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決定開發項目的優先序?- 17 產品經理的 RICEX 應用分享

Zoe Huang 肉伊黃
17LIVE Tech Insight
7 min readJul 6, 2020

在任何面試的時候,都有可能會被問到這個問題:「在有很多項目需要進行,但資源不夠的時候,會用什麼方式排優先序,挑選需要先被執行的項目呢?」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欸不是,我相信你不管是不是產品經理,面試的時候不會這樣回答 🙈

常見的答案是會考慮影響範圍的多寡、任務的緊急程度、達成目標的重要性、帶來多少商業價值等,這些都是合理的答案。但當有多個因素匯聚在一起的時候,你會怎麼判斷呢?

在產品經理的世界有幾個常見的方法論,這次想跟大家分享如何用 RICE score 來決定需求優先級。

▍RICE score 怎麼計算?

每個需求項目都可以透過下方公式計算出一個RICE score,接著 PM 就會用分數高低來作為排定開發優先序的依據。分數越高,代表優先級越高。

RICE score = (Reach*Impact*Confidence) / Effort

Reach 指的是這個需求會觸及到的人數。可以選用產品場景真實的觸及人數(例如 Unique viewer 這樣的數字)作為 Reach 的基準,也可以用其他的值來代替真實數字。不管選用什麼樣的數字,重點是要讓這個數字能代表被「影響的範圍」。

Impact 指的是這個項目對應到具體目標的影響力,通常會這樣定義:

  • 3 = massive impact
  • 2 = high impact
  • 1 = medium impact
  • 0.5 = low impact
  • 0.25 = minimal impact

但老實說,massive impact 或是 high impact 這樣的描述是相對模糊的,每個人心中的標準可能有極大的差距。所以還是需要利用過去做過的項目成果,來抓這些形容詞的基準線。

Confidence 是指你的信心程度, 通常有三個級距: 100%、80%、50% 。如果你的信心程度低於 50% ,那這個項目就不需要被實作了。若覺得這樣就放棄很可惜,可以先透過一些用戶研究、運營、設計 MVP 、競品分析等方式(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這塊),讓團隊找到對這個項目的信心,更完整的把關後續的資源運用、判斷優先級。

Effort 指的是這個項目所需的開發資源,通常會用費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來設定數值。例如 1、2、3 代表所需得資源規模是小的, 5、8 是中度的, 13 以上則是大規模的。這個數字一樣可以用過去做過的具體項目作為基準,幫助你跟整個團隊擁有一致的評估標準。

比起 Impact 與 Confidence , Reach 和 Effort 是相對客觀的指標。所以仔細觀察上方的公式後,你也會發現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它們對整體的 RICE score 影響力是相對大的。

▍在 17 , RICE 如何被使用?

在 17 ,我們曾經是把所有會使用到的場景的 Reach 數字都抓出來,然後所有人都用同一套真實的 Reach 去計算 RICE score 。但我們後來發現,若產品在各個區域、各個場景的 Reach 數差異很大,會讓 Reach 的影響力太過強大。就算我們預期某個需求有 massive impact ,而且還有 100% 的信心,但在它的 Reach 太少的情況下,那這個項目就只能很可憐的被排在序位很低的地方。特別是當我們有多個不同的成長目標正在同步進行時,影響範圍小的目標可能就會被忽視。在同時做全球化跟在地化的決策時,在地化決策的處境也會稍微弱勢。

因此,我們後續也對 Reach 的算法做了一些調整。我們一樣把所有會使用到的場景的 Reach 數字都抓出來,接著用百分位的邏輯把數字對應成 1–100 ,稀釋真實 Reach 的極端值帶來的影響。

除了調整 Reach 的計算方式之外,我們也對 Impact 做了標準化。我們直接把過去項目的成長水準羅列出來作為基準線,並讓這些數字區間直接對應到 Impact 的指標,大大幫助了 PM 之間的溝通,也增加跨團隊之間對數值的共識,甚至能對應到後續的成效檢核。

▍不是霸道總裁,但有絕對影響力的 X 值

儘管有一個完整的方法論在幫助 PM 們排定項目的優先序,還是有可能出現一個 RICE score 很低,但你卻知道沒有它不行的項目。例如,在某個用戶數少的區域,希望可以開啟某個攸關區域生死的重要的功能,可是這個實作卻要花費不少功夫。這樣的項目若純粹用 RICE score 來排序,肯定是爹不疼娘不愛, PM 跟 Stakeholder 都為此徹夜難眠。

此時, X 值就可以出手相救了! X 值代表的是 eXternal 的因素。若團隊有共識這個項目非常重要,但又因為 Reach 極低或 Effort 極高,導致整體價值被低估,可以直接利用 X 值把 score 往上調整。

於是計算整體分數的公式會變成:

RICEX score = ((Reach*Impact*Confidence) / Effort)*X

當然,這個值是不建議常用的。若用多了,代表現在的RICE架構很可能不符合團隊的真實需求(或是總裁真的太霸道),你需要尋求更合適方法來決定的優先級。

▍使用方法論的好處與限制

在 17 ,RICE 除了幫助 PM 用有一致性、連貫性的方式決定優先級,也是一個幫助不同團隊理解需求優先級的好方法。

我們會在 Backlog meeting 時討論每一個新項目的 RICE score,確定取得團隊內部的共識。接著把通過評審的項目放入 Roadmap 中,跟其他既存項目一起做排序,也把 Roadmap 分享給所有需要的工作做夥伴。同一份文件裡,也會讓所有團隊都看到每個項目的各項指標如何被評分、不同的產品團隊成員曾經針對評分做了什麼樣的討論。

但實際運作下來,所有的產品開發團隊也不可能全然按分數的排序來安排開發。因為總有些功能,比較適合某幾個特定團隊來開發;或是某些功能的概念很好,但排入的時機未到,還在等待概念的驗證,或跟其他項目有相依性。在這樣的時刻,我們還是會稍微地調整項目的優先序。

方法論提供便利性、幫助不同團隊找到溝通的基準,但我們無法期待它的降臨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如何讓資源被有效的利用、有彈性的調配、又讓 Stakeholders 滿意,這之間的權衡,就是 Product Manager 要練的功夫了。

在 Backlog Meeting 前,PM 們會先根據標準將評估好的 RICE 填寫在需求文件上。會議中會一起針對這些數值做討論。
在 Backlog Meeting 上,所有項目會被列在一起檢視,根據 RICEX 討論優先級。

▍輪到你了!

喜歡這次的分享嗎? 歡迎跟我們分享你的產品經驗,或是你想了解的主題。

再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

17 正在招募 Product Manager 。17 在台灣跟日本已經是領先的地位,我們正在努力從 Asia leader 成長到 World leader 。這位 PM 會負責到的產品就是 17 的主要產品 17 LIVE (17 直播 App)。

詳細介紹傳送門: https://17live.bamboohr.com/jobs/view.php?id=242這位 PM 需要具備:1. 能有效溝通的中英文能力2. 有 2 年以上的 B2C 或是 B2B2C 的相關軟體產業工作經驗3. 有完整的產品管理經驗

如果你覺得有朋友很適合這個職缺,請幫我分享給他。如果你覺得這一切都對到你的職涯目標了,那不管是白天黑夜,都是很適合用來改履歷跟投履歷的時機唷!

--

--

Zoe Huang 肉伊黃
17LIVE Tech Insight

曾任職於數位廣告代理商,現在是在軟體公司。是Marketer,是Product Manager,也可統稱為鍵盤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