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交換的半年大玩東南亞-1

聚焦我在新加坡當交換學生的眉角及體感

Oscar Chang
18 min readMay 20, 2024
交換生聚會 at Maxwell Food Center, SG
2024/05/20 發文,交換期間為 2023/08 ~ 2023/12。
目錄
前言、動機
出國前準備
- 學生身份相關
- 新加坡學生簽證 (STP)
- 健檢
- 宿舍
- 課程
- 役男出境申請
- 行前準備
適應、融入
- 多元的生活環境
- 來自各地的交換學生
- 新加坡生活眉角
後記

這篇本來是繳交給學校國際事務處的交換學生心得,原意是供後來有要去相同學校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SG) 的同學們一些參考。但我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創造了很多精彩的經歷和故事,因此想說整理起來,之後偶爾翻出來回味一下看能不能治失智,或是講給小孩聽,除了炫耀眼前這個大伯曾經是酷哥外,也希望能鼓勵他們別被周遭環境鈍化,永遠對不熟悉的人事物保持好奇。

前言、動機

隨遇而安唄,很多意想不到的。

坦白說當初第一志願是想去美洲,至少也遠一點到歐洲之類的,這樣才能真槍實彈地測試自己在截然不同的環境中能否適應及生活。不過這半年下來,非常慶幸自己多了這份獨一無二的經歷,讓自己在未來規劃上多了經驗做為依據。我猜很多人也因為申請結果不如預期而無法如願,但個人認為已實現的結果就過了,光是能出國交換就夠珍貴了,真正重要的是在手中擁有的選擇裡打出最好的牌,創造當初意想不到的記憶及收穫。

新加坡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當地 70% 華人的人口比例,陌生的是因當地族群、文化、地理、資源的複雜性所衍生出多樣的生活模式。半年前很難想像在當地推廣台灣交換時,新加坡學生竟然視中文授課為負擔,更別說在專案討論時需要適應重講三次還是霧煞煞的 Indian English、新奇但語速又快到讓人跟不上的 Singlish、甚至中東印尼等國的同儕們各自口音及慣用語法。出國之前以為新加坡是個講中文也通的國家,走了一遭後現在回看當初真是天真,連精通自認的英文都不一定能夠溝通自如!

金沙灣的國慶煙火,當天的氛圍和活動參與看得出新加坡的國家凝聚力挺高!

若真有事前建議,我認為可忍受一年四季的濕熱、對東南亞/南亞深度旅遊有興趣、未來考慮在新加坡尋求職涯的人們蠻適合來新加坡交換第一,新加坡的氣候絕非台灣的夏天這麼簡單,即使台灣夏季有時也潮濕的令人窒息,總會輪到冬天,反觀新加坡一年四季的天然蒸氣室我真的苦不堪言!第二,新加坡的位置便捷是眾所週知,樟宜機場更是方便到顛覆我對機場通關的認知,我曾經算過從出機艙到入境最快只需要五分鐘,有聽聞新加坡未來甚至考慮免護照通關,但別的機場還是要餒,新加坡走太快…!我們一群常出國的交換學生甚至有個共識:”Best thing about SG is to leave SG”,這大概就解釋了新加坡的地理優越程度。尤其樟宜機場身為國際大機場,不只是往來歐亞的重要中樞,更是前往南亞、大洋洲等台灣冷門航線目的地的重要起點,不只航班多,票價更顛覆以往在台灣的認知。第三,新加坡畢竟身為亞洲金融中心,我也曾經考慮過要去新加坡找工作拿好一點的 offer,這趟旅程重要的收穫之一就是打消了這個念頭,畢竟新加坡的氣候真不適合打個球連鞋子都像浸水的我;且和當地的球友阿北們聊過也發現目前新加坡缺的是理工方面的人才,財金領域因為競爭激烈已行之有年,對於外籍求職者來說相對困難;最後是當地的消費水準,這大家都知道,但買車前要先付 100+K SGD 得到效期十年的牌照,再花160+K SGD 買一台經濟型轎車,對於買車有計劃的我來說,夭壽喔。菸酒、娛樂性消費等也同理,真難受。(2023 SGDTWD 匯率約 24)

和球友阿北們最後一舞後的留念,可以看出我完全受不了那邊的天氣,但依舊開心。

說得太多,總之許多認知都是實際走一遭後才得到的收穫,若是對某個城市、國家有好奇,利用學生紅利實際在當地待個半年至一年真是非常划算的途徑,期待各位都能有屬於自身的收穫及世界觀!

出國前準備

這邊是之前台大學生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交換半年,出國前申請流程的經驗分享,因為很多人跟
我一樣都是第一次以交換學生身份出國,難免會被學校行政流程跟簽證問題搞到咪咪冒冒,希望可以
透過我的經驗協助到其他人,因此這邊就留著給有需要的人參考。
若沒有需要這方面資訊可以直接跳過!

若對南洋理工大學有興趣,必須了解到一個容易混淆的點是兩所學校的簡稱一模一樣。因此在申請過程中會遇到很讓人搞混的情境,記得要再三確認!另一方面這也是一個小小的 Fun Fact,多一個認識新朋友時的小話題也蠻有趣!

接下來的資訊可能不慎齊全,全都是以記憶拼湊出來我認為重要的一些步驟,詳細還是以收到的資訊及承辦人的消息為主。

以下 NTU 代指南洋理工大學,OIA 代表台大的國際事務處。

i. 學生身份相關

這部份說很難 100% 講清楚,因為事情真的有夠多,主要消息節點分別是:

一、OIA 承辦人通知錄取交換學校 (6 months before)

原校國際事務處通知學生的第一封信

這封信有幾個重要的意義,首先,收到該信件就確認了目的地,再來,寄出該信的承辦人員會是直到回國前最頻繁的通訊對象,最後是這封信提供了 NTU Exchange Program 的基本資訊及本屆同行的台大學生及上一屆學長姐的聯絡資訊。接下來就可以根據該封信的提醒,著手下一步流程。

二、NTU 通知註冊入口網站登入資訊 (6 months before)

對方校寄來的第一封通知信件,告知註冊事項

這封信和上一封是同時收到,是 NTU 提供學生註冊入口網站的重要信件,裡面有所有攸關資訊。收到這封信之後就可以開始填寫註冊申請表,利用它提供的網址就可以一站式的完成所有資訊填寫並送出。記得在送出後要輸出一份申請表傳回 OIA 知會承辦人。

三、NTU Exchange/Study Abroad Portal 及重要時程 (2 months before)

對方校寄來的第二封通知信件,告知後續應處理事項

收到這封信表示您的身份在 NTU 已經建立,接下來就是處理居留相關及所有校內事務。NTU 有個好處是所有重要事務都會一站式的把所有重要事項放在同一個入口網,即 GEM Trailblazer Exchange/Study Abroad Portal,這算是整個交換期間最重要的一個入口網,小至學生證,大至簽證都可以在這邊查到相關資訊。這封信也有重要事項的時程及清單,基本上分為簽證、健檢、宿舍、課程及庶務,記得在時限內完成各事項的申請!

ii. 新加坡學生簽證 (Student Pass, STP)

如果連續一週點名缺席,新加坡學生簽證是會被撤銷的,記得不要玩過頭。

這邊就輪到新加坡移民局 ICA (Immigration & Checkpoints Authority) 上場,我認為入口網的資訊是蠻清楚的,跟著走就沒問題。主要有三個步驟,校方建議入境新加坡前只要完成 Step 1 (將你的護照身份和校方註冊身份做連結、繳費後等待審核) 即可入境,剩下的兩個步驟待至入境後再行處理。記得也是要注意時限,因為 Step 1 的審核也需要時間。

入境後就比較容易了,遇到問題也可以詢問 NTU 承辦人員。大約在三個步驟完成後的數天至一周內就會收到 STP ,建議存在手機裡,過海關給他看就可以出/入關了。

iii. 健檢

說是健檢,但對於一學期交換的學生來說只需要新冠疫苗篩檢即可 (此為 2023 Fall semester 的狀況)。坦白說我覺得這件事應該不太重要,尤其在大部分國家都已經解禁新冠肺炎的狀況下,新加坡針對學生簽證申請者依舊需要通過疫苗証明這件事有點反直覺,而且在申請的時候超混亂,當地人員也有點狀況外。我個人猜測我那一屆應該屬於過渡期,之後應該也會取消疫苗証明。不過如果有疑慮還是建議出國前把所有可以申請的國際認可疫苗証明都申請一遍

預計居留超過半年 (只交換一學期不算) 的同學需要到當地健檢,這超級麻煩而且排超久,祝順利。

iv. 宿舍

新加坡高房價及高房租的狀況非常嚴重,沒有抽到宿舍的話住房開銷大約差三倍。不過幸運的是我們這一屆的交換學生目前沒有聽過沒中籤的,基本上在入口網的 Housing Sector 就可以完成申請,蠻容易的,注意申請時程應該就足夠。

另外有聽說 PG-Research 身份 (研究型碩士交換生,詳情見下一段落) 的同學不能參與抽籤,因為我不是這個身份所以沒有經歷過細節,詳情要問校方。

v. 課程

NTU 交換生根據學位身份分為 UG/PG,其中 PG 又有分 Lecture/Research。UG 是學士生,PG 則是碩士生,我是選擇 PG Lecture 的模式,即修課型碩士交換生,若選擇 Research 好像可以不用修課的樣子,詳情要問 OIA 承辦人。在確認學校到註冊學生身份這段時間承辦會來信詢問意願,碩士生的話記得要留意這步驟

NTU 在各方各面都對得起它身為最年輕有為大學的身份 (QS University Rankings 近年來都保持在前 20 的水準、今年校齡第 33 年) ,唯獨在對交換生的選課上特別限制,尤其是碩士以上身份的選課範圍。針對UG/PG 有不同的可供選擇範圍,在每個學期選課開始前會提供當學期最新的可供選擇列表,而這就是我覺得有待加強的地方,如下圖所示:

選課清單,修課碩士生能選的只有一頁,很可惜!不過我選的課都蠻有料。

是的,整間學校不同學系的碩士交換生們能夠選擇的課程加總起來只有一頁,我看到的時候還以為是我下載過程出錯。況且對於讀商的學生來說更慘,相關的課少之又少。南洋商學院 (Nanyang Business School, NBS) 內的課程更是都不能選也不能旁聽,只能說真的蠻難受!希望日後國際事務處這邊可以協助知會對方校教務處擴增課程範圍。

至於選課流程和台大差不多,都是有一個專門的系統、一個特定的時間 (大約開學前一個月)、可以去當場問問看能否加簽。只是在最一開始的身份註冊申請會有一個預計選擇課程做為授課教師審核之用。另外 NTU 約開學兩個月前會舉辦出國前講座,內容涵蓋庶務及課務,對選課蠻有幫助!

vi. 役男出境申請

這部份是符合服役標準且未役畢的同學才需要特別處理,詳情可見台大校安中心。記得是出境一個月前繳交相關資料,要特別注意時程。OIA 會另外寄一封信 (如下圖) 通知役男所有注意事項,我完全按照信的內容去申請沒有遇到問題。若有任何程序上的疑問都可直接寫信詢問承辦人。在填寫預計出境期間建議抓寬一點,在國外會有什麼好玩的事讓你想延長回國期限都不一定。

國際事務處寄來提醒役男的信。內容挺詳盡,照做就可以。

vii. 行前準備

其實去其他國家也通用,最核心的就是錢、通訊、交通、保險及其他
  • 金流相關

最重要的一定是金源,除了在台灣先換取一部分現金外,金融卡一定要開通海外提款功能,然後要確認海外提款密碼,很多都是另外一組密碼,並非和國內提款通用。但我個人認為現金換匯>辦當地帳戶跨國匯款>海外提款,海外提款大多是應急功能,超不划算。

第二重要的是詢問發卡公司,不論金融卡或信用卡,能否將簡訊 OTP 改為 email 或網銀通知,這超級重要。因為長期待在國外開漫遊不划算,總有一天會改用當地門號,這時候就沒辦法網路消費了。

Apple Pay 等行動支付非常好用,因為新加坡大眾運輸可以刷卡,手機一碰就可以進出站。行動支付綁卡建議出國前完成,因為這牽涉授權所以依舊透過簡訊,無關是否有更改 OTP 通知。

我個人有在當地辦 OCBC 的學生帳戶,但聽說星展的開戶流程比較有效率。之所以會辦是因為當地的行動支付非常方便,連小吃都可以 PayNow。而且所有銀行通用,跨行轉帳、支付都不用手續費。辦好帳戶後可以請家人電匯或本身就攜帶現金去當地存,不過電匯有手續費就是了,有沒有比直接用台灣提款卡跨國提款還划算就要依照各自的電匯成本而定。

  • 通訊相關

我建議若在當地待超過一般旅遊時間的話辦一支當地的門號會方便及划算很多。新加坡有很多品牌,我自己是用 M1,大多數的通訊品牌都可以用 app 來加值預付服務項目,挺好用,至於網路品質我覺得在新加坡中上,反而在國外時網速相對其他品牌還要穩定。實際使用過認為該品牌最大的好處是預付卡門號的 local data 可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香港、澳門、台灣使用,少了去這些國家還要多處理一件事的麻煩,超級方便。也有歐美國家的朋友剛到的前段時間都用原有門號的漫遊,但久了也發現在當地辦一支門號比較便利。

  • 其他庶務

機票、常備藥、保險啥的就見仁見智,大家都會;電器轉接頭以及電壓跟台灣不同,講個好笑的,對用電常識完全沒有的我妄想把台灣的延長線尬一個轉接頭後直上新加坡電壓,結果被我弄到跳電,當下我怕死了,記得摸清楚再插。

我推薦有興趣擔任台大或台灣交換交流推廣人的話可以先知會 OIA 詢問有沒有文宣或贈品之類的可作為宣傳之用,有的話再請他們郵寄到當地,這樣至少介紹家鄉及母校時不會這麼空虛。也可以攜帶一些台灣特色小紀念品,至少在別人送禮時可以有些回禮,不然都收感覺也蠻愧的 (這我)。

左邊是新加坡 M1 的 App 介面;右邊是我在南洋理工大學推廣台灣,大家對台灣超有興趣。

適應、融入

i. 多元的生活環境

出入新加坡的第一印象就是:資訊過量。

太多酷東西、太多種族和不同語言、太多琳瑯滿目的新奇商品、太多沒聽過的食物還有組合。在新加坡,你可以早餐用 Singlish 點著名的咖椰土司配 Kopi O (南洋風的黑咖啡,但甜到問號),午餐用馬來話點個 Nasi Lemak 椰漿飯,晚餐用中文點麻辣香鍋,宵夜用Inglish 點片印度煎餅來解嘴饞。每天三餐的選擇多樣又豐盛,常常讓人在Hawker Centers 每一攤前面駐足良久無法下決定到最後又吃太多,超幸福的煩惱。

剛開始新加坡的生活時,確實對族群融合的現象感到新穎,在捷運上或街上時常可以看到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印尼人等等群聚在一旁有說有笑;也時常在學校需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儕共同討論,我選的其中一堂課就和阿拉伯人、印尼人、新加坡人同一組,除了要適應不同口音、不同身份的差異,更要將自己產出的內容翻譯成大家都可以了解的形式,也是一道考驗。剛開始確實困難重重,但習慣後反而非常享受意見交流的收穫。

ii. 來自各地的交換學生

我認為在 NTU 很幸運的是,歷屆交換學生留下來的傳統讓這批初來乍到的外國人可以找到相似動機及目標的群體。剛接觸學校官方社群時就收到一個 WhatsApp 社團 連結,一進去才發現是屬於該屆交換生的大群組,群組裡不乏有各種自創類別的小群組,學生們可以根據自身興趣來選擇社團認識有共同嗜好卻又來自不同國家的交換生們。舉例而言,我喜歡打籃球、派對、戶外活動及旅遊,因此時常在缺人組隊打球或缺人成團出國時在群組裡找到人湊咖,除了讓計畫更容易成行外,也更擴大自身的交友網路。到後來朋友的朋友帶我們加入整個新加坡交換生們的大群體之後又再度指數化的成長社交網路,多到每天幾乎都在認識新朋友,又累又好玩!我個人認為這些群組算是在交換期間最重要的聯絡媒介,如果少了這些群組整趟交換的體驗不知道會少了多少味道!

Huge S/O to Paul, Pepe, Olli and all you amazing ppl !

iii. 新加坡生活眉角

真正開始在新加坡生活之前,對於這個國家的印象只有鞭刑還有物價很高。實際體驗了四個多月後才理解到這個國家生活的特性和規則有多特別及限制重重。

新加坡是眾所周知的高房價,這是剛開始規劃新加坡旅途的第一道難題,出行前有聽學長說他沒抽到宿舍,因此對於前景一片擔憂,倘若沒抽到宿舍一個月的生活費大約會跳兩倍以上。這完全不是誇張,有聽 SMU (新加坡管理大學) 的學生說她一個月自己租套房可以租到 80000 新台幣,夭壽。雖說 SMU 位處新加坡黃金地帶,但實際聽到後還是大吃一驚。而 NTU 的地點雖然較偏僻,但外宿月租金也約莫 24000 新台幣起跳,對於我這窮學生來說肯定是沈重的開銷,和學校宿舍月租 8000~12000 新台幣相比當然是以抽宿舍為主。幸運的是我們這學期不知道是人數較少還怎樣,校內的交換生還沒有打聽到住外面的,省了一筆。

菸酒及娛樂等高開銷也是另外一項生活難題。稅率和高薪資水平共同導致了嚇人的物價。舉例而言,在台灣一瓶500ML 的罐裝百威大約 50~60 新台幣,在新加坡最便宜的量販價也來到 125 新台幣的水準,更別提高濃度的烈酒收的稅更高,跟台灣的價差可能來到3 倍以上,嚇死人;菸算是另一個高稅率到不真實的商品,舉例世界上最常見的 Marlboro Red,台灣一包 110 台幣,新加坡一包則要 360,也差太多;而娛樂活動如卡拉 ok 或夜店的價碼也非常誇張,在新加坡一次入場可能直逼千元,還不包含再被加碼的酒水,若有想要在新加坡享受夜生活的朋友可得有心理準備。

Huge S/O to my roommate Conway from U.S. in the back !

除了物價高得變相壓抑這類開銷外,法令及規則也諸多限制,不利於這些特殊商品的購買及使用,最典型的就是明令禁止口香糖。在新加坡,一般場所於夜間 10:30 後即無法飲酒,酒吧、餐廳或夜店這類特許營業場所開放至午夜,但也僅此而已,我們之前就有遇到過在 Maxwell Hawker Center 大聚會時因為超過時間有一群警察來趕人並抓主揪的案例。在一些印度教或寺院較多的場所也會於某些時段明令禁止飲酒;另外,有別於台灣,在新加坡買菸是不能用視覺選擇的,商家擺放菸盒的櫥窗不開放顧客閱覽,菸客只得說出欲購的菸種品牌及型號,由員工從不透明的櫥窗中拿出那經過重新包裝的菸盒後結帳。新加坡的允許吸菸場所非常稀少,而且非常嚴格執行禁令,之前就有看過當地居民在樓下的大公共空間抽菸被盤查的情形,被抓的居民臉都超臭,可見事情大條。

另外,開學前的迎新講座也是對與會的交換生們投下震撼彈。宣導影片中明白地指出新加坡政府對毒品的零容忍,只要被抓到走私毒品即死刑;被抓到於境內販毒即死刑;到毒品合法的一些國家如泰國等等旅遊,回新加坡後有機會被隨機抽到驗毒,若抓到陽性反應雖不致死刑,但也須付出沈重代價。(這是在泰國旅遊時睡下舖的新加坡旅人講的,我還以為是政府誇大宣導,結果是真的) 因此為了不以身試法,大多數交換學生前往泰國旅遊時也會為了避免違法的風險而避免碰大麻等當地合法藥物。

諸如此類的限制目的都在讓新加坡成為一個更乾淨、更安全守秩序的社會,至於這樣的社會環境宜不宜居,真的就是個人取向了!有些人會說不自由度很高到處都綁手綁腳,但我個人認為安全的社會是有犧牲的,大部分外國人選擇定居新加坡也是因為安全性及守秩序的整體。曾經有和一個新加坡人聊到,在新加坡出生有點類似現實生活中的The Truman Show (楚門的世界,在講述主角從出生後馬上被放進一場大型真人秀,一切環境、遭遇及路人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故事),不會有太極端貧窮的社會弱勢階級,但也不太容易翻轉階級大富大貴,彷彿一生下來後人生的路就被鋪好了。這個觀點我剛聽到後非常震驚,完全不敢信這麼誇張的劇情真的有現實生活中的社會可以參照,不過綜合了自身在新加坡生活的經驗,思考了一段時間後也稍微認同這個說法,蠻酷的。

後記

這篇就先到這裡,畢竟這是我第一篇 medium,要適應一下編輯功能,往後看我熟悉了之後在文章中變出多一點花樣來。

雖然表面上是去新加坡交換,但我收穫最多的其實是在東南亞闖蕩的那些光輝歲月,我決定分開寫一篇,有興趣的人可以投其所好。

有興趣或啥的都可以透過信箱聯絡我:oscar0936330161@gmail.com

--

--

Oscar Chang

guy who posts Cool Guy Stuff 啥都有興趣 好玩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