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恐怖越想看?與學生共讀《第十四道門》

黃尹歆
4 min readJan 7, 2018

--

去年閱讀課去圖書館自由閱讀時,有兩個國一的小女生問我:「為什麼圖書館裡沒有『第十四道門』這本小說?」
「第十四道門?」我連聽都沒聽過。
女孩們驚訝我的無知,跟我大談這本小說有多可怕,好看到即使做惡夢也要看的地步。她們說這部小說還拍成了動畫,更恐怖!在美國還因為兒童不宜成為禁書……

身為一位閱讀推動老師居然不知道有這樣的書!禁不起學生的刺激,回家立馬做功課,並將之列在購書清單裡,圖書館一買進來,就排在今年新生的閱讀課程裡。

第一堂課,書還沒發下去,就有三個學生驚喜地說:「老師,電影很好看哦,恐怖死了!」看著他們的表情,我感到很疑惑:「恐怖為什麼會吸引人?」第一章都還沒朗讀完呢,全班即陷入一片靜默,全栽進了尼爾‧蓋曼創造的世界裡。下課前分組提問:「這本書給你什麼感覺?」「還想讀下去嗎?」「理由為何?」
全班一面倒:
開頭很陰森、吊人胃口、讓人有種莫名的可怕感。當然要繼續往下看,因為越恐怖越想看!

我們花了兩週閱讀,之後欣賞改編的同名動畫(「聖誕夜驚魂」的導演亨利‧謝利克),學生無不大呼過癮(但有兩位女生不敢看後半段,只好安排她們去圖書館),當我提出這五個問題時,沒有一位不振筆疾書的:

1.小說中提及「每個人都希望有另一個媽媽」,是這樣嗎?你曾否有類似的心情?請談談你的看法。
2.第十四道門之後的世界跟現實情況是相反的,請至少舉出四例子證明。
3.另一個媽媽對寇洛琳這麼好,寇洛琳為何沒有選擇留下來?如果是你,你的選擇會是什麼?
4.最喜歡的角色是誰?請說一說你為何喜歡?(電影或小說中的皆可,但須註明)
5.電影跟小說你比較喜歡哪一個?請加以說明。

有關第一題:小說中提及「每個人都希望有另一個媽媽」,是這樣嗎?你曾否有類似的心情?

小說描寫「想要另一個媽媽」的心情頗為細膩,很能引起共鳴,努力回想自己兒時,竟然也曾有過這樣的念頭,尤其是看同學愛去哪就去哪,自己卻只能關在家裡練琴,小小的心裡也不禁要吶喊:如果能生在別人家多好!

吾班就有六個孩子跟我小時候的心情一樣

至於談到「最喜歡的角色」,孩子們讀小說時都被女主角寇洛琳的勇氣懾服,看了動畫之後,反而所有的角色都有人提及,顯見電影刻畫人物之生動。

讓他們比較小說與動畫的差異,大抵也是小說細膩、想像無邊;電影聲光效果十足,容易了解。最讓我驚訝的是學生發現女主角寇洛琳在小說與電影的不同:電影裡的寇洛琳比較霸氣,小說裡的寇洛琳顯得平凡,因此在最後與另一個媽媽鬥智時,更彰顯寇洛琳的勇氣過人。

其實,恐怖小說根本不是我的菜,我膽子小,一直不能理解為什麼大家要在電影院裡被殭屍和紅衣小女孩嚇得半死還樂此不疲,有一次在畢業多年的學生臉書上看他們大談恐怖小說,我這路人就插話關心:
恐怖小說為何吸引你們?身為老師,是否需要擔心學生讀恐怖小說?

沒想到大學生很認真地回覆我:

我追求的是恐怖小說裡的刺激。國中生活一成不變,老師追求的又只有成績,覺得自己根本活得沒靈魂,恐怖小說給我的是人類該有的一種情緒 — 恐懼,恐懼沒有不好,那時的生活,除了分數以外沒有其他的了,喜怒哀樂都由那些數字決定。所以我讀恐怖小說。

至於是否應該擔心孩子讀恐怖小說?大學生這樣回答:

個人認為不需要擔心限制, 因為這是閱讀的一環, 與其一開始只讓學生看他根本不感興趣的文章,不如先給他看有興趣的,要先讓學生喜歡閱讀,才能打開他的視野。

我個人而言,一開始也只看恐怖小說,但後來發現它們已經無法滿足我了,漸漸的就轉移到其他的文學範圍;寫作時也是從恐怖小說開始,現在要我寫純文學文章也沒問題。這跟輕小說的問題一樣 — 與其禁止小孩去做什麼,不如進入他們的思考,知道他們為何著迷

這兩週與學生共讀《第十四道門》,看學生一邊說好可怕一邊又著迷地往下讀,真是有趣極了,閱讀跟人生一樣,充滿了各種可能,我們唯一要做的事就是「不斷嘗試,從中找到樂趣」,那麼,我們就會一直讀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