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研究】Vtuber是什麼樣的存在?

文/薩斯

近期在動漫界裡面最為火紅的話題莫過於Vtuber了。究竟Vtuber為何?為何Vtuber可以這麼受人矚目?本篇就是要來介紹一下Vtuber。

引爆VTB的觸媒

要談論Vtuber,就從它的定義說起。Vtuber是virtual + Youtuber的組合字,翻成中文的話意思為「虛擬的YouTube創作者」。與其他Youtuber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是「虛擬」的。虛擬即是不以「真實的人」為主角存在的,是以二次元的「皮」作為主角,並在YouTube上傳影片或是進行實況。

絆愛(キズナアイ)作為第一個Vtuber在2016年登場。自從絆愛的走紅,Vtuber如雨後春筍地出道。「Vtuber四天王」:絆愛(キズナアイ)、未來明(みらいあかり)、電腦少女白(電脳少女シロ)、輝夜月(輝夜月)、Nekomasu(ねこます)為當時推動Vtuber文化的重要Vtuber❶,這一些人都有幾個類似的特點:第一,她們都是採用虛擬形象登場;第二,她們都是以製作影片為主的Vtuber;第三,都不以遊戲作為影片的主軸

之後出道的月之美兔(月ノ美兎)可以說開啟了Vtuber直播的文化。在那之後的最紅的彩虹社(にじさんじ)與Hololive(ホロライブ)旗下的Vtuber皆以直播為主。這一些直播勢的Vtuber的共同特點為以live-2D模組呈現給觀眾,比起3D模組大大降低了成本,其所引起的進入門檻的降低,使得Vtuber的人數有爆炸性的成長。在此同時,也有許多以個人的名義出道的Vtuber,他們也有很大一部分也是直播。另外,Vtuber同此之後也不僅限於日本專屬的,海外也從那之後也看到了Vtuber所帶來的商機,進而投入Vtuber的行列。

Vtuber大爆炸

隨著Vtuber的觀眾市場愈來愈大,不可避免地更多看見利益的企業也進一步投入Vtuber產業的行列。早期的四天王有四個(絆愛、輝夜月、未來明、小白)都是企業勢的Vtuber。

造就早期的企業勢Vtuber與現在的企業勢Vtuber的區別為「箱推」概念的出現。Hololive以及其他的企業在早期Vtuber在發展的時候,還沒有意識到「箱推」的優勢所在。以Hololive為例,從最一開始的只有一人的時乃空(ときのそら),到分開時間點出道的零期生、一期生、二期生。到最後幾乎一起出道的三期生之後,發現到「箱推的可能性」。

事實上,箱推的可能性是從「養多個藝人」發展出的。Hololive從早期隨機尋找素人,故旗下藝人的人際關係網比較依賴於中之人的人際關係網。箱推的可能性將藝人的人際關係網變成不依賴於中之人的人際關係網。旗下藝人之間的互動變得比較頻繁,不只是可以一起玩遊戲,閒聊時也會互相提起彼此,甚至3D直播時還可以一起互動。藉此,發展出了「箱推」。相較之下,個人勢的Vtuber除了金錢也不如企業一般「財大氣粗」外,Vtuber間的互動的限制也讓許多人無法見到個人勢Vtuber的魅力。

現階段絕大多數的Vtuber是以實況為主,這個特性是從何而來?實況有一個最主要的特色來自於「共時性」。觀眾與實況者無時差的互動,如果是在玩遊戲的話,還可以同時享受遊戲所帶來的樂趣與如果是Vtuber在玩遊戲會有怎樣的反應。另外,共時性也不是僅停留在「實況者與觀眾之間」,也會與「觀眾與觀眾之間」中存在。藉由看實況可以同時知道當下的實況者的想法與反應,也可以知道觀眾的反應是甚麼,藉由沉浸在這樣的互動圈中,直播勢的Vtuber也會比較佔有優勢。從建立一個完整的互動圈的觀點來看,直播勢的建立容易程度看起來比影片勢的還要容易許多。再加上粉絲們對於實況的精華剪輯,與Vtuber自身的直播促成了這樣的互動圈。在「實況中的共時性」、「實況主與觀眾的互動」、「實況的剪輯」的多重互相互動、回饋的情況下,直播勢的Vtuber的互動圈就形成了。

Vtuber是怎樣的存在?

「hololive alternative」宣傳影片截圖

Cover的CEO,谷鄉元昭,在2020年9月16日GLOBIS的訪談中聲稱自己要製作出一個「像是AKB48的偶像團體」❷。雖然現在常常被粉絲玩梗,許多粉絲認為Vtuber不顧形象地在麥克風前面大吼、說出一些偶像不會說出的字眼、開黃腔,根本不算是「偶像」。然而,也有人認為彩虹社更為奔放,Hololive已經很算是一個偶像團體了。的確,在Hololive旗下的Vtuber們實況中的閒聊可以得知他們是會練舞、學習唱歌等,相比彩虹社旗下的Vtuber,Hololive的Vtuber普遍來說還要更為接近「偶像」的。但是就是因為他們有練舞、唱歌就是「偶像」,而在麥克風前面大吼就不是「偶像」嗎?

日本的「偶像」概念從1970年代開始就存在。然後到了21世紀,秋元康成立的AKB48為日式偶像的新形態。主打著「可以親近的存在」,也就是「近接性」。秋元在秋葉原建立一個私人劇院使AKB48的偶像可以與粉絲近距離的接觸。從這個時候日式偶像產生出「不需要會在舞蹈與歌唱上面十分專精」的歐美所認知的偶像。甚至,這個特色更可以與日本粉絲接近,日本粉絲們在乎的也是偶像們在歌唱、舞蹈的技術成長。❸

谷鄉所說的「像是AKB48的團體」,Hololive旗下的藝人並沒有像是偶像一樣有真實世界的包袱,但是,就以「貼近粉絲」這一點,Hololive,甚至是以實況為主,主打「共時性」的Vtuber可以說是做得十分成功。

實況的「共時性」,與AKB48的「近接性」是一體兩面的。AKB48比起一般的偶像來說更為強調「臨場感」,與實況所帶來的「臨場感」是一樣的。易言之,直播勢Vtuber的所帶來的「近接性」是更為強烈的。佐以「箱推」,使得企業勢Vtuber得以成長茁壯。

現在的日式偶像(AKB48)所主打的「可以親近的存在」的客體為粉絲,粉絲們與偶像的互動關係早在1980年代就有出現了。1980年代的偶像有一群很特殊的粉絲群體,名為「親衛隊」。親衛隊是高度組織的,在演唱會時打call、在準確的時間點丟彩帶、推廣偶像之類的會以「親衛隊」為中心延伸出去。21世紀之後的偶像粉絲還會有做一些演唱會或者是參與綜藝節目的剪輯上傳至各影音平台上,以推廣自己的「」。而Vtuber的剪輯匠,亦稱「烤肉MAN」,也是扮演著「親衛隊」的角色。從早期的親衛隊到現在的剪輯匠,他們皆有著「廣宣」的作用。意旨推廣偶像,現在則是推廣Vtuber。

粉絲的群體現在已經有顯著性的成長。2017年時只有絆愛一個人超過100萬,截至2021年8月底,將近30位Vtuber高過100萬人訂閱。粉絲與Vtuber的互動在一整個實況中是十分重要的。粉絲們會投「超級留言」(superchat, SC)以同時支持Vtuber並且使Vtuber與他互動。超級留言隨著不同的金錢會有不一樣的顏色,進而產生出「上廁所時投藍色SC」、還有「彩虹SC」等特殊的文化出現。另外,「棉花糖提問箱」也是一個粉絲與Vtuber們互動的方式之一。Vtuber們也可以藉由棉花糖的內容分享自己,加強與粉絲的連結。

然而,AKB48的「近接性」事實上有其風險的。著名的「AKB商法」-利用握手會加強「粉絲對偶像的戀愛情緒」。粉絲由於AKB主打的「與他者相遇」,更依存與偶像。有著這樣的特性的Vtuber也會有相似風險。在2021年6月引退的一個彩虹社的藝人鈴原るる與粉絲騷擾有關。鈴原るる在實況中有提到引退的主要原因為受到「複數的挑戰書」❹(應為粉絲的騷擾)。個人勢的雲之上夢見(くもの上ユメミ)在台灣居住時也遇到粉絲來到她住處。❺

有鑑於粉絲們與Vtuber們的距離愈來愈不被掌握,Hololive營運也在2021年8月2日在推特發文八月底之後粉絲不被允許送給偶像禮物,以保護旗下藝人的人身安全。❻ 隨著Vtuber的公眾化,人們可以接近Vtuber的手法愈來愈多元,企業也只能藉由這樣的方式「保護」旗下的Vtuber的人身安全。然而,Vtuber也因為這樣的保護更加喪失了自己的身體性,成為僅能依存著企業而存在的「偶像」

消費Vtuber

Vtuber之所以可以在日本起源並發揚光大的可能原因,似乎與「御宅」有著深厚的關係。Vtuber有著一個動漫形象,比起一般的實況主更接近動漫的範疇-更為接近御宅文化。雖然有很多人認為Vtuber可以這麼推廣到歐美圈是由於搭上了「疫情」這個順風車:歐美圈由於時差的緣故基本上無法跟上日本方Vtuber的實況,而由於疫情所帶來的「居家隔離」,使得歐美有接觸到日本Vtuber的機會。固然,疫情占了一部份的原因,但是Vtuber會這麼熱門並沒有那麼單純。

東浩紀在《動物化的後現代》認為在御宅族的眼中,並不存在一個完整的「主體」,在「資料庫消費」形式之下,每一個動漫角色都被拆解成不同的「萌屬性」,而那一些屬性也可以被重新組裝、排列組合,成為一個具有同一萌屬性的「新的人物」。這種消費型態在御宅族中已經十分常見。同樣地,Vtuber也是由不一樣部分的屬性所組成。Vtuber就如動漫人物一般,是由各種不同的「視覺屬性」所結合而成。舉例來說,獸耳、眼鏡、制服、不同髮色、不同種族等。這樣屬性歸類有一個前提,我們是先看到了「屬性」,才歸類至資料庫中。

Vtuber的設定是偏向官方給予的「屬性」,以視覺屬性以及故事背景建立出Vtuber的第一形象。藉由這個「視覺屬性」,Vtuber從一個「披著動漫皮的人」變成「動漫角色」。這樣的感覺很像聲優,然而,與聲優不同的地方在於,聲優配合著角色,而Vtuber則是角色配合著中之人。

這樣似乎可以說明為何Vtuber可以被已經習慣於這樣的消費型態的御宅族所接受。為何還會Vtuber還可以推廣至全世界?

以21世紀的人們來說,社會已經趨近破碎化。也就是說,一個「宏觀的敘述觀點(大敘事)」已經不存在了。再加上網路的發達,網路提供了對於彼此之間的「同溫層」,每一個社群媒體為了增加使用者的黏著度,藉由演算法推薦給使用者「最適合使用者的內容」。這樣一來,使用者在那個社群媒體中產生出「大家(或者是我周圍的人)都有著一樣或者是類似的想法」。臉書中的社團、粉絲專頁都是一樣的結構。這樣的結構促成了廣大的使用者將世界觀更為破碎化(就如宮台真司所說的「島宇宙化」)。也就是說,御宅族的「資料庫型消費」並不是存在於御宅族本身,而是已經延伸到廣大的人類族群中了。大家在Vtuber的世界觀中各取所需,進而使得Vtuber的市場可以成長茁壯。

就如一般的社群媒體,YouTube為一個非常方便的平台。YouTube提供「推廣」的「功能」,易言之,YouTube的「架構」有助於推廣。許多Vtuber在YouTube上面進行實況,同時也有很多的剪輯(切り抜き)也藉由YouTube的演算法互相存在於推薦欄中。粉絲一開始接觸到某一個Vtuber(無論是剪輯還是實況),最後就會藉由這樣互相推薦的演算法漸漸地接觸到其他Vtuber。這樣的情況在歐美粉絲稱之為「掉進無底洞」(fell into a rabbit hole)。

剪輯同時也有另外一個重要的意義,即為「迷因」(meme)。由於Vtuber們實況幾乎都會在自己的頻道中有存檔,剪輯匠們可以從一個本源(即實況存檔)「大量複製」,並且加上自己的字體、顏色-即自己的特色-推廣出去。此外,剪輯匠為了在短時間內產出最大量的影片,每一部剪輯影片的時間長度並不會太長,觀眾也可以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的剪輯影片,Vtuber的文化傳播更可以得到一個「迷因式的加速」。

YouTube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功能:標籤(#Hashtag)。在影片中加入特定標籤更可以使YouTube的演算法推薦給曾經有接觸過相關標籤的觀眾,Vtuber的剪輯加上了這樣的標籤,就算是中文圈的觀眾也有可能可以看到同一個Vtuber但是為其他語言的剪輯。一部影片所擁有的標籤不限於一種,標籤化所有的影片對於想要接收同樣類型資訊的人們來說十分的方便。

#ホロライブ的標籤可以看到不只一種語言但是仍屬於Hololive的影片,甚至一些Hololive的Vtuber們也會使用這樣的標籤。(2021年9月21日的截圖)

女性團體偶像或者是聲優之間會有「百合營業」(百合営業)的現象出現。在Vtuber圈這樣的百合營業稱為「てぇてぇ」,其語源來自於「尊い」❼。「尊い」意旨人際關係之間的「萌え」。源自於資料庫消費的「關係圖消費」,彼此之間的關係事實上為一種「妄想/二次創作」。「てぇてぇ」基本上都是「以愛情為主」,由於愛情可以適用的範圍非常廣泛,愛情關係可以建立在所有人際關係上❽。Vtuber們本身源自於資料庫消費,更好建立這份關係。另一方面,Vtuber自己也可以藉由建立這份關係以吸引彼此的觀眾,增加自己的收益。觀眾也可以藉由看到他們「てぇてぇ」的互動產生出妄想,創造出一個偶像與粉絲的雙贏局面。本身就很容易被消費的資料庫,Vtuber作為資料庫消費的產物,「てぇてぇ」就是一種資料庫型消費。故「てぇてぇ」的存在擴增了單薄的Vtuber。

雖然海外的Vtuber同時也有著資料庫消費的特徵,但也結合了自己的文化。以HoloEN為例,他們比較緊隨原先的故事背景的可能原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為「虛幻」的存在,故盡可能的不讓現實與虛構做混合。儘管是中之人的人生體驗,也會與自己的人物設定做結合,或者是基本上都不提自己的人生體驗。這件事情可能與西方固有的「現實大於虛構」的想法是類似的:不能使「虛幻」的存在壓過於現實。故許多海外的Vtuber的人物設定以「奇幻要素」居多,比較貼近人們日常生活的人物設定較少。相較之下,日本Vtuber可能對於虛構與現實的衝突並沒有那麼嚴重:日本方面的Vtuber對於他們的「人物設定」的限制就比較少,對日本的資料庫消費來說,人物設定也只是一種「資料庫」而已。

另一方面,企業如Hololive或者是彩虹社協助旗下的Vtuber架設Minecraft的伺服器,早期的Hololive也有ARK的伺服器。這一些伺服器可視為一個「虛構的舞台」,隨著Vtuber們的建造、改造而產生不一樣的風貌。也隨著這樣的過程中再加上Vtuber們之間在同一個伺服器中互動,產生出了獨一無二的,伊安.康德理意味的「世界」❾。這樣「虛構的舞台」同時協助Vtuber-觀眾的互動圈的成長(觀眾的集思廣益以及Vtuber本身的創意發揮),也協助撰寫只屬於Vtuber自己的「物語」。

結語

AKB48的「偶像」主打的「近接性」,是強調與他者的實際相遇。Vtuber們也承接了這樣的特徵:藉由實況的方式「接近」觀眾,並且利用觀眾與Vtuber關係建構一個資料庫。❿ 另外,Vtuber也同時達到了「資料庫消費」以及衍伸的「關係圖消費」,使得習慣於這樣消費型態的人們更加的幫助Vtuber這樣的產業的成長。日本的Vtuber不只是破壞了當初的「人物設定」,將虛構與現實的界限消除,最後還藉由「箱推」發展出新的關係。剪輯所帶來的「迷因文化」、虛假的「てぇてぇ」關係、在「虛假的舞台」上構築的物語則是協助了Vtuber-粉絲的互動圈的活絡與成長。

近接性所帶來的風險--粉絲威脅偶像--為何沒有使Vtuber的產業成長停滯?我想,在這個後疫情的時代,處於遠距的教學、工作、社交,「虛擬形象」已經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了。自身就帶有虛擬形象的Vtuber,正好隨著這樣的「虛擬形象」的需求普及,有著更好的發展機會。

--

--

臺大宅研《Rhizome|球根》

臺大御宅研究讀書會。以御宅文化研究、次文化批評、ACGN相關討論為活動主軸。聯絡請找:https://www.facebook.com/NTUOta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