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龜姊姊
8 min readMar 23, 2018

海龜生病了|除了救海龜,更重要的是什麼?

海龜點點名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的李宗賢獸醫師和吳柏諭研究助理,一起規劃這場3月17日在小琉球舉辦的「海龜生病了」講座,希望能讓更多人瞭解海龜救傷的流程、原則和生病的原因。

海龜點點名,點了些什麼?

海龜點點名從2017年6月上線以來,透過全台各地「公民科學家」的參與,收集到了265筆海龜目擊回報紀錄,經由臉部鱗片特徵辨識出176隻不同的個體(165隻綠蠵龜和11隻玳瑁),絕大多數的回報集中在小琉球,台灣海龜密度最高的地方。其他地區如綠島、墾丁、澎湖、東北角、金門和蘭嶼,也都有海龜目擊回報紀錄。

這些資料與回報者數量、回報管道和海龜容易親近的程度都有關係,不能代表台灣沿岸海龜的實際數量和狀況,但還是可以看出一些趨勢

小琉球的海龜,生病了?!

根據海龜點點名所蒐集到的回報資料,在小琉球幾乎每5隻海龜就有1隻受傷或生病,有的是被魚鉤/釣線纏繞、有的是背甲受傷、有的是斷肢或畸形、有些過於瘦弱,甚至還有罹患纖維狀乳突瘤的腫瘤龜(目前記錄為4隻)。

小破洞 康復過程全紀錄

其中一隻名為「小破洞」的綠蠵龜,從2017年5月中第一次被拍到時,背甲左後側有明顯創傷,疑似被船外機打到,到現在逐漸恢復,經常在清潔站耍廢休息或是吃藻吃到不理人,這段期間的恢復過程被好幾位社團成員協力記錄下來。

社團成員黃彥勛、徐伯元、陳坤田、蘇淮、鍾大秉、Jane Tsai和吳芷,都曾在水下遇到小破洞

剛開始遇到傷病龜的回報案例時,我們都會私下聯繫李宗賢獸醫師,向他諮詢回報,後來他也直接加入海龜點點名,只要遇到狀況不好或疑似長腫瘤的海龜,李宗賢獸醫師都會主動關心、即時留言回覆,變成社團中的海龜醫生。

海龜擱淺救傷通報系統 118打給海巡最專業

海龜救傷目前以混獲或擱淺的海龜為主要對象,無論死活,都可以先通報海巡署專線118,或是聯繫救傷單位(北部)海洋大學0978–952–145或是(南部)海生館08–8825001#5052,電話另一頭的專業人員會協助通報者評估死亡/擱淺海龜的狀況,並根據通報者提供的資訊,擬出最適合的處理方案。

如果是死亡海龜,會視屍體的新鮮程度和研究需求,進行採樣或是由海巡人員協助紀錄和掩埋;如果是活體,則會視海龜狀態、擱淺地點後送到適合的救傷單位。等待救援和運送的過程,則要避免太陽直射用毛巾覆蓋海龜的眼睛和背甲保濕;還要搭配軟墊或厚毛巾提供腹部緩衝,有助於海龜保持鎮定以避免躁動受傷;搬運時固定好海龜的前肢,保護自己也保護海龜。

根據海生館吳柏諭研究助理表示,2017年全台灣總共有210起海龜通報,超過半數(120隻)的海龜發現時已經死亡,10%的海龜(20隻)狀況良好原地野放,33%的海龜(70隻)被後送到救傷單位進行收容治療。

通報熱點縣市為屏東、新北市、澎湖縣、台東縣、宜蘭縣和台南市(藍色字表示)

絕大多數(80.6%)為綠蠵龜,其次為玳瑁、欖蠵龜和赤蠵龜。

漁業相關行為,像是誤捕(混獲)、誤釣、漁線或廢棄漁網纏繞等案例,是通報紀錄中活體海龜發現原因的大宗(40%)

「網具類型」是決定活體海龜能否原地野放的關鍵。

李宗賢獸醫師表示定置網對海龜的影響較小,定置網像是迷宮困住游到其中的生物,包括海龜,但海龜依然可以到水面換氣,只是找不到路出去。

如果是被拖網或是流刺網混獲,傷害就比較大,因為海龜被漁網困住無法到水面上換氣,很容易嗆水造成肺炎、昏迷、失去活力,最好先後送觀察,等完全恢復後再野放。

在水下遇到被漁線纏繞或狀況不好的海龜,該怎麼辦?

我們需要主動把海龜帶到岸上做治療嗎?遇到被漁線纏繞魚鉤卡住的海龜,可以幫海龜把線取下來嗎?如果在水下不好取,可以把海龜帶上船/岸邊,脫鉤後再野放嗎?

這個議題,無論是在海龜點點名社團中或是講座現場,都經常被提起討論。而李宗賢獸醫師及屏東縣政府的承辦人的回應都是否定的。

"不可以主動捕捉海龜"

至於為何不行,這個問題要分成兩個層面來看:

首先,依法律規定,因為海龜屬保育類野生動物,如果未經許可擅自碰觸海龜,就算是出於好意的救傷行為,也容易出現行為認定困難的情況,若於救傷時經他人拍照檢舉或是救傷照片刊登於網路,而且照片中有觸摸海龜行為,都有可能會被檢舉而遭移送偵辦。(換成白話文就是你說你去救龜,但別人覺得你是去玩龜;或是其實你是去玩龜,但是你和別人說你是去救龜;無論是哪種情況,一旦被舉發,就有可能被調查移送)

再來,需判斷海龜受傷/狀況不好的原因,如果是自然生病(像是長腫瘤、背甲佈滿藻類、瘦弱、或異常漂浮無力下潛的海龜,只要海龜沒有擱淺,實在沒有必要主動將它們抓起來,除非有特定的研究需求且經過合法申請利用保育類野生動物之外,原則上仍應遵守自然法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之自然消長。

但如果海龜是因為人為干擾而導致受傷或者需要緊急救援的情況,像是被魚線纏繞魚鉤卡住、卡在海漂垃圾、輪胎、廢棄漁網、沈船等人類製造的廢棄物時,當潛水員在水中發現時,可以在確保自身安全和不刻意騷擾海龜的前提下,將多餘的魚線剪掉或協助移除人為障礙物

獸醫師李宗賢也提醒大家,如果遇到受傷情況嚴重的海龜,可以在第一時間通報海巡單位,海巡人員會透過擱淺救傷通報系統聯繫主管機構,執行海龜救援任務。

海龜傷病常見原因示意圖。圖片來源: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海龜點點名,可以做什麼?拍照回報也很有用!

縱然救龜心切,也要考量到自身能力、政府救援資源和法規等問題,現行的海龜擱淺救傷制度是針對擱淺上岸或是漁業混獲的海龜進行救援。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拍照回報海龜點點名,透過持續地觀察和紀錄,這些資料累積起來就能變成重要的資訊。或許能從中歸納出海龜受傷生病與某些環境因子的關係?!或是其實某些特定的人類活動行為才是主因?!是否需要制定新的政策或是管理辦法?!唯有如此,我們才有機會從源頭造成改變!

海龜腫瘤成因,謎題尚未解開

對於海龜,我們還有許多未知的謎題尚未解開,像是纖維狀乳突瘤。為什麼海龜會長腫瘤?雖然科學界目前的猜測是由海龜皰疹病毒和環境因子共同感染造成,但是李獸醫說其實絕大多數的海龜體內都可以偵測得到少量的海龜皰疹病毒,為何有些海龜會形成腫瘤?有些則不會呢?究竟是何者外在因素造成這些差異?由於目前尚未有研究能夠依據柯霍氏法則的標準,直接證實海龜皰疹病毒就是造成海龜罹患纖維狀乳突瘤的成因,其他因子,像是海龜的免疫力、環境中特定的營養鹽、汙染物、寄生蟲、紫外線等,也都被列為嫌疑犯。

海龜的五星級病房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目前收容15隻海龜,除了綠蠵龜和玳瑁,還有欖蠵龜。海龜點點名的回報紀錄中沒有欖蠵龜的資料,在台灣沿岸潛水時目擊欖蠵龜的機率很低,倒是曾聽說出海釣魚的釣友有誤釣欖蠵龜的經驗。

海龜收容中心是這些傷病龜的五星級病房,除了有海藻吃到飽,還有蝦、鎖管、水母和魚肉凍,幫海龜補充高營養的蛋白質來源,再搭配適時投藥,讓海龜復原得更快。

等海龜完全康復之後,救傷中心會與縣政府或學校、宗教團體合辦野放活動,讓更多民眾能夠參與,感受海龜回到大海的感動,是很好的機會教育!

除了救海龜,更重要的是教育

李宗賢獸醫師在演講中提到,海龜救傷中心的角色不僅僅是針對海龜個體進行救傷和收容,最重要的功能是藉由收容中心這個場域進行教育,讓民眾更瞭解海龜遇到的困境、政府做了哪些努力,而我們又該如何降低人為因素對環境和海龜所造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