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 The Five Elements of UX 來寫產品體驗分析吧。

菜鳥如我的分析產品小筆記

Grace, Mu-Hui Yu
6 min readMay 8, 2019
閱讀時間:漫長的 10 分鐘。

最近工作上有需要寫產品體驗分析的需求,以往只有寫過簡單的競品分析與痛點整理,所以決定利用這個機會好好整理寫產品體驗報告的小 tips 。

所以產品體驗分析不等於競品分析嗎?

我個人會定義產品體驗分析為單一產品的使用體驗報告,會著重更多在使用者與場景上,通常是為了未來產品更迭使用(也可以用來分析別人有什麼優點可以抄),當然也可以有著重營運方式的產品體驗報告;競品分析我會定義為多個產品的多方面比較,通常會挑幾個大方向來評比(像是商業模式、使用流程設計等),當然也有人做全方面的比較分析啦。

嘛嘛,反正都是在分析產品就是了啦(沈思)
嘛.....。Photo by Mathew Schwartz on Unsplash

依據不同著重點,分析報告有超級多種可以應用的架構。今天我會使用 The Five Elements of UX(使用者體驗的五大要素),試著生出一份基本且全方面的產品體驗分析架構。

應用 The Five Elements of UX 來分析產品!

The Five Elements of UX 包含這五大項:

Pic credited: UX — A quick glance about The 5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 (Part 2)
  1. Strategy:產品本身的商業目標,以及希望滿足的需求。
  2. Scope:產品的功能以及服務內容。
  3. Structure:產品內容的資訊架構設計,以及互動上的邏輯。
  4. Skeleton:產品介面上各種功能的位置的邏輯(像是 wireframe)、使用者操作的方式,以及各種互動如何被呈現。
  5. Surface:就是產品的皮啦,顏色、排版、按鈕的樣子等等。

當開始設計一個新產品時,也可以依照這五大要素的邏輯來思考。想了解更多的人可以參考以下傳送門 👇

相關參考資料在此:UX — A quick glance about The 5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 (Part 2)(英)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英, PDF)

接下來我們就來試著應用在產品分析上吧。

1. Strategy

在這一層面,我們會分析產品目標使用者需求目標,並做使用者分析,找到產品定位 (positioning) 與特色 (highlight),以及實際滿足的需求。

2. Scope

這裡會從產品功能與服務層面分析,會挑出幾個主要場景 (scenarios) 與任務 (tasks),以及相應的產品功能,可以用 User Flow 加以輔助分析。

3. Structure

這裏通常會畫出產品的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來分析各個功能的層級與分類,進而確定架構設定上有沒有什麼問題,或是互動邏輯設計上有任何矛盾或不一致的地方。

4. Skeleton

這裏會對產品的界面設計(比較像是 wireframe 之類的)、on boarding、各種 UX writing 等設計加以分析。最常見的可能是有沒有模稜兩可的文字啦,或是資訊的出現時機是否合適等等。

5. Surface

在這裏會分析跟產品視覺有關的部分,也就是 UI 啦。包括排版、配色風格、介面元件等。

根據上面的層級分類,我們也許可以生出這樣子的一份架構 👇

我自己的產品體驗分析架構。
這只是我參考眾多分析報告後,個人列出來的架構,你們可以自己設計喜歡的模式哈哈。

強調不同重點的體驗分析報告

大多時候,並非每個人都會需要這麼全面地分析某一個產品,有時候只是需要特別著重在互動細節、畫面、使用者,或是商業模式等其中一項上。這時候可以微調上面的架構,製作出一份符合需求的分析模式。

舉例來說,最常見的分析體驗會有以下兩種:

  1. 從產品的 UX & UI 互動細節等方面入手
  2. 從產品的宏觀層面入手(如目標用戶、商業模式等)

例子一、從互動細節入手的產品體驗分析

這類的產品體驗分析會著重互動細節跟功能的使用體驗,對我來說他會更像一份 UX review (or Usability) 的報告,也會花更多時間在使用者場景與實際使用者的產品評論上。

例子二、從宏觀層面入手的產品體驗分析

這類的產品體驗分析會琢磨更多在市場、產品營運、產品定位與亮點、用戶需求本身等層面,有的時候也會列出一些其他的競品。在商業模式上,可以使用 AARRR Framework 進行分析。

AARRR Framework 是一種 Startup 會用來分析商業模式的 model。

PC: @ginoarendsz
  • A: Acquisition 得到新使用者
  • A: Activation 活絡現有使用者
  • R: Retention 留存現有使用者
  • R: Revenue 創造營收
  • R: Referral 分享傳播

想了解更多可以走以下傳送門 👇

Task: AARRR (Startup Metrics)(英)An introduction to the AARRR framework(英)

那要怎麼寫出一份有內容的分析呢?

首先,你一定要對你的產品有一定的熟悉度,接著就是盡你所能地搜集各種數據資料,不管是使用者分佈、使用者評論等等,找就對了,也可以參考厲害前輩們的各種範例齁齁。

關於這部分的整理,我參考了幾份中文的整理資料,有興趣的可以看看:你会写报告?产品体验报告的思路应该是这样的!(簡中)要想产品体验报告写的更从容,你还应该做一些准备(簡中)[得到]App产品体验分析(簡中)如何产出一份深度价值的产品体验报告(附案例)(簡中)如何写产品体验报告?给你一份全面的入门指南(簡中)

我是 Mu,是一個 CS 出身的 UX designer。

喜歡足球、橘子、游泳,跟日本戰國。
生無大志,但求身長 155,正在努力跳繩中。
想帶著設計,走遍世界上每一個角落。

E-mailLinkedIn 都可以找到我,期待與你的相遇:)

— 發現最近吃有點多 Laska 需要運動的人 🍊

--

--

Grace, Mu-Hui Yu

I’m just a UX Designer & Researcher & iOS Engineer & BBT-hol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