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k at LUKE!
4 min readAug 8, 2020

--

「台新Richart Life x 生活金融圈」怎麼串?為什麼要串?

2020上半年各家銀行信用卡優惠大戰,剛暫告一段落,當大家正整兵喘息時,台新卻在八月初於開了記者會:《台新聯手22間產業巨頭!Richart Life串起生活金融圈》,又在金融市場拋下震撼彈!

1.究竟這項服務的背後殺傷力有多強?
2.銀行/業者/消費者要怎麼串進這個生活金融圈?
3.他們又為什麼要跟台新串呢?
『台新串起生活金融圈 Richart Life即時累兑點』 (新聞圖片來源:卡優新聞網)

1.殺傷力?

從「支付/消費」的角度來看,各家銀行會希望你多使用他的信用卡,這樣銀行才能賺到你的手續費收入與消費行為數據。

而為了讓你“多用”,多從「回饋」與「聯名」下手。前者可簡單的連結至:刷卡回饋;後者常用方式是銀行跟業者發行聯名卡,把常去該商家的客戶用聯名卡圈起來,給予專屬服務或優惠,提升往來黏著度。

本次台新跟22家業者串起生活金融圈,可想成台新多了22家聯名/策略夥伴,且跟個別發行聯名卡比較起來,經營成本相較低。而當這個生活圈越長越大、加入業者越來越多,對其他銀行業者的進入障礙也越高。

2.怎麼串?

利用會員忠誠計畫(點數累/兌),試圖提高消費者回流率與黏著度,是很常見的品牌經營操作手法(如:星巴克x星禮程),但這類會員忠誠計畫通常是獨立的、閉鎖的(即在該商家累積的點數,只再回該商家用),當此店家不夠多或不是您會常去消費的店家,此類忠誠計畫所能發揮的效果有限。

前面提到的聯名卡也有點類似的概念,但多了『導流』的概念在裡面。
銀行跟業者發行聯名卡,可狹銀行本身客戶大的基盤與資源,幫業者曝光、導流銀行客戶辦聯名卡(導客)、甚至獲得新客戶(獲客),並利用雙方的資源,共同經營持有此張聯名卡的會員。此方式也是閉鎖的(該銀行-該業者-聯名卡會員)。

而此次台新與22間產業合作,可想成把這個閉鎖的生活圈擴大,雖然裡頭仍是三個角色:銀行(台新)/業者(22個產業商家)/消費者,但對消費者而言:

商家變大了(場域變寬)

–在某商家累積的點數,只要付錢時透過台新(這個平台),可以在別家商店用掉(如:我在A百貨累積的點數,能在B旅行社消費進行折抵)。

消費者使用意願會提升、在這個生活金融圈也會願意停久一些、最後黏著度與忠誠度也跟著提高一些。
Photo by freestocks on Unsplash

3.為何串?

回到源頭問題:如果你是業者,為什麼要加入台新的這個「生活金融圈」;如果你是消費者,為什麼要用這個?我們為什麼要被台新“串”進來?

– 對消費者:消除點數分散的痛點,點數能使用的場所(場域)變寬變大,會提高使用意願、會更願意踏進來。

– 對合作夥伴:透過台新和其他生活圈內的夥伴,彼此導流客戶(導客)、甚至吸引還沒加入生活圈的客戶進來(獲客)。若自己做要達到這些好處,投入的成本資源可能會更高。

– 對台新:當金流平台(收單收續費收入)、當點數兌換平台(累點兌點轉換收入),因為平台在自己家,背後的消費者數據,更是含金量高的所在(可更知道我的客戶在銀行之外的行為模式、興趣、嗜好等)。

最後,這個台新生活金融圈是蠻值得大家觀察後續效應的!當大家彼此想從有限市場下、打敗對手、殺出重圍,台新卻用”利他”的角度幫其他業者導客,讓其他業者願意合作,也讓其他競爭對手開始緊張了起來。後續效應直得觀察。

以上為筆者針對市場動態發表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

--

Look at LUKE!

金融業的客戶讀心師!針對市場動態與大家一起腦力激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