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公民講堂:什麼是內閣制?

我的學習筆記
10 min readMar 31, 2019

內閣制是什麼呢?我們大概會分幾點跟大家來講

第一個是內閣制的特色,第二個是內閣制主要分布的國家在哪些區域

第三個是內閣制的優缺點,第四個是要談內閣制他有些特殊的型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內閣制有哪些特色?

我歸結了一下,大概至少有四點

第一個叫做權力融合,第二個是虛位元首

第三個是議會至上,第四個是不定期的選舉

權力融合是他非常重要的一個特色

這是在英國這個議會民主制最原始的國家,從他這裡誕生的

英國這個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是內閣,所以內閣的主要成員是由國會最多數黨

我們現在來看就是過半數、多數黨來組成的

內閣施政比需要依靠國會的信任,所以我們可以看到

內閣制的國家常會提出一些「不信任案」,或者所謂的「倒閣案」

當內閣閣員沒有得到國會的信任的話,自然而然就要解散國會,進行重選

內閣制的權力融合精神的出現,大概從十九世紀英國有一個憲法學者

白芝浩(Walter Bagehot)他就提出這樣的原則,他怎麼講呢?他說

英國憲法有效運作的秘密,可以描繪成行政權跟立法權是完全融合在一起

讓這個融合在一起的關鍵,其實就是內閣這個概念

所以,立法部門是有委員會的,可是他的委員會

不像是總統制的委員會有監督的功能,基本上,立法部門的委員會

他跟內閣的部門整合在一起,因為他同時可以擬法案,同時可以批准法案

所以,他是聯合在一起的

第二個,我們來看虛位元首,也就是配合前面的權力融合制度

我們講到內閣,其實只是一個行政部門

所以內閣首長,無論是總理,或者是首相,他都只是「政府首長」

他另外有一個象徵國家主權的「國家元首」,可能有兩種情況

因為他是虛位元首,他沒有實權,在君主立憲的國家,像英國

就有女王或國王,但是他沒有實際上的權力

或是像日本(天皇)一樣,他沒有實際權力

在議會共和的國家,像德國這樣的國家,他的虛位元首就是總統

所以,德國有總統,但是德國總統並沒有實權,那虛位元首是這樣

不過,我們也不用低估虛位元首實際尚沒有權力這種狀況

在一些特殊的時候,這些所謂的虛位元首,他是可以扮演他的關鍵角色的

比如說,在國家出現了重大的政治爭議、政爭的時候

或者是比如說,當總統出國進行訪問,他可以針對特定的議題

發表這個國家的基本立場的話,他都可以扮演關鍵角色

舉個例子來講,已經去世的泰王蒲美蓬,他在多次的泰國政爭當中

他都扮演了調和的角色

英國女王,基本上他平常也都會看內閣的這些法案跟政策,她也會簽署法案

不過她不會干涉事情,但是因為最近英國脫歐的事件,導致兩黨僵持不下

他們希望英國女王來涉入、來重新做決策,可是英國女王很尊重國會、不涉入

也可以看到另外的例子,就是德國前總統高克,曾經在訪問中國的過程當中

他雖然沒有實權,但是他代表德國,向中國批判了人權的問題

這就是虛位元首,他也有一定的角色

再來就是議會至上,議會至上對於我們這些沒有用內閣制的國家,非常難想像

其實,英國有一句諺語講說:英國國會,除了不能夠把男的變女的

女的變男的之外,什麼都能做

這就是議會至上的威力,英國有一個學者戴雪(Albert V. Dicey)

這樣形容英國的議會至上,議會至上就是講說,議會通過的任何法案

都具有完全的拘束力,無論是任何的其他機構,或者是法院所做的決策、決定

都沒有辦法超過議會,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國脫歐公投

大家一定會非常地好奇,英國在前幾年進行脫歐公投

也以過半的票數決定英國要脫歐了,但是這個有法律拘束力嗎?答案是沒有

為什麼呢?因為英國的原則就是議會至上

大家會問說,那為什麼英國到現在還是糾結不下呢?

因為英國的民主,是基於慣例和傳統

英國之所以現在在國會內部,仍然在吵脫歐的問題

而且已經不是討問要不要脫歐,而是要討論脫歐用什麼樣的方案

那不是因為英國脫歐公投具有拘束力,反而是因為英國的國會尊重民意的選擇

而不是因為他有法律的拘束力,這就是議會至上最典型的例子

那你看,這樣的民主國家,他仍然要尊重公民的選擇

再來就是不定期的選舉,這個我們也很難想像

我們的總統任期、國會任期都是固定的

但是在內閣制的國家,雖然有表面上的國會任期,但是他常常會進行

提前選舉(snap election),提前選舉就是說,內閣總理或首相

可以視政治的情勢來決定(是否要提前選舉)

如果他的政策推展不順利的話,他可以在任何時候決定要解散國會

他也可以進行政治算計,如果他這個時候政治名望很高

他的反對黨對他不利的時候,他可以立刻解散國會、立刻探測民意

那這就是內閣制另外一個重要特色

我們再來看議會內閣制主要分布的國家在哪裡?

因為我們剛講,他主要產生自英國,所以在被英國殖民過的國家

像印度、巴基斯坦、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等國家,他們是實行內閣制的

另外,像日本這個有君主制傳統,他保留了君主(天皇)做為虛位元首

日本跟泰國,他們後來實行民主了,也是議會內閣制的

另外,像有一些西歐的進步國家,像德國、比利時、荷蘭,跟北歐國家

他們也是採用議會內閣制的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議會內閣制的優缺點

他的優點主要就是,法案易推、權責明確

他的缺點就是少數劣勢,以及不穩定的政府

為什麼他的優點是法案易推呢?因為我們剛講議會內閣制的特色是權力融合

所以,行政部門跟立法部門是合在一起的,那這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只要是行政部門想要推展的法案或政策

因為他是執政黨,同時這些行政的閣員也是國會議員

所以他可以迅速取得國會的支持,所以很有效率,要推的法案

基本上,只要你是執政黨,你就可以很容易地推展

再來,內閣制他的國會也有委員會

不過他的委員會,不像是總統制的委員會那樣,扮演監督的角色

但是,內閣制的委員會只扮演了草擬政策法案的功能的角色

所以,法案就很容易推展

再來,我們看,為什麼說內閣制是權責明確呢?

我們要拿來對比的,其實就是總統制

很明顯地,因為我們可以看到,總統制裡面

總統所領導的行政部門,跟國會常是屬於不同黨的

不同黨(的情況下),國會要杯葛總統的行政部門決策跟政策的時候

他就會阻擋他,像美國政府最近的關門案(2019年)

就是因為國會跟行政部門不同黨

可是,內閣制像英國這樣的國家,沒有這樣的問題,因為國會跟行政部門同一黨

所以,執政黨所要推的政策一定可以執行,如果推不了

當然就直接解散國會,訴諸民意,選出新國會,來產生新的政策或新的法律

再來,我們來看缺點是什麼,優點也是缺點,因為他推展法案非常容易

所以,在國會議員裡面,如果是屬於少數反對者的話,必須要聽命於黨的命令

因為黨的多數這麼決定的話,就沒有反對的空間

所以,黨內的少數者,必須要為黨的政策去背書

因為內閣制國家,搭配的是黨紀非常嚴明,如果你沒有聽黨的決策的話

黨紀開鍘,你就沒有黨籍了,所以這也是他另外一個缺點

再來就是不穩定政府,因為我們剛講到,內閣制表面上有形式上的任期

但是他的內閣首長,總理(或首相)可以隨時解散國會,他只要衡量政治情勢

覺得這時候重選對我有利的話,所以,這常常早成不穩定的政府、不穩定的政治

我們看日本和英國都有這樣的現象

最後我們要來談,比較特殊的議會內閣制

叫做「共識型的議會內閣制」,有人稱他叫做「協和式民主」

大家一定會想問一個問題,民主國家有優劣之分嗎?當然有

一般來講,運作比較良好的民主體制,都分布在這種共識型的議會民主體制當中

為什麼呢?他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叫做權力分享

因為他們這樣的內閣制,他是在政府跟社會的決策過程當中,他是去分享權力的

還有,在(他的)選舉體制當中,他們也大部分是採用比例代表制的

首先,我們來看政府跟社會之間的關係

在這樣的共識型的議會內閣制當中,他們在做社會政策的時候

通常會把跟政策相關的社會上的不同利害關係人整合進來

納入政府的決策跟談判過程,最有名的就是勞資談判

在這樣國家的勞資談判,他們一定是勞方跟資方對等的

而且都有各方代表,然後進來一起談判

定期談判,然後定期決定工時跟最低工資相關的產業政策等等

所以,他們不會有出現勝者全拿,或者是資方被過度代表的問題

幾乎參與者都可以參與到決策機制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北歐國家或德國、荷蘭這樣的國家,他們這樣的內閣制

相對來講,比較能夠分享權力,而且民主是比較完善的

另外一個就是他的比例代表制,比例代表制的特色是

相對於單一選區制度,一個區域只選出得票最多的候選人

單一選區容易形成兩黨制,可是這種採取比例代表制的國家

他可以確保有不同意見、不同聲音、多元聲音的小黨,都能夠進入國會

在國會的決策過程當中,他們也都能夠被納入討論

這是這項體制最大的特色

我們談完了內閣制,這跟台灣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大家如果去看看中華民國憲法本文,1946年制訂的那部憲法

因為當時制訂的過程當中,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參與者

是民社黨的張君勱先生,因為他是留學德國的

他當時非常崇拜德國的議會內閣制

所以他在中華民國憲法裡面寫入了議會內閣制的精神

也就是說,總統其實是虛位元首,行政院長他有實權,是主要領導行政權力的

因為我們後來,台灣九七修憲之後,就變成雙首長制,這以後再討論

不過大家可以想想看,近年來,在台灣政壇,其實也有人倡導

台灣應該要修改成議會內閣制,大家可以想想看,台灣適合這樣的制度嗎?

我們這當然是一個比較簡介內閣制的主要特色

大家如果有什麼想法或意見的話,也歡迎你在我們底下留言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的話,也歡迎你幫我們點讚、訂閱還有分享

我們今天這集節目就到這裡為止,我們下次再見,Bye-By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