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人間四月上海/蘇州/杭州

路飛 Luffy
11 min readApr 27, 2018

--

來到北大交換後首個過夜旅行就是這趟「人間四月上蘇杭」,顧名思義就是上海、蘇州、杭州三個城市,外加隱藏沒寫的「烏鎮」。

由於規劃倉促,再加上假期不夠以及我很貪心地想讓高鐵票更超值的種種前提下,我和另外兩位旅伴 Mia 、 Chester 只好用五天四夜的時間匆匆浪過這些地方,雖然倉促,對每一座城市只留下簡短、淺薄的印象,但整個旅程下來,某些經歷、某些細節還是很值得記錄、紀念。

是以,大家可以跟我一起回顧這幾天我在江南的日子。

2018–04–05(四)

北京→上海

清晨5:20起床,我們趕往北京南,跳上高鐵。

這是我第一次搭長途高鐵,對我這位小鐵道迷來說,不免心中掀起一陣澎湃,吵著 Mia 讓我坐靠車窗的位置,好時不時看看外頭的景色,這是我自幼以來便有的習慣。碰巧那天寒流南下北京,濕氣足,車出了北京便白雪茫茫一片,相當寫意。

車窗外的北京雪景

捱了將近六小時,抵達上海虹橋車站,想找車站大門到外頭打車進城,殊不知車站大廳寬廣到堪比一條飛機跑道,搞不清楚方向,問了好幾個服務員,幾乎都不客氣地說:「往那兒走!」所以,那兒到底是哪兒啊?

在上海虹橋打轉了40分鐘,才終於打上車。

沿途跟師傅(司機)聊天,才知道上海房價同樣驚為天人,1平方公尺大概都要7萬元人民幣以上(約35萬元新台幣),愈往市中心、精華地段愈貴,許多(來自鄰省)在上海打拼的人大多住到環外通勤時間約一小時以上的地方去了。

相同境況也發生在北京,難怪「逃離北上廣(深)」深刻寫出中國 80 後、 90 後的心境,在這裡,年輕世代似乎也擺脫不了「房租成為生活重擔」、「買房子是人生夢想」的窘境。

我看著前方還有點遙遠、帶些迷濛的上海市中心,我腦中突然浮現《飢餓遊戲》裡繁華的都城,如夢似幻,多少人奢望在裡邊覓得一處棲身之所。

前往上海市中心的快車上

儘管買房宛如天堂高不可攀,師傅的月薪還是把我嚇歪了。適逢「美團打車」進軍上海,為了搶奪龍頭「滴滴出行」的市場份額,砸錢補貼新進駕駛毫不手軟。根據師傅分享,他兩單通吃,最高月入能達到4萬元,也拉兒子一起輪班,師傅開早班9小時,兒子晚班開9小時,基本上一家人租房也能過上不錯的生活。

但師傅也坦言,等到哪一天雙方不打商戰,這份優渥薪水也會隨之消散,我思量的倒是,除了別小看打車師傅/外賣小哥以外,短期內掙下來的錢倒也能存下一筆可觀的財富吧?

雲雨濛濛的上海外灘

雨下得豪邁,但外灘的洶湧人潮讓我誤以為身在台北信義區參加跨年晚會,費了一番功夫終於擠到岸邊護欄上,勉強抵抗著周遭一團肉身拍了幾張像樣的照片。啊!廣闊的黃浦江、五光十色的浦東新區、令人嚮往的東方明珠電視塔台,我終於來到小時候看偶像劇內心殷殷期盼的外灘,卻沒有過於興奮、浪漫的情懷,或許是天候誤了事,留下必須再訪的小小遺憾。

好像有一首台語歌是這麼唱的:「繁華夜都市,金光閃閃爍。」精闢地描繪出我眼中的上海,是一座巨大的現代叢林,相較於北京,它的光線更加嘈雜,似乎能夠反照出每顆靈魂的形影,我好奇生活其中如何保有一絲黑暗的空間?儘管生命所沾染的污漬已經數不盡,也洗不清,但回歸漆夜裡和自己談心,接著安穩睡個好覺,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

在上海最好的回憶莫過於當晚在青年旅社的一期一會。

可愛的咪仔

青旅初體驗很幸運獻給「See You Again」,老闆娘很親切,睡覺的閣樓還有一隻奶油色的貴賓狗「仔仔」和可愛的小花貓「咪仔」,重點是,空間環境布置得很舒適、溫馨,讓人有種回到家的感覺,放下疲憊,來自五湖四海的背包客們自然而然地聊了起來。在銀行工作,來自甘肅的姊姊,趁著清明假期飛來上海透透氣;1999年出生在安徽的妹子活潑又熱情,心懷一個當導遊的夢;00年的小妹喜歡唱歌,說定要來北京找我們;最後才出現的小哥從事金融業,放了近一個月的假浪行大江南北。

大夥兒聊著家鄉、說起一些小事,談論自己的觀點,明白今後可能不再見,卻依然用心地專注眼前,與素昧平生的過客交流,認識這世界上芸芸眾生的面貌,瞭解他人的好、自己的好,收下了就繼續往前走,最後明白人與人之間的可貴其實有好多度量標準,其一或許就是日後想起這段緣分,不懷不念。

2018–04–06(五)

上海→蘇州

中午再度跳上動車,約三十分鐘就抵達蘇州了。

蘇州一隅

我們住在「山塘街」附近,從旅館外看出去是清一色白矮房,據說蘇州政府刻意維繫附近地景的傳統風貌,即便新造建物也必須依相似的原型設計,以延續當地的歷史文化,給我一種老北京的感覺。遠方有一排高樓大廈,屬於後期才開發的地區,不知道是哪裡。其實,中國的一、二線城市似乎都存在新舊空間上的分野,走到不同區域會看見全然不同的地景風貌和人文表現,這也是有趣的地方,因為實在太遼闊了啊!

山塘街

當然,古蹟文化透過觀光商業再生的手法是走到哪裡都如出一轍。「山塘街」和北京的「南鑼鼓巷」極為類似,只是場景轉換成沿著小運河綿延至遠方的江南建築,客舟緩緩駛在河渠上,樓房掛上紅燈籠,一字排開在夜裡為絡繹不絕的遊客指引道路,一旁商家賣的是各式各樣的糕餅:桂花糕、芡實糕、玫瑰酥、蟹黃餅、肉鬆餅等等,黑糖紅豆雞頭米粥吃起來像大粉圓;秘製臭豆腐大排長龍,味道卻不如深坑賣的來得驚艷。還有,我第一次看到現剖現賣珍珠的店家,路人頻頻駐足觀望,看顧客挑的珍珠是不是又大又多又漂亮。「莫非要你嘗盡了苦悲,才懂真情可貴。」駐唱歌手的嗓音從河岸邊酒吧裡輕輕飄出來,其實在台灣耳熟能詳的歌,也傳進了中國的大街小巷。

晚餐的美食街有種在地感

可惜老街的小點都是吃不飽的,上館子又太昂貴,於是我們在住宿地點附近的「美食街」覓食,最後在隨意找了一家用貨櫃搭起來的小攤販,點了一份夾肉割包、兩碗炒麵/麵,便在路邊吃了起來,殊不知味道比我們在山塘街吃的都要好,雖然是重辣口味的大漠風光,但我覺得嚐起來很有勁。「我們這裡賣的是在地人才會吃的。」攤販老闆爽朗地說。

2018–04–07(六)

蘇州→烏鎮

盤門-甕城

「蘇州城最初是周敬王六年(前514年)吳王闔閭命伍子胥所築的春秋吳國都城,盤門為吳都八門之一,古稱蟠門。」──擷取自百度百科,在「盤門」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裡面的「甕城」。甕城其牆厚實陡峭,前後有兩閘門,且分別有內、外二門,在古代,誘敵軍入城後便可放閘斷其後路,接著開弓放箭,便可殲滅全數敵人,宛如甕中捉鱉,故得此稱。

下午,離開蘇州,我們搭上巴士前往迷人的烏鎮。

烏鎮是從前京杭大運河航程的中繼休憩點,其獨特的人文景色使它成為人們最常拜訪的江南水鄉古鎮之一。烏鎮現在分為兩區:「西柵景區」和「東柵景區」,兩者目前都被商業高度包裝起來服務大量的觀光客,有絕對的開放時間(除非住在裡面),景區內除了旅館業者、工作人員和遊客以外,並沒有真正落戶的居民,在地人都是住在景區以外的「烏鎮」,而有些工作人員也會天天進到「烏鎮」上班。簡單來說,在烏鎮裡面只能欣賞時間凝結下的靜態建物與風景,要看到原始動態的生活文化恐怕只會令人失望,倘若真要體驗一番,倒也有手紡、織綿、藍染等付費活動,但可想而知,並不便宜。

烏鎮夜景

坦白說,我是衝著烏鎮的夜景來的。每晚十一點前,景區都會打燈,燈光有黃有綠、有藍有橙,沿著街道、運河、拱橋、船舶、綠樹、建築、寺廟、塔樓點綴,內斂地照亮整座烏鎮,隨後倒映在河道上,彼此隔著一層薄薄的水面互相遙望。不同於刺眼的夜上海,光芒在這裡為夜色保留一份純粹,兩者達到協調的平衡,你不干涉我,我也無所求,卻相依揉成一幅浪漫的畫,人們在其中悠悠流淌,像魚一樣,什麼煩惱都不見了,世事與我無關,只管相互嬉戲、依靠就好。

烏鎮是最接近桃花源的地方,但終究不是桃花源,是人造的「烏」托邦。有什麼關係?旅行的目的就是逃避現實生活的最好方式,而觀光業說白了就是打造部分或全景式的虛幻夢境,為客戶創造恢復身心的價值,啊!耽溺多好。

2018–04–08(日)

烏鎮→杭州

白天的烏鎮是名符其實的江南水鄉,完全可以透過腦海想像,看上去與蘇州山塘街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多了一份閒適的寧靜,畢竟控制了遊園人數,觀光體驗的品質因此提升不少。西柵大街上的建物基本上保存著古代原始的樣貌,只不過進駐的換成了現代店家,賣的東西以文創商品為主:旗袍古著、鞋子、香料精油、紀念品,乃至於菜刀、多肉植物都有,可謂滿目玲瓏。不知道是不是運氣好,在裏頭吃到的食物小點都很合我的胃口,桂花黑糯米、紅棗菱藕湯以及使我念念不忘的鮮肉餛飩,讓我對烏鎮的印象接近滿分。

紅棗菱藕湯:15RMB(杯子還可以帶回家當紀念品!)

中午,有點不捨地離開烏鎮,驅車前往旅程最後的杭州。

或許是因為晚近才建設的緣故,杭州的地鐵乾淨、明亮,彷彿回到台北捷運板南線車廂上,不像北京地鐵老舊、帶點昏暗,不時還有大伯在月台吐痰。走出地鐵站,杭州正值春暖時節,陽光還不太炙熱,風迎面吹來,是很舒爽的氣候。但,更令人青睞的或許是整個環境:放眼望去,街道兩旁種植一棵棵的樹,成千上萬的葉子把藍天壓碎成濾網,篩落一地粒粒陽光,人們徐徐行走,節奏特別安詳,走在路上特別輕鬆,總覺得杭州是個適合養老的地方。

傍晚,看西湖水舞燈光秀,總長15分鐘,水柱、水霧隨著音樂節奏或長或短,或聚或散,場面很壯觀,值得一看。接著,在 Chester 朋友的接待下吃了一家名為「綠茶」的連鎖杭州菜館,最後逛了一下「河坊街」,跟山塘街很像,倒是攤販很多元,但凡書扇、銀飾、玉珮、毛筆、妝品、國畫、玩偶等等,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

2018–04–09(一)

杭州→北京

杭州西湖號稱有二十景,包括「蘇堤春曉」等十景,還有後來莫名其妙硬要弄出來的「新十景」,如果要全部看完,除了四季都得守候在西湖以外,可能還要走上大半天的時間,因為,老話一句,實在是遼闊了啊!何況我們只有短短一個上午的時間。

杭州西湖

所以,硬要說我看了什麼,大概最多的就是人,再來就是名符其實的「蘇堤春曉」以及沒有雪的「斷橋殘雪」,原本還異想天開地以為可以走到靈隱寺,甚至龍井山,喝喝茶,殊不知到最後還繞不完整個西湖一圈,就匆匆忙忙地半途打車回旅館拿行李,衝去火車站搭高鐵了,完全是個到此一遊的打卡行程。

不過,還是有值得分享的趣事。在西湖靠近市區的岸邊,有很多伯伯手持大毛筆,以水為墨,在方格地磚上練書法,看見當下差點沒傻了眼,那股手勁和力道的運籌實在令人甘拜下風。

練「地板書法」的伯伯

總而言之,杭州是我這趟旅程中第二喜歡的地方,它有它的節奏,有它綠意盎然的幽靜,也有它走進現代的步伐(阿里巴巴便是從此發跡的;近年,杭州成為許多中國年輕世代逃離北上廣深的「首選」),當然,必定也有它自己的問題,外來的我看不見,道地的杭州人們才看得見。

小時候,在台灣坐火車時,我很喜歡看另一條軌道岔出分支的樣子,好奇分岔出去的鐵軌究竟往哪裡去?所以我去看地圖(這絕對是我方向感為什麼這麼好的重要原因),知道那些支線可能去了深澳(最近因為發電廠又吵得沸沸揚揚)、內灣、車程、阿里山或是東港,現在的我仍然保有這個習慣,但到了中國大陸,我懶了起來。

返京的高鐵上,我看著窗外不停變換的風景,鐵路分支時不時一條條岔出去,消失在地平線遠端,我好奇遠方是什麼樣的地方?高鐵到不了的地方,又是什麼樣的地方?中國,或說,這世界太廣闊了,而這時代更迭太迅速,以至於我們還沒能來得及好好瞭解一個地方,就得必須再往前走,只能憑著自己的印象以及社會上的某些想像識別對方,這是生命的無奈。但,正因如此,那些旅途上的種種,才顯得彌足可貴,是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