的所學所感可以跟本科系結合,但教授會因此記住你也說不定。

❔不是社團幹部:可以,只要你任何組織有參與、有心得、有收穫,都可以寫進去!思考自己做過的事、在團隊中的角色,可以汲取出什麼價值即可,有沒有頭銜不一定重要(畢竟他對應的只是應負的職責,不是每個人都能確實做到的)。

❔高中以前的經歷:盡量避免,如果跟本科系高度相關、相對他人特殊的話,推薦你寫進去,甚至作為主打亮點。

❔班排獎狀:如果你在成績變化上,覺得有值得提出來跟教授分享的地方,我認為可以挑選必要數據、整理成圖表,並說明希望教授注意什麼資訊。像是我在歷史系的備審就有附上折線圖,如下:

將學期成績、相關科目成績做成圖表,並陳述希望教授注意的資訊

學姊怎麼寫:興趣多元,那就跨領域!

一個做歷史專題的高中生,怎麼說服教授自己會是適合金融國企系的學生?

前面在「活動經歷、科系如何連結」的部分有舉例過了,雖然看起來有點硬拗,但這個科系如果是你真心想讀的,那你也應該能認同這樣的價值轉換(甚至有可能會成為你的賣點),而且跨領域人才所需付出的努力本應更多,甚至無論哪個科系,走出本科、接觸不同專業也會是無可避免的趨勢。

當時的我給出兩大理由:

✅撰寫歷史專題跟校刊專欄需閱讀、蒐整大量資料,培養我對資訊的敏銳度
✅具備金融投資專業後,結合對人文社會的關心及興趣,協助文史企業發展

其餘則是針對我赴日交流、擔任社長的經驗作延伸,然後說明有開始了解金融市場、學習Python、閱讀商業週刊。這份備審是指定表格,最終獲得87.5分。

108課綱重視「多元學習」的精神,使得高中生越來越容易透過課程,接觸到淺層的科系專業。不過,其實大學教授不一定期待高中生具備多少專業知識、能力,但當然你要先對該科系跟相關領域有一定的認識跟理解。

如果你是照分數填、或是想讀但完全沒有能連結的點,那就積極了解相關領域,並注重申請動機未來規劃吧,展現誠意並給予承諾,機會還是有的。

三、怎麼寫得有亮點?

我問了現任系主任、去年面試審查委員的教授,他給我一個詞:「特別」。這裡提供大家三個可以製造差異化方向:

  1. 個人經歷:學習歷程、多元表現、活動競賽、服務學習、成果作品
  2. 個人見解:申請動機、對科系或相關議題的看法、未來規劃
  3. 自我呈現:備審製作方式

如果你具備上述任一點,教授就有機會對你印象深刻。不過還是有一定風險:立場過度強烈、跟審查委員觀點相左的話,有可能造成反效果,但這也能當作檢驗這個科系是否適合你。

經歷上,我覺得有本科系相關的專題、活動、競賽、檢定,只要「質夠高」或「量夠大」,甚至是「有」就足夠了。至於要如何辨別自己的見解是否「特別」?我認為只要你覺得自己的觀點跟所謂的「主流」不同(也就是你大多數時候聽到的說法),就可以嘗試把這個想法清楚地表達出來。

「特別」只是加分項,沒有也不必太焦慮,認為自己平凡的人是多數。

不過就跟大多數的你我一樣,每個人都是特別的,但特別在哪裡?怎麼表現得特別?教授又會怎麼看待?競爭者表現得如何?在現階段想不出來的話,還是依照你 #既有經歷 跟對這個校系的 #嚮往 一決勝負吧!

97分備審資料是怎麼來的?

這是我日文系的備審,當時看到分數整個嚇傻,至今仍然不確定真正原因。說明一下我的條件跟申請動機,其實客觀上已經很有優勢了:

✅JLPT 日文檢定 N4(高一暑假考取,檢定似乎有加一點點分)
✅TOEIC 多益 840(學測後考取,相對申請該校系的同學算好了)
✅當時是接觸日文的第五年(五十音與基礎文法以外,大多為自學)
✅具赴日交流經驗並擔任致詞代表
申請動機:在赴日交流時,認知到外語的重要性及實用性,並深感語言能力的不足,希望接受更扎實的訓練。

向現在科系(歷史學系)的系主任詢問想法,他說:「妳的英文、日文都已取得一定程度的認證,符合該系要求的基礎能力和準備,甚至比起同時申請的人更優秀」認為語言程度可能為主要原因。但是不同學群、學校的教授觀點還是會有所出入。

當時,在面試關被教授問到「為什麼我們要選擇妳」時,我給出了「具一定外語基礎」的答案,結果算被打槍了,只好重新回答,所以可以推測語言程度不會是主要驅動教授評斷的關鍵因素。即使不知道確切原因,但至少我們可以知道怎麼樣的個人經歷、備審資料最貼近教授的喜好。

這次的分享就到這邊,以上內容是我利用期中週+課外活動的剩餘時間,依照自己的經驗、思路,並融入一點大學生的觀點,提供給大家的參考。希望多少能帶給你們一些幫助🧡有時間會分享個別校系或團體面試的相關經驗。我會不是最厲害的那個,但願意分享這些想法,來點思想的碰撞💥

本文內容之後會繼續做優化,感謝閱讀完這篇文章的你。

喜歡這篇文章、願意給我一點鼓勵的話,可以拍手👏
並且分享給正在跟你一起努力的朋友📢
想領取完整的備審資料或是有任何問題,
歡迎寄到我的信箱:lizhennn92@gmail.com,
或是到我的個人FBIG💁‍♀️ 跟我聊聊升學、大學跟你的生活!

想領取完整的「學姊的97分備審資料」,歡迎從上面的管道找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