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知02】音樂串流平台的崛起

戴著藍芽耳機的人們正搭乘著捷運,隨著車廂行駛搖擺,耳機中的樂音伴著律動傳進耳中。有人拿起手機,按了按,切換成下一首;有人挑選近期熱門的Podcast頻道。比起十多年前,聽眾只能使用MP3、Ipod等特殊裝置撥放音樂、廣播。如今需在手機上下載音樂串流平台就能享受上述的功能。

一、產業概要

什麼是音樂串流平台

相較於傳統的MP3、唱片機等需要額外的裝置播放音樂的媒介來說,音樂平台能夠在手機、平板或是電腦上使用,只要擁有網路,就可以收聽該平台所擁有的所有音樂、電子書及近期興起的Podcast。通常這種服務採取包月制,類似於「吃到飽」的概念,付費後可以隨時使用串流平台所提供的服務,而不需要單獨購買數位專輯或單曲。

台灣三家串流平台之現況

本文將介紹台灣三家為人所知的音樂串流平台,分別是KKBOX、Spotify、以及StreetVoice。

KKBOX於2004年創立,是台灣最早出現的「合法付費」音樂串流平台,也是台灣目前本土市佔率最大的音樂串流平台業者,付費使用者約為三十二萬人。截至目前為止KKBOX約有四千五百萬首授權的歌曲。值得一提的是KKBOX的「情境歌單」,多出自於編輯之手,可以突破演算法的限制,提供聽眾更多元的音樂。

Spotify目前在全球約有2.5億的付費用戶,以英文歌曲方面佔較大的優勢,並以優秀的使用介面為一大賣點。此外,若是聆聽完某歌單後,會藉由演算法繼續撥放相同曲風的音樂。「跨裝置聆聽」也是Spotify的獨佔功能,能夠隨時在手機與電腦上作切換。

StreetVoice為台灣本土的音樂串流平台,平台不僅有許多的獨立音樂人的音樂,還時常舉辦現場演出(大團誕生、簡單生活節…)致力於提倡台灣本土音樂文化。近期街聲期望將串流平台營造成社群平台,讓樂人與聽眾能在平台上做更多的交流、互動。

二、音樂平台的歷史與侵略

串流平台的興起與破壞

P2P平台與MP3的出現,讓使用者可以不需要唱片或是CD就能夠下載音樂至播放器,聆聽音樂。最早的P2P平台起源於美國,名為「Napster」,這家公司販賣平台用戶所分享的電影、音樂檔案,但沒有支付相關公司版權費,因此在1999年,在美國唱片協會的抗議下,這項服務被強迫終止。

但這些平台的使用者嘗到了能夠快速且方便得到音樂的癮頭,P2P平台於21世紀初在世界各地雨後春筍地冒出,台灣也不為例外。因為唱片行與音樂公司的反擊,這些盜版音樂平台在2005年後漸漸關閉或轉型,但唱片業的景氣卻沒有因此增溫。整個產業都立於轉型的懸崖上。而這次轉型的最大原因即是P2P平台所帶動的數位下載,透過授權平台讓使用者能夠合法的下載音樂。

而近期英國唱片業協會(BPI)贏下了對數個能夠將Youtube影音透過非法方式下載的網站之訴訟。這次訴訟的特別之處在於,BPI可以透過向該網站所屬電信業者申訴的方式,將這個網站的網路訊號封鎖,直接下架此非法服務。

對於實體唱片、音樂人的挑戰

近年來因為串流平台的興起,唱片成了收藏用途,對於使用者來說已經沒有實質的使用意義,唱片公司的轉型成為一門課題。專場表演的經營即是其中一個選項,如今Live House林立,樂團能夠享受優質的場地與設備,提供給聽眾更好的表演。在專場結束後,聽眾往往也會留下來排隊購買周邊或是到附近的酒吧聚會聊天。

除了唱片業者外,新進音樂人也受到了串流平台的衝擊。因為串流平台的實質收益對於小眾樂團的幫助有限,與串流平台合作的唯一目的是吸引更多的聽眾,但作品也很可能消逝在演算法的浪潮中,此時就需要仰賴搜尋功能的幫助。樂團能透過與高知名度的網紅等人物合作、參與音樂節等方式做第一次曝光,讓閱聽人對樂團名字有第一次的印象,再透過串流平台上的搜尋功能將更多該團的作品提供給聽眾,如此循環能夠漸漸擴張樂團的知名度。

然而,音樂的散播最終還是源自於音樂本身。即使增加了取得音樂的方便性,民眾是否消費仍然是取決於產品的優劣,也就是音樂有沒有吸引聽眾。因此創作的好壞,才是銷售量的的關鍵。

三、企業實例 ── 街聲

歷史與組織架構

街聲為中子創新旗下公司,主要核心為提供台灣獨立音樂人發佈音樂、與樂迷交流的平台。公司創立於2006年,創辦人為張培仁先生。多數華語地區的音樂創作人會利用街聲當作起點,利用網站的免費資源宣傳推廣自己的作品。

街聲的產品主要是街聲的APP和網站,因此技術、產品開發與設計部門為十分重要的部門,其次還有負責社群的行銷部、負責數位發行的派歌及活動執行部門。街聲所舉辦的活動中,例如大團誕生、簡單生活節、畢業歌曲徵選……等線上線下的活動,都需要跨部門的合作、互相支持,才能完善活動的流程與呈現。

不僅止於音樂串流平台

街聲雖然看似只是一個音樂串流平台,但事實上它的服務遠多於一般的音樂平台,舉凡實體活動如簡單生活節、大團誕生等,街聲也經營Podcast頻道 ── 未來進行式。此外,街聲也有幫助音樂人宣傳的吹音樂、Instagram社群,上架數位歌曲的派歌。在2021年初時,街聲也與天使放大合作,音樂創作人在透過申請後,會由街聲協助天使放大進行評估對申請者做數據分析、市場調查。若是申請者通過申請,能得到一百五十萬至五百萬元的資助。天使放大的資助方式採「收益回報型投資」,只透過作品的收益抽成方式作為利潤,而不擁有歌曲的版權。

隨著腳步逐漸踏穩,街聲希望從串流平台轉型成為社群平台,讓音樂人能夠透過平台與樂迷、聽眾有更多互動。此外,這也能增加使用者對於街聲的黏著度。

對於獨立音樂人的重要性

目前,街聲對於華語圈音樂人的重要性在於,街聲對於音樂人與聽眾都是一個免費的平台,因此音樂人在初期沒有足夠資金在宣傳、行銷上時,可以借助街聲固有的粉絲群。若是樂人的作品受到肯定,不僅能在街聲的排行榜中出現,也可能會有現場演出的機會。例如大團誕生平均每月舉辦一場並邀請3~4組樂人。此活動培育出非常多知名的樂團,例如:老王樂隊、草東沒有派對、茄子蛋……等

四、結語

在IFPI發佈的《2019音樂聆聽報告》中提到,全球有89%的人會收聽串流音樂,而2020年累計4.4億人使用付費的音樂串流平台,串流平台的收入占全球錄音產業的62%。從上述的數字中可以看出,音樂串流平台已成為聆聽音樂的主流方式。

串流平台的興起已勢在必行,但這股趨勢背後仍存在很多的問題與迷思。例如:串流平台事實上無法給音樂人太多的金錢幫助,因此在目前實體唱片市場也並不明朗的狀況之下,許多音樂人都需要另尋他路;演算法過於精準,導致閱聽人越聽越多但也越聽越窄等問題。對於大部分的閱聽人來說,這些問題或許事不關己,並不會影響到自己聆聽音樂的品質、方式,但若是能更多思考這些議題並適時地做出改變 ── 購買實體唱片、參加實體活動、主動聆聽不同種類的音樂,都能夠成為整個音樂產業與文化的發展最重要的推手。

筆者:游帷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