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Chung
15 min readDec 4, 2019

不想出門倒廚餘? — 那在陽台養一盆蚯蚓吧!

我住的地方是社區型的大樓,家裡平常2-4個人開伙,其實青菜、水果類的生廚餘累積的很快,沒兩三天就得要端著廚餘鍋,搭電梯下13樓,然後再走到社區門口去倒,如果遇到廚餘桶滿了,還要想辦法在不造成髒亂的情況下把自己的廚餘弄進去,其實也不是說多麻煩或複雜的事情,來回也就10分鐘而已的事情,但對於下班回家之後就不太想出門的人來說,實在就有種不甘願的感覺......

然後呢,在一些機緣下有了靈感,不如來養看看蚯蚓吧!

關於養蚯蚓的基礎知識,基本上就是用一些零碎的時間在Google上面去爬文,用各種關鍵字的排列組合篩選結果(蚯蚓飼養、蚯蚓照顧、養蚯蚓、小型+飼養+蚯蚓、蚯蚓+教學、蚯蚓+照顧+家庭式、......)加上開始飼養之後跟也有養蚯蚓經驗的學姐討論,所以我這次要跟大家分享的方法是我自己拼湊出來,不一定是最標準的,因為我目前也還有一些課題還沒克服,網路上大家的方式各式各樣,我並沒有看出有類似"主流"的飼養方法,重點應該是自己身邊能夠方便取得的材料與自己DIY的功力,所以如果大家有興趣去爬文的話,也許也可以去湊趣適合自己的方式來互相交流~

那以下就開始吧!

(1)容器

我在準備要養之後,就先去附近的199量販店逛,看有哪些東西是可以用的,最後選擇了黑色的中等大小整理箱,考量的點第一是蚯蚓需要在比較陰暗的環境,不喜歡光線照射;第二是如果要搬移的話也比較方便;第三就是我個人喜歡給生物大一點的生存空間(雖然我後來發現她們好像不需要那麼大的空間);第四就是我想說整理箱的蓋子可以拿來在白天的時候蓋住,讓陽光不會照到,也不會有廚餘臭味飄出來(後來也發現這一點的兩個考量都想太多,後面會說明)。

箱子外觀與規格(長寬高約為60*40*35cm)。

那因為蚯蚓之家未來是會要處理你家的廚餘,廚餘在被牠們分解的過程也會有水份的產生,所以在箱子的底部會需要打上一些讓水流出來的洞,這些水因為經過蚯蚓的分解與消化,會變成所謂的「液肥」,我有用一個綠色的塑膠盆來承接,拿來澆花會是很棒的營養,那如果你家裡沒有種花,倒掉也是沒差的~

經過分解的液肥,並不會產生臭味。

(2)基材

準備好蚯蚓的家之後,就要準備牠們生活的環境需要的土了,在網路上查也是有各式各樣的資訊,有些人會準備很多層次的基材(一層落葉一層土一層發酵的東西),有些人就跑去挖家裡附近的土之類的,看來看去我也不確定這個部分到底有多大的影響,我後來歸納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要保濕,同時透氣性佳、不黏稠的土為主會比較好,因為蚯蚓需要在濕度70-80%的環境生存,同時牠們也需要呼吸,所以土不能太黏稠,最後我選擇一般的培養土當作基材,就是一種試試看吧的心態去選擇的,沒有什麼深奧的原因。

倒入的份量,我是抓大約半個箱子滿又少一點點,大概4.5分滿,當時擔心太滿會跑出來,太少會生活空間不足,所以就折衷抓了個一半少一點,完全是單純依據當時的心情。

第一天倒入蚯蚓之家的土。

(3)蚯蚓種類

其實這步當時讓我想滿久的,因為在我找資料的時候發現台灣目前的蚯蚓有不只一種,而且也面臨著外來種入侵的壓力,所以在選擇上,我當時希望可以購入台灣原生種的蚯蚓,旦後來發現基本上不太可能,有找到能夠給台灣原生種蚯蚓的管道都是需要大量才會出貨,而少量的話我找到的就都是釣具店一盒一盒俗稱「紅蚯蚓」或 「太平二號」的蚯蚓,但這兩個稱呼其實包含了三種蚯蚓!

這邊推薦給大家「泛科學」在2016年的系列大作,「太平二號與牠們的產地」,幾本上關於蚯蚓種類正確的介紹與生活概況我都是從這裡看的,如果看不懂的地方再去問人或Google,我會很建議在養蚯蚓之前可以先花點時間看一遍這幾篇文章,看不懂或記不起來沒關係,我一開始也看不懂XD,但總之基本觀念要先有,然後在飼養的過程中,再去搭配文章內容做觀察,慢慢的就會懂了。

可以先挑有興趣的主題看,畢竟一直以來我想蚯蚓對大家來說就也「大家都是蚯蚓,不要分那麼細」吧XD,以下七篇文章連結:

(4)購入蚯蚓

看完了一堆記不起來的名字之後,總之我嘗試打了一些電話去問,最後還是只能就近從釣具店裡面去買,我買了三盒如下圖中的蚯蚓,一盒的重量與價錢我已經忘記了,因為價格很便宜,重量印象中也就50g-75g。

釣具店賣的紅蚯蚓盒子。

那購入之後,回到家裡打開來看會發現這樣一個小盒子裡面的蚯蚓數量不少,視大小個體組成不同約有80-120隻不等,另外就是在這盒子內附的土夾帶了很多的小蟲,有白的有紅的有黑的有會飛的有長的...

所以其實我很厚工( kāu-kang)的把每一盒的蚯蚓跟土另外倒在一個臉盆裡面,把每一隻蚯蚓都過水,才丟進我準備的蚯蚓之家裡面,有一些蚯蚓寶寶跟太細小沒有辦法夾起來的蚯蚓,我就連著廢土、蚯蚓洗澡水都倒去了陽台的花圃,能活下來就活,不能活下來......牠們本來就也要被賣去給魚吃,就祝福牠們安心上路了。

小小的歐洲紅蚯蚓的黃尾巴(錯誤請糾正我)

但一陣時日過去之後,其實就發現沒有辦法完全去除那些小蟲入住,可能是洗完後還是因為水的關係會黏在蚯蚓身上一起入住,後來我的蚯蚓之家裡面就除了蚯蚓還有一種小白蟲跟小黃蟲,一開始我覺得很煩就一直想辦法去除牠們,後來發現只是徒勞,進去了就進去了,沒救,但似乎對於養蚯蚓也沒什麼影響,牠們也會幫忙吃廚餘,然後都不會跑出來,就是看了阿雜而已。

我也不知道確切那是什麼,小白蟲我查到外型最接近名稱的叫做「跳蟲」,但覺得跟網路上的描述不太一樣,但我並不真的很在意,所以就先這樣吧~

蚯蚓旁邊的小白蟲。

(4)基本照顧

進入很關鍵的重點了,前面的準備都還滿單純的,在基本照顧這個階段才是讓我覺得最有趣,也最有跳戰的了,餵食的部分相對單純,我在下一節再介紹,這節主要跟大家分享我照顧牠們的心路歷程...

最需要注意的分為防逃、保濕、通風與光照。

4-1防逃

這個項目我覺得滿重要的,如果你家的環境是半戶外,那會需要防止外來種逃逸出去,那如果像我一樣是養在家裡面,那更要防逃,不然就要在地上摳乾掉黏住的蚯蚓乾了……

最一開始的防逃措施我是直接把整理箱的蓋子蓋上,隔天在地上大概逃出來了10~15隻的蚯蚓(全都乾掉),還有很多躲藏在蓋子與整理箱之間的縫隙,所以我一打開蓋子就很像外帶炒麵黏在便當盒上蓋一樣的拉起來,然後整理箱裡面的蚯蚓有很多都在土表層,沒有躲到土裡面,場面非常…不好看。

經過了幾次嘗試,試過了窗簾、厚紙板、打洞的厚紙板、咖啡袋、…去當做防逃的蓋子都不是很滿意,最後用了紗窗+熱溶膠,才終於比較滿意。

用熱溶膠封起來的蚯蚓之家。

當然這部分在不同的網路資料上大家各自有自己的創意,有看到很多人會用一種透氣的紗網去包起來,但我住的地方附近找不到類似的東西,所以就用舊的紗窗稍微剪裁之後,把蚯蚓之家的大部分邊緣都用熱溶膠封死,然後留下一邊是用魔鬼氈來封住,這樣子計可以方便觀察、餵食,也可以避免牠們晚上散步的時後又從縫隙逃出來。

如果遇到颱風、豪雨、焚風等等的天氣時我會稍微用蓋子蓋住一半,減低一點環境劇烈變動的影響,不然牠們也是一言不合就逃家的。

4–2保濕

蚯蚓最喜歡的生活濕度,在各家資料裡面都是寫70–80%,但到底要怎樣知道土有沒有70–80%的濕度?

最精準的就是買可以插在土裡面的濕度計,然後像澆花一樣的灑水進去讓它保持高濕度。如果沒有濕度計的話,就是用手抓一把土起來能夠捏出水來,就是70%↑的濕度了。

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家的環境是乾燥、通風的話,可能會需要每天都澆水,然後在澆水的時候不能直接用水管或水杯這樣的「水柱」倒水進去,那一區的蚯蚓一定全部逃出來,建議可以用澆花的灑水器、噴霧式的噴頭等,比較平均像是下雨一樣的方式去澆,剛開始用的時候可能會要練習到底澆多少會足夠,久了就會可以目測知道大概多少OK了。

每天早晚的例行公事(後來都直接噴水而不掀起紗窗了)。

4-3通風與光照

那4-1有提到一開始我用整理箱的蓋子蓋起來時,很多隻蚯蚓逃家,因為基本上整個環境之悶住的,那對蚯蚓來說也是非常不舒服,所以蚯蚓之家建議擺放在通風良好、太陽不會直射的地方。

那在遇到真的很悶熱的夜晚,甚至有點焚風的時候,不管我怎麼噴水降溫都沒用,真的太悶熱了,牠們就群起聚集在土表,那很容易就會逃出來,所以我也只好拿出電風扇給牠們吹,在有使用電風扇的晚上跟沒有使用的晚上,逃出的數量差很多,使用之後逃出的數量只剩下3~5隻,而沒有使用電風扇時則有>10隻......

超悶熱的夏天晚上,除了撒水還要吹電扇。

那光照的部分一開始我以為蚯蚓會很畏光,所以很擔心白天或晚上開燈會不會怎麼樣,但經過養到目前的觀察,其實不要讓太陽直射,基本上光照影響沒有說很大,因為牠們白天會躲到土裡面去,就也沒什麼影響,晚上基本上你不要把燈對著牠們照,牠們就也沒什麼差。可以想像在野外的時候,不也是會有白天就在樹蔭底下活動,然後被大被鳥吃掉的蚯蚓嗎?

在一般日子,其實就這樣毫無反應,很好照顧。

(5)餵食

終於到最關鍵的餵食了!如果前面都準備好好的,其實在環境的部分目前我找到家裡通風、沒有太陽直射的好位置之後,就是天天澆水,然後每隔三天~四天看吃的情況進行餵食,沒有颱風跟豪雨的時候真的是很沒壓力的養~

餵食的內容物以青菜、水果類為核心,包含洋蔥皮、青菜頭、老葉、香蕉皮、蘋果皮、南瓜皮、火龍果皮、飯粒、蛋殼、......

平均每周生廚餘的量,都差不多這樣。

那要怎麼餵呢?方法也是很多,例如:
1. 先進行廚餘堆肥,然後再提供給蚯蚓分解。
2. 用果汁機打成泥,然後再提供給蚯蚓分解。
3. 切碎,然後再提供給蚯蚓分解。
4. 啥都不處理,直接給蚯蚓分解。

通通都可以~就看每個人嘗試起來哪一個最順手,蚯蚓分解起來的效率你也可以接受,那就可以了。

我自己2、3、4都用過,目前常態的是採用「用果汁機打成泥」的方法,偶爾懶惰會把一些少量的水果皮直接不處理就丟,或是家裡有無聊的朋友製造了一堆香蕉皮,趁我不注意丟進去......

我認為各種方式其實蚯蚓都有辦法分解,差別只是效率好不好,因為蚯蚓只能吃軟爛的東西,所以如果你餵食的東西越軟爛,牠們分解的效率就越快,餵食的東西越新鮮,就要花更長的時間等待腐爛,蚯蚓才能分解,但相對的,牠們可以吃比較久,我有時後會在廚餘量少的時後,分配一些新鮮的生廚餘去拖延餵食的時間。

把廚餘打成泥,我會先用剪刀切成塊,然後再加水打成泥,過程意外的療癒,一開始還擔心會不會因為很枯燥而堅持不了太久,結果反而變成每周幫助我有效放空腦袋的工作,處理的過程意外的很平靜舒服。

大概可以打成這樣兩杯,小杯的可以撐3天;大杯可以撐4~5天。

而處理完之後,生廚餘量大概可以減量9成,我們家每周靠蚯蚓就可以減少9成的生廚餘變成社會的負擔。

處理前鍋子與碗都是滿的,處理後鍋子內僅剩1成。

以下將放上連續四天大杯的廚餘泥分解狀況。

DAY1 濕濕黏黏一整坨
DAY2 被推開了
DAY3 很明顯少掉一大坨
DAY4 幾乎分解完了

DAY4時剩下的喳喳花點日子也會消失,基本上這樣之後的隔天我就會補廚餘了,如果變成這樣子之後,太多天沒有補食物,牠們就又要給你大逃家了。

(6)蚓糞與液肥

有許多人養蚯蚓其實是衝著這兩項附產品來的,但我只希望蚯蚓幫我吃廚餘而已,所以我不知道要怎麼取蚓糞,蚓糞是種東西非常好的土壤基材,好向也有人專門在賣,取方法也不只一種,有需要的朋友就自行查詢了,基本上如果沒有取蚓糞需求的話,據內行的學姐說法是沒有急迫的換土需求,所以我從五月底養到現在十二月,土的狀況還很好,畢竟蚯蚓本來就是製造好土,改善土壤的,我想土應該不會差到哪邊去吧!!?

液肥的話就是前面提到,分解的過程中產生的水份,只需要單純的把從蚯蚓之家底部打洞所留出的水承接起來,就可以直接使用在你家的大大小小盆栽了~

(7)大功告成

基本上有了上述的準備,就可以開始加入養蚯蚓的行列了,然後我認為養蚯蚓的方法很多種,多嘗試看看,遇到問題就一邊想辦法解決,一邊繼續作新的嘗試,其實過程比想像中有趣,除了消除廚餘之外,也可以觀察到蚯蚓交配、生蛋,看到一堆小蚯蚓慢慢變成大蚯蚓的過程,其實是很好玩也很讓人興奮的。

蚯蚓交配

其實我想這樣子小規模的蚯蚓養殖,除了適合小家庭之外,也很適合學校班級來當作自然課的觀察實驗,在文章最後就放上一段國外拍攝的蚯蚓分解食物的縮時影片,一起看看這些可愛的傢伙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em_8iFfKIk&feature=youtu.be&fbclid=IwAR34cg1t9x6oS8hpQ7_I8TijMSmvYlYFWtJWMH_bEcRms6bmcubkXs34_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