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Fall ORIE/DS MS 申請經驗分享(第一篇:申請總論)

Mitty
15 min readApr 14, 2022

--

哈囉大家好,我是 Mitty!目前就讀清大工工系 22 級,預計今年六月畢業,而我將於 2022 Autumn 前往 Stanford 就讀 ICME Master of Science, Data Science track 的 Program。

疫情的變化讓這幾年的申請越來越難以捉摸,我也是這樣熬過來的,所以才希望在明年的申請開始之前,將自己的經驗整理起來,希望可以幫助到正在閱讀的你或妳。申請的路上非常艱難,大家一定要加油,努力堅持!

這個系列預計會有 3–4篇文章,看完這個系列的文章,你會了解到:

  • 簡略的概述:申請總論、申請結果
  • 申請流程、需要準備的 materials
  • 如何尋找以及使用網路上的留學資源、如何幫自己定位學校與科系
  • 申請的 mindset、感想、小 tips、心靈雞湯

這是這個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主要是在介紹申請總論、申請結果以及時程,時不時會穿插一些心得以及小 tips,大家要仔細看喔!

我的背景(申請當下的背景)

B.S.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NTHU Sep 2018 ~June 2022
- Double Major: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
- Overall GPA: 3.89/4.30
Test Score
- GRE 324 (V: 154, Q: 170, AW 4.0)
- TOEFL 108 (R:29, L:30, S:23, W:26)
Work Experience
- 科技部補助人工智慧製造系統(AIMS)研究中心 實習生
- 園區某光電公司 Data Science Intern
Research Experience
- 專題
Award
- 書卷獎
- 專題佳作
Recommendation: 看狀況全送,或四取三,四個人給的應該都是強推(吧?)
- 專題教授
- 導師
- 任課教授
- 園區公司主管
Extracurricular Experience
- Director of the IEEM summer camp
- Captain of the Girls’ Volleyball team, Department of IEEM
- Scout (since 2012)

其實我的背景也沒有說多厲害,不過我認為每間學校錄取學生的標準都不太一樣,有些是很看重成績的,也有一些是看中你的人格特質的,所以在選擇校系的時候,大家可以留意一下每間學校的特色或強調的價值。

Stanford 就是一所蠻強調 Diversity 的學校,因為上一畝(之後會介紹到)看 offer 榜的時候看到很多成績比我好的,但卻沒上,我個人推測(強調一下是「個人推測」)Stanford 選人的標準是成績過一個門檻就好,主要看的是 SoP 、個人特質以及你到底適不適合這個 program、學校到底能給你什麼。順便提一下,像是 Cornell Tech 就是很強調創業的一個 program ,所以我就有把我上過創業課的經歷也寫進去,所以大家要學會包裝自己,同時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 program,要讓 committee 覺得絕對不能錯過你!

選校與選系

美國(11所學校,17個 program):
彩票
- Stanford @ MS-ICME
- MIT @ MS-CSE
- Cornell Tech @ MEng-ORIE
- UCBerkeley @ MEng-IEOR
- UIUC @ MCS
主申
- GaTech @ {MSIE, MS-Analytics, MS-CSE(ISyE)}
- UMich @ {MS IOE, MS DS}
- USC @ {MSCS-DS, MS-Applied DS}
- UCLA @ MEng-DS track
- Columbia @ MSDS
保底
- Wisconsin-Madison @ {MS-ISyE, MS-Statistics(DS), MSCS}

申請美國研究所通常一次都會選超過 10 個 program,會這樣是因為沒辦法確定自己一定可以上哪所(美國研究所錄取學生不是單看成績,每年的 bar 也都不太一樣),我當初也很害怕自己貢龜,所以就花錢買夢想,找了 17 個 program。

在選學校跟科系的時候最終主要會有以下幾個比較遺憾的情形:

  1. 想去的一所都沒有中,中的都是自己不喜歡的
  2. 全被拒絕

所以選校的時候就要特別認真選,像我在 Stanford 放榜之前,錄取的都不是我真的非常想去的,所以其實相當煎熬。

選學校的時候建議大家多多考量幾個點:

  1. 性價比:要在美國工作的要特別注意,不是說學費便宜就好,還要看就業率還有學生的去向、人脈關係等,其次才是看學費跟生活費,通常校系會有往年就業數據的統計可以參考,網路上也常常會有人分享。
  2. 「研究型」和「修課、就業型」:通常 program 都是分成這兩類,Master of engineering 就是就業型的,會有很多實作課程,相對的學期也比較短(9 months — 1.5yr ),這也代表著在美國可能都還沒適應就要開始找工作了,所以在查資料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3. 選校不能只看排名,要結合申請大形勢、申請人具體情況和整體申請策略、學校來進行。你不能說去年有個跟你一樣背景的人錄取了,你就一定能錄取,這二者之間,沒有邏輯關係,每年的申請都在變化。
  4. 同專業有分不同 track,申請的難度也會不同,修的課程也會不同,在看申請數據時一定要看清楚是什麼 track、是不是你想要的。
  5. 選課自由度:尤其是對跨領域來說,這點很重要。以我為例,我會希望將自己的留學效益最大化,如果選課很自由的話,就可以既不放棄本專業,同時又修 CS 的課,方便找 Software 的工作。
  6. 地理位置:以我為例的話,加州 > 紐約 > others。

一個完美的選校策略,應該根據你的背景特點,結合你的申請目標,給你未來增加很多靈活性。也就是說:來美國以後,根據個人興趣和就業前景,可以學 A 方向,也可以學 B 方向,不至於跳進個籠子裡被鎖著。同時,除了認真搜集資料之外,也可以多多跟教授交流,這種東西教授也多多少少有些暸解。

申請項目

我有嚴重的失學焦慮,所以已經在台灣留了個 CS 的研究所。在美國的話,因為覺得自己背景不夠強,也沒發過 paper,所以申請了一大堆 program,花錢買夢想。我出國唸書主要的目標是畢業後在美國工作一陣子,選學校的策略是根據自己有興趣的項目、項目 QS、USNews 排名加上一畝三分地裡的往年的彙報統整出來的,還是建議各位不要像我一樣這麼草率,如果大家有時間的話應該花更多時間去瞭解每一間學校。

我自己覺得自己選學校沒有選很好,主要是因為當初太趕了,沒有花太多時間去選學校,就挑了 top 的來申請,還不小心錯過 Harvard 的 deadline QAQ。建議大家如果有時間真的要認真一點查學校,包括教授的研究方向、Program 的性質(找工、創業、研究)等等,多瞭解一下不同 Program 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美國 (17個 program, 11所學校)
🎉 Admission
- 2021/12/24: Cornell Tech @ORIE(MEng) AD小獎
- 2022/01/06: Wisconsin-Madison @ISyE
- 2022/02/12: UCLA @DS(MEng) (unofficial, 2022/03/22 official)
- 2022/03/03: UMich @MS IOE
- 2022/03/08: Georgia Tech @CSE(ISyE) MS
- 2022/03/10: Georgia Tech @ISyEMS
- 2022/03/15: Stanford @MS ICME DS track
- 2022/03/15: UMich @MS DS
⚠️ Waiting List
- UCBerkeley@MEng-IEOR
- USC@MSCS-DS
- USC@MS-Applied DS
❌ Rejection
- 2022/02/28: Georgia Tech @Analytics MS
- 2022/03/05: MIT @CSE MS
- 2022/03/25: Wisconsin-Madison @DS MS
- 2022/03/26: UIUC @CS MS
- 2022/04/01: Columbia @DS MS
- 2022/04/08: Wisconsin-Madison @CS MS
台灣
🎉 NTHU CS 資工碩 甲組
❌ NTHU ISA 資應碩
🎉 NTHU IEEM 工工碩 甲組
Decision: Stanford ICME Data Science Track

從申請的結果看,大家可以發現排名比較好的學校不一定會拒絕你,比較差的學校也不一定絕對會錄取你,所以說想就今年我的申請跟大家分享幾點心得:

  1. 不是只看成績

從一畝的數據可以看到很多成績比我好的(GRE 330 up, TOEFL 110 up, GPA 3.9 up)都沒有拿到我這個系的 offer,所以可以很明顯看出來:你要在數千個 applicants 中脫穎而出靠的絕對不單單是成績。雖然我沒辦法明顯看出來到底學校以什麼為標準,但我認為基本的標準化考試(GRE, TOEFL)還有 GPA 只要過門檻就好;研究型的 program 當然就是看你發的 publication (paper)。

而 GRE 跟 TOEFL 的門檻通常是 GRE > 320、TOEFL > 100。建議大家可以儘量提早準備 GRE 和 TOEFL,不過要注意一下 GRE 有 5 年的年限,TOEFL 則是只有 2 年,越到後期(9月 — 12 月)考場越難搶。提早考完的話,如果沒考好還可以繼續考,幫自己多預留一些時間。再來,其實最近幾年有蠻多學校 GRE 都改成 optional 了,雖然我都還是有交,但基本上可能是不看了。

2. 不一定要請留學仲介或顧問

一畝裡很多討論的帖子,我當初也有猶豫要不要找中介,不過看完之後發現大多數的評論都是負評,所以就決定全部靠自己了。後來也問了身邊有請中介的小夥伴們,他們都不推薦中介(花了錢但沒什麼幫助,還不如自己弄比較安心),再說幾萬的中介費可以換很多學校的申請費了,這些錢拿去多投幾個學校一點問題都沒有。況且我覺得申請的整個過程對我自己來說也是一個訓練、是一個自我發掘的過程,考驗自己到底有沒有辦法自己一個人做完這些事、出國生活,所以大家行有餘力的話還是自己申吧,網上跟一畝裡還是很多乾貨的,基本上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查得到解答,一畝上面大家也都會互相幫助,資源很多的。
總結一下,大家不推薦仲介的原因大多是以下幾點,雖然不是所有仲介都這樣子,但我覺得自己申請還是比較有安全感的,所以我還是比較推薦 DIY 的,大家參考一下:

a) 中介能幫上忙的地方大概就是選校、文書、申請填表還有簽證這幾項,其實自己 DIY 就可以完成了,現在這個年代網路上也有很多資源,自己做頂多就就是多花點時間心力而已。而且我覺得從選校到文書整個流程自己過完一遍之後,你相當於重新認識了一遍自己:為什麼要出國?為什麼要讀這個項目?未來想做什麼?這等於是一個自我覺察的過程,自己完成其實也會比較有安全感,一個中介絕對不只你一個客戶,萬一資料搞錯了怎麼辦?b) 選校,中介幫忙選校基本上都是有一個SOP 的,看你的三維來決定你的學校 Ranking,不過我覺得學校還是自己喜歡比較重要,如果他就這樣推給你,你也就盲目申了的話,說不定你到最後會發現那間學校或那個課程根本不適合你,而且我看了很多分享都說中介通常會給你定一堆你不想去的保底校。其實選校真的很簡單,一畝裡很多往年的彙報結果,大家可以去找找跟自己三圍差不多的前輩們,看看他們申了哪些項目,也可以去看院系介紹,有些比較特殊的跨領域 program 中介也不一定知道,最好是自己查了資料,確定是自己要的再申請。c) 文書,這大概是中介在申請過程中提供的最有意義的工作了。但是仲介畢竟還是不瞭解你的,如果遇上無良中介,他們可以隨便給你糊一份,各種案例層出不窮,草稿都不改直接提交、拼寫語法都不帶檢查、甚至學校名字都寫錯。所以其實如果真的擔心自己寫不好的話,可以去找專門批改文件的機構幫忙潤稿,仲介的話就免了吧。尤其最後自己的把關一定要做好,至少要用 grammarly 檢查一遍。d) 申請填表,這是最精采的地方。想想一個人如果申請10所學校,他們只要有5–10個顧客就有100所,正確度如何保證?光是要幫一個人處理就已經有可能出錯了,不用說幾十個客戶同時來。各種信息填錯不說,GT送分不及時,最嚴重的連本科學校名字都填錯……就算你選擇用中介,都不要完全交給他們,請自己檢查一遍確定都可以了之後再提交。e) 簽證流程,網路上就很多分享了,更不用說google一下就好多心得了,真用不著請中介弄,除非你是特殊狀況(比如被拒簽過)。

3. 要對自己有信心,但也要留你喜歡的保底
其實出國並不難,可以說是挺容易的,只要你有足夠的決心,有志者一定都能夠出國讀書。我當初最開始是超級有信心的,那是因為我還沒上一畝裡看大神的 BG 哈哈哈,剛開始選校的時候還被教授說選的都太頂了,有可能上不了。不過我看其實蠻多人都對自己沒什麼信心的,都是選蠻保底的學校,但其實他們這樣的背景我認為可以進到更好的學校。所以我建議大家保底就挑你自己可以接受的一兩間學校就好了,這邊的 ”可以接受” 是指如果到最後只有保底學校上的話你也願意去讀的。剩下多衝刺一些,要對自己有信心,而且因為國外錄人的標準太不一了,說不准你的特質就是某些學校想要的。真的很沒信心或者很擔心的話,抱抱自己說一切都會好的,我也很推薦大家去找教授多聊聊天,教授常常會給出不錯的建議。像我申了 Stanford ICME 就沒想過會上,不過真的很慶幸當初的我這麼瞧得起自己,現在才可以在 Stanford,做夢都沒想過的學校。大家真的對自己有點信心,更重要的是要有萬全的準備!大家衝啊!!!!

申請時程

以下是我的 Timeline: (DIY 不找仲介)

  • 2020/07: 補 mason GRE (家裡有事所以沒有補完就考QAQ)
  • 2021/01: 密集準備 GRE
  • 2021/03: 一戰 GRE
  • 2021/05: 密集準備 GRE
  • 2021/07: 二戰 GRE
  • 2021/07–08: 密集準備 TOEFL、暑期實習、專題
  • 2021/09: 一戰 TOEFL、找推薦信教授和老闆、初稿 SoP、PHS 與 CV
  • 2021/10–12: 反覆修改申請文件、全學年實習
  • 2021/12–2022/01: 開始投申請、全學年實習
  • 2021/12: 開始陸續放榜、全學年實習

就這個時程給幾個建議與整理:

  1. GRE 補完就快點考,不要拖!要不然真的蠻痛苦的……
  2. 申請的 deadline 主要就是 12/1 一波,12/15一波,1/1 一波,1/15一波,之後就比較少了,但是也是有學校 deadline 在二月初。
  3. 最好要找其他要出國的一起申請,彼此交流資訊,也不會覺得自己一個人很孤單。
  4. 把一畝三分地當 instagram 在滑,可以收穫很多有用的資訊。
  5. 男生要記得把當兵的時間算進去,通常是會提早畢業先去當兵,或是延後一年出國。

出國申請真的是很靠耐力的,是長途馬拉松。這句話我跟我朋友說不止一次了,在申請的過程中我也面臨了很多掙扎,尤其是在清大資工上了之後,有一陣子常常想著在台灣隨便讀完碩士之後就去園區當社畜,這種生活也不賴(尤其是每次處理申請的東西處理到只剩下我一個人待在自習室的時候,會突然變得迷茫,不知道自己這麼累是為了什麼,而且朋友們大多都上岸了QAQ)。但還好我有逼著自己把申請弄完,還記得大四上的時候,做專題、學期間實習、讀學校的課業、申請,這四件事混在一起真的很讓人吃不消,今年拿到 Stanford offer 的時候,真的有種「啊!一切都是值得的。」的感覺。不管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或妳,是已經在準備要申請出國還是還在猶豫的,我只想告訴你,決定好了就要堅持到最後,相信一切都會苦盡甘來。

總結

申請碩班留學的過程是真的蠻痛苦的,尤其如果是希望去很頂的學校的話,說穿了必須從大一就開始好好努力顧著自己的 GPA,但同時也必須參與課外活動,趁著課餘時間申請實習、做研究,沒有決心是絕對做不到的。一連串的關卡完成、真正送出申請之後,就是等待結果。

送大家一句話:「大家都渴望的東西,如果你沒有壓倒性的能力與勝算,你只能用壓倒性的努力去爭取」,出國留學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申請學校的過程也是其中一個考驗,就是在測試你的意志力、執行力與抗壓性

每個 applicant 都是為了出國留學卯足全力,不斷讓自己變得更好,相信你如果可以堅持到最後的話,一定也可以成功上岸!加油!!!

本系列的第一篇結束!第二篇傳送門:

👏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給我 5 個以上拍手 
👏👏 如果你想看更多這類的文章,請給我 10 個以上拍手
拍手是免費的,你不用付任何費用,也歡迎 follow 我還有把文章分享給其他朋友喔!
如果拍手越多我就會越有動力寫文章,分享越多乾貨給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