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建築觀察(四)- 土庫市立圖書館Turku City Library
來自於芬蘭交換的微觀察
建築小檔案
名稱: 土庫市立圖書館
位置: 芬蘭 / 第六大城市 土庫 Turku
建築師事務所: JKMM Architects
時間: 落成於2007年
建築面積: 6900 m2
主結構材: 混凝土
建築外牆表面: 灰漿( plaster)與部分石材
室內牆面材: 歐洲橡木(European Oak)
猜想,大家聽到土庫(Turku)的反應大概是,這是哪阿??
芬蘭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首都赫爾辛基外,身為第六大城的土庫(Turku)底扮演著怎麼樣的角色呢?其實早在1145年此地就被記載於芬蘭史中了,他不僅是芬蘭第一個首都,也是芬蘭第一個教區與第一所大學的所在地,可謂歷史悠遠之城鎮(圖2.)。
在觀光上,遊客還能到此參觀12世紀始建的土庫城堡(之後再專門寫一篇旅遊介紹?!挖坑給自己跳),但由於這次要介紹的是土庫圖書館(Turku City Library),所以要將焦點拉回來,讓我們一起細細品讀這棟歷史與現代兼容並存的建築吧!
在深入介紹建築本身之前,不免俗的又要從平面圖(圖3.)開始探討起(建築系的毛病),從圖書館一樓平面來看,分區上又分為「新建築區(a~h,j)」與「歷史建築(i)」,與「新舊建築之過渡空間(g)」,可發現建築師巧妙的運用過渡空間串聯起新建築與歷史建物。
如果你看完平面圖還依舊滿頭問號,讓我們換個視角來到建築的立面(圖4.),上圖最右邊的三層樓就是新建築的主要量體,而中間較低的一層樓則為新舊建築之過渡空間,最左邊的就是被保存下來的歷史建物了(紅磚那棟)。
仔細一瞧,可發現建築外觀的設計巧思,是利用灰漿與石材為基調,來統一與周邊歷史街區的色調與材質,將新建築完美融入街區。
Turku圖書館共有三層樓,一樓主要為接待空間(圖5.)與休息室,以及兒童和青少年的閱覽空間,在過渡空間的處理上則是作為閱覽空間使用,並在新舊建築間中創造開闊的公共戶外空間,可作為庭院或文化活動之場地,讓圖書館使用更加多元(但沒拍到照片,有點可惜)。
如果從新建築入口處一直向內移動,不知不覺間便會來到歷史建物區(圖6.),當然整體風格也產生了明顯的變化,但在往返間,因過渡空間的設計,讓使用者在感受上較沒有那麼的突兀。
稍微介紹一下這棟與新圖書館相連的文藝復興風格建物(圖7.),他是土庫於1903年完成的舊圖書館(The Turku Main Library),總面積為2,900 m²,設計者為 Karl August Wrede。
舊圖書館的室內,當你一踏進去,一抬頭望見圓頂與裝飾柱,馬上便有種時代轉換的錯覺(圖8.)。
裡面還有一座精緻的木樓梯與雕塑(圖9.)。
沿著樓梯上至二樓,同樣是藏書的空間,配置上就比較單調一些(圖10.)。
逛完舊圖書館後,馬上就繞回新館,並沿著筆直向上的階梯(圖11.)來到二樓,由於樓梯位於二樓的接近中心的位置,因此一走出樓梯馬上就會被挑高的空間給震懾住。
由於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到(見識還不夠)結構課中曾教過的格子樑系統 Gridwork system,當下忍不住興奮而駐足了一些時間。
>>>格子樑系統 (Gridwork system),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橫向、縱向的樑相交,形成格狀的結構系統。
來到二樓後也很難不注意到,在平面上有一個正方形的開口,這不是愛麗絲的兔子洞,也不是深淵,而是將一樓空間與二樓空間延伸的方式,創造出空間挑高,視覺與空間連貫的感受(圖13.)。
看完二樓,接著就到類似於樓中樓的第三層空間看看,首先需要爬一座不太符合人體工學,階距極小的旋轉梯才能抵達(圖14.),比較神奇的是這座階梯的風格與色彩都跟新建築不同,但設計的原由我就沒有去釐清了。
來到三樓居高臨下,就可以捕捉到二樓的空間,讓我反倒是忘了拍攝三樓的空間(圖15.)。
觀察來到尾聲,我認為這棟建築的迷人之處在於新與舊所產生的連結性,並以不張揚的手法來詮釋新建築,讓其能與歷史共榮,延續地方生活感。
最後的最後,謝謝你用心看完全觀察日記,也希望讀過這篇文章後,能讓你從中獲取一點不一樣的視角~有任何想交流的想法也可以留言給我,或是拍手給我鼓勵 :)
p.s喜歡芬蘭建築觀察的你,也歡迎閱讀系列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