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深度學習力》:大學生活怎樣過才能精彩?

段
8 min readMar 17, 2020

如果有兩種選擇:
第一,當一個整天無所事事、生活愜意、無憂無慮的大學生;
第二,當一個成績優異、人際關係良好、資歷豐富的大學生。
你會選擇哪種?

這個問題是一個處在18–22歲,這段年紀的人都應該問自己的問題,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會是第一種,但在台灣卻有很少很少人能夠「真正」過得像第二種人的生活。

這篇文章將透過分享《深度學習力》這本書的心得,提供給這個年紀的人更多關於第二種人的想像,究竟第二種人所過得大學生活是什麼樣子呢?

《深度學習力》介紹

如何在大學培養實實在在的能力?

如何在出社會前就做好準備?

如何在培養實力的同時,也能享受美好的大學生活?

這本書集結了作者訪問各名校的菁英(除了學業,多方面成功的人),從常春藤名校――哈佛、普林斯頓、耶魯,到史丹佛、堪薩斯州立大學、維克弗斯特大學。

作者請教他們獲取成就所採用的習慣、系統與心態,並追問他們關於時間管理、讀書,以及平衡社交與用功的方法,最終集結成書。

所以看這本書,可以減少你摸索「做好大學生」到底該做些什麼,所付出的時間成本,不用等到畢業多年後才追悔、嘆息:我當時應該這麼做的。

卡爾紐波特何許人也?

22歲以最優等第畢業於達特茅斯學院

27歲取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

34歲成為喬治城大學副教授,出版暢銷書《Deep Work深度工作力》

除了以教授身分研究這個數位時代的理論基礎,他也寫作有關這些技術對我們的工作世界有何影響的文章。他經營的網站「學習客:成功模式解碼」(Study Hacks: Decoding Patterns of Success),提供學習、工作與人生成功的建言,每個月吸引超過10萬名訪客。

頂尖學生的75條法則及6大面向

閱讀完整本書之後,我將75條法則大致整理成6大面向分別是「讀書系統」、「時間管理」、「人際關係」、「技能培養」、「生活習慣」、「活動參與」,這也是我認為大學生在大學可以努力的六大面向。

一個頂尖學生之所以頂尖,除了在某些領域的特別拿手以外,更重要的他們能將生活的每個層面顧及得面面俱到,達到最佳的平衡,兼顧學業與生活,以下就讓我們一窺他們的生活樣貌。

讀書系統

一個優秀的大學生,會建立良好的讀書系統,這個系統包含幾個要點:每天都要做功課(避免推延)、課堂至少問一次問題(幫助理解)、擁有秘密的讀書空間(防止打擾)、不在房間讀書(降低誘惑)。

而且他們鮮少翹課,因為補翹課沒跟到的進度,反而要花更多時間,得不償失。此外,除非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問題需要解決,不然他們不會為了讀書而組讀書會,因為到最後都會變成交友大會。

建立良好的讀書系統使得他們在讀書方面游刃有餘,而且他們不是每堂課都會拼了老命拿到高分,而是會懂得取捨,棄修他們不擅長、不感興趣的科目,但同時也在最喜歡的科目拿到全班的高分

如果是確定會走所就讀科系相關領域的人,則會儘早進入研究圈,試著成為教授的助理,並為實驗室做出貢獻,可以的話,他們也會早早修習困難的課程,因為這些困難的課程才能讓他們有機會培養關鍵的能力。

此外,即便他們重視課業,但從不斤斤計較GPA(或是微小的分數差距),因為那會讓讀書變得痛苦,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時間管理

頂尖的大學生,對時間的掌控能力也是十分出色。對他們來說,提早開始一項任務是克服拖延的最好方法,越是長期的作業,越是必須要「當天就動工」,並記錄每天的工作進度給自己訂定工作死線(一般人大概都是deadline前趕工)。

此外,待辦事項是時間管理的大忌,很容易讓人掉進為了勾銷待辦事項,而做事的陷阱,讓生活過得沒有效率。真正要做的不是把所有事情列出,而是要能夠分辨事情的輕重緩急並按部就班的做,避免讓重要不緊急的事情,變得緊急。

要特別提到一點,就是打工。大學生打工這件事在台灣是一件常見的事情,幾乎大部分的人都有打工經驗,但如果沒有很需要打工的這筆錢的話,作者建議還是把這些打工的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吧

另一種解決方案:可以找學校很清閒的行政職,利用空閒的時間多念點書、做其他重要事情。總而言之,你的時間絕對比基本工資更為值錢。

人際關係

大學相較於過去國高中有限的生活圈,更為開放、豐富、多元,各地年齡相似的人都會聚集在學校。而這些人不乏有傑出了人才,而大學就是一個最佳的場所結識這些優秀的人才,唯一需要的就是保持開放的心胸。

認識這些人絕對百利而無一害,成為朋友之後,時常關心朋友,也可以更加固彼此之間的感情。但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要「為了認識而認識」,建立這種關係網,往往讓人一眼就識破,甚至還會引起反感。

此外,除了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導師與教授了, 結識教授、找導師談話都是一個很好認識師長的方式,可以利用請教學術問題的方式,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但一樣要注意的是,不要想要達成什麼目的而接近教授,最好是真心誠意地想請教問題。

雖然大學是一個培養人際關係的好場所,但也別忘了過去曾經建立關係的朋友,定期聊天、吃飯,都是很好聯絡感情的方式,畢竟人際關係像是種植花草,需要定期澆灌才會加深彼此的連結。

技能培養

如果你有一個正在學習的才能或是已有成果的技能,那麼就繼續培養吧,可以制定一個長期計畫為你感興趣的能力,進行深度、有效率地培養,如同書名,在這知識經濟的結構下,擁有一個快速精通技能的「深度學習力」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除此之外,如果學校剛好沒有相關的社團的話,那麼你可以依照你的技能,申請創立社團,並透過觀察、了解其他社團的運作方式,學會怎麼管理、領導一個學生組織。

這樣的方式除了加深自身技能的培養,也可以學會怎麼與人合作,都是屬於社會當中很需要的技能。

另一項作者認為大學生必備的技能就是寫作,各類型的寫作都可以,而最好培養的方式就是定期發表文章,並以寫出得獎作品的心態去完成手中的作品,好的寫作不但可以讓你課業事半功倍,也同樣可以輔助其他技能,畢竟除了用嘴巴與肢體表達,書寫絕對是人類文明快速建立的重要關鍵。

活動參與

大學的另一個看點就是擁有各式各樣的活動,為了讀書與鑽研學術絕對不是你窩在宿舍的好理由。在大學,活動是能夠快速建立人際關係與學習其他能力的關鍵。

所以你可以在開學的第一週就去報名參加活動,因為那時候是活動宣傳與招人的高峰期,找一個感興趣的活動參加,無論是政治活動、交友活動、甚至是論壇講座都可以參加,去試著接觸不曾嘗試過的領域吧。

除此之外,最常被人忽略的就是寒暑假的活動了,通常整個學期都會被課業與學校活動淹沒,但這時候不只是學校,校外也有很多的活動會在寒暑假舉辦,這包含了出國交換的計畫,如果想參加這些活動,最好提前幾個月就報名。

生活模式

大學生擁有最大的資產就是時間了,但也就是因為最大,所以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被浪費掉。而上述提到過的時間管理,如果要做好,可以從延伸延伸出來的「生活模式」這點來學習管理你的大學時間。

規律、健康的生活是你能做多少事情的關鍵,特別是熬夜,是絕對不建議的,經常性的熬夜不但讓你隔天做事效率低落,還會不斷惡性循環,導致最後一事無成。

說到睡眠,課堂中也許會有1–3小時的空閒時間,如果拿去補眠或睡午覺的話,那段時間無法做事情以外,甚至會影響到你晚上的睡眠,因此這中間的空堂建議好好利用,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吧。

如果可以,最好盡快摸索一套規律的生活習慣,比如在校園找到一處可以放鬆身心的世外桃源,又或是打扮體面去上課、堅持運動、在睡前建立屬於自己的睡前儀式都是很好的方法。

總而言之,規律的生活是決定生產力的關鍵,想讓大學過的精彩,不是說不能去體驗夜衝、喝酒、唱歌、打牌,甚至這些活動對於一個台灣大學生來說可能算是必要的,但這些活動最好適量,體驗過後就可以回歸正常生活,持續創造精彩的大學生活。

結論

作者提到,上述所提及的生活面向或是法則,並不一定要全部遵守,因為這不是教條式的教學,並沒有一定的準則或規定。

但透過觀察這六大面向,可以很約略了解一個頂尖大學生究竟是什麼樣子?如果能夠均衡發展這六大面向,我想可以更接近大家心中所追求的學生模樣。

不管怎麼說,大學只有短短幾年,而時間不會重來,這四年很有可能是形塑一個人的重要階段,能夠做到的,就是不要留下任何遺憾,這也是作者的第75條法則。

如果對於當中的內容想要了解地更加深入,那麼建議你把書本仔細地讀過,相信讀者會更加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大學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