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台大新聞所&政大傳播所|推甄心得

Joan Chang
42 min readFeb 16, 2020

--

📍國立臺灣大學 新聞研究所/備取2(最後錄取到備1,殘念QQ)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碩士學位學程/正取20

攝於政大報到的那天。天氣晴朗,謝謝于瑄和孟潔陪我,謝謝一路上幫助我的所有貴人。

從下定決心前往研究所的路上,受之於人太多、受之於太多人,憑藉著被愛的幸運才能走到這裡;我並非特別傑出,但我真的非常幸福;我是還算努力,但也是因為我相當幸運。謝謝不吝幫助我的所有貴人、愛人,也謝謝自己的認真,才能無愧於這些愛的滋長。為了把這些感動繼續傳遞,希望能藉由這篇推甄心得,分享我的所遇所想,提供也鼓勵更多有志走往研究所目標的人。

而不同於網路上多數的心得,我這篇文章會多更多關於我認識的台政兩校系的特色說明、報名流程的提醒、完整的口試過程和觀察,以及給同為緊張寶寶的建議等。有了更具體和詳盡的分享,希望能讓大家對推甄的想像和準備更為踏實,多一點信心、多一些參考:)你不孤單,也別害怕;天道酬勤,盡力後就從容自適吧!

以下會綜合我自己的反思、身邊所有貴人給予的建議等,分別分享我的:

  1. 學習背景
  2. 唸研究所的原因
  3. 兩間學校與系所的特色、報名與錄取狀況
  4. 台政的「書審內容」和「口試過程」
  5. 給緊張寶寶的建議
  6. 謝語

因為最後正取錄取的是政大傳播所,所以會先由此開始寫,然後才是台大新聞所。而有些項目(如簡歷、研究計畫等),台政我都寫一樣內容的,會在政大的框框詳細說明,台大的部分則不再贅述,所以建議台政搭配一起看。

🖍|學習背景|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的應屆畢業生。
班排 9%、系排6%(台大推甄門檻只看班排不看系排,超詭異;政大的話兩個都可以)

沒有雙主修、輔系或學程;沒有交換;申請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沒通過;沒有對外比賽獲獎經驗;沒有系學會或社團幹部;沒有任何自媒體經營經驗等。就是跟多數新聞傳播學院學生一樣,有幾個媒體實習和工作經驗、參加過一些課外活動而已。

另外,我也沒有附上任何英文檢定證明(推甄前有去考多益但考得太普了根本不會加分QQ 而且還可能被抓到英文很弱的把柄XD 加上如果申請台大新聞所的話,也會有英文面試,從英文面試老師就可以了解你的英文能力了)

因為一心想著唸研究所,又害怕自己推甄資本不夠需要考試,所以報名了新聞傳播類的研究所、國考和轉學考唯一也是最厲害的補習班——戴然傳播教室(這是老師的粉絲專頁,補習班叫「國家補習班」XD)。老師教了 30 年(今年是最後一年了想補習的人必須把握!),老師多厲害也不贅述了,因為網路上 10 篇有 11 篇考試上榜的心得都會一再讚嘆。不過,我以新聞傳播學院出身的角度來看,如果你平時上課就有一半的認真,就算忘光光了,重新回頭複習即可,不一定需要補習,畢竟要花錢而且補習班位子很小很痛苦QQ 但如果你的傳播理論或新聞學老師很無聊(喂),或是你大學混到爆,或是你想串連所有的新聞傳播、新媒介科技、傳播政策知識與案例,更有系統性的統整和旁徵博引,老師會讓你覺得打通任督二脈,更確信自己喜歡新聞傳播的心。

網路上有不少厲害的推甄心得,多是學業成績頂尖在 5% 內、比賽經驗傑出、實習經驗豐富,甚至擁有許多讓人望塵莫及、個人特色極高等表現,或是本就有名校環境資源的思辨能力與學習資本,由衷羨慕;反而我之於這兩間學校的學習背景與放榜結果都不甚優秀,但也正因如此,我更希望能藉由不那麼夢幻、完美的成績,讓其他 80% 同為金字塔中層的人,也有機會拿到口試的門票、坐在老師們面前侃侃而談自己的夢想;在奮力追夢的同時,多肯定自己的足跡、多喜歡自己的樣貌、多堅定自己的去向。

🖍|為啥要唸研究所|

高中時,我是班上倒數三名畢業的(?)我不喜歡數學、聽不懂自然、連歷史地理都背得2266。然而到了大學,世新長於新聞傳播的資源和風氣,打開了我學習的眼界;口傳系的老師跟課程,開闊了我的求知慾;大三開始到端傳媒實習,也讓我深感對於學理的無知、缺乏系統性的思考訓練,無法支撐我在這個領域快速精進,無學則無以致用。以前我覺得唸書很乏味,現在我發現:

不喜歡讀書,是因為還沒讀到自己喜歡的書。

然而說「讀書」似乎有些狹隘,不如說我們的一輩子都在透過各種學理知識、前人經歷與實戰經驗等不斷學習、充實自我。唸研究所是其一途徑,是我正式踏入職場前想再整合所學、深耕專業的選擇之一。

我曉得,若是想從事新聞工作,直接進入職場的成長更多也更快,許多人也云云,從職場犯錯的經驗學習更為實際和可貴;然而我更害怕的是,我跌跌撞撞的同時,仍然不知道如何洞悉問題、沒辦法系統性地理解前因後果、不明白怎麼聚合出解決困難的思路,彷彿只能全盤依賴「從做中學」的直覺、經驗。

我不想當個無知的笨蛋,我不願成為一個沒有思辨與批判能力的草民;我希望自己能透過研究所嚴謹的學術訓練,學習問題意識的觀察和發展,成為論述邏輯更有條理、思想觀點更為周全、知識厚度更加扎實的人,我想要「有學有用」、「學以致用」。往後出社會也都要勞動異化 40 年以上了,現在能再專心地多唸兩三年喜歡的書,我覺得是非常幸運和幸福的。

另外,我高中最要好的兩個死黨分別唸台大和政大(近朱者赤物以類聚,朋友真的很重要啊啊啊!)我很常去台政找他們玩或讀書,優秀如他們,一直都是我追求的目標、彼此成長的動力。而常常聽兩位摯友分享豐富的大學生活、長期跟著浸淫在這兩所學校的學習和活動氛圍(真的要打破大家的名校迷思,頂大學生超會讀書也超會玩)、走在台政超超超大校園時都超超超羨慕QQ(世新太小了完全沒有「大學」的感覺);於是想轉換學習環境、想跨出同溫層,加上超超超想在大校園散步(好膚淺?)的心願,讓我走到了這裡。

🖍|台大新聞與政大傳播的特色、報名狀況|

今年政大傳播所推甄報名 88 人,正取錄取共 26 人。
今年台大新聞所推甄報名 60 人,正取錄取共 11 人。

而我以正取 20 錄取政大傳播所,書審分數很高,口試分數超低;
後以備取 2 躍上台大新聞所的錄取名單,口試分數比書審高一點顛,
最後台大新聞所正取僅一人放棄,錄取到備取 1。
(但弔詭的是,政大的口試反而非常歡樂愉悅、在台大被電爆跟💩一樣)

政大在報名時就要繳$1,500 報名費,無論有沒有進面試都是這個錢。
台大則是先繳$1,000,如果有進面試的話要記得再去繳$500 才能參加面試。

按照去年政大傳播所只有60人報名、台大新聞所甚至只有31人報名的情況,今年競爭來得更大,甚至一般考試的報名人數也多非常多。請不要嚇到啊!!!雖然我一開始也被嚇得要命QQ 但絕對不能未戰先怯!要是太浮躁,就很容易忘記自己的初心。報名分母變多了,不過錄取分子沒有變,一定要相信無論分母多寡,你都早已是分子之一了:)你已經上榜了,現在的過程只是你的必經之路,走過就好。

政大傳播作為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新聞傳播學府,向來都是大多數人報考相關研究所的第一志願,國內也只有世新和政大設有傳播博士班。政大傳院集合新聞、廣告、廣電等系所資源,大學部是大一大二不分系,大三之後自選新聞系、廣告系或廣電系;而研究所則是整併三系所資源,重新命名學位和調整課程,設有七個專業領域學程 — — 開設「傳播與文化」、「新聞與資訊傳播」、「想像、敘事與互動」、「電訊傳播政策與管理」、「整合傳播」、「兩岸傳播」、「科學與風險傳播」等,甚至還有自行調整修課方向的「自主學程」,所以學位全名實則為「傳播碩士學位學程」,擁有專業但不設限地跨領域學習。

台大新聞所則是只設有研究所,專攻新聞專業,近年課程也多往新媒體、數位創作、社群媒體等發展。相較於政大,台大更強調「從做中學」的實務能力,甚至聘有許多業界記者、媒體編輯等專業實務師資及傑出記者駐所計畫等。另外,新聞所畢業門檻也明訂分為「研究組」和「專業組」,意即你可以寫論文、也可以完成一份新聞實務作品就畢業!但千萬不要跟教授說想去台大學實務XD 研究所畢竟還是以學術研究為基礎和重點, 不然直接去工作就好了XD

送出書審資料之後,台政都要等到「面!試!前!三!天」才會公布口試名單,口試人數都是錄取人數的兩倍,意即今年政大會找2/3的人來口試,台大則是刷掉2/3的人,中間大約有至少三週的時間準(煎)備(熬)。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台大新聞所的口試,除了我和各另一位世新、東海的同學,其他進口試階段的都是台政師交和北大等國立學校的學生。我其實完全不相信、不認同、不接受「推甄就是看名校血統和在校成績」一事,即使口試名單幾乎以國立名校為大宗、最後錄取正取名單也全是國立學校,甚至有好幾位本就是台大的學生;然而我還是要以我(和兩位世新、東海同學)的例子,打破大家的名校框架與血統悖論,請你一定要自信地抬頭挺胸:

老師最在乎的不是你從哪裡來、你有多厲害,反而更重視你對來時路的反思、你關心的命題、你要去哪裡的展望。

(而且我接下來都要掏心掏肺的寫了QQ 踩在我血淋淋的經驗中努力修正書審內容和準備口試一定就會上!看看我都打敗無敵手至少有備、備二了!你一定會比我還強大還幸運!)

力口氵由,女子口馬?

🖍|政大書審內容|

政大傳播學院

政大簡章中有規定「自傳暨研究計畫 1,000 字以內,必須包含報考動機、學習與畢業計畫」,其實我一直不知道如何解讀「1,000 字以內」的意思QQ 畢竟所有東西加起來不超過 1,000 字根本天方夜譚?不過政大會如斯規定,也應該是希望大家能長話短言少說廢話XD(太多人報名了老師懶得看),我就以「一項不超過一頁A4」為原則,用調整字體行距、加上大標等方式,讓版面看起來不至於密密麻麻即可。

【簡歷】

因為沒有太多傲人且豐富的履歷,按照多數人常用如學業表現、實習工讀、社團經驗、競賽獎項等項目區分,反而會顯見我的歷程薄弱;所以我分為「學術表現 × 自主學習」「實習挑戰 × 工作經驗」「敘事表達 × 新聞採寫」「團隊合作 × 活動創意」四大區塊,以此凸顯自己從中習得的軟實力。我分為兩欄,左欄按年月寫上學經歷的時間,右欄在每一區塊分類合適的經歷,以此為大標,再以一行簡述經歷內容。同時也以此作為自傳和報考動機的擴寫基礎。

另外,也因為我的經歷多和新聞採寫相關,一式兩吃(?)所以台大的我也是用同一份簡歷、作品和研究計畫。基本上我是取兩間校系的最大交集來取捨,省時省力求效率!

【自傳】

自傳最重(困)要(難)的就是個人特色。與其說我花很多時間修改自傳,不如說我絞盡腦汁在把自己剖開看有什麼特色(望)

我分為四段撰寫,第一段就像新聞導言,統整出自己最大的特色、優勢和學習態度,這同時也會是口試時自我介紹的核心,等於所有的價值信念都在裡面了。可以思考自己和別人最不一樣的「黃金三點」是什麼,由此構思和延伸。每一段的架構大多都是以「經歷說明 ➜ 我的優勢 ➜ (如果有不錯的成績或表現也會寫出來) ➜ 學到了啥」去鋪陳。

我接著的三段就分別以下述為主要核心,每一段也都會再挑出最精華的重點字句畫上底線(有老師提醒我畫底線容易予人傲慢感,粗體即可;不過我排版時感覺底線在視覺上比較明顯QQ 大家可以斟酌參考!)

  1. 口傳系的學習背景+我的新聞採寫經驗
    (強調全台唯一學習溝通、表達、協調的系所帶給我的養分和優勢,延伸到我的新聞採寫經驗和價值詮釋)
  2. 在端傳媒擔任社群媒體實習生
    (實踐我之於新聞傳播的所學和喜愛,從新聞中有社群、社群裡有新聞的關係中,學習不同的溝通模式)
  3. 三個不同領域的工作和活動之反思
    (舉出我在行銷、科技和設計思考三個領域的工作及活動經歷,凸顯自己除了努力耕耘新聞專業,也多方涉獵行銷策略和傳播趨勢)

【報考動機】

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緊扣報考系所的特色!也就是說,因為A的經歷、然後B的經驗,所以我認為該系所能讓我深耕或擴展A+B的所學blah(像我一開始寫的時候,一直被很多人指出很不像要報考傳播所的感覺QQ)同樣循著「黃金三點」的原則,我的報考動機也分為三段循序漸進:先從我的社會學和文化研究的學習經歷開始,強調我的「社會學想像」,然後再告訴老師我為了讀研究所做了哪些準備,最後呼應第一段「傳播與文化」的修課經驗,告訴老師傳院的資源可以幫助我什麼、而我也將繼續在「傳播與文化」學程進修;我的報考動機內容比自傳多,所以我還有分別下標及畫底線:

  1. 旁聽社會學課程+修習〈傳播與文化〉課程
    (大二時旁聽文化學者李明璁的〈失敗者社會學〉、修過政大講師鍾宜杰在夏季學院開的〈視覺文化與影片製作〉、大三時旁聽政大社會系教授黃厚銘的〈社會學理論〉;而系上必修〈傳播與文化〉課程也打開我對傳播與文化領域的學習興趣等)
  2. 〈基礎研究方法〉課程+申請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擔任研究助理
    (系上必修〈基礎研究方法〉課程奠定我在學術研究的初階知識;而雖然申請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未通過,但也讓我對研究生主動挖掘問題意識的生態有更多憧憬;擔任研究助理則讓我更接近學術研究的世界)
  3. 政大傳院提供七大領域的學習地圖+計畫選修「傳播與文化」學程
    (傳院的七大領域能整合我累積的傳播學問和社會學知識,也能強化我在面對新聞議題和人物採訪的文化批判能力,我同時還會選修社會所課程,強化跨領域所學)

特別留意,動機不要寫得像功德簿(?)不要寫我對傳播有興趣(報考的人誰沒興趣XD),也不要照抄系所的特色介紹(在裡面的老師還需要我們跟他說學校和師資都好棒棒嗎XD),或是對夢想、環境畫大餅(因為老師比你更了解大環境呀!但老師想了解的是「你」),他們更好奇,你的同學都不想唸研究所,為什麼你來了?你是誰?你想要什麼?他們能給你什麼?

在整理報考動機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地和自己的初衷對話:為什麼我要唸研究所?我真的適合唸研究所嗎?唸了研究所然後呢?我想從研究所帶走什麼?研究所能幫我什麼嗎?蘇格拉底對於哲學最大的命題即是「認識自己」,層層解構自己內心的同時,也是在在坐實對於目標的念想。

回首大學生涯,做過些什麼?學到或改變了什麼?從中激發出什麼心願?我是什麼樣的人?我關心什麼?我期待成為什麼樣的人?未來想做什麼事?一路上的誤打誤撞或專心致志,全部成就了現在的自己,而研究所則是能讓眼下的自己,更貼近理想的去向。

扣著這些堅定的架構書寫,你也會在大家問你:「蛤(ಠ_ಠ)?為啥要唸研究所?起薪又沒高多少?直接工作不是更好嗎?」的時候,更堅持自己的選擇。心裡堅定了、踏實了,寫出來的字裡行間也都會流瀉出動容。感動了自己,老師才會跟著你落淚。

【學習計畫】

再簡述一次我的重要經驗:端傳媒實習、口傳系的學習背景、對人物專訪報導的投入等,以此帶出我期望能深入新聞報導、社群互動與敘事書寫等研究,更有系統地了解人與人之間、新聞傳播與社會各領域間的關係,讓自己計畫選擇「傳播與文化學程」的理由更具說服力。

此外,政大傳播所畢業門檻是 31 學分,我也自製一份修課計畫表,把我想修的院必修、基礎課程、核心課程及專題選修等課程全數歸類列出(傳院網頁有超完整的課程手冊記得去爬);也再呼應了一次我的報考動機(選修社會所課程),進一步把我預計要到社會所選修的課程列出來。

【研究計畫】

研究計畫大概是最最最麻煩的。尤其政大口試分為兩關,其中一關就是主攻研究計畫。可以先思考自己平時喜歡鑽研的興趣是什麼、關心的議題為何(但也要注意,研究主題是不是該系所老師的研究專長?)然後到 台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 華藝線上圖書館 查找。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我們想做的主題別人都做過了;別人沒有做的基本上就是不優的研究題目XD

如果真的想不到,建議可以去看每一篇論文最後面的「研究限制與建議」思考自己的論文主題;或是從自己大學做過的報告延伸出來;或是看看自己系上學長姐寫過的論文,非傳播相關的就加以傳播化,是傳播相關的就思考,同樣的主題能不能換不同的副題?例如學長姐關心 instagram,我就分析 twitter;很旁門左道(?)但仍能作為一個基本的參考。不過也別想唬爛老師就是了,教授可是天天在做研究的學者專家!我系上老師甚至說過,他都知道我們的字句從哪一本書哪一頁抄來的XD 而且過猶不及會有學術倫理的問題。請努力做功課和動腦!!!

最後,請一定要找系上教授討論研究計畫的可行性!在交出書審資料前不斷大改研究計畫,都好過進到口試教室的時候,被教授們大大打臉。教授們也都是從研究計畫裡,了解我們有沒有學術研究的 sense、對於自己想研究的主題真的了解了嗎?做足功課了嗎?

我自己是以口傳系之於語藝修辭的專業背景,結合我對新聞的經驗和興趣,以「報導者《急診人生》」這個新聞遊戲作為文本案例,分析新聞與遊戲聚合出來的語藝策略與敘事方式。我列出「研究主題」、「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與「參考文獻」等五項簡述,參考文獻則是參考兩篇期刊論文。

【其他有利審查資料的經歷證明、作品等】

我把我的獎狀或證明卡、曾經參與過的活動照片貼上去,再加上大標說明,作為經歷證明。另外,因為書審資料是繳交 pdf 檔,我也把我所有在端傳媒實習時寫過的網絡觀察文章、擔任校園記者時撰寫過的人物專訪文章列出,並建立超連結;再從中挑選各一至兩篇成績最好的文章,轉貼全篇文字上去。除了排版差別,台大和政大的我都放一樣的內容。

政大沒有要求推薦信,所以我也沒有放,顯見有無推薦信完全不影響錄取與否。而我知道的是,有附推薦信的同學都各有上榜和落榜的,所以政大的還是寫好自傳和報考動機比較重要!

另外,政大每個項目(自傳、學業成績、研究計畫等)是分開上傳的,一個項目不能多於 5 MB,總共不得超過 20 MB,所以不用放太多沒關係的!老師都懂(?)重點還是在於上面的自傳、報考動機呀、研究計畫等。

【口試】

政大傳院總共分為兩關口試,一關五分鐘,一關三個老師。會先在二樓討論室等(旁邊還有很多餅乾茶水自取XD),只需要攜帶身分證明文件報到就好。口試前五分鐘會有助教帶我們上三樓等,口試步調超超超超超超快速和緊湊!一進門還沒走到椅子坐下來老師就會開始請你自我介紹了⋯⋯

討論室很大,是ㄇ字型,一邊一個老師、另一邊兩個老師,老師們離我們也有些距離,不會給人壓迫感。政大老師雖然提問很緊湊,但幾乎都是笑笑的天使態度:))))四分鐘響鈴提醒會有超大聲的大型電子儀器「ㄅㄟ!」一聲,五分鐘一到助教會馬上帶你到隔壁房間開始下一關,口試開始和結束時間跟口試時間表一模一樣,超級準時,根本中央標準時間。

以下我會列出老師提問我的內容提供參考,但因為每個人的個人經驗不同,老師會問啥真的沒人知道。另外,我的口試分數頗低(虧我還是口傳系的嗚嗚嗚我對不起口傳系老師們),所以就不寫出我回答的內容了QQ

〔第一關〕

  1. 請妳先自我介紹大約30秒。
  2. 妳在政大修的那兩門課是哪兩位老師的課?主要學到了什麼?
  3. 作為新聞人要怎麼幫助被污名的他們?妳有沒有做什麼幫助他們的事?
  4. 如果妳要去寫關於如何脫離貧窮這樣的東西,有什麼關聯?
  5. 妳覺得教育跟社會階級流動的關係可以幫助他們什麼?可以幫助他們嗎?
  6. 妳應該是去⋯⋯(時間到了)

前面5題都是同一個老師問的,她問完之後說應該要讓其他老師問了,結果第6題的老師還沒講完時間就到了。第2題可以顯見我在書審寫我曾修過政大黃厚銘老師和鍾宜杰老師的課,是口試老師相當有興趣的。甚至還問我是修哪兩位老師的課,我想目的是為了考驗我的自主學習是不是真的有用心且所吸收,而不是亂亂旁聽一兩堂還寫上去顯擺而已。整個問話邏輯非常嚴謹,一直扣著我的回答以及修課的所學延伸提問。這一關自認答得非常不好,都是我在準備口試時從未想過的大哉問,建議大家在準備口試時,可以更有連貫性和系統性的猜題,也練習自己答題的思考邏輯。

〔第二關〕

  1. 嘉恩妳的那個研究計畫說要用語藝分析來研究〈急診人生〉,啊妳自己玩過沒有?
  2. 啊好玩嗎?
    (我很大聲的答「好玩!」結果教授們狂笑⋯)
  3. 好玩在哪裡?
  4. 這個跟語藝分析有什麼關係?
  5. 我有照妳的意思去玩一下,可是基本上這個遊戲滿簡單的,語藝的意思是要講怎麼樣的情境、很簡單的幾段話,可是這個東西跟傳統新聞的架構和概念是有落差的,其實感覺像是一個滿初階的遊戲,它有一些情感的感覺,可是感覺這個距離還是有點遠。因為現在新聞跟遊戲的東西有點熱門⋯⋯所以這款遊戲,國內外有沒有不同的遊戲?
  6. 所以妳要怎麼做?妳的方法是什麼?
  7. 目前聽到兩位使用者其實使用經驗差距滿大的,對這樣的現象妳的解讀是什麼?妳想,如果妳去做質化訪談,妳發現哇這個差異這麼大,妳覺得妳可能推測的現象是什麼?
  8. 妳比較這幾個遊戲,妳如何評估哪一個比較有吸引力?哪一個會覺得好玩?
  9. 妳有提到情感這件事,但怎麼樣的遊戲,它情感的部分會比較明顯?(時間到了我一句都來不及回答)
    (第一個提問的老師在我走出去之前說:好期待妳進來再聽妳的結論!我:ಠ_ಠ!?!?)

第二關的老師們超級天使,全部都笑笑的(超多表情和動作和語助詞)還跟我分享很多自己的想法,完全就是像一般朋友在跟我互動、聊天一樣。其中我講到 BBC 曾經製作一個關於敘利亞難民逃亡的旅程,他們也都一致回應他們知道這個遊戲;第2題我答「好玩!」的時候,三個教授也都超真誠地直接大笑 (´・_・`) 雖然偶不知道有啥好笑的嗚嗚嗚還是他們在笑我天真愚蠢?不過我猜應該也跟老師的個性或是我的研究主題有關,也許他們說好的形象設定就是這樣幽默輕鬆、也許是我的研究主題剛好讓他們更好奇也更有共鳴。

但從問題中還是可見,教授非常重視「研究方法」,即為什麼你要使用這個研究方法?你的研究主題跟這個研究方法有什麼關係?同時再針對研究對象延伸為什麼你要選擇這個文本?有沒有其他文本又為什麼你不選擇?你的研究預期?研究計畫的問題範圍看似比較能掌握,建議在前期擬定和書寫的時候,就要不斷地自我反問、確認和查找資料。

🖍️|台大書審內容|

台大新聞所

台大沒有規定字數,愛寫多少就寫多少(?)另外和政大最不一樣的,是必須要交2封推薦函和學生證(或學位證明)。兩項都要提前至少一個月準備,不要像我一樣報名前剛好弄丟學生證⋯⋯(;_;)

【推薦函】

要留時間給推薦人寫,尤其開學之後老師們正忙。而我分別請一位系上教授以及端傳媒總編替我寫推薦函,證明我在學業學習及新聞實務上的表現。推薦函通常有二,一是推薦人直接自己寫,二是先擬好草稿給推薦人潤飾修改。推薦人的頭銜或背景通常是大家非常在意的、想盡量找大咖(?)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真正了解我們、和我們親近、有過互動甚至是符合該系所專長的師長前輩。因為把你的名字拿掉之後、可以替換成其他名字的推薦信內容,就不是最真實的「推薦」了。

於我而言,替我寫推薦信的教授,是系上和我最親近、也最了解我的老師,同時也是新聞傳播學術界裡非常資深、專業的學者。我修過他三堂課、也找他當科技部計畫的指導老師(雖然最後還是沒過QQ 老師拍謝QQ)、也是他的研究助理,而這些經歷對我報考研究所的影響也都反覆在自傳和報考動機中提及,足見老師的推薦函是非常真實且慎重的評價。另外,我在端傳媒實習時,也曾和總編詢問新聞故事、討論文章素材及架構等,甚至在我決定要考研究所時,給我相當多的建議和鼓勵;即使貴為總編,他也是我在實習過程、新聞眼界及研究所目標上深深影響且陪伴我成長的重要前輩,這些互動都從不一樣的他者視角,真切呈現於推薦函裡,增加我在書審無法詳加自述的細膩。

要注意的是,台大新聞所的推薦函上傳可以是推薦人寫完後、你替老師上傳檔案即可;另一則是寄送系統連結給推薦人,再由推薦人自己的信箱系統上傳(然後你不會看到推薦人上傳了什麼XD 但完成後你會收到推薦人已上傳的通知信)。流程不複雜,但還是要預留推薦人收發和上傳推薦信的時間比較保險。

【自傳】

因為台大沒有規定字數,所以我的自傳和報考動機加起來總共就佔了七頁(?)並不是鼓勵寫越多越好,而是作為一份寫盡三四年的「故事」,故事中有你走過的路、有你跌過的步、有你期待的夢,有你對這個社會的觀察和關心,有你對種種經驗的困惑與回應。無論如何,台政書審佔分比都佔了 50%,甚至攸關進入二階口試非常重要的關鍵,非同小可。

至少我通過了書審審查,取得了口試機會,所以會詳細分享如何撰寫自傳,但也會再告訴大家我在口試後發現的未竟之處,希望大家可以寫得比我好(?

我一樣分為「黃金三點」,下了三個大標,也都從三大段中提煉出最精華的兩~三句重點畫上底線;也因為不限篇幅,所以我有附上幾張我採訪的側拍照,圖文並茂(不然都是字很無聊⋯⋯很像報告或論文⋯⋯)緊扣自己從認識、喜歡、投入,到遇挫、迷惘、重新定義新聞的過程:

  1. 從口傳的視野初探新聞
    (口傳系的專業培育我更精準地掌握新聞媒體的訊息價值;而後我加入新聞性社團,開始認識不同議題的價值衝突與族群困境,但一次採訪時,卻被受訪者直指我的問題意識與批判力道不足。之後我成為校園記者暨編輯,專訪各式人物、撰寫深度報導,文章開始有了媒體曝光,甚至有線上記者回饋感動,我第一次感受到媒體的影響力,希望我的書寫能為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美好,堅定了想投入新聞產業的熱情。)
  2. 端傳媒實習「讓大家在臉書巧遇新聞」的反思
    (我敘述當時想進入端傳媒、甚至是選擇「社群媒體實習生」一職的想法;也提及撰寫「網絡觀察」文章時,如何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及新聞採寫的改進。而社群寫作和上述深度報導的關聯非常矛盾,但仍有助於我重新檢視在新聞文字上的運用。另外,我的角色在媒體組織裡是作為「餵」新聞給讀者的行銷者,並非「產出」新聞的記者,我提出困惑與觀察,也回應我發現新聞與社群如何聚合出新的框架與實踐關係。)
  3. 站在社會學和文化研究的肩膀探問新聞
    (社會學豐富我學習的養分,也讓我重新反思新聞的意義,重組我筆下所謂的社會關懷。我分別就政大社會系教授黃厚銘的〈社會學理論〉、文化學者李明璁的〈失敗者社會學〉、以及政大講師鍾宜杰的〈視覺文化與影片製作〉三門課程,寫出這些課程的核心價值如何解答我對於新聞產製的疑惑、改變我的新聞理念與信仰。最後總結口傳系的背景、端傳媒的經驗與社會學的視野如何幫助我實行對於新聞媒體的喜愛。)

受限於先寫政大傳播所書審方向的制約,我一開始不知道要從何呈現我的新聞歷程和省思,反而寫得很像我的功德簿和端傳媒的宣傳廣告哈哈哈(大誤),甚至和新聞的關係連結非常薄弱,大多都是泛泛地描述和形容,非常虛弱。後來多虧和新聞所的學姊長談後,才釐清自傳的方向:

寫出你的經驗、反思和困惑;具體連結你關心的命題,然後舉例佐證;你對新聞的想像,比媒體品牌的定位更重要;找到你認為的新聞價值,找到你對議題的關懷是什麼;仔細思考你過往歷程的意義如何影響你對新聞的實踐和理解(例如社會學對我的影響非常重要,但社會學與新聞的意義為何?),甚至是一堂課、一次報告的體察和素材蒐集對自己的影響都可以深入去探討;請扣緊「觀察」去連結、描述和自己的關聯性,去解構自己到底為什麼想唸新聞?要實際、要舉例、要鋪陳、要有故事性。

一個新聞工作者非常重要的能力便是表達敘事以及問題意識,從自傳用詞、結構都能看出對於文字的掌握程度;而內容的陳述、深度更會顯見對於新聞實踐的覺察和辯證能力。(其實我猜老師早在書審階段就差不多底定要錄取誰了啦 >< 看過網路心得的成績分享,書審和口試成績的差距都極低,我自己的也是!所以要用生命寫好自傳!)

【報考動機】

我沒有特別區隔下標,但我以順敘法的方式,先寫我高中時發生的「太陽花學運」和「反媒體壟斷」,讓我看見網路媒體的興起與力量,促使我好奇、進而想了解新聞媒體生態及困境。接著具體連結自己與台大新聞所的關聯,大一時曾參加新聞所「新聞資料視覺化作品展」,認識了資料新聞學的敘事方式,深刻感受到新聞所在新聞領域的專業特色。(如果你還有時間,真的可以多參加相關講座、活動和工作坊!)

我再分享自己認為社群時代下媒體工作者應具備的能力為何,以及認為需要透過學術研究的嚴謹訓練、才能讓我筆下的文字更貼近真實。我同樣提到我申請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即使未通過申請,仍然讓我對研究生活盈滿憧憬。

最後,我進一步提及我想從新聞所帶走的能力,然後把新聞所所有的資源特色(如我上面介紹的),能幫助我如何持續深耕新聞傳播專業、更接近理想的新聞工作者典範都完整的扣連起來作結。

【學習計畫】

和政大一樣,再簡述一次我的重要經驗,帶出我期望能深入鑽研的領域,也自製一份一樣的修課計畫表,把我想修的必修、必選和選修都分門別列寫出來。同時也補充說明我計畫修習採訪寫作課程,是為繼續精進自身寫作技藝;而選修的課程方向以加強實務能力為主。我也再列了一欄跨校選修,計劃至政大傳院修習(台大新聞所沒有類似的)「報導文學」課程。

然後,台大的課程欄目沒有政大這麼完整,我甚至找不到有學年更新手冊之類的東東(還是我太無腦)?不過可以直接去 台大課程網 查詢近幾學期開過的課,不然會誤寫到很多早就沒開的課。當然也不一定要跟我一樣詳細寫出修課內容,只寫修課方向應該也是可以的。

另外,雖然新聞所沒有規定要附上研究計畫,但「研究計畫」其實也是包括在學習計畫、學習歷程之內,所以還是強烈建議要寫(即使選擇實務組也該有個研究或報導計畫等)。口試時老師不會特別問(至少我自己和看過的心得都沒有被問到過),但大家都沒寫的時候,你有寫就凸顯你的學習計畫來得更加完整和用心(而且我自己和我看過的上榜書審都有寫研究計畫)!至於研究主題如我上面說的,因為我同時要申請台政,加上我的經歷都是新聞相關,所以我就以口傳系的學習背景來研究新聞遊戲的文本敘事方式。

【口試】

台大新聞所只有一關個人口試(已經取消團體口試了),時間和政大一樣是10分鐘。公告口試名單時,也會一併公布口試規則:準備 2 分鐘中文自我介紹,QA時間中文問中文答、英文問英文答。報到教室和口試教室就在對面,甚至還稍微聽得到裡面的聲音⋯(但聽不清楚在講什麼啦XD)報到時會拿到一張有自己名字的壓克力名牌,口試時也要帶進去立在桌上。

我遇到的口試老師剛好是新聞所三巨頭——林照真、張錦華和谷玲玲老師。 口試的討論室很大、桌子也很大很長(?)不同於政大的ㄇ字型,林照真老師坐在比較遠、斜邊的位置,其他兩位的老師的臨近距離比較近,視覺上就在我們的正前方。而且而且!還會有一隻錄音筆放在桌前!

另外,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這屆這樣(也許我這屆比較衰QQ?大家斟酌參考就好),但我在台大的口試時間非常錯亂?原先表訂我的時段無故延後了約半⋯⋯小⋯⋯時!那半小時超煎熬,都不知道啥時才要輪到自己嗚嗚嗚,也有看到其他同學和我一樣疑惑和小錯愕;中間甚至遇到老師們出來休息喝水(老師們看到我在外面等還叫我不要緊張囧);而在我前一個口試的同學,還硬生生地比規定的 10 分鐘時間多了 5 分鐘。工作人員敲門很小聲、似乎也不敢再多敲幾次,就一直貼在門邊聽裡面的動靜,看起來很猶豫很尷尬(?)最後是老師有點嚴(生)肅(氣)的自己開門出來,問為什麼敲門那麼小聲,裡面都沒聽到。

我認為台大在口試流程上來得比政大周密,包括報到也要自行列印報名資料表(還要貼上照片)、每個人從報到到口試都有專屬自己的壓克力板裝有名牌、口試時還有錄音筆確保彼此權益(很記者XD),但是在時間規劃上卻非常混亂。其實作為一個專業的新聞工作者,面對任何未知的變化都該坦然且穩重,視之尋常,甚至說不定這其實是老師要考驗我們抗壓性的測試?不過針對升學口試,我先在政大感受到讓人驚艷的條理分明,而後才遇到了台大的失序,就變得沉不太住氣(超不專業QQ);當然,無論台大有意無意、無論是去哪間學校口試,都希望大家要有心理準備,可能會有未如預期的插曲。

口試的前期準備非常重要,然而當天的環境、當下的狀態對於口試的表現更是重中之重,尤其像我這種吃緊張長大的人(?)真的需要先建立更強大的心理建設!遇到時不要慌、不要焦慮,深呼吸讓自己穩定下來,平靜地慢慢等,去外面走廊發呆看風景呼吸新鮮空氣!

口試時,老師會先說明一次口試規則:
「請妳先自我介紹,但我們隨時可能會打斷妳,中文問就中文答,英文問就英文答,請開始。」

大部分提問的都是林照真老師,谷玲玲老師除了最開始介紹口試規則,其他時候都不發一語,有時候會對著 mac 打字;以下是我被問的問題:

  1. 請問一下,妳寫過的媒體評論文章,可不可以舉兩篇,讓我們知道妳的媒體評論觀點?
    (我還沒講到第二篇就被打斷了)
  2. 妳怎麼蒐集中國大陸這些冤案?怎麼篩選的?
    (因為我舉例的文章是在端傳媒實習時寫的這篇網絡觀察:《我們與惡的距離》爆紅中國網絡
  3. 這個部分我倒是沒有看到⋯⋯這樣的蒐集之後有發揮什麼樣的影響力?
    (老師當下的意思應該是指,她沒有在我的書審裡看到我說明蒐集新聞素材的過程)
  4. 有沒有大陸的五毛攻擊妳?
    (這題突然換張錦華老師神來一筆地提問)
  5. So, as media of Initium Media, what’s your opinion of the protest Hong Kong movement?Because you are the member in 端傳媒, right? Your media provide the new service for HK,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so … you quite understand about the issue of HK. So 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the protest about HK as movement right now what happen in HK? Please take the example for HK, is the true situation in HK as you know.
    (然後因為我英文講得太爛了⋯⋯⋯⋯⋯⋯⋯所以還被老師笑著問說:「妳可不可以用中文講?讓我們知道妳對這個香港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好嗎?😊😊😊」我真的是尷尬到爆,超想放棄奪門而出。而且老師一開始不知道是不會還是故意要考我,連問了我幾次「端傳媒」的英文要怎麼講,我講完之後老師跟著唸一次又忘了又再問我一次⋯⋯所以問題題目裡有個「端傳媒」一詞真的是老師突然改用中文說的XD)
  6. (沈默好幾秒)
    OK,好,這個問題太大了!
    (張錦華老師聽不下去跳出來緩頰QQ)
    我問一下喔,妳說妳是「數位原住民」世代,描述一下所謂這個原住民世代,妳這個數位奴隸對於數位時代的看法好不好?
    (我在自傳有寫到,作為數位原住民世代的我,想從更多元的角度看待新聞和新媒體的關係;這詞只出現一次,也沒有在我的大標或底線等各式重點強調出來,老師就特別針對這個抓出來問,可見老師看自傳看得非常非常非常仔細!當然也可能是因為這個詞出於學術文章。按照我被問這個問題的經驗,建議大家在書寫自傳、準備口試時,都要針對每一個詞彙或是專業用語思考:為什麼我要使用這個詞句?代表了什麼?)
  7. (沈默好幾秒)
    呃,嘉恩妳好像英語比較弱對不對?
    (對QQ)這個缺點妳打算怎麼補充?還是妳覺得這個缺點不會影響妳當一個好記者?
    (又回到林照真老師的犀利提問時間!我只差沒有跪下來認錯而已)
  8. 是,勇於承認自己的缺點,我覺得這個非常好。
    當然我們都知道妳有一定的經營社群媒體的經驗了,可是我們更在意的是,妳是不是可以做一個獨立寫作、獨立採訪而且獨立判斷這樣的新聞記者?所以妳可以說明一下,妳在這方面實際上除了社群媒體的編輯之外,妳寫過哪些東西?然後妳自己有體會到新聞記者的角色問題?
    (我大概只回答一半,時間就到了被打斷了)

台大的老師特質和口試氛圍跟政大完全相反,非常冷淡、緊張和充滿壓迫感,步調也不快,會有間斷沈默的時間坐等老師提問。另外,老師提問的口吻、用詞也比較客氣(但反過來說就是不那麼親切的感覺),而且老師完全不會笑!!!完全哦!!!不笑到你內心發寒!!!(可是中間休息時間我遇到老師跟我說不要緊張時她們又都笑得超和藹⋯⋯)

台大的口試是我申請研究所的過程中最受挫的部分,挫折到結束後我連帶否定了在政大非常愉悅的口試經驗。網路上有許多關於台大新聞所的口試分享,我推測因為學習背景多是非新聞傳播相關的,所以乍看之下問題都算簡單、直白,英文題目大多也都是圍繞「你為什麼想來新聞所」、「你認為一個好的新聞工作者應該具備什麼特質」等基本問題,看過比較深入的大概也只有「你認為傳統媒體和社群媒體的異同和特色為何」等,而我在準備時也以這樣的方向為主,從來沒有想過我會被用英文問香港反修例運動的問題。當下我完全答不出來,只能用超級破碎的詞彙去拼湊(其實本來英文程度就超破爛),以致於辭不達意,最後即使老師開恩請我改用中文表達,我也被嚇到連用中文答都不知道要怎麼組織、該從哪些面向講起(所以中文講還是講得跟💩一樣)。

作為一個真正來自新聞傳播學院的學生,以一己口試經驗出發、統整和推敲,我認為老師對於非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更好奇「為什麼你想來做新聞?你跟新聞有什麼關係?」;而像我的學經歷奠基於新聞傳播專業,老師反而更想進一步了解:我怎麼做新聞、我的新聞觀點、我從新聞或作品中收穫的觀察和反思、我面對新聞的態度等。

從口試的問題回頭思考我的書審內容,我其實更具體知道了自己在書審撰寫上的未臻完整之處。尤其最後一題老師提到的:

我們更在意的是,妳是不是可以做一個獨立寫作、獨立採訪而且獨立判斷這樣的新聞記者?

我的確疏忽了完整寫出「自己」能夠獨立採寫和判斷的過程敘述、觀察反省和能力培養,把太多重心放在端傳媒實習時看見「深度」和「社群」的矛盾並提出審思,以致我在口試一開始就不斷被老師詢問我「自己」是如何篩選、判斷和分析新聞素材、評估新聞後續的影響力等。

如果能重來再寫一次⋯⋯⋯⋯但算了我不能:))))所以希望能把自己血血淚淚的大徹大悟,分享給也有志進入新聞所的小綿羊們,一定要好好觀察、好好思考、好好寫啊!!!!!!(握拳)(不然口試還是會再被問一次然後你會跟我一樣尷尬錯愕)

🖍|給緊張寶寶的建議

朋友、老師、愛人和貴人們鼓勵我的話,貼在書桌牆上,每天都充滿力量。

如果你跟我一樣真的很愛緊張、很愛焦慮,推薦給你一些沒太大用處但還是可以舒緩一點點點點不安、已經是緊張寶寶的能力所及範圍的方式:

  1. 通常繳交時間大約是 10 月,可以的話,暑假就整理自己的活動照片、經歷證明、作品集等,也同時梳理自己的經歷內容和成長脈絡;大約 8 月就能開始構思、草擬書審架構(就是要寫給之後大改的!)知道自己哪裡撞牆了,才知道如何、向誰求助;整個 9 月就會是集中火力找救兵、自己修改和調整的時候了!(而且剛開學很混亂基本上沒多少時間讓你寫滿寫好啦XD 早點寫早點知道自己問題比較安心)
  2. 把自我介紹練得倒背如流。至少這會是進去口試的第一顆定心丸。
  3. 送出書審之後,就可以開始準備口試了。雖然口試前三天才會公布名單,但一定要相信自己會上啊(搖肩)如果覺得不會上為啥還要報名!你可以患得患失、懷疑自己,但前三天才準備一定來不及!而且吸引力法則(?)先準備起來就一定讓你的準備派上用場的啦!
  4. 收到口試名單之後連三天,我就會讓自己變成要去口試的樣子,出門或上課都會綁馬尾、穿有領的襯衫、西裝褲、化好當天會化的妝、帶當天會帶的東西等,幫助自己先適應當天的狀態,可以穩定一點浮躁的心;否則平常不穿正裝、沒綁頭髮等,突然改變會很彆扭,反而更緊張。
  5. 口試前一天就讓自己好好放鬆吧!看看閒書或電影、跟朋友聊聊天,然後前一晚去吃喜歡吃的(但不要吃太飽)讓自己開心、輕鬆一點!尤其像我非常需要有人跟我講話來轉移注意力QQ 這真的能讓自己比較平靜和有信心!
  6. 我自己是傾向口試當天還是要吃東西才有精神和體力應對,而且緊繃的時候超容易餓的RRR!尤其我是很餓不得的人!不過還是視自己平時的身體狀況決定要不要吃、吃什麼和吃多少。通常緊張寶寶應該很愛拉肚子(X)知道自己會狂拉的話就早點吃早點拉一拉:))))然後早點出門,慢慢晃過去找教室、熟悉環境,以及保留時間讓自己靜下來。
  7. 任何事情,都要做最好的展望、最壞的打算。一開始我非常決絕地抱著「非上不可」的心意,但反而讓自己落入過往升學壓力的窠臼;後來經過恩師提醒,設想好落榜的計畫,就能坦然面對所有惶恐,覺得「啊!反正老天爺一定會替我安排最適合的緣分,且戰且走,盡力最好」,得知是我幸,不得則必有他命。也許三年五載後回頭再看,兜兜轉轉,才發現更好的際遇。

❤️|謝語|

我最親愛的讀書會。一起上課、唸書、笑笑鬧鬧,用最努力的姿勢實踐我們一致的夢想。攝於最後一天的考試,這段時間辛苦了:)一定、一定大魁天下。

終於寫完了,也終於走到了這裡。

之所以能用開心、驕傲的姿勢抵達目標,從不是因為我有多拚命,而是一路上有太多、太多人,親疏遠近都不厭其煩地陪著踉蹌的我,往喜歡的地方繼續奔跑。後來才發現,很多時候,重點不是事情本身,而是陪你一起完成的人。謝謝你們,用愛孕育當時是繭子的我;然後我破繭成蝶,現在我翩躚飛回,何其幸也、要來分享愛。這一篇心得是獻給你們的恩謝。

讓我眼中的世界,開始更大、更豐富、更特別的師長前輩:

大學影響我至深、照顧我最多的系上恩師——夏爸、夏春祥老師,一如我們經常喊他的暱稱:夏爸夏爸、恩師如父。謝謝您從大一就看見我的可能、鼓勵我去外校旁聽、全力支持我往外飛、領著我擁抱知識;謝謝您總是洞悉我的焦慮,用理性的感性撫平我躁動的失控,然後放下手邊的忙碌,教我練習喜歡自己的模樣。如果我有那麼一點點認真、聰慧和討喜的脈絡,全部都要歸功給夏爸。謝謝您成就現在的張嘉恩,真的。

還有即使不再是我們的班導,都非常歡迎我們常去蹭飯聊天的系主任——全威老師,牢記和關心每個學生的靈魂,包容每個階段的我們;謝謝您在我考研路上每每徬徨時,都貫徹口傳系的「聆聽」、認真傾聽我心裡的慌張不安;在我台大面試受挫後,也拋下亂如麻的公事,一磚一瓦重建我崩解的信心。

還有副校長兼口傳系教授——游梓翔老師,從傳播理論到發言人學,每次上課、解惑我都深覺如沐春風,打破我對學理乏味的偏見,讓我好喜歡學習;謝謝您耐心和我分享口試的要點,謝謝您用最簡單動容的方式,指點我的研究計畫、回應深奧的理論,打開一扇向外望去是遼闊的視野。

口傳系這個小天地,絕對允許作為口傳一份子的我們,盡情地依賴這些前輩;跟隨他們的字句喜悅,讓「知識」成為你生命中最動人的詞彙。

謝謝新聞傳播補教界 30 年扛霸子 — — 宋學維老師,說學逗唱的授業解惑、燃燒自我的幫助學生;我的升學路上從來沒有補習過,原以為補習班是個囚籠,但謝謝您每堂課都帶我們飛向不同世界的角落。謝謝您在所有字裡行間、一言一語裡的真切鼓勵和討論;謝謝您亦師亦友、如兄如父的無私;明明桃李滿天下,卻教我們學永無常師、學問在社會。

謝謝上面四位,用盡全力幫助我的老師們,我未來的,政大學長們。

還有ㄌ⋯狼(X)⋯⋯良師(O)、金鐘獎英雄、新生代 Youtuber ——李霖松學長,很幸運可以成為小王八蛋2.0;大學收穫最多的課,讓我從此重新認識自己、學會打破所見的框架;你給的人生命題是哲學、有文學,是藝術、又像科學,謝謝霸氣又溫柔的你,要我享受知識、要我態度自信、要我內心篤定,謝謝你微醺的語言,有時北藍,但永遠是我的皈依。

謝謝於新聞、於社群路上,啟發我最深的前輩——志德、小刀和亦卿。

謝謝志德,豐富我的新聞視野,讓我用更多元的視角看見新聞、了解議題,謝謝您從老師、前輩、新聞工作者等各式角色,分享予我研究所的經驗和建議。謝謝亦卿,費心、善良地理解我的困境,讓我更開闊了對社群的眼界,謝謝妳鼓勵我專注在目標上,要我毫無後顧之憂的勇往直前。謝謝最最最照顧我的小刀,讓我更喜歡新聞、讓我更認識社群,實現我從事新聞工作的夢,在端傳媒的日子長大好多,但謝謝你也讓我任性好多;成長的路上受之於你太多,去留得失都支持著我,你是這個亂世中最正直也最柔軟的一把刀。

讓我亦步亦趨跟隨在後的戰友、手把手教我活出自己的學姊學長:

我最最最喜歡的——珮恒,從帶著我寫新聞、一起回家開始的機緣,深深影響我在整個大學時期努力的方向;謝謝妳再陪著我一起出走,謝謝妳傾己所有的體貼和同理,謝謝妳讓我從口傳系的學妹,繼續賴著妳到政大傳播所;我心目中無人能超越的攝影師——耀徵,是榜樣、是模範,從一而終的謙遜好問,薰染我的思想和學習態度;謝謝你不斷肯定我的價值,謝謝你替我除去旁聽的麻煩,謝謝你總在難得的懇談中給我最真摯的建議。謝謝這對可愛、我愛的情侶,專程為我釐清方向的一頓飯、翌日要早起工作但仍然和我在電話另一頭,耐心和我深談困頓再予我果決。

即使伊始未曾謀面,也盡其所能擁抱我、幫助我的新聞所學姊們;謝謝麗珊學姊線上溫暖細膩的來往、線下替我牽線的大方無私,謝謝妳以過來人的雲淡風輕,安定我的焦慮,重新點燃我心裡搖晃瞬滅的火苗;謝謝子萱學姊陪我耗上整個午後、逐字逐句給我書審上的意見,謝謝妳不厭其煩的知無不言,謝謝妳專心理解我的眼神,全然成為我無畏無懼的力量;謝謝子容學姊同樣讓我依附過來人的能量,認真理解我的迷惘、替我打氣,謝謝妳珍視萍水相逢的那天,用妳踏過的痕跡,為我留下前進的足印和勇氣 。

終於正式成為妳們的政大學妹,終於可以堅定地喊妳們學姊;謝謝怡辰學姊願意從遙遠的螢幕覺察我的慌張,我何德何能得到好幾個晚上妳一字一句敲下的經驗和鼓勵,謝謝妳極為細心的分享與解惑,且借我掌心的溫度就成為我一再複習的自信;謝謝家齊學姊不計素昧平生依然誠誠懇懇,明明非親非故,但來來回回總是全心全意攙扶我的每一步,謝謝妳給我最恬靜的激勵,讓我即使走得磕磕碰碰,踏出的每一步卻都能越發平穩安心;謝謝美麗的亞妮,回頭看向台南的緣分,謝謝妳共享予我的一切,謝謝妳陪我緊張、替我激動。于瑄說很好的人們能同聚一塊一起加油、非常幸福,但其實是我一直享有和追隨妳的好,才能這麼幸福。

我最最最崇拜的「安神」——安宸,在我研究助理的工作和研究所推甄兩頭燒的時候,像是一本我翻開就能找到溫暖和解答的手冊,索引分明、編排縝密;我曾說過從 1 到 100 的持續很容易,但由 0 至 1 的開端是最困難,謝謝你陪著我顫抖翻開研究所的第一頁,謝謝你作為研究生前輩的傑出樣貌,成為我憧憬的典範。畢業快樂,服役順利。

謝謝莉庭,最厲害的政大傳播所探花,也是最溫柔的新聞一朵花,謝謝因為旁聽相遇的我們,在新聞夢裡相知的彼此,在研究所路上相惜的戰友,謝謝相助的能量、謝謝妳拚命的榜樣,我才能成為妳正式的同學。

謝謝某位神秘雞排粉戰友(?)輪流跟對方說「你不准給我寫了」、「你進度不要那麼快好不好」、「慘了我這幾天都在混」:)))))但真的,謝謝一起耍廢的體解和一同前進的心意。如果有想知道如何從學店 41% 一躍而至名校政治所的血淚歷程,我再轉介這位神秘人士給你!

研究所剛畢業、現在在服役的安宸;分享來時路的建議,對研究生很是受用。

最親愛的家人、至交和夥伴,我強韌的後盾:

謝謝認識超過 12 年的承郁,在飛去巴黎前約我見面長談,從西門的咖啡廳聊到北車的星巴克,從緬懷到夢想,謝謝妳帶來的福音和擁抱,照亮我的長路漫漫。

謝謝同為口傳人的張敬學長 a.k.a 拿了十幾座金鐘獎的斜槓魔法師,從採訪牽起的際遇,總是不忘關心我的近況、用自己的來時路予我魔法的力量。謝謝儒魁和浩哲,永遠無條件地接住我的情緒與脆弱,即使我們早已熟識到不言相恩相欠,我還是得說能被你們放在心上,真的,很幸運。謝謝柏瑄始終不渝的善良,謝謝你特地送上祝福的真心,謝謝你曾經幫助我通透那些混沌的溫暖,願我們的研究生涯都同樣順利快樂。謝謝雲萱,接收我突如其來的任性,認真地拍拍我、回應我的取暖,字裡行間都在教我如何和焦慮共處,而後我也真的開始學習和平相處了。謝謝睿鴻,一起上課也彼此鼓勵,穿過公園的那段路明明燈光昏暗,我卻總是覺得燈火通亮,一定是因為我們追逐夢想的熱血點亮了黑夜。謝謝怡如的蛋糕,我生命裡最可愛的天使,謝謝妳一直以來給我的喜歡、支持和勇氣。

謝謝孟潔,妳奇妙的夢替我帶上的好運、讓我得以稀釋低落,妳的溫煦總是幫助我對於未知的遠方有更多的期待。謝謝于瑄,看穿我的忐忐忑忑後,依然寶貝我的誠惶誠恐,謝謝妳一直是我生活中帶「來」幸「福」的小青鳥,讓我貪奢地從妳翅膀上汲取起飛的動力。謝謝妳們,在鄉村吃著炒飯的每個日子,是我最放鬆的時刻;謝謝妳們陪我去政大報到,那一天叩隆叩隆的公車上和步伐裡,是我記憶中最華麗的簡單。

謝謝我最親愛的讀書會。一開始總以為考上研究所是我最重要的語彙,然後發現,能夠擁有你們才是這個目標最貼切的定義。我汲汲營營地牢記傳播學說,想要讓自己更接近知識,而後驚覺你們才是我誦念在心的理論,我早已滿懷最充實的學問了。其實你們有發現嗎,比起那天一起驅車奔波廟宇的祝禱,我們才是這些日夜裡彼此最虔誠的信仰,相依相依的可貴早就讓我們大魁天下。我最喜歡的書是你們:翻開每個一起上課求知、討論世界、分享巧克力、吃飯談天的頁箋,再翻回封面笑了笑,原來這本才是真正的終極筆記;我還沒讀完,但請讓我能讀上一輩子。

最後,謝謝豬不只是豬的支持和惦念,最最最最最喜歡你們惹!我原本想說謝謝你們成為墊高我的巨人,但想了想你們是我最厚實的肩膀吧。謝謝記得我口試日、準時送上祝福的威得,真的還好沒有實現了每年說加油每年落榜的定律(怕爆.jpg);在我最狼狽的那段時間當我鄰居的宗育,謝謝你陪我啃雞排、買飲料給我、和我聊天,即使永遠都會亂記我上課的時間(^^你去鼠吧)。

謝謝我生命中最最最最重要的摯友、愛人,為我水裡火裡去,從未缺席我人生中重要的時候。情誼似酒,而酒香一生。謝謝我的芷芸,最清楚我有多用力瓦解自己、又有多少本事重建自我,謝謝妳我走進我的生命、讓我住在妳的心裡,相濡以沫。謝謝我的瀚文,永遠是最包容我們任性的後盾,永遠允許我肆意地喋喋不休、口不擇言,謝謝你是我最有效的定心丸。謝謝我的宗哲,給我百鍊鋼的堅毅,予我繞指柔的爛漫,謝謝你在我每個食不下嚥、夜不能寐的日子,都用最體己的靈魂守著我的顰笑之間。謝謝你們三位心上人,排休工作、期中考提早交卷,都只因視我為心尖寵,來陪我口試、要陪我勇敢。

最後,謝謝我最愛的家人。在我的每個抉擇面前,永遠都只有支持這個答案,焚一束束沉香都只為了我的安康順利;謝謝最愛我的爸媽,我是一株莽撞輕浮的嫩芽,但謝謝你們是永遠保護我的泥壤,滋長我繁茂葉盛、澆灌我開花結穗。

謝謝每一株參天大樹,謝謝出現在我生命中愛我、陪我的每個人,謝謝你們的幫忙和支持。路還很長,且讓我先停下來好好地謝謝你們。

祝福有志者,願我們在享受知識的路上,

浪漫做夢,實在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