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Fall ORIE/DS MS 申請經驗分享(第四篇:心得感悟)

Mitty
8 min readJul 28, 2022

--

原本想放點有意義的圖的,但算了,麻雀可愛

哈囉大家好,我是 Mitty!目前就讀清大工工系 22 級,預計今年六月畢業,而我將於 2022 Autumn 前往 Stanford 就讀 ICME Master of Science, Data Science track 的 Program。

疫情的變化讓這幾年的申請越來越難以捉摸,我也是這樣熬過來的,所以才希望在明年的申請開始之前,將自己的經驗整理起來,希望可以幫助到正在閱讀的你或妳。申請的路上非常艱難,大家一定要加油,努力堅持!

這個系列預計會有 3–4篇文章,看完這個系列的文章,你會了解到:

  • 簡略的概述:申請總論、申請結果
  • 申請流程、需要準備的 materials
  • 如何尋找以及使用網路上的留學資源、如何幫自己定位學校與科系
  • 申請的 mindset、感想、小 tips、心靈雞湯

如果你還沒有閱讀過本系列的第一篇、第二篇以及第三篇文章:

這是本系列的第四篇,也會是最後一篇文章,主要是在介紹申請過程中那些零碎的心得,大家要仔細看喔!

建議可以找小夥伴一起申請

一路申請下來,我都是自己一個人,真心建議可以找其他也要出國的同學一起互相交流,這樣比較不會常常有想放棄的感覺。如果剛剛好想申請的科目相同的話大家還可以交流一下項目或學校的資訊等等的,幫助應該會蠻大的,因為我之前查資料花了好多時間,常常覺得很煩燥,如果有很多個人一起查的話絕對會好很多,有人陪伴總是比隻身一人好的!

及早開始累積經歷

世界上真的沒有速成這件事。你忌妒的人生勝利組,他們的成功都是靠平時一點一滴累積下來的。我想跟現在還有時間的各位說,如果想要有豐富的經歷,平時就要積極參與社團、做 Projects、培養專業能力,不要想到了要申請的時候才在懊悔當初沒有好好花時間累積經驗。尤其是未來想要做研究的人,一定要盡早去找教授,有些研究型的學校,如果你沒發過 paper 是進不去的;領導型或就業型的項目至少要有一些領導經驗或實習經驗,如果全部都沒有從大一開始累積的話,拖到大三你會發現你根本沒什麼好說嘴的能力。大家要願意做、願意思考、願意花時間,用你的大學四年去幫未來做準備!

盡早準備好申請材料

先提供一下 W 大整理的申請時間線,「出國其實從大一就應該開始準備」 這句話我真的超級認同!!!!!!!大家千萬要把GPA顧好,排名不要太難看。G/T 建議在大三就全部搞定,而文件那些的,需要花最多時間準備的絕對是 SoP 了。

我當初因為疫情所以各種考試延期,害我很晚(10月左右)才開始好好寫SoP,但那時候學校課業也多,我還有實習跟科研要做,又是 DIY 自己處理所有事(查資料、準備材料、找教授要推薦信一堆有的沒的事情),壓力真的很大,然後12月開始不少學校陸陸續續就截止了(12.1、12.15都是ddl),所以我常常在自習室改文章改到很晚才去休息。可以的話諸如SoP啥的早就可以開始準備起來了,最好可以暑假結束前就先寫第一版,寫完後慢慢找人看然後自己慢慢改,可以有比較充裕的時間也比較不會這麼緊張。

本人比較推薦的時間流程(DIY)是:7月思考自己要申請什麼專業什麼學位、要不要申請PhD,要的話可以開始跟教授搞好關係(俗稱套磁)了 → 8月選好校 → 9月初寫完申請材料初版 → 10,11月打磨修改。這個是DIY的流程,如果有找中介的話可能會有些許不同,不過只要有充足的時間就會氣定神閒,沒事還可以多看看比較特別的項目(跨領域),不要像我一樣都只有申特定幾個項目。

學著不要用華人的角度申請

是有點抽象,但這個的意思其實就是要多多用西方的角度去看一個人。

說來奇怪,我們這個社會,從古至今都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當官和有錢是絕大多數人最看重的事情,而現在也是用學歷來定義一個人成不成功。但在西方人眼中,體育以及 Leadership 都是審核申請人重要的方面,雖然在我們眼中體育屬於才藝,但美國學生,美國家長,美國學校對體育的重視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同時, Leadership 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是具體上說,哪些特質是 Leadership,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

在亞洲小孩成長過程中,家長很少會把 「培養孩子的領導力」 放到日程裡 ,讓我不禁想到:「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如果只能成為勞力者的話,我們之後都要為美國人打工了吧?所以說,除了成績應該在一定的水準之上以外,更重要的是透過課外活動,例如:營隊、競賽等,去展現自己的個人特質、領導以及組織能力!要跳脫「成績夠好就一定能錄取」的框架!

在 Stanford 官方的資料中(如上圖)顯示,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personal qualities 等的特質對於 freshman 的篩選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我不確定 graduates 是不是這樣去篩選的,但我覺得應該大同小異。

總結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最後哈哈哈,給看到最後的人分享個有趣的事:

就在我收到 GT Analytics 的 rejection 後三天,就有一封忘記在哪訂閱的信 “When rejection happens” 寄到我的信箱裡,超級應景的吧哈哈哈,下面整理一下這封信:

Rejection happens to everyone.
If you’ve never been rejected from a university, job, or asking someone out on a date, then you are playing it too safe. When you dream big and go after things outside your comfort zone, sometimes you fall short and that’s okay.

The critical thing is to not let rejection stop you from continuing to go after your dreams. It’s important to reflect on what you learned from the experience and improve along the way.

還附了一個連結:How to deal with Grad School Rejection (Or any Rejection)
我想大家在收到拒信的時候難免會緊張會難過,不過我覺得她說得很好:If you’ve never been rejected, you are playing it too safe. 大家要加油,跳出舒適圈之後會有滿滿的挑戰,被拒絕是很正常的事,平常心面對就好。大家衝吧!

最後的最後,我想謝謝爸爸媽媽、家人們、我的三位教授們、實習公司主管、跟我一起實習的學長、遠在 GT 的學長、資工所的學姊、在 Stanford 讀材料的學姊、阿姨、阿姨的朋友還有她的弟弟、舅舅、舅媽還有總是給我鼓勵的朋友們、所有幫助過我的人們,在我申請的路上謝謝你們!!

👏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給我 5 個以上拍手 
👏👏 如果你想看更多這類的文章,請給我 10 個以上拍手
拍手是免費的,你不用付任何費用,也歡迎 follow 我還有把文章分享給其他朋友喔!
如果拍手越多我就會越有動力寫文章,分享越多乾貨給大家~~
大家要 follow 我啦!拜託 (⁎⁍̴̛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