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滲透|「中國」如何影響著我們,而我們又作如何回應?

Where do you come from?(你從哪裡來?)

柏樺 Po Hua
乾 眼 人 Storyteller
5 min readMar 25, 2019

--

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

很多時候,「中國」這個詞,時常會不由自主地讓人感覺羨慕、好奇、嚮往,或是聯想到對一些機會的尋求,比如當人們談及學習、工作、旅遊、文化、科技發展、新媒體等的話題時便是如此;但如果你偶爾和我一樣關注過某些議題(比如,劉霞奔上德國時被鏡頭捕捉到的那一刻)、看過紀錄片(比如,《塑料王國》、《流氓燕》等),或是一些書籍(比如,柴靜的《看見》、趙思樂的《她們的征途》,或是這本書),又會覺得心中有股擔憂、緊張以及壓迫感。

而有些時候,當人們所重視的是偏向前者/後者時,那麼很容易就會忽略或假裝不見後者/前者。因此,如果將這極端值兩相綜合起來的話,我常想,「中國」大概很容易讓我們感覺困惑吧?

接著談談最近。

身旁有不少認識的同儕好友,先後都前往中國去工作了,而留在臺灣的我,每天不是在網路上、電視上看到兩岸議題的討論,就是感受「韓風吹起」的熱情。若再看看近期的天氣狀況,此刻心情還真的是細雨迷離、憂愁煩心。

Where do you come from?(你從哪裡來?)

說實話,中國確實在經濟、科技(最簡單的如,行動支付的應用發展),以及比較常關注的新媒體與廣告營銷,都有很多值得學習及追趕的空間。

就讀大學時,2016 年曾到北京的大學短暫交流、學習過,對於當時學習氛圍驚艷到不行;生活上更不用說,一支手機行遍天下,相當便利。但是當我想要查詢某些資料、或是看看在臺灣使用的社交平台上的好友近況,就不得不依靠翻牆軟體,記得當時偷查了些敏感資料,心裡還很害怕隔天會不會被消失?(還好終究是自己想太多)

因此,當一切的進步、欣羨與期待,被政治議題介入時,就會想要停下來思考一下,所使用詞彙、話語表達有沒有問題。

且慢,但是這「問題」究竟是出在哪裡呢?

幾年前曾聽過中國記者的演講分享,他說大部分在中國的人都會有「自我審查」的意識,會知道要將想表達的事物最好篩選過、別太敏感。因此,「問題」大致就是這樣的感覺吧?

又如書中某段寫道:

只能說,金錢誘惑與生存壓力,在很多時候可以讓人忘記原則,哪怕這些原則是人們自幼就在家庭與學校教育中耳濡目染的。用利益誘惑讓政府與商人之間形成一種政治保護的「恩庇侍從」關係,是中國政府的長項,無論是用於國內、國外資本,還是用於外國媒體及媒體人,幾乎屢試不爽。(註 1)

話說回來,不覺得這形容得和中美關係、中國與臺灣關係很曖昧相似嗎?

圖片來源:Unspalsh

「應該大發展,盡快做到在世界各地都能派有自己的記者,發出自己的消息,把地球管起來,讓全世界都能聽到我們的聲音。」 — — 毛澤東

本書作者投入多年研究與觀察,中國如何對內、對外進行策略化的宣傳工作。對內方式不用說,光是「翻牆」的行為就能夠表達出許多事情了。

而前陣子最為轟動一時的新媒體圈事件,不外乎是「咪蒙」被整肅的消息。紐約時報中文網寫道,「她被封反映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起的一場更廣泛運動,該運動旨在清除公眾領域裡被共產黨視為威脅的受歡迎的聲音,不管這些聲音聽起來可能多麼沒有惡意。」

將內容大意套用在其他方面,近期關於中國宮廷劇將被迫下架的消息,大概也很容易可以想像。太負面、勾心鬥角、會使人學壞,只要存在一絲這樣的疑慮,那就只好全部清除。

「別做了記者,就不是人了。」 — — 柴靜《看見》

對外的宣傳方式,回到前段引述書中的一段話來解釋,國與國之間用金錢利益作為交換,國家與企業之間亦是如此。而再多一項生存壓力的條件(或威脅),意即是必須按照我的方式走,否則你休想賺我國家一毛錢。書中指稱,中國開出更優渥的薪資,以吸引外國媒體或記者的合作及加入,但是新聞內容必須按照一定的流程與規則,或多或少地避開某些議題,而針對好的、積極的、值得讚揚的方面多做宣傳。

當然,這並非指向哪個特定國家,我認為,幾乎許多國家或地方(中東、俄羅斯、美國,而臺灣或許也是?)都會採取這種行動。國際關係如此複雜,最終要如何走,或許也是看當下誰屬強勢、誰意志堅定,或是誰有能力開創更多條新的路子。太多變因必須考量,絕對沒這麼簡單。

然而最終,從企業、記者到個人,我總認為,無論我們的政治意識傾向於什麼,或是否想去中國看看、作職涯打拚、尋求發展機會也都無妨,但如果自己是生於臺灣、長於臺灣,那對於「你是誰」、「你來自哪裡」就應當對自己誠實。

對一般老百姓如我來說,生活已有太多複雜煩惱事了,即便是這樣,還是不能夠忘記「你」自己是誰、以及自己是來自一個最美麗的——臺灣。

I come from Taiwan!(我來自臺灣!)

註 1:頁 076。

嗨,很高興你讀到這裡。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歡迎透過「拍手」(Claps)讓我知道;如果你很喜歡,也歡迎「點此連結」分享給你臉書上的朋友!

--

--

柏樺 Po Hua
乾 眼 人 Storyteller

閱讀、攝影、寫作、徒步|平時感性,做事理性|生活的目標是,當一個說好故事的人| 聯繫方式:tony18120141995@gmail.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