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兩個月考上資工所,其實只有不到一個半月在認真唸書啦,剛結束系上活動後準備開唸的時候適逢我爺爺過世,處理了好一陣子,然後考前10幾天覺得穩上了就沒什麼心情唸書,都在看家庭教師跟養蝦子影片。
接下來會依照背景->準備方法->成績->心得來講。
## 背景
政大經濟,學過一些數學,包括微甲,統計學,數理統計學,線性代數,機率論,離散數學。程式課學過程式設計概論(通識課,教python 的),上網學過R ,用來打蝦皮商業競賽的(在我的第一篇文章中講過,就是我的室友叫我幫他修課學的)。其他關於電腦科學的基本學科,作業系統,計算機概論,資料結構,演算法通通沒學過。
其實在決定考試前我沒有想過要考資工所,因為我原本大四要去德國當交換學生,沒想到疫情一延再延,最後就在考研前兩個月的某一天取消了,結果我只好開始思考未來要做些什麼,我知道我肯定不想用經濟系的專業找工作(更何況經濟系並沒有專業),所以我就決定要寫寫程式賺賺錢,踏上我哥走過的道路。首先我相信自己應該是不輸普遍來說的本科生,但是我沒有實作專案可以在面試表現,也沒有什麼特別厲害的比賽經驗,所以我決定要拿個資工學歷以方便我找工作(事實證明這是有用的,以前我在經濟系投了很多程式實習都沒上,換了學校跟系後起碼都會進面試)。
## 準備方法
考前兩個月補習實在太浪費錢了,所以我決定從網路上跟圖書館找資源。
網路資源:ptt 前人分享筆記
圖書館資源: 黃子嘉離散數學(上)
主要就是這兩項資源,子嘉離散下集不知道被誰借走了,我一直借不到。主要還是唸ptt 上好心人分享的筆記,只是那些筆記是好幾年前的了,那時念的有點不確定,還是要靠刷題來確定自己學的是對的。
當初在唸的時候做了一個word 檔紀錄每天要唸的科目,每天扣掉健身吃飯睡午覺起碼唸12 小時,基本行程是早上7點起床去政大游泳ㄍㄨㄢˇ健身,8點回到宿舍吃水煎包洗澡收書包,然後去總圖地下室開唸,禮拜三有英文口說課,其他時間的課基本上是能不去就不去,只去期中期末考試,靠以前唸過的知識還有每天的唸書時間應付(機率/計量)。一天我會排三科,每科唸大約3 小時,然後每天會留1~2 小時唸那學期修的東西。
當初正式決定開始考試的時候剩下7x天,我給自己安排30天內把資工六科都唸過一遍,然後先刷一遍題,了解一下自己還有哪裡觀念不清楚,剩下的時間一邊刷題一邊複習,總而言之最後是有做到的,只是提早了10幾天就開始休息了。
我覺得做一個行程表每天check 還有設定短期小目標很重要,可以讓自己檢視自己的進度,還有每天幫行程表打勾,感覺時間一下就過完了,不會有考前很焦躁的感覺。
其實我只唸了五科,計算機概論我只看筆記根本看不懂,也懶得背,就專攻剩下科目而已,所以精確來說我是用五科成績去跟其他考生拼,但是因為這樣我現在也只能去當軟體工程師,沒辦法去科技業領分紅。
## 成績
成績基本上很普通,但保底都有上,我最有把握的是軟體跟數學,也確實靠這四科考上了。我演算法跟資料結構都有拿滿,數學的部分有時會有一些小錯誤,硬體慘不忍睹。
我報名了台清交成政台科六間學校,政大跟台科是我的保底學校,最後也只上了政大跟台科,然後在綜合考量校友跟業界排名後我選擇到台科唸資工所。
## 心得
這次的資工所考試非常倉促,實際上我也沒有好好研究。其實在考完後我研究了一下資工所簡章,有許多偏所是不考硬體的甚至是數學的,換算後我的成績也是有機會上成大清大的偏所,因此當初我拿五科跟別人拼六科其實相當虧。
另外在考前兩個月才決定要讀並且沒去補習,我想有很多是與我過去經歷有關,一般人應該很難複製我的經驗,發這篇文也純粹是為了記錄,畢竟未來出去工作也不會有人在意我是跨考生或是本科生,還有當初我沒有補習沒有基礎就上榜了,這一切在未來只會存在我的記憶之中。
有時候我會想要是當初早點取消出國交換,或是早點研究過資工所,又或者在填大學那年就唸個資管,現在我可能已經有了一些成就吧?不過在政大經濟的四年依然是我很珍貴的回憶,或許以後也會因為唸過政大經濟而有與資工結合的收穫。
畢竟人生走過的路都不會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