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高認真玩|體驗工作坊

Pattie
5 min readApr 12, 2018

--

交大傳播所互動媒體實驗的系列工作坊又來囉!

不過,每次看到工作坊新穎又創意的名字,總是會讓人充滿期待又有點害怕受傷害?所以我說,樂高認真玩(Lego Serious Play)到底是什麼呢?

首先,從工作坊海報右側橫向的字來破題好了

Imagination-Seeing what is not.

工作坊海報設計:Pattie Liao

回憶碩班生活點滴,發現這將近兩年的時光裡,自己也參加了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工作坊。對工作坊的認識略有一二,工作坊是個高開放度、高參與度的盛會。有關工作坊的設計,我自己歸納成:工具設計、流程設計、脈絡設計。

流程設計:基本需要破冰、擴大發散、凝聚收斂。

工具設計:能協助參與者溝通、達成共識的工具。

脈絡設計:參與者間角色設定、互動機制等。

回到本文重點,如果讓「樂高」加入工作坊會有什麼特別的呢?本次工作坊的講師孫保忠(樂高認真玩國際認證引導師),在工作坊裡,他一再強調的是今天讓「樂高」代替你說話,成為溝通的符號與文字。雖然我想透過書寫文章來闡述今日工作坊的體驗,但體驗不能言傳,只能意會。

樂高認真玩工作坊(交大傳播所互動媒體實驗室)

一、樂高洩漏我的小秘密

孫:請大家用樂高介紹自己(請排除人口變項資料)。

因為組裝時間只有三分鐘且問題難度不低,我只好一邊抓著樂高、一邊亂拼湊出自己喜歡的結構「對稱、均衡」。同時,我發現樂高的好處是零件之多,物件不是一體成型,反而零零碎碎、各自獨立,而我擁有賦予任何零件的「新意義」。用兩個「黃色柵欄」代表個人內心對外在事物的「門」,用「限速30」則代表個人喜歡用「慢熱」的方式認識新朋友,不喜歡操之過急,用「軟質的綠色圓圈」代表自己「柔軟圓滑」的一面。

用樂高自我介紹(Pattie Liao)

運用樂高自我介紹,讓大家跳出了過往自我介紹的「模板」:姓名、科系、星座、家鄉、興趣等(可能100人有200人都是這個模板)。甚至發現大家用樂高來溝通時,自我揭露的程度極高,平時只有點頭之交的同學,頓時覺得能透過他的樂高故事,更加了解他人的價值觀與內在的小女孩(小男孩)。

二、取之不盡的相反:有限更大

「自我介紹樂高」建造和分享後,孫老師要我們將作品向右傳給下一個同學,相對地獲得了上一個同學的「自我介紹樂高」。

孫:現在新題目來了,如果你是造物者,請用「別人的樂高」做一個「新生物」,並介紹他的特性、居住地等。

1.製作過程:樂高的實質選擇性已經固定了,唯一可以變動的是我們對樂高賦予更高一層的意涵,發揮造物主的想像力與決策力,讓新生物透過樂高產生自己的生命力。

2.分享過程:用相同的樂高元件,說出不一樣的想法,讓「有限」變得有趣。

小結上述兩點的樂高所產生的力量

#打散重練#連貫組織#強迫聯想

樂高近拍(交大傳播所互動媒體實驗室)

實作部分到一個段落,換個畫風,講講理論模型

三、「樂高認真玩」很有趣,但請小心服用

這一套源自於歐洲的方法論,隱約地偷渡了歐洲人的生活風格與價值觀,以及定義「團隊」、「決策」、「參與」三者的基本命題。這可能多少對於華人社會的我們會產生一點文化衝擊或適應不良,在公司會議上,運用樂高來開會真的能夠促進溝通嗎?不可得知,但是樂高能確定的是提升參與者的「參與度」,集思廣益。

但,樂高不是解決團隊溝通問題的萬靈丹,無法解決既存的人際關係、政治職位等組織議題。

歸納自己對樂高認真玩的過程摘要,有三:

一、製作樂高:凝聚、物體化自己的想法與概念

二、分享樂高:說出樂高本身帶有的意義(避免講腦袋瓜中抽象的話語)

三、聆聽他人:借耳朵、眼睛給別人的樂高(關注他人的思考脈絡)

用溫馨大合照,來結束這一回合吧!

2018/04/12 樂高認真玩工作坊(交大傳播所互動媒體實驗室)

同場加映:出自 Yin的好文- 樂高認真玩:讓溝通不一樣

研究生的陋習就是列參考文獻:

--

--

Pattie

Something interesting in my life.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