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初剛開始寫備審的時候,一直找不到寫得清楚的教學文章,常常都是零碎的說明一些並非最重要的注意事項。寫完第一版備審之後,我才發覺這份資料完全沒有架構可言,只是極盡所能的放入高中三年的經驗,分開每個部分來看,都相當合理有講到重點,不過整體來看,缺乏一種連貫性,不知道是為了什麼而寫這些經驗。
我也是花了兩個月的時間,不斷被在公司擔任人力資源管理的姊姊砲轟我寫出來的備審毫無錄取價值之後,才依稀抓到寫備審的竅門。因為我本身對美術設計不擅長,所以沒有清楚的講如何排版和設計封面。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講說怎麼安排「核心目標」與「文章架構」,讓你即使沒有耀眼的學業成績、競賽表現或是美工,也能相當突出。
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希望之後準備備審資料的同學能更有方向。
動手寫備審之前: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準備備審資料時亦是如此。
當初大學學測結束後,我答應自己不能蹉跎寒假的時間,要開始準備備審資料。然而一打開電腦,面對螢幕發愣,才發覺自己毫無頭緒,不知道怎麼下筆,考完當下的衝勁卻無情地被澆熄。聽到這我想每個高三生對此應該心有戚戚焉吧。
經過2個月的準備後,我認為當初的茫然感是因為:缺乏有組織系統的架構。先建構完整的骨架(核心目標),可以在填入一塊塊點綴的肉(內容)時,不容易模糊焦點。因此在動手打備審前要先完成以下四件事:
1. 知道什麼是「核心目標」
備審資料的核心目標是貫串整份資料的主線,亦是你希望能夠在大學四年後達到的理想。因此從家庭背景、活動、申請動機、讀書計畫都要緊扣這個目標,使整份備審順著這個脈絡推展。如果「核心目標」的契機、為之付出的努力與未來系所能提供的機會,都能在備審中找到,那這就是一篇完整的資料。
2. 了解申請科系著重的點
從每個科系採計的學測科目來看,可以知道他們著重的能力在哪。舉例來說,一類組的文法商,會著重在語文能力、批判性思考、對社會時事的看法。在自傳中就可以針對當下的時事做出屬於你自己的分析(釐清問題、主觀解釋、實際行動),讓教授認為你具備成為系上一份子的能力;二類的理工科系,不外乎著重於:學業成績、專題研究、能力競賽、奧林匹亞。
掌握申請科系強調的能力,能讓備審貼合教授的想法。同時,查資料的過程可以幫助了解科系的內容與發展,最重要的是:找到可以貫串整份資料的核心目標。
3. 清楚科系對備審資料的需求
每個科系對備審資料的要求不同。自傳、申請動機、讀書計畫、其他,這四項是基本的需求,依不同系所,有些會要小論文、作品集、學習資料表甚至是手寫自傳等等。
P.S. 雖然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要求「檔案分開上傳」,但實際上教授會拿到一份統整後的PDF,並非分開閱讀。
4. 拿出紙筆
a. 寫下核心目標:最終希望透過科系達成的理想,貫串整份資料
b. 寫下所有高中三年的經驗
c. 去蕪存菁:將與核心目標有關連的經驗留下,其他刪掉
開始寫備審:
自傳
基本上就是高中三年的回顧,不論是學業表現、校外競賽、營隊經驗、志工服務等等,只要與欲申請科系的著重點相關,而且和「核心目標」有連結,就是值得放入自傳的內容。
1. 內容
通常會放入的內容有:個人簡歷、家庭背景、活動經驗、學業表現、(個人特質、興趣),我接下來會針對這五項說明。
a. 個人簡歷(15%)
簡歷可以幫助閱讀者清楚看到你的經歷。因為文字很多,所以表格設計以雅潔、清楚明瞭為重。
b. 家庭背景(10%)
家庭背景大家應該大同小異,但最重要的是不要一直介紹家人,重點是你,而不是爸媽或手足。若是以家庭背景當作核心目標的「契機」,那內容描述就相當重要。例如:目標是台大工程與海洋。或許你曾有一次和漁夫父親出海的經驗,那就可以寫進去。然而與核心目標無關的冗詞贅字(民主教育、開放性思考、多元學習)就不需要放進去。
c. 活動經驗(60%)
活動經驗是最精華的部分。寫之前要先想:標題、段落的「中心主軸」,再具體舉例寫內容。
P.S. 如果活動龐雜,要切割內容,只要針對中心主軸做內容描述即可(eg1.團隊合作—強調實驗過程、eg2.面對挫折的勇氣—強調賽後自省)
d. 學業表現(5%)
若是在校成績很高,那一定要寫出來。如果是穩定進步型和低谷後暴衝型,就可以針對「低谷與轉折」做解釋。可能是改變讀書方法,或是受到同儕啟發。重點是要讓教授看到你願意正視問題,想出解決辦法,進而做出改變。
退步型就不要提了吧。
!!除了文字敘述之外,利用圖表可以增加記憶點!!
e. 個人特質、興趣(10%)
之所以把特質和興趣放在一起,是因為我覺得個人特質在描述的時候,常常是用空泛的形容詞(認真負責、樂觀開朗、積極努力),缺少有力的證據佐證。因此我認為結合實際的例子,也就是自身興趣,來做為證明比較有根據。
2. 如何讓人印象深刻?a. 放入照片,讓照片說話
所謂會說話的照片是指:不需要任何文字解釋,光單看照片就可以隱約聯想到內容
a. 放入照片,讓照片說話
所謂會說話的照片是指:不需要任何文字解釋,光單看照片就可以隱約聯想到內容
b. 直接把「中心主軸」當成副標題
讓教授能一眼看到整個段落想要傳達的概念
c. 重要的字加顏色
切記,只能用一種顏色作為重點標記,太多的顏色會讓人感覺沒有一致性,缺乏條理。也不要用改變字體大小、畫底線等等方式標注。
申請動機
動機是申請的原因,也就是「核心目標」,因此可以在此清楚講明你的目標。接著在列點寫出:某某科系為什麼選擇我(寫出你的特質、能力、經驗)與我為什麼選擇某某科系(寫出系所中可以讓你達成目標的相關課程、講座、活動)
在此,可以用列點表示或整段文字表示,端視你申請科系的性質。
讀書計畫
1. 什麼是讀書計畫?
讀書計畫是「如何達到核心目標」的具體作為,要包含:
a. 提升自身能力的方法(eg.加強英文能力、暑假自修大一基礎課程)
b. 善用科系與大學提供的機會(eg.MakeNTUx台大電機創客松、NTU能源科技學程)
查詢科系資料不僅是為了繳一份備審所做的準備,而是真的能讓你了解科系當今的發展內容與未來的研究趨勢,進而評估自己是否真正喜歡這個系所。
2. 我的讀書計畫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依照計畫的「屬性」來區分,畫出一張圖表讓教授能一眼看出計畫的分類
第二部分則是依照計畫的「時序」來區別,分別是:短程 — 錄取後到大學開學前、中程 — 大學四年(可細分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遠程 — 畢業後。
3. 撰寫技巧
a. 列點描述(eg.提升英文能力、充實自我內涵、國際交換學生計畫)
b. 具體寫出執行方式(eg.如何提升英文?聽:CNN 10 說:1on1英文課程…目標TOEFL 105)
c. 解釋計畫時要貼合「核心目標」
打完備審之後:
打完第一份備審之後,其實才是痛苦的開始。
1. 拿給老師、學長姐、爸媽、同學看
第一份備審通常和最終定稿的版本完全不一樣,過程中大家都會給你建議,讓你不斷修改。有時說話比較直接,無情的刪去幾段花了很久打出來的文字,即使心中OS不斷,甚至想用力闔上電腦放棄修改,過了幾天還是要仔細想想怎麼樣改進。被批評的當下絕對非常難受,但忠言總是逆耳,每個人都希望你的備審能有很好的成績,才會毫不留情的給你批評與指教。
2. 無限輪迴的修正與改進
在打備審的兩個月來,我共打出三份架構完全不一樣的版本,細節修改的版本更是多到數不清。修改時心中的煩躁多到有種「算了算了,就直接上傳了」的衝動,不過這時,我知道我需要休息。規定自己每天至多花1~2hr整理備審,利用剛開始最有效率的時段處理資料,才不致多浪費好幾小時,陷入邊際效應遞減的必然結果。
3. 上傳資料至申請入學系統
公布一階通過時間到各校系上傳截止日通常只有4、5天,這時最重要的是:確認上傳資料和科系是相符合的。如果六個志願都有過一階,最多需要投遞6份資料,這時候最容易弄錯上傳資料,因此每次上傳前都要確認有沒有傳對。
有些志願的備審是以其他志願的備審為模板來修改,這時要注意:學校名稱和科系名稱有沒有全部改過來。最好用的方法是control+F 打入一些關鍵字,找有沒有漏改的名稱。(P.S. 文字方塊裡的會找不到)
4. 參加二階筆試、面試或團體座談
5. 等待錄取通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