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入門 — 一篇讀懂設計流程

Phoebe So
14 min readMar 31, 2019

--

插畫轉自:www.designweek.co.uk

每當涉及設計的場所,大家都不免會提到Design Thinking(設計思考)。在這篇文章,我們來了解一下所謂設計思考指的具體是什麼、著名的相關理論,以及當套用設計流程到產品設計所帶來的用處。希望經過閱讀這篇文章,可以讓更多人關注和把設計思考分享起來,讓設計思維更普及應用。

讀畢這篇文章,你會知道:

  1. 什麼是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
  2. 著名設計思考流程都有哪些
  3. 產品設計的5大周期和重點

什麼是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

隨著互聯網興起,當今社會進入體驗經濟時代,體驗設計隨之崛起,各大小行業都開始把注意力從產品本身轉移至產品所帶來的相關體驗上。相比單純使用數據分析或過往經驗作出決定的方法,設計思考充分考慮最終使用者的體驗,運用同理心發揮創意,務求能夠找尋和解決使用者真正的問題、需求,因而設計思考近年在各行各業開始廣泛應用。

設計=創意解難+以人為本

設計思考是一個創意解難的過程,透過運用設計思考工具中的的元素,例如同理心、實驗等,以達致一個創新的解決方案。IDEO設計公司總裁蒂姆·布朗曾在《哈佛商業評論》定義:“設計思考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精神與方法,考慮人的需求、行為,也考量科技或商業的可行性。”

了解到設計思考的定義,接下來我們可以透過認識幾個有名的設計流程來深入了解設計大概都會經歷怎麼樣的一個過程:

著名設計思考流程都有哪些

不同設計機構都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出獨有的設計流程框架,框架主要由集中於思維的發散和收窄過程,以及項目各階段性質搭建而成。對設計流程有所認識的設計師都會知道發散和收窄兩個設計思維過程,其中比較為人所知的分別是英國設計協會的雙鉆石流程(Double Diamond)、全球設計顧問公司IDEO成立的IDEO.org的HCD(Human centred design)設計流程、美國斯坦福設計學院的設計思維模型、還有IBM設計的The Loop設計流程原理。 知道的同學可以一起重溫這幾個流程的精髓,不知道的同學正好一起來認識這幾個著名的設計流程框架,從而了解設計項目的基本流程。

英國設計協會 (British Design Council) 的雙鑽石流程(Double Diamond)

雙鑽石流程從左邊的“問題”作為開始至右邊的“方案”作結束,其中割分為前後兩大階段-剛好形成兩顆鑽石的形狀、因而命名雙鑽石流程。每顆鑽石作為一個階段,階段裡各自經歷一次從發散到收窄的過程。整個流程一共四個階段,從開始到結束分別為:探索、定義、發展、交付。探索指的是把洞見轉化成問題(初次發散),然後定義要專注的範圍(初次收窄),定義的範圍在此正式立項並開始進入項目的後期階段-發展成潛在解決方案(第二次發散),最後交付可行的方案(第二次收窄)。

了解更多:原文連接

IDEO.org的HCD(Human centred design)設計流程

以人為本的IDEO把設計流程劃分為三個階段:靈感期構思期實行期,三個階段中先從靈感期開始進行第一次發散,發散期間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去發揮創意、自由地以人為本地構思。直至構思期進行思維的收窄過程-把第一階段裡不可行的想法排除,繼而把剩下的想法們再發散,並發展為簡單的原型作調整和測試。最後一次收窄把經測試的可行想法落地構成實行期,作為整個流程的結束。

了解更多:原文連接

斯坦福設計學院的設計思維模型

這個思維模型作為核心為斯坦福設計學院用作設計思維的指南。模型用五個模塊總括設計的主要流程 — 分別是同理、定義、創意、原型、測試。設計師代入使用者們的生活,以帶來有意義的創新開始,合理定義問題,然後以廣度為重心發展各種方案的可能性,以建立原型的過程加強思考和溝通,並以原型做測試進以了解這個方案以及用戶。每個模塊之間都是銜接的過程,上下的銜接意味著發散式收窄。而除了創意為發散的過程,其他都是收窄的思維過程。

了解更多:原文連接

IBM的The Loop設計流程原理

專為企業提供解決方案的科技公司IBM提出一個跟無限符號一樣的圖案作為他們的設計流程原理,其中分為三個流程、三個部分和三個重點。組成部分中包括無限形狀的軌道 — 意味著無限創新的概念,另外兩個組成部分就是在匯合處的圓點 — 分別代表對用戶結果的重視和多個團隊的協作。三個流程分別是左邊的圈代表“觀察“、中間匯合點代表“顯示“和右邊的圈代表“實行“ — 這裏的觀察跟斯坦福設計學院設計模型中的“同理“非常相似,從開始代入世界了解顧客和用戶,到中間點的“顯示“表示處理得到的信息進以辨別需求和機會點,可以理解為”定義”再轉化想法並落實到產品和服務以提供好體驗結果給用戶構成“實行“和整個流程。

最後在這個原理中同樣主要的就是於整個持續創新過程中的用了三個比喻作重點:在開始要設好目標定位成項目的“山峰“,於進行期間不斷“回放“,讓先後加入的參與者都能同樣把握項目的一切,最後就是讓用戶成為設計團隊的一部分,讓設計真正的滿足目標用戶的所需。

了解更多:IBM官方影片(時長10分鐘、簡單影懂 — 值得一看喔), 相關連接

就以上四個理論,每個各稍有不一樣的重點和表現方式,大概亦能看到基本一致的設計流程:從了解問題發散思維集中方案進行測試。接下來將介紹以個人設計師身份實戰累積經驗得出的框架,並套用到實際產品設計過程中。通過套用框架,我們可以把設計流程分為五大個周期,再看每個周期有什麼設計重點和注意事項。

產品設計的5大周期和重點

剛剛一口氣了解完四個不同的設計流程理論,我們先緩緩,來換個頻道來看看物理學好了。物理?E=mc²!?別緊張,這裏不會提及複雜的公式推論驗證、不會提到量子力學,保證不帶召喚出你校園懊惱痛苦並沈悶的回憶。相信我,我們要看的只是一幅圖那麽簡單--

這是當一顆彈珠從空中垂直落下的高度與時間關系圖 — 從放手掉下到地面作t0位起點開始,第一次回彈上升、隨著地心引力的拉力減慢上升速度直至達到最高點h1,繼而往地面回落,直到彈珠著落地面為t1點。而由於彈珠會經歷碰撞而失去部分能量,再次進行第二次的回彈只會達到第一次的壹半高度。回彈落下和消耗的過程大概可以重復到十一遍,而後的彈幅高度微弱得難以標示,就此稱之為停止和終結。

很簡單的知識是不是,為什麽突然間提出這個公式了呢?因為這個圖跟要給大家介紹的思考流程非常相似!直接看圖--

同樣以時間作x軸,把彈珠例子中的Y軸從高度改成設計過程的思維範圍,這就成為了思考流程操控框架的基本概念 — 稱為地心引力流程。什麽意思?其實這跟雙鑽石流程和HCD設計流程有相似的地方,如雙鑽石般把流程階段分為不同區隔,如HCD般從高至低,不一樣的是這個流程開始並結束於符合彈珠的回彈幅度,從大範圍重復發散收窄周期至小範圍,換言之從開展項目以來每個周期的思維範圍不會超過上一次,並該以半為幅度減少,直至幅度幾近平坦 — 也就是單一可行方案的產出。

把彈珠最後期微弱回彈的幾個周期歸納起來,我們只關注從開始最大幅度的五次回彈,於是整個設計流程分為五個周期:1) 前期調研、2) 項目計劃、3) 初步設計方案、4) 深化設計方案、5) 輸出交付,五個周期各經歷一次思維發散和收窄的過程:

1)前期調研

在正式啟動項目之前,我們需要先為項目做好充分的前期調研,也就是資料收集。方式包括跟項目管理者和相關參與者溝通、競品分析和標桿比對、收集現有數據進行分析等,運用各種方式盡量獲取一切相關的原材料,這為之第一次的發散。緊接第一次的收窄過程 — 對收集到大量的資料進行梳理,並排除對這次項目無關的信息,把剩下有效資料構成項目背景,找出潛在需求和機會點,繼而推進至第二次的發散 — 進入“項目計劃”周期。

💡這個周期需要保證的是:

充足的資料-避免項目開展以後才發現額外重要的資訊,致使必須回頭重做或任何會妨礙項目進度的機會(不包括形勢或市場變動等人算不如天算的情況)

2)項目計劃

就調研所得的大概項目背景資料,這時候資料屬於還沒整理的狀態,需要把信息歸類組織,然後再以立項為目的得出明確的項目明細,包括目標(Objective)、關鍵績效指標(KPIs)、量化標準(Measurable metrics)、以及具體執行計劃表(Implementation plan)。定立好的項目範圍(Scope)將用作接下來的狀態更新和進度檢視。時間估算和人員分配也應該在這個周期一拼包含在計劃裏,並讓相關人員參與立項會,提前告知大家才會保證不會發生撞期或是佯裝不知情的尷尬情況。

💡這個周期需要保證的是:

具體量化指標-使團隊和客戶共同明了項目目標、保持一致發展方向,並保證有可比對結果好壞的標準

3)初步設計方案

經過兩次的發散收窄周期來到第三輪的發散-終於來到真正比比畫畫的階段了!可是這個還不是一般大眾說起設計所指的階段,因為當大家說設計都想起Photoshop、Sketch等軟件,在軟件上比畫界面和組件,那個將會是接下來第四個階段-深化設計方案。在這個初步設計階段,顧名思義設計比較初步,更多的用意在於先自由發揮大量地發散創意,然後再自行挑選比較有潛質的方案留下進入深化設計的部分。

這裏說的“自由發揮大量地發散創意”必須遵從第二階段所訂立的項目計劃範圍之內,在框架裏發揮創意才能保證時間是用於可落地的方案上,同時也給予了設計師固定方向,因為無限的自由發揮空間其實會因可嘗試的方向太多讓設計師無從入手。

💡這個周期需要保證的是:

創意夠廣-在項目範圍內嘗試各種可能性,以提供足夠方向作篩選和討論的作用

設計夠快-這個階段的設計方案不需要精準至像素的程度,而是要足以表達想法為前提

溝通要足-在設計流程中溝通必須要足,而且越早開始越好,所以快速繪成的草圖用來溝通,盡早達成想法和方案方向的一致非常關鍵

4)深化設計方案

經歷了初步設計過程所得到的方向已過了整個流程的一半,在這個深化設計方案的階段,我們應該已鎖定方案的方向,進一步完成高保真交互原型用在兩個方面:1) 跟決策方-上級或客戶進行演示,或是2) 跟使用者進行可用性測試,皆以獲取反饋為目的來進行最後階段的調整,準備進入開發流程。

💡這個周期需要保證的是:

設計夠深-相比第三階段的廣和快,這個階段講求的是深度,因為這階段基本是鎖定設計的關閘,在最後交付階段前最後一個可做改動的地方,所以壹切盡可能在這個階段都要考慮到,包括基本流程、架構、頁面設計、邊緣案例(Edge cases)等。

5)輸出交付

終於來到項目的最後階段!作為最後一個發散和收窄的周期,這個階段不應該對設計做出任何方向上的大變動。由於經歷了前面四次的周期,這個思維幅度已變得非常微小,任務就是把設計方案所涉及到的一切文檔化以輸出到工程師手上進行開發。

💡這個周期需要保證的是:

周全的設計文件-目標是提交工程師後可以讓他們清晰了解設計內容並開展開發流程

以上這個五個階段和發散收窄的幅度描繪了理想的設計流程,表示整個過程中同時充分運用思考、展現和溝通的技巧,這個流程有兩個標桿 —1) 第一個周期不能設得過低,導致往後周期必須超過第一個周期的範圍;2)開展以後的周期不能比前面高,並盡量保持減半範圍。比如在前期釐清問題和解決範圍,這樣才可以保證項目開展後至中期或後期不會因為上級或客戶的意見或是使用者測試萌生比前面周期更大的思維範圍。每個發散的時候,展現該側重“”擴展思維範圍和方向;在收窄的時候,展現則該以“”為標準把方案思維收窄。

自轉和公轉

提交或產出方案以後才會得到市場的反饋,對產品開發來說那才是真正的開始呢?按照這個地心引力流程,感覺更像是設計咨詢公司或任何第三方的設計流程,提交客戶後就不用做實際的跟進和調整。所以 — 一顆彈珠掉下來不夠,還會有千千萬萬顆彈珠要掉下來!感覺就像是你能感覺到第一滴雨水,滂沱大雨片刻就要降臨。所以,當這顆彈珠A剛開始不再回彈 — 也就是這個項目A結束、方案產出以後,那邊會掉下壹顆彈珠B,意思就是彈珠A的產出方案會引申出另一個問題、成為同一個項目、另一個分支的開始點,彈珠B就掉下來了。

當彈珠A的流程結束,引申出彈珠B的流程至繼而C、D、E…可以想象這是連續性的周期,就像是地球自轉的軌道一般。說到地球自轉的話,那就必須提及地球自轉的軌跡、也就是更遠更大程度的公轉了。地球除了以自己為軸心自轉,同時作為太陽系其中一個星球、圍繞著太陽進行公轉。所以當一個項目接連一個項目不斷的進行為之地球一直進行的自轉,那驅使這個流程開始和結束在圍繞的軸心和引力-太陽會是什麽?在這個比喻底下,太陽就可以是產品、甚或是公司,我們在這裏將主要以產品作為對象解釋這個抽象的概念。

從構想到第一個產品雛形面世,已經歷了第一次設計流程,也就是產品/太陽彈珠/星球,兩者是並存的關系。從初出茅廬開始,產品會經歷產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一共為四個階段:初創/引入期成長爆發期成熟期衰退期。一個產品運營的背後肯定不止一個項目,同時會有很多部門在推動很多的項目,就像太陽系不止一個星球。當產品在經歷自己的生命周期時,以其為軸心的會有更多的星球-也就是項目在運轉和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彈珠掉落。作為一家公司、一個產品,從開始以來只會一直運營而不會停下,項目會一直以服務產品為核心接二連三地叠代出現,造成一顆顆彈珠掉下。

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生前其中一句名言:“Remember to look up at the stars and not down at your feet.”

霍金讓我們記得多抬頭看看星空,不要總低頭看自己的腳。你知道嗎?根據科學家的估算和推論,在整個宇宙,每天有2億7千多萬顆星球在誕生和消失。在這個時代,每天誕生和消失的互聯網產品分分鐘跟銀河系星球的誕生消失率一樣高。

現在我們通過地心引力過程至自轉和公轉這個比喻,了解到設計思維過程和產品生命周期的關係。值得一提的是層次較高的星球如太陽,生命周期進行得非常緩慢,當星球等同於產品,產品之間的周期也各有快慢長短。儘管有些產品發展或衰退得比較急速,身處其中的人總由於過度投入在項目裏而難以意識到變化。

星球生命周期會給予這個項目一個大前提,比如說對初創來說,大前提,必定是找到真需求和尋求用戶數量增長;如果是成長爆發期對產品,大前提則會變為優化獲客渠道和激活新用戶,再來針對已有用戶作留存和活躍。大前提不一樣,會構成項目背景不一樣,間接決定了項目應走的方向。當接下來實際去進行設計的時候,我們會知道身處的是流程裏的哪個階段,同時也從產品的角度更深入了解項目的背景。

所以在每個項目進行的時候,我們都應該以檢查的態度審視一遍產品現處的階段,以幫助我們在設計流程中進行的每個決策。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拍拍手”以作鼓勵喔!歡迎留言或私信作出討論和交流 :)

--

--

Phoebe So

Thinker & Life-lover. Former designer @ Uber, Revolut, Agoda, OK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