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兆物觀——如何分辨實詞虛詞

比文
6 min readNov 16, 2019

--

剛才喺《不對稱地回應阿澤(Chaaak)》提到我自己思哲上最引以為傲的諗法概念 — — 「漢字兆物觀」。

這個概念的實質內容、理則,以及其存在論證和釐義,無法在此盡陳。但其中一個我可以極速討論的理則蘊涵,就是按照這個兆物觀體系,我們是可以分辨到實詞虛詞的。

那當然,這個完全視乎漢字語文是否真的有「實詞」和「虛詞」,亦視乎是否只有「實詞」和「虛詞」而沒有什麼「半實半虛」的詞(如某些「漢語」學家說副詞就是半實半虛的詞)。

無顧乎此理何如,我們姑且假設漢字語文只有「實詞」和「虛詞」。

按照「漢字兆物觀」,其實所有的漢字,都是某種存在於「漢字」這個宇宙中的「物」 — — 既是能指也是所指。而正因所有都是這個宇宙中的「物」,所有都有「實」和「虛」的性 — — 或「能」[1] — — 所有的漢字都有可以轉化為「虛」轉化為「實」的潛能。我感覺上,實虛轉化的方式和模式,應該是無限地多的,儘管我們人類能夠辨認到的可能只有寥寥數者 — — 正如漢字的生成方法(所謂的「造字法」)往往被人說成只有「六書」或「三書」,其實真正的數量是無限地多的。

實轉虛的模式很明顯包括「假借」。但而虛轉實有「會意」、「形聲」,「形借」即可能是實轉實或虛轉實。時間的流逝,亦乃一大實虛轉化法,但有時候是實轉虛,有時後是虛轉實。[2]「仂語詞化」也應該是一種的轉化法 — — 雖然仂語詞化的運作層面不是漢字而是短語和詞語。

雖然漢字的「實」和「虛」可以變,但在一個語文時空中,我們應該仍然能夠辨認到一個用於某詞中的字(甚至其字本身)的「實虛」。如何辨認?我建議一下之理則可以參考:

如果某字ㄅ乃「虛」,ㄅ則無以透過形聲法改寫之。某字ㄅ可以透過形聲字改寫之,若且僅若,該ㄅ能以一意符配之。

用簡單的話說,如果一個字「ㄅ」是「虛」,那「ㄅ」就沒辦法配上適當的意符。但注意,這個是一個單向蘊涵,不是雙向蘊涵(iff)。也就是說, 我們不是再說如果一個字無法配上適合的意符就意味它是「虛」。[3]

我們姑且稱這個味「辨虛法則」。

我之所以拉「形聲字」進來,因為「形聲字」的製造,必定牽涉到這個過程,而這個過程就是漢字兆物觀中的理則發揮其主宰人類思哲作用的表現。這個漢字兆物觀的物理理則告訴我們什麼東西屬於什麼的類。

但「辨虛法則」不是很好用,因為他是說如果一個字是虛的話,我們每辦法為他配上意符 — — 「沒辦法配上意符」 — — 這個不是一個測試來的,膽問如何測試?

讓我們繼續假定漢字只有「實」、「虛」兩分。如果是這樣的話,讓喔我們取「辨虛法則」的換質換位(contrapositive),我們就會得出以下者:

如果某字ㄅ能上(至少)一意符,則該字ㄅ乃「實」。[4]

這個就提供了測試了。我們看看幾個例子吧:

地 — — 實?虛?
淚 — — 實?虛?
流 — — 實?虛?
憤 — — 實?虛?
恨 — — 實?虛?
沉 — — 實?虛?
吶 — — 實?虛?
喊 — — 實?虛?
聲 — — 實?虛?
響 — — 實?虛?[5]

很明顯了吧?全部都自己已經包了自己的意符,全部都是「實」了。那這些呢?這些的意符不明顯,或好像自己的意符不是太合適?

願 — — 實?虛?
尊 — — 實?虛?
行 — — 實?虛?
名 — — 實?虛?[6]

我就覺得全部都是實了:「願」可以配「心」(這也就是為什麼簡體字的「願」是「愿」),「尊」也可以配「心」,「行」可以配「辶」,「名」則有點難,或可以配「言」。

但其實也許某些字的可配意符就是自己,如「行」本身就是一個意符,如「衝」、「街」、「衚」、「衕」等。

但有些明顯是實的詞,好像怎樣也無法配上意符,如下者:

無 — — ?
玄 — — ?
義 — — ?
黑 — — ?
上 — — ?
東 — — ?
數 — — ?
質 — — ?

而虛詞,則完全無法配上任何意符(你可以試試):

而 — — ?
以 — — ?
為 — — ?
同 — — ?
不 — — ?
莫 — — ?
的 — — ?
地 — — ?
得 — — ?
在 — — ?
啲 — — ?
嘅 — — ?
咋(野) — — ?

這個辨別法,其實就是為什麼日文中的很多有實質所指的東西都可以用漢字書寫,但語法部件則不可以。此理亦於諺漢混用的韓文中適用。這個,亦乃為什麼這麼多的粵語語法詞是用「口字旁」的擬聲字,因為要標誌這些虛的詞。這亦為何吳語小字的發明家認為,用吳語小字書寫吳語時,應該適用漢字來書寫實質概念,而語法部件則用小字來書寫。因為,語法部件,也就是虛詞,嚴格而言,是無法用漢字書寫的 — — 用漢字書寫的語法部件,就會變虛。

吳語小字
吳語小字與漢字混用,模式與日本假名漢字混用相似

但這個一個關乎「漢字兆物觀」的討論只是一個很粗略的描述,整個理論應該非常複雜,無法在此盡陳。

對吳語小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訪他的 Medium~!

自我提醒筆記

(1) 可能有些漢字幾乎是原子性地「實」,而建基於其者的則會按照其建基理則變得越來越虛。虛實的轉變一定是視乎轉用的理則和脈絡的。可能,按這個脈絡和理則得出的「總虛實集」會是一個像有無限多個 truth value,像 Intuitionistic logic 的系統。難道,漢字的「虛實」性可以組成一個 Heyting Algebra?

(2) 這個又再次牽涉到漢字的 Closure。那些明顯是「實」但沒有意符可配的字,可以視作為一個一個待補的洞。這個就牽涉到類似 Algebraic Closure 的運作?

(3) 這個討論值得帶到粵語虛詞系統更深入討論。

[1] 直覺告訴我,金岳霖的《論道》會對我這尚未成形的一點會有很大的啟發和影響。得讀書。

[2] 《似是故人來》中的「三餐一宿,也共一雙,到底會是誰」中的「共」的虛實性變異。

[3] 要說明這裡的不是「若且僅若」對於理則家而言,非常重要。

[4] 簡單的謂詞理則就可以證明到。

[5] 取自《願榮光歸香港》。

[6] 取自《主禱文》:「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名為聖,願你國度降臨,願你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