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小孩與不生小孩

Joseph Hung
4 min readMay 1, 2018
Photo by Blaise Vonlanthen on Unsplash

不生小孩的文章滿坑滿谷,就不需要羅列了。找了老半天看到四篇比較有在描述生小孩正面價值的文章,先貼過來:

(Choyce雜感) 請給我:生小孩的理由?

女人生孩子的壞處和好處

你是不想生小孩、還是不敢生小孩?

為什麼要生小孩?我有幾個感觸與您分享

不生小孩的理由,已經很多人說了,大部分也都是圍繞在「資源配置」上論述,包含:能花在自己身上的時間變少、花在自己身上的錢變少、很多想做的事情不能做(大部分都是出去玩)、睡不飽、去哪都麻煩、人生被綁住、壓力更大、變老變胖變醜…等等,多半都是物理面、生活品質的論述(有形的壞處)。

而生小孩那邊的論點,多數又是感性面、精神面的論述:養育小孩的成就感、甜蜜的負擔、小孩的微笑、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有疑慮建議別生、想生的自然想生、可以打扮小孩、可以一起逛街(女兒)、合理的買很多可愛的東西、…等等(無形的好處)。

有一些論點則說,用理性思考生育小孩是沒有意義的,就像用理性思考婚姻一樣,生小孩為何要考慮好壞利益呢?在找資料的過程我也懷疑是不是自己太功利主義?才會想要用天秤一樣來衡量這件事。(事後我思考了一下,還真的可以列出有價值的面向啊…)

雖然這些觀點各自證明了某些面向,但感覺並不是在一個水平上作討論,難以形成一個有脈絡的思考及衡量,而沒有思考下的選擇,自然只能交給生物衝動跟直覺(純粹的想生、不小心有了、親族壓力…等)。我覺得事情應該不是這樣才對。

拿工作來說,應該比較少有「要工作」&「不工作」的論戰吧?

要說「工作」的壞處,那每個人都可以列出上百點負面影響,可是為什麼大家還是「選擇」工作?不就是因為工作雖然有許多壞處,但也絕對有給我們帶來一些好處不是嗎?包含有形的報酬、無形的自我實現、人際關係…等等。為什麼就不會出現拿天秤來衡量工作太功利,或者拿情懷來論工作太浪漫的聲音?

所以我認為,生小孩除了帶來主觀上的負面影響之外,肯定也會有主觀上的正面影響才對吧?但好像比較少聽到論述在討論這些?

於是花了點時間想了想,我自己想到的正面價值如下(有些來自前面文章的啟發):

可以喚起你衰老的好奇心,重新發現世界的美好,用全然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

體驗全然不同的角色(而且這個角色還不是你想體驗就能)

全新的人係關係網路(爸媽圈可不是單身族或頂客族能輕易踏入的)

重新學習的機會(包含:學會一些以前沒學會的學科、術科,或者在心理上與內在小孩和解)

為了解決小孩的問題,必然需要的成熟、成長。

可以與小孩一同培養新的興趣愛好、體驗不曾體驗的世界。

小孩如果愛打電動,可以一起玩(私心)(例:蔡依橙校長帶兒女打《傳說對決》,並以此作為教育基礎,著實讓人佩服。)

小孩會挑戰你固有的認知跟想法,某種程度是幫助拓展認知邊界。

我相信確實生養小孩有很多部分是難以言喻,不親身走一遭是不知道的,也不是萬事萬物都可以拿來衡量價值,但我又覺得可以輕易列出壞處的事情,怎麼可能半點好處都列不出來?所以才寫下這篇文章。

不知道各位朋友們是怎麼思考養育小孩這件事情的呢?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寫得不錯,請給我10~50個拍手鼓勵,或10個以下的拍手,讓我知道我還要再更努力。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給了你啟發,請幫我分享給你身邊的朋友,或許他們也正好需要。

有什麼其他想法想聊聊,也歡迎留言給我,或者在臉書找到我:https://www.facebook.com/tseyang.hung

--

--

Joseph Hung

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課程設計師、專案經理。熱愛跨領域學習,也喜歡跟自己思辨,探究各種行為或現象的本質。擅長解構與重組知識概念,並用淺醒易懂的方式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