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文寫作 — 如何引用網路資料?

網路普及之後,對任何事物感到好奇時,首先就是上網查詢。加以社交媒體風行,人們不只在此社交,也在這裡獲得新聞與評論資訊。面對網路在生活中日益重要的情況下,論文寫作要如何面對網路資訊?可以引用嗎?又如何引用?這有兩個看似矛盾的準則。

(1)儘可能不要引用網路資料。

(2)任何形式的資料,都可以引用。

在網路時代,人人都是作者。優點是發表的管道不再受到守門人的管制,缺點則是缺少嚴謹的審查機制,資訊品質參差不齊。加以網路內容瞬息萬變,引用資訊時,即使留有網址,等到上網查詢時,可能網頁已經不再,或者內容已經有了更改。

如果使用Google查詢某個關鍵字,維基百科條目往往出現在最前面幾則。學生也經常使用維基百科來獲取新知。但是維基百科只能當作查詢資料的起點,不能當作論文正式引用的文獻。法國作曲家Maurice Jarre(曾為《齊瓦哥醫生》、《春風化雨》、《阿拉伯的勞倫斯》等電影撰寫配樂)於2009年過世時,一位22歲的愛爾蘭大學生Shane Fitzgerald在得知此消息之後,趕緊編寫該作曲家的條文,謊稱 Jarre曾說:「我的生命就像一首很長的原聲帶。音樂就是我的人生,音樂讓我有了生命。音樂也是我死後會被記得的方式。當我死時,會有一首最後的華爾滋在我腦中,只有我才聽得到。」這則資訊在維基百科上留存25小時,但是已經足夠讓《The Guardian》、《The Independent》、英國國家廣播電台等媒體上當。這些媒體的記者與編輯,都誤信了維基百科的資料,也誤導了無數的讀者。Fitzgerald的實驗,戳破了維基百科的公信力。

事實上,維基百科也存在性別偏見。怎麼說呢?雖然讀者一半是女性,但是編輯只有 9% 是女性(2015年)。相較於大英百科全書,維基的男性人物條目比例偏高。女性對於意見爭執時較為不自在,在還不夠完美的時候不願撰寫條目,女性捍衛自己的觀點會受到攻擊,女性如果出錯會受到較嚴重的指責,結果女性不喜歡呆在這個充滿敵意的環境中。有些寫手還會隱藏自己的性別。維基的編輯因而為高學歷男性所主導。

當女性編輯提出女性條目的時候,男編輯可能以懷疑條目的意義、資料來源可信度等理由而將之刪除。2013年有人撰寫一位德國女建築師Thekla Schild(德國第二位拿到建築學位的女性),卻遭另一位男編輯刪除,理由是:她的成就尚不足以進入維基的條目,甚至懷疑是不是真的有此號人物存在。還好幾個星期後,透過集體努力,她們成功撰寫了Schild的條目。

2013年,一位美國女性作家發現,維基默默地將女作家的條目從美國作家移到美國女作家,讓美國作家這個類別中只有男作家存在。幾天後,有工程師發現,女性以及「少數族裔」的條目都是歸屬在次類別(如女性、非裔),而不是主類別。男作家是作家,女作家只是女作家。

edit-a-thon這個常設活動,以及台灣的「薇姬的房間」社群,就致力於縮短維基中的性別差距,提高LGBT的可見率,改善女性名人的條目過少以及男性觀點成為主流的現象。

網路文獻如果相對不可靠,究竟能否引用?It depends.(看情形!)去年有一本碩士論文討論楊牧的詩,但抄襲利文祺在其臉書粉絲頁《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的內容(沒有註明出處)。利文祺分析楊牧的詩,有獨到的觀點與見解,但是既沒有撰寫學術論文,也沒有出版書籍,臉書的文章當然可以引用。

引用文獻的原則,是引用較嚴謹、有經過同儕審查的文獻,但是如果沒有其他學術出版,為了不將他人的概念據為己有,將創意的功勞歸給原作者,不論是email通信、臉書貼文,都可以/必須引用。

不過出自電話、通信、聊天的內容引用,即使註明出處,讀者也無法據以獲得原始資料,所以APA寫作格式建議使用內文引用的方式,例如「J. Smith (personal communication, May 08, 2019) suggested in an email that….」,或者「這裡描述他所說的概念(張某某,個人通訊,2019/05/08)」。因為後面沒有羅列參考書目,因此這裡要寫名字的initial。注意,引用前要先取得當事人的同意。過去曾有研究者的學術論文,在未告知的情形下,引用好友email對話的內容。朋友得知大怒,認為email是一種特殊人際情境,並沒有要公開,換了情境他就不會有同樣的發言了。

臉書貼文的參考書目格式:

作者名(2019/11/05)這裡複製貼文的前二十個字[附圖] [附網路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authorname/posts/281150665220675

有關維基百科的性別,請見 Stratigakos, D. (2016). Where Are the Women Architect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

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 小畢空間)

小畢空間出版社致力於學術出版與社會運動。 《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 — 2020進化版》,已於2020年九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