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問世 — 是隧道中的曙光嗎?

Author: Michael

Michael Wang
Jan 28, 2021

美國食藥管理局(FDA)於2020年12月11日批准藥廠輝瑞(Pfizer)的COVID-19疫苗緊急授權,讓紛亂的疫情終於出現一線曙光。

疫苗的原理是讓免疫系統在真正遭遇病原體前先產生記憶細胞,一旦病原體出現時,就能產生有效的免疫反應,減輕症狀或避免染疫。近六十年來,疫苗逐漸成為打擊大規模流行傳染病的最終策略。因此,當2020年1月11日中國公布此次新冠病毒基因全序列後,各國疫苗團隊就動起來。截至目前(2021年2月8日),全球共有66款疫苗於WHO系統中登錄開發,其中進入第三期臨床測試及獲得認證的疫苗共有12款,研發方向主要有4大類:

第1類:整個病原體當抗原(12款中4款)

這類疫苗主要有兩種:減毒疫苗、死毒疫苗(亦名減活疫苗)。

常見的水痘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MMR)疫苗都屬減毒疫苗,以致病力低的病原載體培養後送入體內,讓人體產生類似「輕微自然感染」的免疫反應。特點為可持續刺激免疫系統,免疫力通常維持較久;但少數情況下病原體可能突變,產生致病風險。減毒疫苗製程需要大量病原體,若疾病傳播率、致死率較高則風險太高:研究者及接種者都可能因病毒去活化不完全而遭感染,導致疫情較接種前更糟。因此對傳染性極高的COVID-19,各國團隊皆未選擇此種方式。

三合一(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疫苗、日本腦炎疫苗、三價不活化流感疫苗等死毒疫苗,雖然也以整個病原體當作抗原材料,但病原體已經殺死,相對而言,減毒疫苗危險性較低,但卻未必能形成有效免疫力,可能需要不斷定期追加接種。2020年底時,有4款中國所開發的COVID-19疫苗進入WHO認證之第三期臨床測試,其中3款採死毒疫苗技術(國藥Sinopharm、科興Sinovac、武漢製藥Sinopharm-Wuhan)。此類疫苗最大優勢為可於攝氏2至8度間運送與保存,但科興在巴西的大規模臨床實驗顯示此類疫苗有效性僅略微超過50%,國藥初步數據則顯示有近80%效力,但針對無症狀感染者之定義目前尚待釐清。印度進入第三期測試的Bharat Biotech疫苗也為此類。

第2類:病原體之部分零件當抗原(12款中2款)

這類疫苗主要有兩種:「次單位疫苗」、「合成胜肽疫苗」。

B型肝炎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都屬「次單位疫苗」,透過分子生物學等技術純化出最關鍵、能引發適當免疫反應的「病原體部分結構」(多為蛋白質或多醣體)作為抗原。這種疫苗不具感染性,能避開病原體不必要的毒素,並移除妨礙有效性的物質,不過若純化對象不構關鍵或病毒產生變異則未必能產生正確的免疫記憶。俄羅斯來自Vector Institute的疫苗即為此類型。

胜肽疫苗則是以胜肽(Peptide)誘發抗體反應。COVID-19為RNA病毒,整個核酸長度約3萬個鹼基,各基因區段會對應產生不同蛋白質。因此當病毒基因序列定序完成後就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