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個指標+黑箱理論,協助你降低組織管理的成本。讀《葛洛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

MH
5 min readMay 20, 2019

最近在主管推薦之下,讀了這本《葛洛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從煮蛋、賣咖啡的早餐店談高效能管理之道》。

葛洛夫(Andrew S. Grove)是 Intel 英特爾的創辦人,生於 1936 年,而這本書則是在 1983 出版。

source: pixabay

會看這本書,主要是公司主管強烈推薦;不過老實說,除非是手把手帶著操作的軟體指南,否則我認為這種「思維」類的管理心法,不太可能在看完後就直接應用到工作上,而是要自己延伸或調整,才能達到真正的落實。

所以下面的段落除了會分享幾個我覺得很值得參考的觀念,也會試著列出自己將來運用的方向與方法。

另外,因為內容頗多,我只摘要出自己覺得稍有幫助的部分,基於篇幅考量,會分為好幾篇發布。有興趣的人可以直接去買書來看,才能得到最完整的內容。

另外先說,看完整本書,我最敬佩的不只是這些心法,我覺得更「不可思議」的是,這本書已問世近 40 年,但這些管理概念並未被時間淘汰,可見組織的發展與企業的成長的確有脈絡可循。

儘管「管理」沒有完美或唯一公式,但也有大概可參考的方向,這本書的功能正如中文譯名所說,是「經理人的第一堂課」,也是每個想要成為主管、即將成為主管、正在當主管的上班族都應該拿來翻翻的一本「入門聖經」。

在正式開始摘要個章節重點之前,想先建立一個默契,這本書有個核心概念,即「公司的產能=經理人個別產能的總和」。接下來的每個段落,甚至是書中的一字一句,都是以此為延伸,如果沒有這樣的觀念,可能會產生一些誤解或疑惑。

黑箱理論

第二章〈從早餐店的庫存談起〉用「黑箱子」來比喻一間早餐店的廚房(或任何的生產流程)。作為經理人,你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親力親為,作者以早餐店作為案例,說明經理人只知道生產的一開始得先投入原物料與人力成本,然後經過一串流程(比如烤麵包、泡奶茶、煎蛋餅、送餐等),最終會收到客人付的錢。

那經理人該怎麼知道所謂的「一串流程」是否運行得順利呢?這串流程彷彿身在一個黑箱之中,看也看不清。至於要如何看到黑箱子裡面藏著什麼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箱子的各處挖一個洞。

既然時間與人力限制使得經理人無法看到全貌,那就挑幾個重要節點,然後定期查核或不定期抽檢,如此一來,就有一定的機會確保流程運作順利。

但要怎麼挑出「重要節點」呢?作者建議可以採用以下四個指標:

1. 線性指標(linearity indicator)

這個指標的目的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你得先設定好一個預期,然後在某個時間點確認當下的成績或表現是否有符合原本的預期。

舉例來說,「線性指標」有點像是許多公司在週會分享的「業績」,比如公司預期這個月的業績是 400 萬,算起來每週平均要做到 100 萬,那我們在第三週的週會就會知道,累積業績應該要接近 300 萬了,如果還沒,團隊就知道要加把勁;如果已達到,公司就可以思考是要重新配置人力,還是提高業績目標。

換作個人,你也可以把一天的工作時間劃分為 8 個區段。舉例來說,我上下班時間是 10:00–18:00,中間點是 14:00,所以若到 14:00,我發現自己今天要完成的事情還做不到 50%,我就知道要趕快衝刺,否則就有加班危機或遲交風險了。

2. 趨勢指標(trend indicator)

這個指標跟上面的「線性指標」有點類似,它一樣是有一個參考基準,只不過再加進了「時間」這個要素,讓我們可以根據過往的表現,預期接下來的趨勢。

延續上面的例子,我設定好這個月的業績是 400 萬,雖說平均每週要做到 100 萬,但我參考上月與去年同月份的業績,發現業績成長主要會集中在前兩週,加起來超過 80%,那我在月中時就要預期業績已超過 300 萬,如果沒有,代表我可能已經有點落後了。

3. 重複印證表(stagger chart)

「線性指標」是在固定時間內做分階段的驗證,「趨勢指標」則是對照兩個時間來做驗證。更進一步地,「重複印證表」是每個月都預測未來的產出,並且逐步修正,讓團隊可以更清楚理想與現實(預測與實際產出)的差異,以此作更細微的修正。

我認為這本書的圖表沒有搭配足夠完整的說明,連我自己都沒看懂……遑論要講解給別人聽……google 後覺得關於「重複印證表」的詳細解說可以參考這篇文章(簡體)。

4. 領先指標(leading indicator)

這個指標原先被放在第一個,但我自己覺得它反而是比較複雜的,所以放在第四個。「領先指標」的意思是,透過某個「你認為會反映未來成效的指標」,去決定當下的行動。

比如我認為「顧客滿意度」會影響到當月業績,那我就得隨時留意顧客有沒有來客訴。

這個指標運作起來看似簡單,但最難的是要找到這個指標。有「領先指標」,當然也有「落後指標(lagging indicator)」,比如每月業績、失業率、離婚率等「已發生且無法挽救的事實」。如果你在 5/1 發現 4 月份的業績沒達到目標,你來得及拯救嗎?政府每年公布去年的失業率,但更重要的應該是「什麼會影響失業率」;離婚率亦然。

每個產業都有屬於自己的「領先指標」,以業績來說,業績其實只是一個「結果」,重點是要找到「影響這個結果的『原因』」,即「領先指標」,比如剛說的顧客滿意度、每天的來客數或客單價等。

簡而言之,作者認為透過這四個指標,可以讓經理人更有效率地確認各節點的情況。畢竟若是小型組織,經理人可能還可以親力親為(或者雞婆地「關心」每個員工的表現),但一旦組織擴大,經理人不能(也不該)事必躬親,那就得透過更有效率的方式去管理團隊表現了。

--

--

MH

做過公關、數位行銷,2020 年轉職成為產品經理,2021 年跑到新加坡繼續當 PM。歡迎在文章留言或私信交流:mhmedium90@gmail.com (轉載文章請附原標題&原文網址即可,不用特別來信洽詢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