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牙齒矯正會失敗part I

最近遇到越來越多牙齒矯正到一半、已經矯正過、甚至矯正三次的人來求診。

好可惜喔,花了那麼多時間、精力、金錢,卻沒有一個皆大歡喜的成果。

今天想來聊聊:「為什麼矯正會失敗」。

做矯正就像搭計程車:叫車、請司機載你到目的地。

怎樣算一趟「成功」的搭車呢?成功到達目的地嗎?

如果車上異味很重、路途一直急煞車使人很想吐,到達目的地後,你仍然會給這趟旅程五顆星嗎?矯正器雖然拆了,但過程中醫生、病人雞同鴨講,最後還是不太敢笑,算是成功的治療嗎?

我認為,一趟「成功」的計程車之旅的基本要件,是雙方皆大歡喜地抵達目的地!

而決定成敗的要素,可歸納為下面四大類:

1.有共識的目的地

2.有共識的旅程

3.司機的能力

4.路途意外

乘客與司機,其實是合作關係。怎麼說呢?我們先來看看第一項:

【1.有共識的目的地】

如果你是司機,台中高鐵站上車的乘客跟你說:「我要去台北,謝謝。」

接下來你會怎麼做呢?

我想多數人跟我一樣,會想問:「你好,請問去台北的哪裡呢?」

具體、明確地描述目的地,是成功的第一步。

你一定同意,不管對司機、還是對乘客來說,「台北車站西三門」是比「台北」更好的目的地。

乘客對你說:「請載我到信義區阿姨家,就在7–11那個轉角。」

「啊!我知道那個轉角的7–11!」身為司機,立即驅車前往。

順利抵達了你心目中的信義區轉角7–11,結果乘客說:「我阿姨家不是這裡啊!」

兩人心中都覺得很委屈,誰知道信義區有這麼多7–11呢!

對這位乘客來說,「在信義區阿姨家轉角的7–11」似乎頗精準。但司機不認識這位信義區阿姨,也不曉得7–11是在哪裡。

這其實是矯正看診日常中,很常遇到的狀況。

「醫生,我想要笑起來不要那麼怪。」

如果你跟醫生,都不能很肯定地找出你覺得「笑起來那麼怪」的原因是什麼,建議你不要衝動地開始矯正。

「我希望笑起來不要露出牙齦」、「我想要這顆凸出去的虎牙變跟其他牙齒一樣整齊」,像這樣明確的問題與目標,醫生的理解與你的理解一致,才有辦法規劃明確的矯正路線。

「司機,請帶我去馬爾地夫,我要趕明早八點船潛。」如果在台中高鐵站上車的乘客對你這麼說,你一定覺得莫名其妙,不是嗎?

目的地必須「符合現實」才行。

會有人提出這麼離譜的要求嗎?

「我想要把牙齒矯正之後長得像周子瑜。」除了牙齒之外,眼睛、鼻子、臉型有像嗎?如果有像的話,才比較有機會。

「我想要把右下三顆缺牙的縫都關起來,不要做假牙。」這個要求不符合現實,但可能不在病人的理解範圍裡,需要醫師清楚說明,才有可能雙方達成共識。

人人心中都有美好的想望,這是人之常情,我們往往只看得到其中一個面向。所以治療的目的地,是需要經過討論、反覆確認的。

「司機,請你停在原地等我兩小時,我中間可能隨時下來,你再馬上載我去下一個目的地,我車資照付。」

可是現在這邊是窄巷、又畫紅線。如果你是司機,停在路邊吹冷氣就可以領錢,你會答應乘客要求嗎?

有時候目的地不是絕對不符合現實,只是雙方價值觀不一樣。

我心目中的齒顎矯正目的地有三:

美觀、健康、功能

多數人是因為「美觀」需求來找我,但如果沒辦法兼顧「健康」與「功能」,我是沒辦法接下這樣的任務。

但這不是絕對的對與錯。

例如:裹小腳、隆乳、穿鼻環等等,甚至穿高跟鞋,其實都不是最健康的選擇,但每個人有自己的價值選擇。

「醫生,我想要牙齒白一點,想請你把這邊偏黃的牙齒全部磨小,套上白色全瓷冠。」
像這樣的治療也許有些人願意做,但與我的核心價值相悖了。

請選擇價值觀與你相近的醫師,才不會讓齒顎矯正療程變成一段互相傷害的凌遲之旅。

小結一下,齒顎矯正要能成功,跟搭計程車一樣,雙方必須互相合作。不可或缺的四大要素如下:

  1. 有共識的目的地
  2. 有共識的旅程
  3. 司機的能力
  4. 路途意外

今天我們討論了【1.有共識的目的地】

想矯正牙齒的你,在這個部分可以做的努力有:

  1. 明確描述自己希望達成的改變
  2. 提出符合現實的要求
  3. 選擇與你價值觀相符的醫師

寫這個系列,主要希望大家都知道如何彼此合作,不要再有兩敗俱傷的療程發生了~

改天來聊聊下一個部分:【2.有共識的旅程】。

— — —

對於文章有任何問題或回饋,歡迎寫信到prettier.together@gmail.com信箱。我或許沒時間一一回覆,但每封信我都會認真讀。如果提出的問題是對大家很有幫助的,我會特別寫文章解說回覆。

如果是矯正諮詢,請直接到打電話到診所約診喔!

--

--