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分析 單元至少提到一個能應用的心理學知識:有時可能是國外文獻引用,有時可能是經典心理學案例舉例,有時可能是科普心理學文章編輯,希望讓大家把知識帶著走,拿到生活裡覺察並行動。
每個人生命當中或多或少,一定都有感到卡住的時刻。卡住的理由千百種,在這裡無法一一說明,這次讓我們先聚焦在「堅持自我」上做進一步討論吧!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作自我分化(differentiation of self)。由家庭系統治療的奠基者 Murray Bowen 所提出。它決定了一個人能否擁有清晰自我感,以及他是否能在外界壓力下依然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1]
具體而言,自我分化牽涉到兩種層面,分別為個體內心及外部人際觀。
1. 個體內心層面(intrapsychic)
簡而言之,無法堅持已見_假我(pesedo-self)與能堅持自我_堅固自我(solid-self)的差別在於,有時我們會誤把一時情緒衝動下產生的決策,當作是自己理性思考之下結果。最理想的狀態,便是在因應緊急激烈狀態之下,亦能用理智主導自身行為,不受到外界情緒紛擾;而在該感性的情境裡,也能夠自然流露出相對應的情感。
2. 外部人際層面(interpersonal)
Bowen 在他的研究中指出,分化更加完全的人在任何關係中都能始終堅守住一個我的位置(i-position)。因此,他們幾乎不把對方立場當作自身立場,把對方建議奉為追求夢想藍圖準則。
有趣的是,「自我分化」概念較接近一個連續狀態的譜,當中越靠近理想化的那端,背後代表的就是越了解自己,而要如何達到這種境界呢?其中的一種答案:學會辨識情感與理智,而理智不免俗地得牽涉到,了解每個決策背後的原因,而這也與接下來要介紹的「夢想實踐卡」這項工具有些關係。
據夢想協助實踐家林修禾所詮釋[2]
「它是一套人人都可以操作用來尋找目標的工具,可以更了解自己前往夢想與人生目標的方向,也可用來了解另一半的價值觀,甚至是合作夥伴、員工性向的運用等。」
他認為這是一套主要用於釐清職涯目標,卻不限範圍的協助工具。
夢想實踐卡實際上擁有十種以上不同玩法,而我會就先前所體驗到的流程來向大家分享!流程進行上,這套卡牌依據使用到夢想卡、阻礙卡、實踐卡。
夢想卡:協助你找出屬於你的人生目標。阻礙卡:釐清根據目標所需面對的困難和阻礙。實踐卡:最後訂出可以達到目標的行動計畫。
試著問自己想要什麼
一開始,教練請我從夢想卡這些牌堆中,不限數量選出我想要的牌卡。此時,他補充說這時目前已經擁有的可以先暫時不拿,主要針對自己缺乏的去做挑選。
完成了第一步後,緊接著便是考驗人性的時刻。經濟學裡著名的一句話:「資源有限、慾望無窮」第二步教練請再請我從挑選的牌堆中,進一步以未來最想擁有的十張牌為原則去篩選。
補充說明,夢想卡總共有六大類,包含了財務/健康生活/人際/工作/理想願景/心智能力。第三步從最渴望擁有的十張牌去做分類並依據重要性做先後排序,以我為例分別拿到工作類(4 張)、心智能力(3 張)、人際(1 張)、理想願景(1 張)、生活(1 張)。看得出來,「工作」這項是我實踐夢想過程中最在乎的類別。
無關對錯,釐清夢想對自己的重要性
第四步_最重要的一點,教練會一一詢問你選擇每張牌背後的理由,這裡所運用的方式有點接近諮商,舉例而言,大家通常以為在這樣的情境之下,教練會給予明確建議,輔助我們釐清自身想望。然而在過程中,教練不斷強調無論「選擇或順序」都沒有對錯,基本上他主要就是從我們的話語中,分享他所聽到的理解與感受,並與當事人逐一核對,協助我們釐清現事件背後本質性的原因,無法輕易給予我們所謂的「正確答案」。
以我自身為例,我的前兩項排序分別為:「穩定長久工作」及「符合理想志趣的工作」,透過教練詢問之下,我分享前幾份工作的確都有符合理想志趣,於是教練便衍伸了一項問題,
他說:「如果現在的我重回以前的工作崗位,是否能做的比較好呢?」
後來他向我說明他之所以這樣問,主要想確認我是否在這些工作中成長茁壯,如果說已經獲得了足夠能力,自然就能在符合理想志趣的工作中「長久投入」,這是這段對話中帶給我的禮物。
夢想路上,還缺乏什麼?
第五步,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之後,就需要拿到相對應的度量,理解自己在實踐的路上,可能會經歷到哪些阻礙。同樣的道理,教練會再給予你另一堆「阻礙卡」,讓你從中挑出想像未來會經歷到的阻礙,再依據對應到上述所依序排列的「夢想卡」底下。以我的例子來說,「穩定長期工作」底下,我替自己選擇了「現實環境限制、沒有足夠時間、缺乏機會、運氣不對」,沒錯,教練仍舊詢問了我選擇那些牌卡,是因為發生了哪些故事以及當中我是如何思考。
終於,走到了最後一步,那就是知道了阻礙後該如何面對它進而直達終點。因此,以時間來區分,教練發給了我「實踐卡」,要我以短(三個月)、中(一年)、長期(三年)去做分類。舉我所挑選的長期目標為例,我需要「進修學習、改變習慣、自我探索、調整目標、學習如何愛」,不過礙於每一項其實要如何再更具體去列出執行方法,想必並非一次就可以解決的事,而這又可以再寫成另一段故事跟大家分享!
小結
實踐夢想抑或堅持自我道路上並非如此容易,從自我分化概念來說,養成一種習慣問自己,每個決策是否依據理智還是主觀衝動做判斷,是長期需要督促自己做的功課。至於區辨想做一件事,是依據自己的想法,還是受到他人影響較多?想梳理出在一件事上為何自己需要如此堅持?堅持當中還缺少什麼?看似沒那麼容易,推薦夢想實踐卡這個有趣的工具給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練習。
參考資料
[1] Bowen, M. (1978). Family therapy in clinical practice. New York, NY: Jason Aronson.
[2]一卡玩遍人生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