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寶寶必備:毫不後悔的 12 款超實用育兒好物/母嬰用品推薦 (中)

IVI
13 min readMar 19, 2020

--

有了寶寶後,時間往往在不知不覺中飛快消逝,每天就在各種「照顧孩子、準備食物、上下班、打掃家裡、陪玩陪讀」的無限交叉循環裡渡過。回頭一看,距離我寫完上篇實用育兒好物/母嬰用品推薦,居然已經即將 9 個月 (都可以生第三個寶寶了)。

幸好文章的主題是 — 我真心認為實用且值得投資的媽咪寶寶育兒好物,過大半年後再回來檢視自己的選擇,每項都依然很推薦,其中幾項經過二寶驗證㊣的嬰幼兒用品還正在使用中,估計還會讓它們再多服役個幾年。

如果你還沒看過上篇,可以先點選以下連結閱讀「前 6 項」經過兩個寶寶輪番驗證的實用育兒好物/母嬰用品推薦。

今天繼續來聊聊媽咪寶寶必備好物推薦,「中間 3 項」讓我毫不後悔的超實用育兒好物/母嬰用品。

7. BabySeater Portable Playard 可攜式遊戲圍欄 ☜

市面上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嬰幼兒安全門欄/圍欄、寶寶遊戲圍欄,名稱僅管相似,大致設計可以分成幾種:

  • 一片式安全防護門欄:多半設置在房間口/走廊/走道/陽台,常見許多爸媽會裝在廚房入口或樓梯口防止意外,或為避免房間物件被翻動破壞。
  • 多片式防護圍欄/遊戲圍欄:組裝後等於把孩子圍在裡面,嬰幼兒的手較小,無法從內部打開門欄,高度也讓他們難以自行翻牆。多片組合的設計很彈性,讓爸媽能按照家裡空間大小購買適合的尺寸。
  • 可攜式遊戲圍欄/遊戲床:展開時一樣是將孩子圍在裡面,不使用時可以摺疊收納。尺寸固定,但可使用的地點靈活,爸媽可以視需求輪流放在家裡的不同空間 (例如:單獨帶孩子又需要工作/煮菜時,可以把遊戲圍欄移到大人輕易看得見的位置);週末出去玩時也可以帶著,輕鬆享受安全戶外生活。

這三種我們都有使用,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可攜式遊戲圍欄/遊戲床,覺得C/P 值很高,能從小用到大,從室內用到戶外,因為摺疊便攜的特性,讓它可以輕鬆被帶到任何想去的地方,這樣子帶著寶寶也可以去飯店、海邊沙灘、公園野餐、露營,能把更多的美好事物介紹給寶寶,讓親子生活更豐富。

除了家庭自行出遊外,戶外的朋友聚會也很適合把可攜式遊戲圍欄帶去。爸媽們在遊戲圍欄附近,邊看顧孩子邊聚會聊天,放些年紀適合的玩具,遊戲圍欄內就是寶寶們的共享社交空間。我們就曾經把這個 BabySeater 圍欄,帶到戶外草地上野餐,帶到海邊沙灘上玩耍,非常實用。

當初選擇 BabySeater Portable Playard 可攜式遊戲圍欄前,我事先認真研究了將近一週的商品說明及 Amazon 評價,最初它不是我的第一選擇,只排名第三 (總共四款在做最後評比)。所以我經歷「先後購買四款不同品牌的遊戲圍欄」的過程,最後把它留了下來。

除了 BabySeater 外,我還買過這三個:

這四款的品質其實都很不錯 (畢竟已進入了我的最後評比階段),雖然不同品牌自然有些設計差異,但是也都有以下這些共通點:

  • 外型都是寬敞的六角形設計,比長方形的遊戲床多了些活動空間。
  • 選用通風網狀設計,不用擔心寶寶在裡面玩耍會過於悶熱。
  • 布面選用防水材質,非常容易清潔。
  • 可摺疊的輕量設計,戶外室內都適合使用,能收納在家裡一角,也能背起來帶出門趴趴走,使用情境很廣泛。

所以我的決策關鍵,其實後來都落在各種微小的設計差異及使用感受上,有些甚至是我的個人偏好,所以也不見得適用於每個人,所以待我娓娓道來自己當初選擇時的各種思路。

最早被我捨棄的是 Regalo 及 Summer Infant,因為我不喜歡這兩款「X 狀交叉鐵桿就直接貼在網外」的設計,而且鐵桿貼網子貼得滿近的,我覺得自己好動的寶寶可能會嘗試利用它們爬上爬下。同時 Regalo 的床底沒有貼地,我擔心未來自己得提早煩惱底部載重的問題。

另外,仔細看下圖應該可以看出來,這兩款的上圍 (上面那圈) 只是薄扁的帶狀設計,手一壓就能往下沉,雖然平常使用時不會去直接這樣壓,但這邊就沒有給我夠堅固的感覺,所以先跟這兩款簡單道別了。

接著就剩下 Graco & BabySeater 讓我繼續內心交戰。

兩款在設計上把「X 狀交叉鐵桿」的部分往上提高收在頂部,再用更厚實的材質包覆住。好處是保留了 X 狀交叉鐵桿的支撐效果,但不會直接擋在寶寶面前,也不貼著網子,同時也加強了前兩款上圈不穩的問題。

兩款都很容易收納,使用起來也都很穩,只是 Graco 戶外攜帶遊戲床的「床腳」設計的比較大,讓我又感覺似乎更加穩固,BabySeater 的「床腳」相對造型比較簡單,沒有另外開展的支撐部位。

Graco 的拉鏈門是側開式,而且刻意設計得比較小,可能是要防止小孩太容易爬出來,而 BabySeater 的門是正開式,可以直接拉開到地面上,也比較大,連 170cm 的我都可以彎個腰爬進去。所以門這部分非常個人喜好,我自己比較喜歡大一點的門,我可以跟他們鑽進鑽出一起玩。

但壓倒我選擇 BabySeater 的最後一根稻草,還是 Graco 戶外攜帶遊戲床的尺寸,它比其他三款都小了一點,嘗試過是可以直接把 Graco 放進 Summer Infant 的。我當時沒有拍測試照,但從 Amazon 的用戶評價找到其他人的版本,右下那張照片可以看到內圈是 Graco,外面是 Summer Infant。

Credit: image from Amazon product review

因為 Graco 戶外攜帶遊戲床的尺寸比較小,後來我決定投奔 BabySeater 可攜式遊戲圍欄的懷抱,至今已經用了將近快三年。

這張 BabySeater 可攜式遊戲圍欄,目前在我們家還是「長時間展開狀態」,想收納都沒機會收起來。雖然小隻已經開始走路,不再是快速爬行寶寶,無法作為「圍欄」使用,但反而變成兩個小朋友之間的「秘密基地」,會各自帶不同的玩具進去,在裡面嘰嘰喳喳玩得很開心。

還有一個可攜式圍欄用法,我想過、但還沒機會嘗試的,就是把它變成一個小型的「海洋球球池」,隨著今年 COVID-19 疫情持續發展,我想我應該會買回一些海洋球來試看看這樣玩。

8. Foam Noodles 防撞泡棉管 ☜

回想起來,小時候似乎曾經在台灣的綜藝節目裡看過這種泡棉管狀物,沒記錯的話,應該是拿來作為處罰棒或遊戲棒互相追打。

而我自己初次摸到這個東西是在游泳池畔,的確它也因此有著更響亮的英文別名 Pool noodle or Swim noodle,因為美國人常把它們用在游泳池裡,作為學游泳輔助或玩樂用途,在台灣好像也會被稱為浮力棒。

Photo by Dave Clubb on Unsplash

小孩出生後,我發現這個泡棉做的空心管狀物,居然也能變成寶寶「各種安全防護」的好朋友,而且可以用在很多地方上 (小提示:你曾經擔心過「寶寶的頭會卡在欄杆之間」嗎?)

比較上述四款可攜式遊戲圍欄的過程中,我發現它們雖然穩固,但無論那一款的鐵桿支架都滿細的,作為一個焦慮派的媽媽,腦海裡忍不住出現各種畫面,擔心寶寶會不會跑去拉扯鐵桿,擔心寶寶嘗試鑽進鐵桿與網子間的小小空間,擔心自己沒注意被絆倒等等,於是我開始尋找各種方法想包覆鐵桿,Foam Noodles 防撞泡棉管就在那時出現在我面前。

本來已經打算買回原始版的防撞泡棉管,自己拿美工刀自己割開側邊,結果發現 Amazon 上居然有販售已經裁切好、割開側邊的版本,買回來就可以直接使用,我的手作魂就萌生退意縮回角落,立馬秒速訂購。

後來除了可攜式遊戲圍欄外,我還多訂購了三四組,用來包覆家裡房間的欄杆、防護門欄的鐵桿等等。原因是我家好奇寶寶曾經自己嘗試把頭穿過欄杆,結果就怎麼也縮不回來,卡在欄杆上大哭。我當晚就直接下單,兩天後每根欄杆外面都包一根這種防撞泡棉管,減少欄杆跟欄杆間的間距。

Credit: Image from Amazon and Full House

雖然好用,但要注意的一點是,當小孩進入長牙階段,牙床癢癢想東啃西磨,除了爸媽提供的磨牙餅、磨牙玩具外,也要注意房間裡的防撞泡棉管,才不會被寶寶咬了幾口下來。

後來這兩年的育兒生活裡,我又陸陸續續發現更多防撞泡棉管的各種日常用法,有機會再整理出來跟大家分享,真的很有趣。

(例如下圖是羊飼主們,為了不讓寵物羊在玩耍頭撞 head-butting 時,不小心傷害了彼此而裝上去的,想看各種羊兒套泡棉管或網球可以從這裡去)

9. Skip Hop Chelsea Downtown Chic 時尚都會媽媽包 ☜

當媽媽包的產品設計趨勢愈來愈走向一致,往往都會涵蓋這些功能選擇:

容量大、多隔層、多口袋、防水材質、多種背/提法 (後背/側背/斜背/手提)、針對奶瓶放置有額外收納設計 (好取用/保溫保冷)、針對濕紙巾/尿布有額外收納設計 (好取用)、可吊掛在嬰兒車上、附尿布墊等。

我認為媽媽包/爸爸包的挑選,就回歸到「個人喜好」及「使用需求」的影響,包括對上述功能的優先度排序、欣賞的品牌、喜歡的花色跟樣式。

既然「個人喜好」「使用需求」取決於每個人的使用情境及生活習慣上,在繼續推薦這款媽媽包之前,我先說明當初選購的設定及思路 — 幾項我比較在意的媽媽包 Yes / No / Maybe。

我的媽媽包挑選 Yes / No / Maybe

  • 樣式偏向中性,必須有基礎黑白灰三種色。造型最好完全看不出來是媽媽包,而爸爸代背/提時也不會因為花色皺眉。
  • 容量大,多隔層、多口袋設計,能分開放奶瓶/水瓶,與各種尿布/紙巾/濕紙巾/口水巾/圍兜,及要餵食寶寶的點心餅乾
  • 防水材質好清理,包包能自己站得住,放在一邊時它不會東倒西歪。可不可以機洗,我則不太在乎。
  • 要能吊掛在嬰兒推車上,至少要能側背/斜背/手提。通常外出旅遊時,我還有另一個自己的後背包,所以媽媽包比較希望用其他背法,能不能「後背」對我來說就不很重要 (但我知道很多媽媽最看重「後背」)。
  • 最好能放下 15" 吋 Macbook Pro (重申:這真的是個人喜好),因為工作的關係,我之前經常是電腦不離身。

因為上面這些條件(特別是第一項),讓我在購買決策過程初期就先跟美國知名媽媽包品牌 Ju-Ju-Be BFF 說再見了,雖然我內心一度為 Ju-Ju-Be BFF 的黑白水玉款所動搖過一個晚上。

中間我還仔細考量過德國品牌 Lässig 這款媽媽包、英國品牌 Wolffepack Luna,但最後因為放不下 15" 吋筆電、主要是後背款式而作罷。不然,這兩款也是很符合我大多數條件的媽媽包候選。

最後我選擇了 Skip Hop Chelsea Downtown Chic 時尚都會媽媽包

品牌喜好面向

研究過程中,我不免俗地去仔細閱讀 Skip Hop 的品牌故事及理念,那是其中一個讓我決定「是否欣賞一個品牌」的重要參考。

現在已有横跨多條產品線的 Skip Hop,最早正是從「媽媽包」起家。

Skip Hop 在 2003 年由一對「沒有母嬰產業背景」的新手父母 Michael and Ellen Diamant 創立。當時他們有感於市面上的媽媽包選擇有限,總是被環繞在各種粉紅/粉藍色的選項裡,因此決定自己設計一個既時尚又具高度功能性,且適合忙碌城市生活的媽媽包。

然而,雖說 Skip Hop 創辦人沒有直接的母嬰產業背景,創辦人 Ellen 是一位曾從事於精品品牌行銷領域的藝術總監,另一位 Michael 也是科技產業的連續創業者,所以還是具備了過去經驗的優勢。

這樣的組合也落實在他們「兼具設計與功能間平衡」的產品理念上。2017 年 Skip Hop 宣布被北美最大的母嬰品牌 Carter’s 以 $140 million 收購。

設計與功能面向

黑色款、搭配金色拉鍊扣環,可以肩背與手提,總計 12 個口袋/夾層,也可以輕易掛上寶寶推車。側邊有隔熱置物袋,適合放置奶瓶、鴨嘴杯、水瓶。底部有四個金屬墊腳,讓媽咪們可以直接將包包放在地上,包包可以站得很穩,也不用擔心包底弄髒。

最後,它可以放進我 15吋的 Macbook Pro (當然如果有放電腦,寶寶的用品放得少一些),其他較小的裝置像 iPad, Kindle 也自然一定沒有問題,當然我也放過 7.8" 吋的 mooInk。

我也曾經多次帶著這款 Skip Hop 媽媽包進辦公室或是外出工作,因為它長得真的太不像媽媽包了(加分)。

以上就是經過兩個寶寶輪番驗證,「中間3項」回顧當初也毫不後悔的實用育兒好物/母嬰用品推薦。因為不小心寫太認真,還是拆成兩篇方便閱讀,如果有興趣可以點選下面文章,閱讀我仔細分析「後 3項」也很值得投資的媽咪寶寶育兒好物。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₃ ◔` )

歡迎點擊拍手按鈕,幫我拍拍手 👏
如果你也英雄所見略同買了以上任一種好物,那就為我們都拍拍手 🙌

--

--

IVI

陳年彆扭宅,近年激發出嶄新育兒魂,但阿宅就是任性,創業路上需要碎念以保持身心健康。這裡是我與我肥大的杏仁核一起伸展紓壓的小世界(´◔ ₃ ◔` )我隨意認真寫寫創業 x 設計 x 育兒 x 產業 x 生活,就請各位客倌也隨意認真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