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LTS 7.5 準備經驗分享

Patricia Pin Chen
16 min readOct 16, 2021

--

從開始決定要考雅思,到能寫這篇文章,受到很多人的幫助與鼓勵,因此希望藉由本篇分享,讓更多懷抱出國夢的人有動力、毅力為自己奮鬥:)

本篇為備考素材與方法分享,想了解「考試技巧」、「實戰經驗」的朋友可以另外參考以下兩篇:

分數:overall 7.5(L 7.5 / R 8.0 / W 7.0 / S 7.0)

以下分為:背景、準備時間與素材、準備方法。

背景

台大法律系畢業。在這次考雅思前,只有考過全民英檢中級、中高級的經驗,但分別都是國、高中的事了。

指考92分,之後就沒有再認真而有系統地準備英文。唯一接觸英文的時機應該是看paper,不過這是單向的閱讀訓練,沒有聽力、沒有寫作、更沒有口說。

準備時間與素材

開始決定考雅思是7月的事,經歷過幾乎全自修的一戰,到最終拿到理想分數的二戰,共歷時三個月。這陣子我不斷觀察自己薄弱的地方,並針對該處進行調整,所以我認為讀書方法並非絕對而一成不變,你必須了解自己的弱點,才能知道怎麼做對自己最好、最有效。

準備英文檢定的管道很多,能知道這些準備方法與資源,都要感謝許多前輩的無私分享,以下列出準備期間所使用的各項資源,歡迎大家參考。

*各科準備素材依實用與重要順序排列

  • 聽力
  1. 劍雅模擬題 9–16
  2. LBC radio
  3. 6 min English
  4. Lingohack
  5. IELTS Liz
  6. 英劇(放鬆用,但到後期太忙了都沒怎麼看)
  7. TED Talks(找自己有興趣的講者,因零散地聽所以未放文內討論)
  • 閱讀
  1. 劍雅模擬題 13-16
  2. The Economist
  3. Advanced
  • 寫作
  1. Grace老師講義、批改
  2. IELTS Liz
  • 口說
  1. Grace老師對答練習
  2. 雅思哥
  3. 6 min English / Lingohack

準備方法

☞ 關於時數

第一個月每天大約念2–3小時的書(雖說這時是最閒的,甚至是全職考生,好愧對自己),為了獎勵自己大概會再花1–2小時看英劇,說服自己還是有在碰英文(?)。這段時間只有假日會做劍雅題目(當時覺得真題相當珍貴呀),一次做一回聽力與閱讀並計時。

至於第二個月,因為有一戰壓力,因此前半個月很認真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念超過3小時;後半個月都在忙微積分課程期末考、搬家、新工作銜接的事,所以根本沒碰英文。(二戰前每次想到這後半個月都很自責,壓力大到想爆哭,也確實多次爆哭,雖然知道生活總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但人嘛,常常沒辦法放過自己…)

最後一個月是衝刺期,每天規定自己至少念超過4小時,並事前計畫、事後紀錄自己讀了什麼。

容易焦慮的人,可以嘗試把自己每天做的事以小時為單位紀錄
容易焦慮的人,可以嘗試把自己每天做的事以小時為單位紀錄,可以增加踏實感

☞ Why 劍雅模擬題?

劍雅模擬題指的是由雅思考試官方機構 Cambridge Assessment English 出版的擬真考題,標榜出題形式、格式、難度與正式考試相仿。

對我來說,這份模擬題的好處除了讓考生模擬實際考試的狀況、熟悉可能出現的題型外,也可以藉由模擬考題的分數參考正式考試可能得到的成績,而且預測力蠻好的。

在台灣書局的話,華泰劍橋英語學習網誠品書店都可以買到,附上 IELTS16 的連結,記得選對自己的考試別喔(academic / general training)。

☞ 各科準備

  • 聽力

一戰前,我每天會聽 BBC 提供的 6 min English 或 Lingohack,兩者都能提供實用且靈活的單字、片語,題材的篩選也很廣泛。前者的優勢是透過對話帶出單字片語的使用方法,而且兩位主持人會在對話中不斷以其他語句表示同樣的意思,訓練聽力之餘,還可以背單字、練口說,有時還會被他們的哏逗樂;後者約1–3分鐘,由單一旁白介紹某個議題、研究成果或趨勢等,口音相當多變(因為會訪問各國專家或民眾),也算是訓練聽力的一種方式,畢竟雅思題目也不會只有英國腔,多聽多接觸總是好的。

聽上述兩種節目的方式,是邊聽邊做筆記、並整理出一個小架構,可以的話確認自己能夠順著架構講一遍節目內容(中英皆可,目的是要理解內容)。其實不做筆記也 ok,但有個架構總是能幫助自己不用完全回憶過去這幾分鐘的重點順序,專心回想聽到的內容。

一戰後,我開始集中火力在劍雅題目。一來是覺得自己夠熟悉以上兩個教材、基本上也都聽得懂;二來是意識到時間不夠,於是我直攻模擬題。

知道自己聽力真的很弱,所以最後衝刺的一個月,每天撥一半的唸書時間寫劍雅模擬題並認真批改(約2小時,寫題0.5小時+批改1.5小時)。

批改是練習的精華,只有透過檢討自己的錯誤,才有辦法避免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而隨著這些錯誤不斷減少,你的分數也會慢慢提升。

我批改的方式是這樣的,重新聽一遍錄音檔,確認每一句都能聽懂(能寫下句子的那種聽懂,而不是透過幾個單字猜測語句意思),遇到聽不懂的就回放一次,若還是聽不懂,就看逐字稿並回放,直到自己聽懂為止。另外,如果碰到錯誤比較多、或回放比較多次的section,在批改完後還要再回來重新聽一遍整個section,目的是要確認再次聽到這段對話,你能夠不分段落、不分語句地全部聽懂。

這樣很花時間,一開始會很崩潰(如我)。但一次、兩次慢慢練習,你會發現,自己所需要的批改時間越來越少,因為不僅是你需要回放的句子或段落慢慢減少,作答時錯的題數也會明顯降低。

另外,找出自己最弱的題型並加強練習也很重要。我清楚自己每碰到「地圖題」必死無疑,而且是頭破血流那種,跟不上、然後亂掉、然後開始猜答案、然後延誤下一個 section 的作答,一個字「慘」。所以針對地圖題我會特別小心作答,並重視考試技巧(考試技巧詳後述)。網路上有一些針對特定題型練習的資源,像是地址填空題、選擇題、甚至聽單字複數形等,我有使用 IELTS Liz 的影片把她提供的所有題型都練習一遍。

此外,二戰前我還多採用了一種聽力訓練法,是在睡覺前聽 LBC radio。這裡的睡前,是指眼睛已經閉起來、認真要睡覺的狀態,不是還在書桌前滑滑手機記記東西的那種。

這麼做的好處有兩個,首先,可以建立自己隨時聽英文的習慣,而且睡覺前是一天中少數安靜又完整的時刻,能讓自己聽清楚新聞、談話性節目與廣告內容而不受干擾;再者,LBC radio 相當助眠,他們的談話性節目通常是針對特定時事或議題的討論,廣告也從來都是相當平靜的類型,你完全可以選擇要 focus 在他們的主題(如這陣子常出現墮胎、疫情等議題),或者採取比較消極的態度、能聽多少聽多少,然後好好進入睡眠狀態。

「隨時隨地接觸英文的安心感」對我來說很重要,所以我會盡可能讓自己沉浸在英文環境內,但這並不代表對大家來說都是如此、每個人的方法也多少有出入(如我其實非常無法適應通勤時聽廣播,但我知道許多人都是利用那段時間訓練聽力,不過我還是都聽自己想聽的音樂,任性)。我認為每個人都有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不見得會因為睡前多聽了幾分鐘的 LBC 就一飛沖天,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進行。

  • 閱讀

閱讀應該是許多台灣學生(包括我自己)最有信心的一科,到準備中期開始,因為意識到自己不需要花這麼多時間在閱讀上,所以大量減少練習時間。因此下面的閱讀準備方法可能不適合閱讀為弱項科目的考生,大家再斟酌參考服用。

一戰前,週末有劍雅題目練習,平日則看 The Economist 或 Advanced,兩者輪流每天看。另外,從中挑自己感興趣的文章,看起來才快樂。

選擇這兩個素材的原因很簡單。首先,The Economist 的文章文筆都相當好,讀起來很有感觸,最長的文章長度也還算夠讓考生訓練長文閱讀與陌生單字,而且他們討論的都是相當時事的話題(如奧運跨性別選手的參賽爭議),也頗具犀利筆法與批判性思維,對閱讀、寫作甚至辯證訓練都很有幫助。Advanced 雖純粹是我家裡有之前沒看過的版本,但裡面的文章題材都非常值得一讀(如非洲醫療困境),單字、片語及用法也寫得十分詳盡,文章篇幅長度足夠,是適合考生打基礎的教材。

一戰後,因為先前模擬題寫的分數都蠻穩定維持在8–9,一戰的閱讀結果也不脫這個範圍,所以同樣果斷直攻劍雅模擬題。

有感於一戰的各科分數實在太不平均,想申請的學校又要求各科小分,我決定把閱讀準備時間平均撥出給其他三科,閱讀練習則變成2–3天練完整一回。

練習閱讀,別無他法,透過多看、多背單字,閱讀的速度自然就快,速度快則理解題意、答題自然就順暢,這是一體的。

針對基礎不太穩定的考生(如單字量不足、看太慢),建議每天都要定時定量閱讀,並找出讓自己閱讀速度慢的原因。如果是單字量的問題,好好背單字對你的幫助會很大,試想如果一個段落有超過一半的單字看不懂,這個段落能被正確解讀的可能性高嗎?在閱讀過程裡,你認識的單字越多,有越高機率能 get the gist of the paragraph,所以單字真的是大捷徑。如果是閱讀速度的問題,每天多看文章一定能幫助你 skimming 的能力,語言這種東西就是要多碰、常碰才會熟悉他表達一件事的方式。

對我來說,閱讀雖不像聽力需要花很大量的時間與心力檢討,但我還是會在作答時把所有不會、不確定的單字劃線,並在批改時查詢意思、填入單字筆記本,若有不確定的用法,也會一併把例句抄在筆記本上。

另外,針對錯的題目,我會先自己試著找出答案,經驗顯示通常都是自己誤判或沒看清楚。雅思的閱讀難在要於短時間內快速理解題意,並抓到配合題目的段落或句子,而這些段落或句子往往都非常明確。換句話說,若給你足夠時間,閱讀題目其實是很好掌握的。因此,可行的方式是在批改時定位錯題在文章中出現的位置(如果不是 NG 題的話是可以找到的,關於 NG 題的錯誤詳後述),仔細看懂題意,正確答案便呼之欲出。

  • 寫作

一戰前我幾乎都用自學的方式拼寫作,但寫了兩篇劍雅就發現,沒有系統的寫作真的很可怕。原因是雅思給的寫作時間是60分鐘寫一篇圖表量分析(建議20分鐘)、一篇論說文(建議40分鐘),如果每次都要從頭構思段落如何安排、每一段要寫些什麼、舉出什麼例子佐證,那要耗費的時間實在太多了。

於是我開始把許多文章推薦的 IELTS Liz 的影片從頭看過一遍,整理出針對各種圖表量、論說題目的寫作要領。這麼做確實讓我安心許多,但我還是不知道自己寫的好不好、能怎麼進步,尤其雅思非常看重 rephrase ,講求字彙的替換,當你想表達「導致」而永遠都只能用 lead to、bring about,想表達「越來越多」卻還是只會用 more and more,寫作層次是難以提升的。

後來我發現,寫作是全部項目中最需要高人指點的一科,會這麼說有三個原因。

首先,有人幫忙了解自己的錯誤相當重要,考試意味著正確答案(不論是客觀對錯或主觀評斷),我們通常難以在考後找出所有錯誤、也必定存在許多不確定的用法,因此有必要找到一個能協助自己檢視過錯的人。再者,雅思的寫作有評分標準、有字數限制、也有時間限制,不是創意寫作、關起門來自己寫得很高興就可以,此時依循著一套無誤且適當的規則走,一定好過每次寫作都要重新構思、或質量參差不齊的不確定感。最後,有個人協助指出自己的極限與不足才能有效提分,具體來說,能再替換或更適當的詞語、目前寫作的瓶頸、或者減少寫作時間的訣竅,都是雅思寫作進步的關鍵。

以上,單打獨鬥會是相當漫長且不定的過程。綜合爬文後,發現多數人認為雅思寫作是最難拿分的一科,我決定聘請家教,並在比較數個人選後,聯繫有國外長期求學與生活經驗、教學歷練相當豐富的 Grace老師。

我一共請 Grace 協助我寫作、口說兩科,上課時數1.5小時,通常前1小時是寫作,後0.5小時是口說(詳「口說」部分)。

Grace 上寫作課的方式是建立一個與學生共享編輯權的 google doc.,每次上課時透過 Skype 分享她的螢幕畫面來授課與批改作業。藉由她編制好的講義,考生可以學習完整的寫作架構,大量減少碰到題目時的焦慮感與思考時間。

不同於坊間許多補習班與家教老師會透過「寫作模板」讓學生背誦寫作技巧,Grace 強調思考論點的重要性,她以建議的角度提出架構的可行寫法,給學生十足的空間發揮自己的論點,從不強迫學生應該依照什麼方式寫作,也有能力針對論點好壞個別修正,不僅幫助考生有更清晰的寫作方向,同時加強考生的邏輯訓練,在正式考試時能寫出具有說服力的論證與觀點。

此外,Grace 提供無限篇數的作文批改服務,如果你自備題目那很棒,如果你沒有題目,她可以提供寫也寫不完的數量給你,全依照你與老師的溝通與默契來決定一次寫幾篇。二戰前,我每次課後固定寫2大篇2小篇、有時3大篇3小篇的作文給她,課程中她也都很認真地幫我批閱,這點讓人感到安心。

最重要的是,我很慶幸自己遇到一個願意與學生溝通的老師。一戰時,因為自己考的結果與預期有落差,我向老師表明希望課程在寫作、口說能調整時間比例,以及透露自己非常希望兩科都能拿到至少7的分數。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老師很能體察學生面對考試的不安與緊張,也非常彈性、願意接納學生提出的調整方案,讓我在二戰前的學習狀況安定不少。

但準備考試這件事,主要還是修行在個人。一開始練習 Task2 時,我把焦點放在字斟句酌、努力找出(可以自己想、看整理的單字本、上網查)適合替換的同義詞,或者用比較複雜的語句代替平鋪直敘的版本。原因無他,若自己總是規定要在時限內寫作,那40分鐘並不寬裕,用原本的程度寫出一篇就差不多了,卻永遠無法在每一個用法上讓自己突破、有使用新技巧的機會。

寫作這件事,我認為「先求有,再求好,再求有」,你必須先確定自己原本的能力可以在40分鐘內寫完一篇論說文,並開始琢磨字句、使他們變得漂漂亮亮,讓批改老師讀起來會認為作者是有讀過書、有寫過一些東西的樣子(這就是進步的開端),最後再限制自己要於40分鐘內完成作文。質、量、速三者往往須有所取捨,其中字量、速度只是一個考試要求的客觀限制,如何在兩者之中提高文章的品質,便是考生要盡可能努力的部分。

除了 Grace 提供的講義與批改服務,我會在課後另外針對每個被批改的項目進行訂正、劃線,以在考前提醒自己各種用法的正確性、單字拼法、甚至 typo 要特別注意等,避免考試再犯相同的錯誤。

此外,我也特別整理了常用同義詞、同義片語的筆記,例如「比較」用法、「相關的」用法、「有益的」用法,這些都是寫作時常用來輔佐論述的用語,若在事前沒做好功課,正式考試很有可能發生黔驢技窮的窘境,就有點糗。

  • 口說

七月時,我準備口說的方法很簡單,一是以英文重新敘述我當天聽的 6 min English 或 Lingohack,二是和朋友每天用英文對話10–15分鐘。

但這樣做很沒系統跟效率,因為雅思口說的重點是跟真人考官談話,不是自講自嗨很開心就沒問題,再者,我跟我朋友都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彼此的英文能力也都絕不是母語人士等級,嚴格來說我們倆英文程度相距不遠,若只停留在與自己程度相當的人對話,建立的只是「說英文的自信」,至於「說英文的能力」會很有限。

我很喜歡發展心理學家 Vygotsky 提出的 ZPD(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概念,簡單來說,這個概念強調透過較有經驗與知識的人帶領、引導學習者,學習者可以展現出比他獨自作業時更高的表現,且這樣的引導會幫助學習者突破至下一個學習階段。雖然 Vygotsky 的理論主要應用於兒童,但我認為對於學習語言者而言亦復如此。不斷與較自己更有能力的人互動,可以幫助我們提升並促進學習潛能與效果。

因此除了寫作課程外,我也讓 Grace 協助我練習口說對答與準備。她使用的教材是雅思哥(雅思哥有多棒,一試便知,大家就自行爬文吧!),上課方式是走雅思哥口語題庫,全程錄音,如果講的卡卡的、離題(我最常犯的錯誤,講一講就飄走了XD)或狀況不好,Grace 會用她的說法把你的內容詮釋一遍,也會告訴你有什麼地方文法用錯、語句能夠表達得更好,讓你能學習不同且正確的講法,並在課後可以回聽錄音檔自己練習。另外,Grace 也會傳授一些應考小訣竅,例如在回答前可以讓自己冷靜、並順利開場的語句,讓考生在應試時不至於過度緊張,導致腦袋一片空白。

此外,Grace 建議我在練習口說時可以寫下她提到的錯誤、或我在她重新講過的答案中發現可以使用的詞彙及片語,這麼做的好處是提醒自己哪些地方常犯錯,也透過書寫的方式加深對這些用法的記憶。

一戰時我大概只上了 Grace 幾堂課,但考試當天很放鬆、跟考官對談的感覺很流暢、像在聊天,我想主要是歸功於 Grace 傳授的應考密訣,以及平時每天練習口說的習慣,讓我對自己講出的英文很有自信。

一戰後,我撥出了更多時間於口說部分,並針對各題反覆練習。除了 Grace 在我一、二戰間的加碼練習外,我每天會空出至少一小時的時間,回聽錄音檔,並針對每一題再次紀錄錯誤或可以講更好的地方,不斷練習直到自己能正確又流暢的回答該題。

這樣的作法很苦,必須在錄音檔中面對自己犯下的荒唐錯誤,並在一遍又一遍的改正過程裡因為某些小地方講錯而不斷懊悔,然後再重來一次,往往一個 part2 我就要反覆練習不下20遍,但這樣的辛苦是有回報的,因為不知不覺中你會發現自己對於語句的時態錯誤(最多人講一講就忽略的地方)很敏感,而且可以使用的單字、慣用語變得豐富許多。

我曾經過一種說法:「聽力和口說是一體的」,聽力不好,口說就講不順;口說不好,聽力就聽不懂。我是在一二戰間慢慢發現這句話的中肯,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發現自己這兩科特弱、而花了大部分時間的原因吧。

以上就是這三個月的甘苦談,有機會把他們都寫出來,真的很令人開心。

我覺得語言考試表彰著不同程度的重要性與成就感。首先,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語言分數門檻,達到之後會覺得自己離曾經遙不可及的出國夢又更近了一點,感受真好。再者,語言學習是世界上少數有努力就有回報的事物、而且這份回報可以透過一定的指標反饋,它很實在地表現出你的投入與誠意。

這三個月的過程,一方面準備 IELTS,另一方面有學校課程跟期末考、搬家、畢業後第一份全職工作,每天都真切感受到跟時間賽跑的刺激感。尤其到了二戰前一個月,上班時間外要挪出4個小時練習英文的日子,壓力大到身體狀況、外表和注意力都明顯改變。

我記得在二戰前一天練口說時,我直接無理由爆哭,當下還覺得自己抗壓性好弱、怎麼能這麼容易就被打倒、明天一定完蛋了云云。

但這段時間,我很喜歡里茲螞蟻網站上梅姨老師以重訓作為比喻的一句話:「最痛苦的片刻,就是肌肉最容易長出來的片刻」,每當我感覺到自己很爛、快撐不下去了、很累、很辛苦、這條路好像沒有盡頭,我就會這樣鼓勵自己。也感謝一路上曾經給我心靈與應考資源支持的人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盡力做好當下的事情,就是對自己最好的交代。

希望大家能從這篇分享中收穫一點東西,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詢問!

--

--

Patricia Pin Chen

Taiwanese in NL / psychology and cooking enthusiast / deeply into tempura and milk te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