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國學建築的第一年(下)

Pei Pei Pie
留學雜記
Published in
5 min readSep 16, 2019

如果還沒看過這系列文章的話可以從連結「我在美國學建築的第一年」(上集)(中集)閱讀我的前兩篇關於在美國讀建築系的文章喔。

在台灣的公立高中畢業後我就申請到美國加州州立理工大學(Cal Poly SLO)的建築系,現在剛上完大一的課程,寫下這系列文章,希望可以同時回顧自己一年來上「studio」課程的收穫,並讓有興趣的讀者更了解美式建築教育。

讀建築系,連縫紉機都要會用?

新學期學校有個重要的活動,就是每位建築系新生都要參加的比賽——Design Village(設計村)。九到十二個人一組,我們要到學校草地及膝的後山蓋一個「pavilion(帳篷、亭)」。每組要在有限的預算和時間內完成,整組的人會在裡頭度過一晚。pavilion既要支撐十幾個人的重量,也不能過於笨重,因為我們要在山下蓋好,當天再親自把整個結構搬上山。

在幾個禮拜的討論後,我們十幾個人討論出了無數個設計的方案和模型,卻一直搖擺不定。一個人做設計或許不難,但十幾個同樣有想法的設計師一起合作,往往很難找到共識。

最後,我們決定要以pvc管和鋼管為支架,並使用塑膠防水布料當成遮風避雨的屋頂。很顯然,沒有人是完全滿意這個設計的,但眼前比賽將近,只好先開始做再說。

動工後我們分成兩組進行:一組負責做支架,焊接鋼管和用繩索固定pvc管。我在另外一組,負責製作屋頂,教授剛好也提供了我們幾台縫紉機。我就這樣從完全不會用縫紉機,到每天一下課,就跑到studio一口氣縫好幾十碼的防水布,直到深夜。

因為教授提供的縫紉機只有三、四台,很多人輪著用,在過度負荷的情況下每十幾分鐘就壞一次,每次壞都是不同零件出問題,導致我最後甚至學會了如何修理縫紉機。每天躺在床上、閉上眼睛,都還是隱約可以感受到布料在我的雙手和縫紉機之間的震動。

好不容易完成了我們的pavilion,以為可以稍微休息了,沒想到把它搬運上山、再搬下山,才是最大的挑戰。雖然十幾個人一起搬,但我們的結構實在太重了,光是在平地搬就吃不消,更何況是一邊搬、一邊爬超陡的山坡。Design Village結束後,我還是腰痠背痛了好幾天呢。

我室友說教授之所以會分配一組十幾個人,是因為想讓我們學習如何同時和很多設計師合作,但我覺得教授純粹只是覺得組數少的話,他們帶起學生來比較方便。不論如何,經過這個活動後,我真的深刻體會到這個世界上什麼人都有了。

把甜點也變成了建築

疲累但充實地結束了Design Village,迎來大一最後一個專題——Sweets(甜點)。我們被帶到學校某棟教學樓前的一片空地測量,然後分別做出關於這片地的實體、電腦模型。

對這個場地有基本的認識後,教授告訴我們每個人要選一種甜點。像我選的是蛋塔,我就要以蛋塔為概念,在這個場地中設計一個專門販賣蛋塔的小舖。其中,設計不能包含樓梯,只能有無障礙坡道,並且要有一個販售點、座位區、和活動區。

雖然設計要和自己選的甜點符合,但也不能完全照抄蛋塔的外型,否則就談不上「設計」了。為了要避免這種事發生,教授要我們想出四個關於該甜點的形容詞,再分別想著這四個形容詞,畫出四條抽象的線。最後,根據這四條線,我們用紙條做出了一個參考概念模型。

雖然這個模型看似四不像,和蛋塔一點關係也沒有,但確實是我的發想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這個方法讓我可以用更抽象、更概念性的方式去設計與思考。

而這個專題不只讓我們首次有大肆自由發揮的空間,甚至我覺得為這一年來我們學習的「技能」做了個總結。除了手做實體模型外,這也是我第一次做這麼複雜、大規模的Rhino模型,並用水彩、分析圖、概念圖各種方式呈現。也就是說,這是我們第一個有高完整性的專題,不但為第一年做了結尾,也為了下一年做開頭。

concept diagram

做完這個專題後,我也趁暑假去買了台windows系統的電腦,因為太複雜的Rhino模型在Mac中跑不太動QQ

--

--

Pei Pei Pie
留學雜記

1999年生,台灣人,現在於加州州立理工大學讀建築系。Medium用來練習寫作與紀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