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謎之茶站(上)

李建霖sudjalin
7 min readAug 27, 2018

--

佇立在無量河畔的懸崖邊,我凝視著河流的正對岸那片樹林,那正是「幽靈」的棲身處所,湍急的水牆將彼此隔開,「祂是否也正注視著我,如同我正望著祂」?心底不由得燃起這樣的猜想。置身遺世獨立、人煙稀少的荒野,只有綿延而不見邊際的大山,以及山霧般凝滯的鬼神傳聞縈繞……

在木拉群山切割出一道峽谷的無量河(攝影/李建霖)

川流不息的無量河蜿蜒,輾轉流入南方的木拉地區,水流如利刃在堅硬的橫斷山脈上劃開一道河谷,直往木里(縣)奔流而去。木拉(མོ་ལ་།),不似縣城的嚴苛氣候和草原地貌,河谷地形賜與木拉得天獨厚的條件,日暖風和夾帶飽滿而濕潤的水氣,使得海拔3,700米的山脊上,仍能孕育滿山的蔥郁森林。

康巴人於河谷兩岸築起一棟棟的藏房,凝結為一座座村落,抵抗、征服、遷移與生存,千百年來編織了一段段的不以文字為中心的口述生活敘事,代代綿延,形成一種以神話、傳說或故事為其歷史記憶的主要表述方式,彈性、不確定性,展現出明顯不同較為僵化、固著與確定之文字記錄的歷史風格。

神秘茶站

矗立在路口的「ཚ་ཁང་།」(擦翁)(攝影/李建霖)

一棟頹圮的藏式建築就依傍在湍急的無量河畔,走在木拉的公路上,很難注意這僅剩斷垣殘壁的遺跡,若不是在當地青年扎西的帶領下,想必我是無法辨識這棟當地曾經風光一時的茶馬古道驛站。這座驛站就位於今日上木拉鄉烏沙村的村外,當地藏族人稱之為「ཇ་མགོ་།」(甲墎),中文意為「茶站」,在茶站的入口處現還矗立著一座石頭堆砌的「ཚ་ཁང་།」(擦翁)(「ཚ་ཚ་།」(擦擦)的一種來源说法是古印度中北部的方言,為「複製」之意,指一种模制的泥佛或泥塔,而「擦翁」意指其複製用的模具),隸屬於烏沙村。

我造訪木拉地區並非巧合,是聽聞扎西訴說「茶站神秘消失」的傳說而前來,為了一睹「神秘茶站」的風采並且找尋一些蛛絲馬跡。這座茶站什麼時候建立?又是什麼時候消失?這方面訊息不僅缺少文獻記載,本地居民也因為年代久遠,僅剩餘模糊記憶,難以確認,這些條件使得任何描摹茶站圖像的嘗試都將落入窘境。儘管如此,關於茶站的消失倒還流傳著兩種版本饒富趣味的傳說,經由扎西轉述他所採集耆老的記憶及口述。

古老傳說:巨蛇與災厄

當地傳說中遭到巨蛇纏繞而衰弱的茶站(攝影/李建霖)

版本一:茶站對岸的樹林中棲息著「幽靈」,有一日一位頑皮的孩子越過了無量河,到對岸的樹林中偷了蛇蛋並且帶回了茶站,這件事冒犯了「幽靈」,祂決定降災給予人們一個懲罰,於是祂派遣了一條巨蛇,將茶站緊緊纏繞後便消失無蹤。此後茶站便逐漸沒落,最終人去樓空。在藏族文化中,人們認為被蛇包圍纏繞是不吉的象徵,這是導致茶站沒落消失的主要原因。

版本二:與上述版本相同的是茶站對岸的樹林中也棲息著「幽靈」,不過這次是茶站中某物──銅製的水瓢或是窗戶玻璃之物──反射光線照射到幽靈的棲息地,意外犯冒了「幽靈」,於是祂便降災於茶站以及烏沙村,當時的烏沙村與茶站均位於此處,村子及茶站開始有人生病及死亡,村人們認為此地不祥,於是眾人開始遷移至今日烏沙村的位置居住,原來的茶站也因此廢棄。

線索:碉樓遺址與夏勒家族祭祀的「幽靈」

過去擔負防禦村落任務的碉樓,如今僅剩下一塊小土丘(攝影/李建霖)

如今距離茶站約20米靠近無量河岸處,存在一隆起的小圓丘, 此實為一座碉樓的遺跡,過去屬於位於此地的烏沙村,肩負村子的防禦任務,不過自從村子遷移後便無人維護修繕,遭逢失修坍塌之命運,坍塌的時間正是扎西的曾祖父年輕之時,推估大約為八十年前。一些村人如當地曾深具規模及影響力的夏勒(སྐྱ་ལོག་།)家族,將碉樓傾塌剩餘的石塊作為新修藏房的建材使用,或是將之刻上經文,擺放在碉樓遺跡的附近。

夏勒家族歷代均祭祀這位「幽靈」,根據耆老的記憶至少可溯及四、五代前之久,直至目前,雖說絕大多數的烏沙村人及夏勒家族的後人均已搬移至縣城居住,不過每年藏曆新年期間,夏勒家的成員仍回到碉樓遺跡處,朝向無量河對岸的樹林,以燒柏松枝、灑上些許青稞粉焚燒的方式祭祀( 漢語稱為「煨桑」[1])「幽靈」。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夏勒家族為何要祭祀這位「幽靈」呢夏勒家族跟茶站又有何關聯?原先我預想這僅僅是一個有趣的傳說,不過隨著訊息的逐漸增多,蘊藏其中的謎卻像是山陵上的濃霧一般,緩緩沉降壟罩我們,深陷其中弄不清方向。為了瞭解這些傳說之諭示,我需要更深入理解藏族的文化脈絡,而這往往與藏傳佛教信仰緊密嵌合。例如蛇在當地文化中的象徵意義為何?牠的現身意味著是吉是兇?扎西口中的「幽靈」又是什麼?藏族文化中所謂的「幽靈」與西方社會或漢人社會的幽靈是同一種概念嗎?在此是泛指所有的靈或是專指人死後所轉化而成的亡靈(又是否區分出惡靈)?由於對文化理解的匱乏使得謎底的追索窒礙難行,不論是我或是當地青年扎西,都為此陷入迷茫。

總之,目前獲得的訊息仍無法確定夏勒家族是否曾參與茶站的經營(只能確知經營者也是烏沙村人),不過祭祀「幽靈」是為了保佑與祈求平安,而本地人稱這位幽靈為「夏勒修」(譯音),此外位於上木拉鄉的一座寺廟──阿根‧彭措林(譯音)寺僧人也會來到樹林處祭祀「幽靈」,特別是天旱的時候,僧人們便會來此祈雨。

不過這些訊息並沒有辦法解答先前疑問,還衍伸出更多的:為何寺廟要祭祀一位「幽靈」(若「幽靈」真為人類亡靈。不過百般詢問之下得知藏傳佛教寺廟並不會祭祀一般人類亡靈)?又為何向「幽靈」祈雨?我推估本地人稱其為「夏勒修」的話,那麼祂想必與夏勒家族有種緊密關聯,不過這位「幽靈」之所以棲身此處,又有何緣由?至此所有的線索都銜接不上,但隱約可以感知「幽靈」似乎是整個謎團的癥結。

佇立在無量河畔的懸崖邊,我凝視著河流的正對岸那片樹林,那正是「幽靈」的棲身處所,湍急的水牆將彼此隔開,「祂是否也正注視著我,如同我正望著祂」?心底不由得燃起這樣的猜想。置身遺世獨立、人煙稀少的荒野,只有綿延而不見邊際的大山以及山霧般凝滯的鬼神傳聞縈繞,面臨如是氛圍,竟使我有些驚惶,仿佛徹底脫離熟悉的啟蒙之光,墜落於懸密未知的黑暗大陸。我開始動搖,或許這些傳說是真實發生……?

雲霧繚繞遮掩群山的上木拉鄉(攝影/李建霖)

To Be Continued│文/李建霖│協同作者/扎西、 朋措

附註:

[1]煨桑是藏人的祭祀習俗,以焚燒穀物、松柏枝等產生煙霧祭祀鬼神的活動。原本是苯教的祭禮,後被藏傳佛教吸收用於禮敬佛菩薩(維基百科)。每逢藏曆新年人們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煨桑祭神。在煨桑的過程中產生的煙霧,不僅使凡人有舒適感,山神也會十分高興(百度百科)。

--

--

李建霖sudjalin

Anthropology Ph.D. Candidates.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 Makatao Tribe. 在發現自己的原住民身份後,開始了猶如精神解離般的人生,游離在兩種族群認同之間,嘗試從文化觀點來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